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泽景电子赴港IPO,连年亏损却被资本捧上天
凤凰网财经· 2025-06-24 21:14
公司概况 - 泽景电子是国内车载HUD(抬头显示系统)市占率第二的供应商,核心产品包括W-HUD和AR-HUD,2024年因小米SU7发布会公开合作而受到关注 [1][2] - 公司由兄弟联合创立:技术负责人张波(微软中国前工程师)主导光学投影与AR算法研发,董事长张涛(上汽大众18年经验)负责战略与资源整合 [2] - 2016年以低价策略(报价为国际巨头一半)拿下蔚来ES8订单,通过手工转自动化产线实现量产,奠定行业地位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156.6%)、5.78亿元(+5.1%),增速显著放缓 [5][9] - 同期净亏损累计5.69亿元(2.56亿/1.75亿/1.38亿),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超200%(246%/213.8%/215.6%) [5] - 13.61亿元可赎回优先股被计入流动负债,形成"明股实债"结构,若IPO失败可能触发赎回条款引发流动性危机 [7][8] 产品与市场 - HUD解决方案均价持续下降:2022-2024年单价从974.31元/套降至865.47元/套,销量从17.57万套增至62.46万套 [10] - 2024年HUD收入占比93.6%(5.41亿元),但行业价格战导致同规格产品价格降至早期的10%+,利润承压 [10][11] - 客户覆盖蔚来、吉利等22家主机厂,合作车型90款,但面临主机厂持续降价要求风险 [5][11] 资本与IPO - 股东包括吉利、顺为资本等产业资本,估值从2017年6000万元增至IPO前25.85亿元(7年涨42倍) [5] - Pre-A轮投资方上海尚颀等已套现退出,公司需在2027年前完成IPO以避免对赌协议触发 [8][12]
长安汽车拆分软件公司,千亿研发投入如何拧成一股绳
钛媒体APP· 2025-06-24 08:54
车企软件研发架构调整 - 长安汽车近期调整软件研发团队组织架构 将长安软件科技公司大部分研发人员拆分至母公司旗下部门或其他子公司 [2][7] - 长安软件成立于2019年 是国内大型车企首个独立软件公司 员工规模近900人 研发人员占比97.5%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7.9% [2][7] - 研发人员主要分流至智能化研究院 新成立的平台及模组开发部 以及长安科技三个方向 [2][7] 长安研发体系现状 - 长安智能化研发体系涉及至少6个主体 横跨5家公司 包括智能化研究院 前瞻技术研究院 长安软件 长安科技 梧桐车联 长线智能 [3][8] - 截至2024年5月 公司拥有17家科技公司和16个研发中心 研发团队约1.8万人 2024年研发投入151亿元 [3][8] - 公司计划构建共享技术资源池 供深蓝 阿维塔 启源 引力等品牌使用 [3][8] 架构调整背景与挑战 - 行业背景是智能化技术红利消退 车企转向精简架构提升效率 上汽零束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等均已回归母公司 [11] - 长安调整难度更大 因研发体系更复杂 涉及多次业务拆分与重组 如智能化研究院业务曾转入长安软件 现又部分转回 [12][13] - 实际运行中存在协调困难 品牌产品团队需向多个主体传递需求 各研发公司效率不均 [4][9] 长安科技定位与发展 - 公司已将长线智能45%股权 长安软件100%股权等划转至长安科技 该子公司可能成为未来技术研发核心 [4][9][10] - 长安科技负责底层架构开发 包括SDA和CIIA架构 目标实现"中央计算+区域环网"的跨域融合 [14] - 但当前研发方向过多 涉及前沿智驾 新电池开发 具体车型等 导致部分计划搁置 [14] 行业趋势与战略投入 - 过去十年公司在新能源 智能化等领域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 正探索更高效组织架构 [1][14] - 行业普遍从独立软件公司转向整合模式 因软件研发已非稀缺资源 第三方供应商成熟 [11] - 公司目标构建敏捷研发体系 在新竞争环境下快速建立有效打法 [14]
我为什么支持BBA放弃全面电动化?
