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特朗普《大美丽法案》的内容及影响
中金点睛· 2025-07-07 07:40
《大美丽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分为五大板块:企业减税、个人与家庭减税、削减清洁能源补贴、压缩医疗补助(Medicaid)、削减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1][3] - 企业减税措施包括永久化设备全额折旧、研发费用全额即时扣除、基于EBITDA的利息扣除,并维持GILTI/FDII/BEAT优惠税率(G14%/F14%/B10.5%)[4][5] - 个人减税方面永久延续TCJA所得税率结构,标准扣除额上调750美元(夫妻联合申报1500美元),SALT扣除上限提高至4万美元(2030年恢复至1万美元)[5][6] - 设立"特朗普账户":2025-2028年新生儿可获联邦注资1000美元,家庭/雇主每年可追加存入5000/2500美元,资金投资于美股指数基金[6] 经济影响测算 - 法案对2026年实际GDP拉动约0.5个百分点,通胀推升作用不超过0.15个百分点[1][11] - 未来十年净赤字增加约1.3万亿美元(考虑关税收入对冲后),赤字率维持在6%左右[1][14] - 财政刺激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后80%家庭税后收入平均下降,前10%家庭收入上升[12][13] - 短期美元利率面临上行风险,但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减弱[11][12] 行业与市场影响 - 清洁能源领域受冲击:电动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2025年9月终止,风电/太阳能项目需在2027年底前投产才可享税收优惠[7] - 医疗行业变革:Medicaid新增工作要求(80小时/月),未来十年预计1180万人失去医保覆盖,农村医院获500亿美元稳定基金[8] - 劳动市场效应:小费/加班收入免税(2.5万/1.25万美元上限)提升劳动激励,福利削减或促使低收入群体重返劳动力市场[12] 财政政策理论分歧 - 古典主义学派主张财政紧缩,认为当前债务水平不可持续[18] -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通胀可控前提下,美国财政空间可能比传统认知更大,政策重点应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18][19] - 当前环境支持凯恩斯观点:失业率低、通胀温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财政扩张风险可控[20]
张晓慧、李宏瑾:现代中央银行起源、财政货币政策分化与协调|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6 18:5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演变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界限分明但需协调配合 两者在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差异显著 政策缺位或越位均会引发严重问题 [4] - 现代中央银行起源与财政纪律密切相关 英格兰银行通过议会约束和私人股份安排获得决策独立性 金本位制强化了财政纪律并确立央行独立性 [9][11][13]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化标志性事件包括:1844年《皮尔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货币决策权 1951年美联储重获利率自主权 1997/2000年英日央行获完全利率决定权 [13][14] 金本位制下的政策约束 - 传统金本位制通过自动平衡机制束缚政策空间 国内价格调整需服从外部均衡目标 1870-1900年主要工业国年均通缩1%-2% [15][16] - 金汇兑本位制下信用货币体系形成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 1922年热那亚会议后英镑区/法郎区等货币集团削弱汇率约束 [19][20] - 大萧条期间竞争性贬值策略使金汇兑本位制名存实亡 1931年英镑脱钩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 [21] 二战后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政策演变 - 1940-50年代补偿性财政政策实现周期预算平衡 1951-1960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率均值仅-0.27% 美联储专司国库券操作维护物价稳定 [24][25] - 1960-70年代功能财政思想主导 美国联邦赤字占GDP比重从1961年0.6%升至1976年4.1% 货币政策受财政挤压导致滞胀 [27][28] - 1980年代后规则导向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泰勒规则推动"大缓和" 财政政策转向自动稳定器功能 美国1998-2001年连续四年财政盈余 [30][33]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新特征 - 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规模空前 美联储首轮QE购买1.73万亿美元资产 但财政救助规模仅1万亿美元 政策界限模糊化 [39][40] - 疫情应对财政刺激力度显著增强 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率跳升10个百分点至14.87% 1.9万亿美元救助法案中47%直接补贴居民 [46][47] - 低利率条件下财政乘数效应提升 r<g使债务可持续性增强 2020年美国债务/GDP达127.7%但净利息支出仅占GDP1.6% [48][49] 理论争议与政策约束 - 现代货币理论主张财政主导下的赤字货币化 认为高能货币决定经济基础 央行应直接购买国债 [42] - 李嘉图等价争议影响政策效果 短期危机应对财政刺激有效 但持续扩张推升通胀 2021年美国通胀达四十年新高 [51][52] - r<g并非常态 历史数据显示金本位时期和80年代后发达国家实际利率多高于经济增速 债务扩张不可持续 [53][54]
若隐若现的“手”
搜狐财经· 2025-07-06 06:59
西方经济学家似乎一直对"手"有所偏爱。 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即在组织良好的 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人的自利行为会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和分配,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利益。这 种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引导着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市场成为一种"可以不断地通过竞争 将个人的贪婪转化为社会一般福利的均衡机制"。 到了20世纪,美国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又在其同名著作中提出 了一个名为"看得见的手"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在许多经济部门,管理作为"看得见的手"已经在很大 程度上替代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此外,还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扶持之手",以强 调国家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等。 今时今日,"手"的隐喻已经深深嵌入西方经济学各学派的研究,货币理论自然也不能免俗,这可能就是 《货币之手》书名的缘起。 本书的两位作者约翰·范·奥弗特维德和斯汀·罗切均为比利时经济学家。前者曾任比利时财政部部长,后 者曾任比利时财政系统的政策顾问,二人都是金融和货币事务的"圈里人"。在他们看来,西 ...
