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滞胀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我不认同摩根大通CEO戴蒙关于美国滞胀的观点。
快讯· 2025-05-23 04:55
经济观点分歧 -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公开表示不认同摩根大通CEO戴蒙关于美国滞胀的观点 [1]
黄金还要跌多久?
虎嗅APP· 2025-05-19 08:06
黄金价格近期表现 - 自2025年5月12日以来,COMEX黄金价格一度跌至3123.3美元/盎司,跌幅达4%,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期货分别上涨了5.27%和7.15% [1] - 2025年一季度COMEX黄金价格上涨了20%,一度触及3509.9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随后回撤幅度一度超过11% [1] - 2025年内黄金价格一度上涨了30%,严重激发了市场的投机情绪 [3] 黄金价格下跌原因 - 中美关税战博弈出现转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避险情绪减弱 [1] - 短期超买状态引发技术性调整:4月黄金非商业净多头头寸达到历史峰值38.2万手,较五年均值高出47% [1] - 地缘冲突缓和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1] 短期影响因素 - 贸易战与关税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市场避险情绪 [3] - 地缘政治动荡(如中东、印巴等地区)会推动黄金避险需求 [3] - 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利率决策、降息预期变化、主席讲话等)将影响美元与黄金的投资配置 [3] - 全球央行黄金购买与实物需求也会引发短期波动 [3] 中期影响因素 - 美国是否陷入滞胀将成为关键: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美国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滞胀状态 [4] - 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表示关税和不确定因素可能拖慢经济增长并推高通胀 [4] - 1970年代美国滞胀期间,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飙升至850美元/盎司,累计上涨20多倍 [4] 长期定价逻辑 - 黄金的货币属性回归是美元体系内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8]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最高72.7%降至57.3%,外国官方持有美债比例从2015年34%降至2024年26% [9] - COMEX黄金2023年上涨13.45%,2024年上涨27.39%,2025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30% [9] 黄金需求结构 - 货币属性需求占21%(来自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 [6] - 金融属性需求来自机构投资者和散户 [6] - 商品属性需求来自珠宝商和个人消费者,近年占比缓慢降低 [6] - 2024年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均值达2.1%(过去十年最高区间),但同期黄金价格上涨23% [7] 美元信用问题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20% [14] - 若利率保持在4.5%,到2026年美国债务利息支出可能达到1.2-1.3万亿美元 [14] - 2025年将有9.2万亿美元美债到期,其中仅6月就有6万亿美元需偿还 [14] - 穆迪于5月15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14] 黄金供需前景 - 美元储备占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球央行需增持约750吨黄金 [11] - 2016-2024年美元储备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同期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6000吨 [11] - 未来十年美元占比可能再下降约10个百分点,每年需增持750吨黄金(占总供给16%) [12] - 以5000吨年均供给量计算,黄金缺口将达到14% [12]
跟着“股神”来投资!这类资产受青睐→
第一财经· 2025-05-15 09:09
日本资产受青睐 - 海外投资者4月净买入日本股票和债券规模达8万亿日元(570亿美元),创2005年以来新高,是过去20年4月均值的三倍多 [3] - 中长期债券净买入4万5371亿日元(315亿美元),为2022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历史第二高 [3] - 股票和投资基金净买入3万6759亿日元(255亿美元),为2023年4月以来新高,历史第三高 [3] - 债券激增可能源于央行储备资金从美国资产撤出,日本政府债券(JGBs)被视为不确定时期的流动性选择 [3] - 野村证券认为此次资金流入类似去美元化游戏,日本市场因规模大且稳定成为资本转移目的地 [3] 日本股市驱动因素 - 2023年日本股市突破1989年泡沫破裂前高点,货币政策、盈利预期、公司治理及巴菲特效应推动资金流入 [4] - 