虎嗅· 2025-06-23 15:41
欧洲车企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内燃机车型计划 同时取消2026年前停止研发内燃机车的规划 [2] - 奔驰 沃尔沃已确认相似路线调整 宝马始终坚持"多元动力共存"策略 [4] - 战略转变源于欧洲品牌电动化产品销量不佳 电动车未能成为盈利支柱 [6] 电动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 产品研发路线需兼顾电动车与燃油车 导致资源分散和产品定位模糊 [8] - 不同能源形式的同系列产品互相拖累 影响用户体验 [9] - 电动车使用成本优势正在减弱 补能价格持续上涨 冬季能耗问题显著 [18][19] - 非800V平台电动车补能时间长达40分钟 便利性不足 [20] 燃油车的持续竞争力 - 内燃机车代表百年汽车工业技术结晶 智能化发展路径未被阻断 [25][31] - 一汽-大众探岳证明燃油车同样可实现智能化升级 [32] - 驾驶体验方面 传统变速箱操控感仍具优势 [28] - 豪华品牌通过驾驶学院等活动强化性能车品牌传承 [31] 车企技术路线选择 - 豪华品牌具备多技术路径并行研发能力 不同于新势力ALL IN单一路线 [34][35] - 宝马同时推进纯电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 [37] - 现代集团在全球布局内燃机 纯电和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 [37] - 多家欧洲车企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 华为)展开合作 [36] 电动车使用成本分析 - 城市通勤场景下 电动车补能成本约为2 0T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14] - 保养项目减少(仅需更换刹车油 刹车片等) 维护成本降低 [15] - 但事故维修成本可能上升 尤其对小品牌电动车影响显著 [21] - 保险成本可能因事故率较高而上涨 [29]
摩根士丹利:从轮式到步式⸺汽车如何跨足人形机器人
摩根· 2025-06-23 1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8] - 三花评级上调至超配(OW),目标价30元;旭升评级上调至平配(EW),目标价12元;维持拓普超配评级,下调目标价至63元 [3][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公司利用行业经验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看好有订单可见性或业务协同性的公司 [3][7] - 人形机器人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第三波增长,此前汽车行业有电动化和智能化两次机遇 [22][23] - 识别潜在参与人形机器人的汽车公司,了解业务协同性,用SWOT框架评估竞争并形成投资结论 [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概要 - 推动人形机器人讨论,探索中国汽车行业机遇,设定识别潜在公司、了解业务协同性、评估竞争和形成投资结论四个目标 [2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增长机遇 - 过去十年汽车行业电动化推动三电系统供应商发展,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供应商成长,人形机器人带来第三波增长 [22][23][24] 汽车公司优势应用 - 车企用智能驾驶基础模型训练人形机器人“大脑”,机器人可先在车间工作,主机厂有机会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4][23] - 零部件商生产机电零部件和传感器,组装执行器模块,有机会取得47 - 60%的人形机器人成本份额,中国供应商有成本优势 [4][23] - 汽车经销商可能销售和维修人形机器人 [4][25] 有利地位公司 - 相比二级供应商,更看好一级供应商如三花、拓普把握增长潜力 [4][26] - 看好有业务协同性但未公布计划的供应商,如德赛西威、伯特利 [4][30] 评级调整原因 - 上调三花评级至超配,因其2025年收入强于预期,全球电动车渗透率上升,供应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模块有增值潜力 [5][27][28] - 上调旭升评级至平配,预计其收入随理想汽车纯电车型推出复苏,供应人形机器人铸件和躯干结构件有增值潜力 [5][27][28] - 维持拓普超配评级,下调目标价,反映其对特斯拉出货量低于预期,供应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模块和灵巧手电机有增值潜力 [5][27][28] SWOT框架评估 - 优势包括自动驾驶算法、大规模制造经验、销售服务网络和财务实力等;劣势有调整策略不灵活、决策慢等 [14] - 机会有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大、零部件供应商易全球化;威胁有地缘政治限制合作、参与者多带来利润压力 [14] 其他公司评级情况 - 报告还列出众多汽车相关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比亚迪、吉利汽车等,评级有超配、平配、低配等 [103][104][105]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五:特斯拉即将启动Robotaxi试运营,小鹏G7搭载图灵AI芯片和AR-HUD【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6-20 21:58
