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价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迈向“效益优先”新周期,存款搬家仍在继续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4 20:0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板块 [3] 核心观点 - 信贷平稳降速 银行明确由"规模优先"转向"效益导向"的量价平衡策略 [4] - 社融增速触顶回落 四季度政府债支撑力度预计继续下降 [4] - 存款结构分化明显 零售存款向非银存款"搬家"持续 [4] - 看好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 重点关注低估股份行底部反转和优质城商行价值挖掘 [4] 信贷表现分析 - 8月信贷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1-8月累计新增13.46万亿元 同比少增9700亿元 [3][4] - 人民币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6% [4] - 企业一般性贷款新增5400亿元 同比多增2400亿元 其中企业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 基本持平去年同期 [4] - 企业短贷新增700亿元 低基数下同比多增2600亿元 [4] - 票据贴现仅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4] - 居民部门信贷微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贷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 中长贷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4] 社融表现分析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3] - 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 - 政府债新增约1.4万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 [4] - 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新增约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4] - 表外融资新增2158亿元 同比多增约1000亿元 [4] - 企业债新增1343亿元 同比少增360亿元 [4] - 1-8月社融结构中贷款占比48.7% 企业债券占比5.9% 政府债占比38.7% [9][13] 货币供应表现 - M1同比增长6.0%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3] - M2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持平 [3] - 8月存款新增超2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4] - 对公存款新增约3000亿元 同比少增约500亿元 [4] - 零售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4] - 非银存款单月新增约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4] 投资建议 - 推荐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等权重股份行 [4] - 推荐重庆银行 苏州银行 杭州银行等优质城商行 [4] - 关注国有大行在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轮动机会 [4]
“量价平衡”“零售第一”有新打法?中信银行详解“轻资本”之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3:2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银行业面临息差持续下探、零售转型困难及中收开拓压力等共性挑战 [1] - 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42%,处于行业警戒线以下 [1] 中信银行息差管理策略 - 公司净息差为1.63%,高于行业均值21个基点,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2] - 上半年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较一季度降幅收窄至2个基点,呈现趋稳态势 [2] - 资产端通过压降低收益票据贴现实现收益率降幅边际放缓,负债端进一步压降付息成本并控制资源性存款规模 [2] - 坚持"量价平衡"管理原则,力争保持票据贴现规模低位以带动全年净息差改善 [3] - 持续优化存款结构,稳定活期存款规模并严控高成本资源性存款 [3] 零售业务战略布局 - 坚持"零售第一"战略不动摇,零售贷款AUM多项指标稳居同业第二 [4] - 形成对公、零售、金市业务40%、40%、20%的营收贡献结构,增强业务抗波动能力 [4] - 聚焦财富管理建设,把握资本市场及全球资产配置机会 [5] - 产品端强化投研选品能力:理财转向稳健固收+策略、基金打造3%-5%目标收益解决方案、保险提升分红型产品占比、贵金属优化积存金功能 [5] 非息收入发展路径 - 上半年非息收入达345.6亿元,手续费收入增长超6%,增速连续五年跑赢同业 [6] - 轻资本转型成效显著,早于同业实现手续费佣金收入正增长 [6] - 三大增长引擎:协同中信金控发展财富管理(尤其对公财富)、金市业务加大信用债/外币债/公募基金布局、跨境金融从服务与投资双向发力 [6]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我们已经摒弃了规模情结,更专注高质量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4:12
核心观点 - 公司摒弃规模情结 专注效益与质量并重的增长模式 财务业绩体现业务支撑韧性 [2] - 公司强调稳健均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体系能力建设有效 战略方向正确且执行有力 [2] 财务表现 - 总资产9.86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42% [2] - 归母净利润364.78亿元 同比增长2.78% [2] - 营业收入1057.62亿元 同比下降2.99% [2] - 净息差1.63% 同比下降14BPs 绝对值领先行业21BPs [2] - 不良贷款率1.16% 与上年末及一季度持平 [2] 业务质量 - 不良贷款率连续六年下降 拨备覆盖率连续四年提升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3] - 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增长 业绩增长成色更足 [3] - 表内外综合融资规模增长快于表内资产 一般贷款增长快于总贷款及总资产 [4] - 存款增长快于总负债 财富管理规模增长快于总存款 [4] 管理能力 - 量价平衡管理能力增强 存款成本率息差净息差变动持续跑赢大势 [4] - 手续费收入增速连续五年跑赢大势 