21书评|揭开货币政策迷雾与全球治理的双重面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6:49
货币政策功能认知 - 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存在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其主要功能是熨平经济波动但危机时束手无策[3],二是认为其万能可通过"大水漫灌"解决衰退问题[3] - 这两种认知分别削弱和放大了货币政策功能 根源在于对危机场景及流动性无关的经济失衡缺乏理解[3] - 中国金融市场专家常拘泥于短期需求分析 忽略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凯恩斯框架产出缺口难以度量的事实[5] 货币政策实践与理论 - 央行在危机中可采取量化宽松 负利率等多种手段 但需结合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解决经济失衡[4] - 学术研究(如货币中性理论)与政策实践存在脱节 因经济体难以满足理论条件且央行无法对短期失衡坐视不理[6] - 伯南克在次贷危机中的政策创新(长端利率调整 资产置换等)展示了学术与政策实践的完美结合[7] 中国货币政策特殊性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导致增长过渡性放缓 简单货币宽松无法解决产能过剩 高杠杆等主要矛盾[5] - 复制国外实践(如泰勒法则)在中国缺乏制度基础 需建立中国特色货币政策框架体系[8] - 宏观经济模型在中国适用性有限 因无法控制实验环境且经济复杂性导致模型拟合度低[8] 货币政策的隐性影响 - 货币发行导致财富再分配(铸币税) 但税收去向鲜少被探究[9] - 大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包括窃取邻国财富 惩罚储蓄者 加剧财富不平等等负外部性[10] - 现代货币理论推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让全球承担债务成本 需警惕其国际责任缺失[11]
古典经济学之前,近代早期的货币理论 | 金融人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2 18:30
货币理论的历史演变 - 货币是理解经济世界的重要工具,其理论经历了从朴素观察到系统分析的演变过程 [1] -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认为黄金过多会导致贬值,白银价格相对上涨 [3] - 16世纪欧洲经历"价格革命",物价飞涨现象引发学者关注,如法国人记载一磅羊肉价格相当于过去一整头羊 [5] 货币数量论的发展 - 西班牙学者哥白尼发现货币贬值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认为货币价值会因数量过多而下降 [5] - 阿兹皮库塔系统提出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理论,指出货币充足的国家物价更高 [7] - 16世纪学者争论货币价值决定因素,博丹和纳瓦鲁斯证明美洲金银流入导致货币数量激增推高物价 [7] 早期货币思想的贡献 - 色诺芬的观察虽简单但揭示了货币数量与价值之间的微妙关系 [3] - 阿兹皮库塔将货币视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商品,这种思想极具前瞻性 [7] - 早期思想家的探索为现代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揭开政策迷雾与全球治理的双重面纱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42
货币政策的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具有"神秘"特性,源于公众误解、理论与实践脱节及不可言说的真相 [2][3] - 央行在危机中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并采取量化宽松、负利率等创新手段 [3][6] - 货币政策并非万能,需结合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6][7] 货币政策的片面认知 - 公众常误认为货币政策仅用于熨平经济波动或能解决所有衰退问题 [5]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导致传统凯恩斯分析框架失效,货币政策需配合长期结构性调整 [7] - 货币传导渠道受过剩产能、高杠杆等因素制约,宽松政策效果有限 [7] 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关联 - 货币中性理论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政策需结合理论基准灵活调整 [8] - 伯南克将学术研究融入危机应对,创新长端利率调整、扭曲操作等工具 [9][10] - 中国货币政策复杂性远超发达国家,需建立本土化框架而非复制国外模型 [11] 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与道德风险 - 大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如财富转移、加剧不平等 [13] - 现代货币理论主张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引发全球债务共担问题 [14] - 需警惕短期刺激政策透支未来经济,忽视结构性改革 [13][14] 央行角色与社会影响 - 央行政策导致财富再分配,但"铸币税"去向鲜少被探究 [12] - 央行不当政策可能触发金融危机,但其监管职责仍在强化 [12]
2025年6月荐书 | 经济破晓 货币新思
第一财经· 2025-06-23 16:19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全球经济在当前阶段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经济增长的放缓、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以及传统经济政策的局限性。货币 在经济中的作用也得到了重新审视,货币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以下三本书通过对 财政金融互动、全球增长困境和货币本质的剖析,为理解现代经济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视角,并为应对危机和风 险提出了创新思路和策略。 第一财经精心挑选了三本书籍,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货币世界。 《货币的本质:繁荣、危机和资本新论》 作者: [美]帕特里克·博尔顿/黄海洲 编辑部推荐: 本书将货币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探讨其在经济繁荣与危机中的关键作用。借助丰富的历史案例和扎实的理 论分析,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货币理论体系,揭示了货币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的复杂联系。重新审视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理解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框架。 原文摘录: 一个国家永远需要关注其潜在的投资机会,并以此决定相应的货币供应量。当一个国家的潜在投资机会无法靠银 行和市场的融资来满足时,它应该考虑增发货币,以便为潜在投资机会提供融资,实现更好的经济繁荣。中国改 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发展经验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增长经验 ...