汽车智能化核心观点 - 当前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涵盖数据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及车端/人端应用[3] -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视觉感知成重心(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提升)、域控算力升级(英伟达芯片占比57%)、L2+功能加速渗透(4月达24.3%)[6][8][55] - 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和小鹏G7搭载图灵AI芯片成为近期标志性事件[14][17] 行业新闻动态 - **特斯拉**:6月22日启动Robotaxi试运营,首批10辆Model Y配备远程监控系统[14] - **小鹏汽车**:G7预售23.58万,全球首款L3算力AI汽车,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2200TOPS)及AR-HUD[17] - **华为生态**:与江汽/东风深化合作,覆盖智能驾驶/座舱/车云等领域[19][20] - **自动驾驶**:Waymo扩展旧金山服务,文远知行/Uber在迪拜落地Robotaxi[15][26] 高频数据更新 感知层 - 前视摄像头渗透率65.8%(同比+7pct),其中800万像素占比32.9%(同比+18pct)[6] - 激光雷达渗透率8%(同比+2pct),禾赛/华为/速腾聚创市占率32%/31%/29%[6] 决策层 - 自动驾驶域控渗透率24.2%(同比+10.8pct),英伟达芯片占比57%(同比+27pct)[6][55] - 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芯片占比分别为13%/7%/9%[6] 功能渗透 - L2级及以上渗透率24.3%(同比+11pct),高速NOA/城区NOA达24.4%/11.2%[8] - 智能座舱:10寸以上中控屏渗透率85.6%,HUD达18.2%[8] 企业动态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25亿英里,V13干预间隔里程提升5-6倍[32] - **小鹏**:5月交付33,525台(同比+230%),XNGP月活渗透率85%[36] - **理想**:5月交付40,856台,新激光雷达体积缩小60%[38] - **鸿蒙智行**:5月交付44,454台,问界M9蝉联50万级销冠[44] 技术演进 - **视觉感知**:11-12颗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成本1.5-2万元,远期有望降至万元内[49] - **算力需求**:L2级需10-100TOPS,L4级跃升至1000TOPS以上[54] - **数据流架构**:覆盖传感器-域控-线控-交互硬件全链条[58]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五):特斯拉拉即将启动Robotaxi试运营,小鹏G7搭载图灵AI芯片和AR-HUD-20250620
国信证券· 2025-06-20 19: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多项核心数据呈现积极变化,如800万像素摄像头、英伟达驾驶芯片、激光雷达市占率等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领域渗透率也有所增长,行业整体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 特斯拉将于6月22日在德州启动Robotaxi试运营,首批试点由Model Y担纲,预计投入10辆车 [1][16] - Waymo于6月17日宣布扩大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范围至旧金山半岛更多区域及硅谷部分地区 [17] - 6月4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 [18] - 6月11日,小鹏G7开启预订,预售价23.58万元,首搭小鹏图灵AI芯片和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在智驾、智舱、三电方面全方位升级 [1][19] - 6月4日,小鹏官宣与华为联合发布追光全景AR - HUD,构建全新人车交互逻辑 [20][21] - 6月17日,江汽集团宣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领域开展合作 [22] - 5月23日,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汽车智能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3] - 黑芝麻智能亮相2025香港车博会,展出华山A2000芯片和武当C1200家族芯片,助力“新汽车”智能化升级 [24] - 6月11日,元戎启行宣布VLA模型三季度推向消费者市场,年内上车五款车型 [26] - 6月10日,Uber宣布与Wayve合作,在英国开展完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 [27] - 6月12 - 15日,小马智行第七代无人驾驶Robotaxi亮相2025中国香港车博会,搭载该系统的广汽埃安霸王龙在广州和深圳开启公开道路测试 [28] - 6月15日,文远知行、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三方签署协议,将在迪拜落地部署商业化Robotaxi出行服务 [29] - 6月17日,佑驾创新宣布获得上汽大通智能座舱DMS项目独家定点 [30]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 特斯拉2月25日分批次为中国车主推送软件更新,包括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等功能;FSD行驶里程已破25亿英里,V12版本累计里程预估超1亿英里,FSD V13干预间隔里程将提高5 - 6倍 [32][35][37] - 5月30日,蔚来世界模型NWM首个版本开启推送,首批为超40万台Banyan榕车型,Cedar雪松车型6月底开启推送;5月蔚来交付新车23,231台,同比增长13.1% [39] - 6月11日,小鹏G7首发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5月小鹏交付新车33,525台,同比增长230%,XNGP城区AI智能辅助驾驶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 [40][43] - 5月理想交付新车40,856辆,同比增长16.7%;6月6日官宣全系标配的ATL全天候激光雷达体积减小60%,功耗降低55% [44] - 6月17日,鸿蒙智行问界M9 OTA再升级,新增多项功能;5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44454辆再创新高 [48][49] 感知层 -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更新800万像素渗透率) - 视觉在感知层优势显著,车企摄像头方案相对雷达优势明显,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4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65.8%,其中800万像素占比32.9%,同比+18.2pct,环比+9.4pct [52][54] 决策层 - 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更新高算力芯片渗透率) -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使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4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24.2%,英伟达芯片占比57%,同比+27.3pct,环比+17.6pct [59][60]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 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涉及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多个环节,此报告梳理汽车智能化主流配置最新渗透率数据 [64] 智能驾驶 - 2025年4月,乘用车标配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为24.3%,同比+11pct,高速NOA、城区NOA渗透率分别为24.4%、11.2%,同比分别+13、+4pct [3] - 4月,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渗透率分别为65.8%、55.8%、8.2%,同比分别+7、+6、+2pct [3] - 4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24.2%,同比+10.8pct [3] 智能座舱 - 4月,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5.6%、51.4%、18.2%、32.2%,同比分别+3、 - 3、+4、+6pct [3] 智能网联 - 4月,OTA、T - BOX渗透率分别为76.3%、62.7%,同比分别+4、 - 15pct [3]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 [4] - 零部件方面,数据获取推荐速腾聚创、禾赛科技;数据传输推荐沪光股份;数据处理推荐地平线机器人 - W、黑芝麻智能、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数据应用推荐星宇股份、华阳集团、保隆科技、伯特利 [4]
华域汽车: 华域汽车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9 17:54
股东大会安排 - 现场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6月27日下午13:00,网络投票时间为同日上午9:15至下午15:00 [2] - 会议地点设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3号楼3楼报告厅 [3] - 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通过上交所网络投票系统进行 [2] 公司治理调整 - 拟取消监事会设置,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4] - 同步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 [60] - 修订内容包括删除涉及"监事会"表述,增加审计委员会职责条款 [61] 董事会换届情况 - 第十一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含6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 [63] - 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王晓秋、贾健旭等5人,含2名外部董事 [64][65] - 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余卓平、芮明杰等3人,含1名会计专业人士 [66] 2024年经营业绩 - 全年营收1688.52亿元,同比微增0.15% [23] - 归母净利润66.91亿元,同比下降7.26% [23] - 基本每股收益2.122元,加权平均ROE为11.17% [23] - 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占新订单75%,自主品牌配套超50% [15] 技术研发进展 - 智能座舱领域推出XiM25展车,获沃尔沃、宝马等客户定点 [13] - 智能底盘完成线控转向系统研发,获多家新能源客户项目 [13] - 电驱动系统开发800V两档集成差速锁三合一产品 [14] - 热管理系统获得赛力斯、奇瑞等800V车型电动压缩机定点 [15] 关联交易情况 - 2024年实际关联交易额782亿元,占预计金额53.9% [40] - 2025年预计关联交易总额1440亿元,含商品销售1220亿元 [44] - 主要关联方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集团内企业 [40][44] 分红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合计派发25.22亿元 [35] - 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37.7% [35] - 2024年未分配利润结余2082.37亿元 [35]
5月新能源车产销持续上行,新能源车ETF(159806)盘中涨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0:53
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增长1.1%和3.7%,同比增长11.6%和11.2%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增长35%和36.9%,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 - 长期看好汽车智能化方向,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 [1] - 中期汽车行业基本面存在转好势头,公募基金加仓方向验证这一趋势 [1] 新能源车ETF及指数 - 新能源车ETF(159806)跟踪CS新能车指数(399976),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CS新能车指数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材料、中游零部件及下游整车制造等环节,具有显著的行业集中度和成长性特征 [1]
龙虎榜复盘 | PCB板块单边大涨,固态电池携预期连续异动
选股宝· 2025-06-18 18:36
龙虎榜数据 - 今日机构龙虎榜上榜34只个股 净买入14只 净卖出20只 [1] - 机构买入前三名个股:中超控股(1.15亿)、中科磁业(5582万)、金橙子(3781万) [1] - 中超控股获2家机构净买入1.15亿 实时涨幅+9.92% [2][3] - 中科磁业获3家机构买入1家卖出 实时跌幅-12.21% [2] 中超控股中标信息 - 子公司中标电力电缆项目合计10.61亿元 占2024年营收19.29% [3] PCB行业动态 - AI服务器/高速通信/汽车智能化推动高端PCB需求 高多层板与HDI赛道景气度延续 [3] - 中国台湾企业金像电/瀚宇博4-5月营收维持历史高位 同比增速显著但环比趋缓 [3] - 科翔股份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光模块等领域 正研发800G光模块PCB [3] - 逸豪新材生产PCB用电子电路铜箔 [4] 固态电池进展 -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将于6月25日召开 [5] - 硫化物路线因高离子导电率获宁德/比亚迪布局 被视作固态电池最优解 [5] - 诺德股份4微米铜箔用于无人机 3微米铜箔量产 耐高温铜箔已搭载固态电池eVTOL [6] - 信宇人筹建固态电池实验室 推进卤化物电解质研发 [6]
兴业证券:打造差异化卖点+解决防晒痛点 调光汽玻产业趋势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11:28
调光汽玻产业趋势 - 调光天幕能够有效解决全景天幕防晒隔热问题,侧玻隐私功能提升,产业趋势放量可期 [1] - 调光汽玻价值量提升将带动单车玻璃ASP向上,玻璃附加值增加,打开汽玻业务新成长点 [1] - 调光汽玻产品中调光膜附加值占比较高,国产化趋势明显的为EC、PDLC和LC技术 [1] 技术路径与国产化进展 - 调光玻璃主流技术路径包括EC、PDLC、LC和SPD,其中EC和PDLC应用较广泛 [3] - PDLC调光膜国产化进展领先,黑膜方案解决灰白色调局限问题,工艺成熟且成本较低 [1][3] - PDLC技术凭借曲面适用性、供应链成本优势,有望在调光天幕市场占据主流地位 [3] 市场空间与竞争格局 - 2025年国内汽车调光膜市场空间预计21亿元,远期可达214亿元,主要应用于天幕和后侧窗 [4] - PDLC调光膜国产化程度较高,EC由外资主导,LC技术由京东方研发但材料依赖进口 [4] - SPD调光膜基本由外资垄断,国产化刚起步 [4] 主机厂需求与渗透率 - 调光天幕解决消费者对天幕"不防晒"的痛点,渗透率预计加速提升 [2] - 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推动智能化渗透率爆发,调光天幕成为差异化卖点 [2] - 智己L6、问界M9等热门车型将调光玻璃作为新车卖点,技术从高端向主流市场下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