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中山大学陈森华:向海问药,耕耘“蓝色药田”丨海上新农人②
南方农村报· 2025-11-17 09:09
中山大学陈森 华:向海问药, 耕耘"蓝色药 田"丨海上新农 人②_南方+_南 方plus "接近90%的海 洋微生物还没有 被发现,而我们 的研究,就是去 开发更多的海洋 资源,寻找造福 人类的药 物。"提起大 海,中山大学海 洋科学学院副教 授陈森华有着诸 多热忱与期待。 陈森华来自梅州 兴宁,是一位从 山区走向海洋 的"新农人" 。8 年前,他进入中 山大学海洋天然 产物研究团队, 开启了他作 为"海上新农 走进位于中山大 学珠海校区的海 洋天然产物研究 团队的实验室, 陈森华正通过核 磁共振波谱仪确 定化合物的分子 结构。这几乎是 他每天都要做的 事情。陈森华介 绍,这些物质大 多来自中国南 海,它们中的某 一些已经被发现 存在一定的药理 活性,或将成为 治疗肿瘤等疾病 的海洋创新药 物。 人"的耕耘历程 ——专注海洋天 然产物化学和海 洋药物研发,聚 焦 "海洋资源→ 活性成分→药物 研发"全链条研 究。他们向海问 药,挖掘造福人 类的无限可能。 0:00 (中山大学陈森华:向海寻药,耕耘"蓝色药田",时长共4分03秒) 开发新药如同大 海捞针 多年来,海内外 学者不断探索海 洋这个"蓝色药 陈森华在 ...
汇聚全球创新力量,共探海洋经济前沿
南方都市报· 2025-11-15 11:16
赛事概况 - 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九届国际赛海洋经济行业决赛在宝安举行,来自11个海外分站赛的22个优质项目团队参赛 [1] - 大赛采用线上路演与答辩模式,每个项目经历8分钟路演和7分钟评委问答 [3] - 评审团由大学教授、投资机构高管、行业协会专家组成,从技术创新性、商业可行性等多维度进行评判 [3] 比赛结果 - 来自英国伦敦的“基因编辑驱动的贻贝粘蛋白高效合成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一等奖 [6] - 来自新加坡的“可扩展水产病害检测系统”和来自瑞士苏黎世的“OceanPulse—海洋塑料智能预警与溯源平台”项目获得二等奖 [6] - 获奖的三个项目将晋级总决赛角逐总冠军 [6] 深圳及宝安区海洋经济产业背景 - 深圳202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涉海创新平台86个 [7] - 宝安区是深圳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2024年海洋经济“四上”企业达455家,实现增加值537.4亿元,占全区GDP比重突破10% [7] - 宝安区聚集了91家涉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8家涉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赛事影响与项目特点 - 参赛项目覆盖智能港口、海洋能源、水产养殖、生态治理等多个前沿领域,与深圳、宝安海洋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7] - 一等奖项目团队为第二次参赛,看中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及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契合度 [8] - 大赛成为促进国际创新资源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推动海洋科技领域的理念互鉴与技术互补 [8]
青岛崂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势起航
中国经济网· 2025-11-07 15:51
产业体系与规模 - 青岛市崂山区已基本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为特色、生物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现代化医药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构建了覆盖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格局 [1] - 全区集聚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企业130余家,全年产业规模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8% [1] - 崂山区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领先的创新能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是该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特色产业 [1]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利用胶州湾养殖的菲律宾蛤仔,通过定向酶解技术获得小分子ClamBPTM蛤蜊肽,并建立全球首条仿生酶解技术寡肽生产线,制定了企业标准和生产工艺 [1] - 青岛超蓝创智信息科技围绕AI驱动药物发现形成技术壁垒,累计申请10项AIDD模型发明专利,构建了从靶标验证到候选分子优化的全流程数字化工具链 [1] - 山东卓业医疗科技将人工智能医疗大模型与介入微创治疗结合,打造出全球首台AI+3D结构光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 [1] 研发合作与成果转化 - 青岛黄海制药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合资成立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专注海洋创新药研发,其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片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的LY104注射液已获临床批件,多款海洋新药在研 [2] - 黄海制药将海洋辅料技术应用于金伲福达等产品,并创立“海之钥”品牌,推出海蓝之忆、无幽派等功能食品,拓展海洋大健康服务场景 [2] - 公司将持续投入缓控释技术迭代与海洋创新药研发,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药健康产品和创新服务 [2] 产业生态与发展规划 - 崂山区加快推动“中药源”小分子创新药领军企业喜鹊医药落户,加速脑卒中治疗药物TBN等三款1类新药的研发与上市进程 [1] - 加速陈薇院士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华芢生物筹备港股上市 [1] - 企业计划深化在海洋活性物质高值化利用和中药现代化方面的研究,在端粒生物学、细胞衰老干预领域加速创新 [1]
青岛加快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新华网· 2025-11-05 09:46