东证所要求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投资、人力资本、业务重组及股息回购提升股东回报 [4]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2020年8月进入日本市场,持有五大商社5%股份,截至2024年底总投资成本138亿美元,市值飙升至235亿美元,浮盈70% [5] - 巴菲特表示将长期持有日本商社股票,50年内不考虑出售,认可其经营历史与商业模式 [5] 全球资金流向背景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波动,投资者转向日本作为全球经济混乱中的资金避风港 [5] - 新加坡银行指出资金涌入日本部分源于对特朗普贸易战及美联储政策的担忧,日本市场流动性优势吸引央行储备多元化 [6] 美股市场动态 - 纳指因中美经贸会谈声明反弹,较历史高位回撤近30%后重回技术性牛市 [8] - 美银调查显示基金经理普遍认为特朗普政策将导致美国滞胀,做空美元成为常见交易 [8] - 高盛下调2025年GDP预测至0.5%,主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商业信心下降 [8] - 美银策略师哈特内特指出美国资产仍存在过度投资,全球股市市值权重调整可能引发资本外流 [9] - 哈特内特担忧美国国债抛售或引发无序资本外流,但认为特朗普可能因政治压力在贸易谈判中妥协 [10]
跟着“股神”来投资!海外资金流入日本创20年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5-15 08:47
日本资产受青睐 - 海外投资者4月净买入日本股票和债券规模达8万亿日元(约570亿美元),创2005年以来新高,是过去20年4月平均值的三倍多 [1][2] - 中长期债券净买入4万5371亿日元(315亿美元),为2022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历史第二高 [2] - 股票和投资基金净买入3万6759亿日元(255亿美元),为2023年4月以来新高,历史第三高 [2] 日本资产吸引力驱动因素 - 日本股市2023年突破1989年泡沫破裂前历史高点,货币政策、盈利预期、公司治理改善及巴菲特效应推动资金流入 [3] - 东证所要求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投资、人力资本优化、业务重组及增加股息/回购提升股东回报 [3]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自2020年8月起持续加仓日本五大商社,截至2024年底总投资成本138亿美元,市值235亿美元,浮盈70% [3] 巴菲特长期看好日本资产 -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50年不会出售日本五大商社股票,认为其经营历史优秀且商业模式成功 [4] - 伯克希尔与日本商社建立"超长期"关系,无意改变其经营方式 [4] 全球资金流向与去美元化趋势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及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转向日本资产作为避险选择 [4] - 野村证券认为4月资金流入反映"去美元化游戏",因日本市场具备足够规模和稳定性消化资本 [2] - 新加坡银行指出央行储备多元化需求推动资金流入日本流动性市场 [4] 美股市场动态 - 纳指因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反弹,较历史高位回撤30%后重回技术性牛市 [6]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基金经理普遍认为特朗普政策将导致美国滞胀,做空美元成为常见交易 [6] - 高盛下调2025年美国GDP预测至0.5%,主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商业信心下降 [6] 美股风险与策略观点 - 美银证券认为美国资产存在过度投资,全球股市市值权重回归历史均值或引发资本外流 [7] - 策略师担忧美国国债抛售可能引发无序资本外流,但预计特朗普将在贸易谈判中妥协以缓和市场冲击 [7]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
中金点睛· 2025-04-26 07:38
01 宏观 Macroeconomy 特朗普的两个目标均难实现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促使美国贸易逆差收窄和制造业回流 但这两个目标难以实现 [4] - 根据勒纳对称定理 对进口征税等同于对出口征税 关税难以缩减贸易逆差 [4] - 全球供应链对中国依赖度高 美国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制造业成本高的问题 制造业回流困难 [4]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出现滞胀 加大衰退风险 并加剧内部分配问题 [4] -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依赖度高 如智能手机进口额达4131亿美元 占全球进口比重811% [4] 02 宏观 Macroeconomy 从汇率、利率到风险溢价 - 美国加征关税后出现股债汇"三杀" 市场在定价"美国滞胀"和"欧元区没那么差" [7] - 人民币汇率展现韧性 为货币政策宽松提供空间 [7] - 中国降息预期已接近去年12月水平 央行可能通过结构性工具干预风险溢价 [7] -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有扩张空间 需要财政配合以降低私人部门风险 [7] 03 中金研究 CICC Research 关税冲击影响的全球视角 - 研究覆盖143家海外公司 静态测算显示大部分企业盈利影响在5-15%之间 [11] - 行业层面静态冲击可控 但系统性风险不可忽视 [11] - 盈利影响有限的原因包括成本增加、本土化生产比例高、关税可向下游传导等 [11] 04 宏观 Macroeconomy 高关税或触发"衰退式"降息 - 美联储政策路径取决于关税对通胀与需求的相对影响 [14] - 若谈判无进展 收入效应主导可能导致全年降息100基点 [14][15] - 若谈判有成果 替代效应主导可能仅12月小幅降息一次 [15] - "衰退式"降息反映经济恶化 可能压制风险资产表现 [15] 05 策略 Strategy 哪些企业有望受益于"扩内需" - A股市场在关税冲击下展现韧性 经历短暂调整后持续修复 [19] - 中国低通胀环境使政策发力方向更明确 与美国"滞胀"形成对比 [19] - 资本市场维稳措施及时 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维护信心 [19] - 市场可能进入政策观察期 内需增长和政策预期相关板块或有表现 [19]