早于同业实现手续费佣金收入正增长 [5] -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完善 风控体系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 [5] - 客户经营能力强化 对公基础客户与有效客户占比同业领先 [5] - 零售私行客户增量创历史同期最优 加速向10万户目标迈进 [5] 业务结构 - 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业务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40% 40% 20% 有效抵御单一业务波动 [6] - 一般性贷款占总资产比重56.6% 较上年末提升1.3个百分点 [6] - 票据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上年末下降2.4个百分点 [6] - 积极支持类行业贷款占比近60% 重点地区贷款余额占比超70% [6] - 对公活期存款占比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7] - 对公有效客户同比多增近2000户 零售私行客户同比多增2000户 [7] 未来策略 - 资产端加大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投放 巩固票据压降成果 [8] - 零售端控风险压不良 加强营销规模上量 信用卡深挖优质客群需求 [8] - 负债端推动活期存款增长 对公综合经营提升结算融资机构外汇托管协同 [8] - 零售主攻结算客户支付交易规模 金融市场业务稳活期管定期 [8] - 非息收入聚焦资本市场 推动财富管理金融市场跨境金融发展 [8]
鹏华价值优势LOF: 鹏华价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1:38
根据提供的鹏华价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基金概况 - 基金全称为鹏华价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场内简称为鹏华价值优势LOF,基金主代码为160607 [1] - 基金运作方式为上市契约型开放式(LOF),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06年7月18日 [1] - 基金管理人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759,192,406.57份,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1,200,855,738.10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0.683元 [2][12] 投资策略与目标 - 投资目标强调运用相对估值分析方法,发掘具备相对价值优势的中国企业,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1] - 投资策略分为三个步骤:行业景气周期分析建立股票备选库、运用相对估值分析方法进行估值比较、基金经理结合价值优势与成长性建立投资组合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 + 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30% [1] 主要财务指标 - 本期已实现收益为-891,999.28元,本期利润为24,673,757.37元 [2]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0139元,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为2.06% [2] - 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1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0.49%,超额收益为1.63% [2][9] -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594,263,553.10元,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为0.3378元 [2] - 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579.08% [2] 基金经理与投资操作 - 基金经理为张华恩,自2021年12月11日开始管理该基金,具有14年证券从业经验 [5] - 上半年组合操作延续了深挖"出海"方向的思路,重点布局了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消费品等出海领域,并增加了创新药和消费品相关的出海公司 [9] - 组合还增加了对工程机械、军工、保险等估值具备吸引力且供需有积极变化行业的布局,以及部分内需相关的消费品公司 [9] 资产配置与持仓 - 期末金融资产中股票投资市值为1,100,386,006.03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较高 [13] - 股票投资成本为1,021,939,893.70元,公允价值变动为78,446,112.33元 [21] - 其他资产包括货币资金92,993,080.55元、结算备付金1,423,568.30元、存出保证金288,671.56元等 [13] 收益与分配 - 本期股利收益为11,769,566.50元 [23] - 本期利润分配向基金份额持有人分配19,563,898.79元 [25] 基金管理人 -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2日,为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15,000万元人民币 [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12,513亿元,包括359只公募基金、12只全国社保投资组合、8只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组合 [4]
航空股跌幅居前 行业旺季客座率环比略降 反内卷助力航司收益水平边际改善
智通财经· 2025-08-22 10:19
股价表现 - 航空股跌幅居前 中国国航跌5.31%至5.17港元 东方航空跌4.09%至3.05港元 南方航空跌3.28%至3.83港元 首都机场跌1.3%至3.04港元 [1] 运营数据表现 - 7月上市公司国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提升2.3% 环比6月提升约20.5% [1] - 7月上市公司整体客座率较去年同期提升约0.6个百分点 但环比6月下降1.0个百分点 [1] - 年初以来航司客座率整体高于去年同期 但7月旺季客座率增幅收窄至0.6个百分点 [1] - 旺季客座率环比走低 显示需求端弱于航司预期 [1] 行业需求状况 - 行业进入旺季但运力同比增速不高 需求端难言乐观 [1] - 公商务出行需求不足导致行业景气度处于底部 [2] - 旺季需求端弱于航司预期 [1] 政策与经营环境 - 中国航协发布《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反映行业改善经营环境意愿 [2] - 《公约》虽无强制作用但可能边际改善航司经营环境 [2] - 若行业收益管理转向追求量价平衡 航司收益水平有望改善 [2]
从日均盈利2.5亿到渠道预付款腰斩,茅台如何应对白酒调整期?