公司研发进展 - 逢时科技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实验室正对南极磷虾多肽药物进行活性筛选与功能验证 [2] - 研究团队已完成南极磷虾基因组的全面解析并成功筛选出6条活性多肽药物 [2] - 公司正从降血脂、脂肪肝、痛风、骨质疏松及脑部疾病靶向药物等多维度开发海洋药物 [2] 青岛市海洋产业体系 - 青岛市已形成以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及产业体系 [3] - 青岛市明确建设"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3] - 青岛市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培育海洋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 传统产业升级 - 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和"深蓝"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建成投用 [5] - 青岛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国第4位 [5] -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海藻酸盐生产基地 [5] 新兴产业与未来布局 - "海葵一号"等海工重器交付运营抗肿瘤新药海藻倍他葡聚糖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5] - 全市海水淡化规模达到34.5万吨/日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 [5] - 推动成立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研及应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32个 [5] 重点项目投资 - 青岛市加快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 [5] - 上半年在建海洋重点项目137个开工在建率80.59%完成投资212.9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2.94% [5]
自然资源部:加快提升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场能力水平
第一财经· 2025-11-04 12:51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规划与布局 - 已规划威海、舟山、珠海和深海四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按照“北东南”、“浅海+深远海”的布局系统推进体系建设 [1][2] - 试验场定位为公益性产业服务和科技支撑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试验平台 [1] - 威海试验场是首个部地共建试验场,已为多家科研单位实施海水有机碳光学原位传感器、实时传输海底地震仪等设备的海上试验 [2] - 舟山试验场按“一场两片”模式推进,构建“浅海—深海”、“能源—感知—材料—装备”的全维度试验体系 [2] - 珠海试验场聚焦智能船舶、无人系统、海洋仪器及海上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构建标准体系并提供检测认证支撑 [4] - 深海试验场目标是构建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深海装备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 [4]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4] - 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4] -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国产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完成交付,首个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投入应用 [5]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领航号”基础平台、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相继交付 [5] 海洋产业挑战与战略意义 - 海洋领域传统产业占比仍较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链条短、科技附加值低等问题,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产业潜力巨大但占比偏低 [5] - 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对实现海洋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快海洋技术装备研制和产品化进程,解决创新装备从样机到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测试能力不足问题 [6] - 试验场将兼顾产业与科技、发展与安全、多学科与多领域,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资源共享,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综合试验场 [1]
廿载潮涌 跨海行舟——厦门国际海洋周回眸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04 10:15
厦门国际海洋周的发展历程 - 厦门国际海洋周于2005年10月8日首次举办,主题为“加强陆源污染物防治,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议提议发起[11] - 该活动从单一市长论坛成长为覆盖海洋科技、经济和政策的国际盛会,与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齐名[26] - 2024年与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合作举办东亚海大会,并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13] 主题演变与战略定位 - 早期主题聚焦污染防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如2006年“海洋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 - 2014-2016年连续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关键词,2022年起启用“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主题[12] - 主题变化反映中国海洋治理从生态保护扩展到蓝色经济合作和全球海洋治理[12] 对厦门海洋经济的推动作用 - 海洋周整合游艇展览会、潜水救捞装备展等行业活动,促进产业集聚升级[16] - 2024年厦门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达30%,培育涉海上市企业15家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家[17] - 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并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18] 国际影响力与生态实践 - 通过海洋周平台推广“厦门实践”经验,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奖项认可[25] -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被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誉为生态修复典范[26] - 活动纳入《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项国家级战略文件[13] 产业与科技融合成果 - 海洋周推动深海生物、数字海洋、蓝碳经济等前沿技术交流[17] -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十,“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150个港口[17] - 联动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形成“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18]