中金:从汇率、利率到风险溢价
中金点睛· 2025-04-22 07:38
美国股债汇三杀现象 - 美国加征关税后出现股债汇三杀罕见局面,4月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标普500指数下跌6%,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 [1][2] - 1971年以来美国股债汇同时明显下跌的月份仅有6次,若4月趋势延续,2025年4月将成为第7次 [1][2] - 市场定价反映美国面临滞胀风险,同时欧元区基本面好于预期,导致美元走弱 [3][5] - 2022年12月美国股债汇三杀逻辑相似,当时市场担忧美国滞胀而欧洲日本经济超预期 [3] 人民币汇率韧性 - 尽管美国对华关税累计超100%(2018-2019年为18%),人民币对美元仅贬值0.53%,明显低于上轮摩擦期11.27%的贬值幅度 [1][10] - 人民币对日元贬值8.45%,对东盟货币贬值2.16%,均低于2018-2019年同期水平 [10] - 实际汇率7.30元/美元强于模型预测的95%置信区间下限7.43元/美元 [10][13] - 汇率韧性部分源于欧元区经济韧性,德国通过5000亿欧元基建投资计划拉动需求 [8] 货币政策空间 - 人民币贷款总量265.4万亿元,存量利率每降10bp可节省2654亿元利息(占GDP0.2%) [15] - 居民消费倾向0.66,利率下降可能刺激消费,83.9万亿元居民贷款利率降10bp可释放277亿元消费 [15] -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走阔33bp但人民币仅贬值0.5%,为降息创造空间 [15] - 衍生品市场隐含降息预期已回升至去年12月水平 [19][22] 利率与风险溢价 - 10年期国债利率169bp降幅中,75bp来自短期利率预期下调,90bp来自期限溢价收窄 [22][24] - 当前预期短期名义利率1.3%,期限溢价0.37%,反映市场预期长期加息概率低 [19][22] - 利率过低可能引发银行净息差压力(当前1.52%接近不良率1.5%)和金融投机行为 [15][19] - 央行可通过扩表干预风险溢价,2024年创设5000亿元证券基金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再贷款 [27][28] 央行资产负债表 - 央行资产负债表占GDP比例35%处于20年17%分位数,存在扩张空间 [28][30] - 银行业总资产445万亿元达GDP3.3倍,较2009年2.2倍显著扩张 [30] - 海外经验显示央行财政协同可降低私人部门风险,美联储13个政策工具中9个由央行承担部分风险 [31][33]
稳健非农,难解市场担忧——3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04-05 23:28
文章核心观点 3月美国非农数据显示新增就业超预期、失业率小幅回升、时薪环比增速符合预期,但稳健非农难解市场担忧,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大及鲍威尔表态使市场降息预期升温,资产表现类似流动性冲击,风险资产调整或未结束,需警惕流动性冲击及内生风险螺旋[2][3][4] 各目录要点总结 新增非农就业明显超预期 - 3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超预期,1季度平均就业增长15.2万,整体就业增长稳健;新增非农就业22.8万,预期14万;新增非农私人就业20.9万,预期13.5万;过去两月新增就业下修合计4.8万;单月和三个月就业扩散指数有变化[9] - 教育保健、休闲酒店、零售、交运仓储新增就业最多,其次是其他服务业、政府部门和建筑业[10] - 非农就业超预期或因前期恶劣天气扰动消退、医疗和零售行业罢工结束、政府裁员影响未明显体现[13] 失业率小幅回升 - 失业率从4.139%升至4.152%,四舍五入至4.2%,高于预期;16 - 19岁及20岁以上男性失业率上行,20岁以上女性失业率小幅下降[16] - 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和企业裁员增加拉动失业率上行,结束临时工作、离职及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下降带动失业率下行[20] - 失业率3个月移动平均值较过去12个月低点高出0.27个百分点,低于萨姆法则预警阈值,触发衰退预警需失业率升至约5% [24] 时薪环比增速符合预期 - 时薪环比0.3%,预期0.3%,前值下修;时薪同比增速3.8%,预期4.0%;周工时回升0.1小时至34.2小时,处于低位[26] - 薪资增速高于通胀利于消费者实际收入和消费能力改善,但消费者或因心理因素对通胀不满[26] 稳健非农难解市场担忧 - 稳健非农未安抚市场担忧,关税不确定性大,鲍威尔未释放“美联储看跌期权”信号,市场降息预期升温[30] - 资产表现类似2020年3月中旬流动性冲击,美股和大宗商品暴跌,美元指数和长端美债收益率拉升[31] - 宏观层面美元资产风险偏好修复取决于关税落地、减税刺激、二次通胀风险证伪,目前线索不明,风险资产调整或未结束,需警惕风险[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