搜狐财经· 2025-08-17 12:1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这是自2015年以来上半年营收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 [2] - 二季度单季营收388亿元、净利润185亿元,分别仅增长7.3%和5.2%,创下近十年最低季度增速 [2] -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日均盈利约3.28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日均盈利降至2.5亿元 [2] 行业背景 - 2017-2024年间茅台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4.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5.8%,此次增速"破十"标志着行业上行周期的终结 [3] - 白酒行业正经历由政策、消费结构、竞争格局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 [2] 战略调整 - 公司上半年完成年初制定的9%增长目标,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几乎精准达标,被业内解读为通过控制节奏来应对下行周期 [4] - 采取"控量保价"策略,将飞天茅台批发价稳定在2000元以上,避免了价格体系的崩塌 [7] 产品结构 - 茅台酒收入同比增长10.24%至755.9亿元,但酒类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91.5% [4] - 非标产品如生肖茅台、精品茅台等出厂价下调幅度超过10%,直接拉低整体毛利率 [4] - 系列酒上半年实现收入137.63亿元,同比增长4.69%,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5.31% [5] 渠道表现 - 直销渠道收入增长18.6%至400.1亿元,占比44.76% [4] - 直销渠道贡献82%的营收增量(63亿元中的51亿元),而传统渠道仅贡献14亿元增量 [6]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42.59%至55.07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低,表明经销商打款意愿减弱 [6] 国际市场 - 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28.93亿元,同比增长31.26%,成为唯一亮点 [7] 未来挑战 - 若想实现全年9%的增长目标,茅台需在三季度完成营收416亿元、净利润211亿元,要求单季度增速回升至10%以上 [7] - 系列酒经销商数量净增加137家至2234家,但单店销售能力显著下滑 [5] - 中端白酒市场竞争加剧,系列酒面临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的价格挤压,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8% [6]
五粮液直面行业分歧:动态把握产品投放节奏,高管下场匹配片区,市场化竞聘引入人才
财经网· 2025-06-24 14:37
白酒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高价格带产品生存困难,800-1500元价格带倒挂程度最高,500-800元价位段产品生存最为困难 [1] - 300-500元价格带产品进一步向100-300元下沉 [1] - 宴席场景信心不足,但五粮液上半年宴席场次增加24%,宴席用酒开瓶扫码率从不足40%提升至超过54% [4] - 线上低价冲击导致渠道"不患寡而患不均"问题突出 [1] 五粮液战略布局 - 公司坚定千元价位带量价平衡策略,实施"一品一策、一商一策"的精细化运营 [1][6] - 优化供需关系措施包括动态灵活的市场化适应机制、终端直配试点和即时零售探索 [2] - 元春期间核心产品发货、动销、价格符合预期,渠道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是唯一实现价格回升的千元价位段品牌 [4] - 五粮液·1618和39度五粮液实现量价齐升,龙年生肖酒保持热度,五粮液·紫气东来树立低度白酒千元价位段标杆 [4] 营销与渠道改革 - 推进营销系统体制机制改革,组建酒类销售公司,实施片区负责制和市场化营销干部选聘 [6] - 建立人力资源调配池,连续两个季度排名末尾人员将进入流动池 [6] - 打通"京东秒送"即时平台,成都试点30家门店,计划推广"五粮·炙造"创新店 [4] - 加强线上"百亿补贴"不合规商家的监测和打击力度 [4] 国际化与年轻化 - 国际市场增长良好,"和美全球行"已走进14个国家和地区,中免三亚免税城专卖店落成 [8] - 年轻人低度酒偏好占比超过60%,公司将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等新品 [9] - 在上海打造"捷美颂"酒饮融合饮吧,在成都宽窄巷子、无锡南长街落地新型体验店 [9] - 成立39度五粮液运营中心,围绕环渤海湾和环太湖核心市场布局 [8] 区域市场策略 - 巩固华东/江浙沪优势市场,攻克四川对垒市场,突破广东薄弱市场 [8] - 对环渤海湾16个重点城市和环太湖6个重点城市设立两个运营中心 [8] - 其他市场分北部、东部、南部三个片区开展招商布局 [8]