关于货币的迷思与是非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17:23
货币的本质与功能 -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既是交易媒介又是财富象征 从微观角度看代表购买力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底气 从宏观角度看关乎国家经济健康和金融体系稳定 [1] - 现代货币本质上是"社会建构" 依赖社会普遍接受的约定俗成 法定货币(Fiat Money)的价值基础是政府信用而非实物支持 [5] - 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构成现代经济的两个维度 前者是后者的金融镜像 两者紧密交织 货币被比喻为实体经济的血液 [4] 货币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注入基础货币 采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资产增加银行准备金 [7] - 商业银行存在"存款决定贷款"和"贷款创造存款"双重机制 前者具有实践合理性 后者具有理论合理性 [8] - 政府预算赤字在特定条件下可创造货币 需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协同配合 但多数国家对此保持严格约束 [8] 政府债务特性 - 政府债务规模可达数万亿级别 其信用强度和存续期限远超企业或个人 债务可持续性评估不能简单套用微观主体标准 [10] - 政府债务可通过无限展期维持 新发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是通行做法 展期周期可达数十年 [12] - 政府债券作为优质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特征 国际化货币国家的政府债券更受国际投资者青睐 [12] 货币的破坏性效应 - 金融体系创造的流动性具有不稳定性 可能突然消失并引发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中流动性冻结导致危机蔓延 [16] - 流动性包含三层含义:资产货币化程度 银行准备金规模 以及资产变现能力 危机期间市场流动性可能全面冻结 [16] - 金融机构救助需区分流动性危机与偿付能力危机 前者适用"白芝浩原则" 后者应有序退出市场 [17]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美元当前占据国际结算货币主导地位 但"武器化"使用引发替代需求 2022-2024年美元对新兴市场贷款规模下降10% [22] - 国际化货币需具备贸易基础 发行国信誉 价值稳定性和金融市场支撑等要素 美元地位面临多重挑战 [22] - 加密货币虽不具备计价单位 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三大货币职能 但迫使各国央行探索数字货币(CBDC) [25][26]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流动性与货币政策篇:“超级央行”时代
国信证券· 2025-06-17 13:50
2025年06月17日 证券研究报告 | "超级央行"时代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流动性与货币政策篇 行业研究 · 行业专题 银行 证券分析师:王剑 证券分析师:孔祥 证券分析师:田维韦 证券分析师:刘睿玲 021-60875165 021-60375452 021-60875161 021-60375484 S0980518070002 S0980523060004 S0980520030002 S0980525040002 wangjian@guosen.com.cn kongxiang@guosen.com.cn tianweiwei@guosen.com.cn liuruiling@guosen.com.cn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核心结论 作为流动性的"总闸门",理解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思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2 Ø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大部分。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央行 会根据传导机制,设立相应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同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当局对不同目标的相 ...
美元困境与大宗商品“滞胀”的再定价
对冲研投· 2025-05-27 18:32
以下文章来源于CFC商品策略研究 ,作者CFC商品策略研究 CFC商品策略研究 . 好的研报应该提供打破经验,观念,陈规或惯例的视角,提供自我逻辑审查的意识自觉。阅读体验应该是一次历险,也许是一次漂流,它并不 把你带到任何一个安全的港湾去,但更像是提供一种类似在悬崖边临渊回眸,另做选择的逻辑启发,或自我反讽的邀请。 文 | 田亚雄 来源 | CFC商品策略研究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引言 最近不绝于耳的讨论是,达成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形成抄底的安全边际?是价格优先(比如文华商品指数2019年3月的156左右的位置、 2020年9月146的位置)还是时间优先(比如美国遭遇CPI现实压力的2025年Q3末),但至少2025年4月解放日的低点并不牢靠的共 识正在形成。商品定价继续关注边际的力量,在5月12日后难觅新增的多头驱动,而在库存周期底部甚至进一步形成主动去库存的卖 压。 5月16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从最高级的3A(Aaa)下调至2A(Aa1)。从1917年穆 迪给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起,108年以来,这是其首次将美国的信用等级从最高级下调。 信用评级的下调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