【银行】信用扩张走向量价平衡——2025年5月份金融数据点评(王一峰/赵晨阳)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5 21:57
5月金融统计数据核心观点 - 5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00亿至6200亿,增速降至7.1%,但政府债置换影响减轻后还原增速或达8% [3] - 社融规模同比多增2271亿至2.29万亿,增速稳定在8.7%,M2增速7.9%与M1增速2.3%剪刀差收窄0.9pct显示货币活化边际改善 [4][7][8] - 银行板块年初累计上涨11.8%跑赢大盘,"一揽子"政策推动下行业NIM改善预期强化 [9] 信贷结构分析 - **对公贷款**:新增5300亿占比86%,中长贷新增3300亿发挥"压舱石"作用,短贷新增1100亿存在冲量特征 [4] - **居民贷款**:新增540亿同比少增217亿,按揭负增、消费贷疲软,仅经营贷同比多增232亿 [6] - **定价水平**: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3.2%持平上月,较年初下行23bp,呈现"量价均衡"特征 [5] 货币与社融表现 - **M1变动**:同比少减8386亿但仍低于历史均值8031亿,反映私人部门风险偏好低迷 [8] - **M2稳定性**:增加6061亿同比少增504亿,理财扩容未显著冲击存款增长 [8] - **社融构成**:政府债发行前置及化债推进支撑社融增速,余额增速连续5个月上行 [7] 银行业影响 - 政策红利下银行指数5月以来上涨8.8%居行业首位,非对称降息缓解NIM压力 [9] - 外贸企业抢出口及地方债置换减轻信贷拖累,对公业务仍是银行投放主力 [3][4]
开源证券:稳健红利底色+复苏预期下银行业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5-12 15:26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红利稳固可持续,稳增长驱动顺周期。关税扰动下,政策定力以内为主,降准、 降息仍有空间,看好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的银行估值修复。该行预计2025年银行业绩表现基本稳定,营收 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推荐中信银行(601998),受益标的农 业银行(601288)、招商银行(600036)、北京银行(601169);顺周期标的推荐苏州银行 (002966),受益标的江苏银行(600919)、成都银行(601838)、常熟银行(601128)。 负债端:高息存款整改效果显现,2024年上市银行付息率下行至1.98%。2025年几无高息存款套利"漏 洞",受限于息差压力,资产端降息客观上也需要负债成本的支撑。2025年仍有较高比例的定存到期重 定价,看好负债成本或进一步下移。 资产端:信贷持续性值得关注,2025Q1信贷靠前投放仍有冲量特征。2024年贷款-投资收益率差值收窄 至69BP,较2023年下降24BP,在负债成本刚性、低利率+低息差的运行环境中,该行预计上市银行继 续加快存量资产兑现投资收益。 2024&2025Q1银行资产质量:对公趋势改善,零售普遍反弹, ...
白酒行业要变天了?五一节前这一市场白酒价格全线下跌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16:44
白酒市场表现疲软 - 白酒市场价格端表现疲软,14款拳头产品价格全线下跌,君品习酒、摘要等产品跌幅较大 [2] - 摘要(500ml/53度)市场均价为533元/瓶,较3月31日下滑超50元/瓶,与建议零售价1399元/瓶严重倒挂 [3] - 君品习酒(500ml/53度)西南市场均价跌破800元/瓶至774.25元/瓶,较3月31日的806.75元/瓶跌幅较大 [5] 产品价格倒挂现象 - 摘要(500ml/53度)、君品习酒(500ml/53度)批价分别为420元/瓶、678元/瓶,较3月31日均下滑 [5] - 第八代五粮液(500ml/52度)、国窖1573(500ml/52度)批价分别为950元/瓶、860元/瓶 [7] - 红西凤(500ml/52度)零售价698元/瓶低于批价700元/瓶,出现"批零倒挂"现象 [7] 酒企控货措施 - 习酒·窖藏1988、汾酒青花20、第八代五粮液等品牌纷纷暂停供货或严格配额管控 [10] - 五粮液调减部分渠道2025年合同计划量0%-50%,试点终端直配模式降低经销商配送成本 [12] - 控货措施短期见效,第八代五粮液库存降低价格回升,但长期可能被竞品抢占份额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进入结构调整和增速换挡阶段,"批零倒挂"成为痛点,去库存是关键任务 [9] - 行业呈现年轻化、低度化、健康化趋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2] -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巨头业绩增速放缓,主动下调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 [13] 主要产品零售价格 - 第八代普五52度零售均价994.35元/瓶,国窖1573 52度973.83元/瓶 [16] - 君品习酒53度774.25元/瓶,摘要53度533元/瓶 [16] - 梦之蓝M6+ 52度714.25元/瓶,智慧舍得52度539元/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