广西海洋实验室在北海揭牌
广西日报· 2025-11-03 11:49
实验室概况与定位 - 广西海洋实验室于11月1日在北海揭牌成立,是广西海洋领域最高层级的自治区实验室,也是全国第六家省级涉海实验室 [1] - 实验室由北海市政府推荐支持建设,依托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优势 [1] - 实验室致力于打造“科研+产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目标是成为服务区域、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1] 战略目标与使命 - 实验室将有力整合区内外海洋科技优势力量,聚焦海洋科学前沿和全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1] - 实验室将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以响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 [1] - 实验室肩负服务国家战略使命,旨在打造立足广西、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海洋科技合作枢纽,构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命运共同体 [1] 产业发展方向 - 实验室将推动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1] - 实验室旨在催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为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创新动能 [1] 选址战略考量 - 实验室选址北海,是基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禀赋,以及扎实的产业积淀 [1]
“蓝色药库”不断丰富,厦门国际海洋周将共商建设路径
第一财经· 2025-10-31 21:51
行业政策与战略规划 -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 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5] -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6日至12日举办 主题为“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聚焦海洋药物等重点领域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 [5] 产业优势与发展基础 - 中国建设“蓝色药库”具备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科研实力较强和成果转化相对成熟的多方面优势 [1][2] - 中国拥有广阔海域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 国内拥有如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等专业科研机构 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 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打造了集资源保藏 活性物质挖掘 产品研发 中试放大到成果转化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 [2] - 海洋三所海洋微生物菌株量达全球第一 近5年来有近50项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助企增值30亿元 [2] -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 “蓝色药库”不断丰富 [5] 产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举办多场产业对接 实现“学术研讨—技术展示—项目落地”全链条贯通 [1] - 活动将展示千余种水下智能装备 应急救援设备等 并举办海洋经济招商签约及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5] - 将举行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推动产学研金合作 [1]
“海洋废料”变身“营养黄金”!这家厦企又被点赞了!
搜狐财经· 2025-10-30 21:51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以“向海问药”为独特战略,深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将海洋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和科技创新的“蓝色药库” [1][4] - 公司是专业从事海洋生物多糖原料、制剂、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海洋生物医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4] 核心技术与工艺突破 - 自主研发“硫酸一步法”工艺协同“多级膜分离”技术,将原料成本降至传统工艺的1/10,纯度提升至99% [6] - 实现100吨级规模化生产,使每吨原料价值跃升至千万元级 [6] - 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纯硫酸氨糖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国家 [6] 产品管线与产业布局 - 2024年,蓝湾氨糖取得药品原料批文与制剂注册证书,获批骨关节炎治疗药品,完成从保健食品到药品的转型 [4] - 产品正陆续进入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成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药品 [4] - 产品矩阵包括壳寡糖、硒化卡拉胶等原料,新增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改善脂肪肝等功能性研究 [6] - 硒化卡拉胶年产能高达100吨,成为抗氧化领域新标杆 [6] 生产能力与产业链 - 构建覆盖原料、制剂、临床研究的全产业链体系 [4] - 拥有5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从甲壳质提取到制剂生产的海洋多糖全链条可控 [6] - 胶囊年产能超6亿粒,并获得GMP认证 [6]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建设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集成分子设计、智能生产、临床评价等六大功能模块 [8] - 该中心旨在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加强科技攻关 [8] - 未来将拓展海洋糖类在关节、心脑血管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从海洋到健康的可持续循环 [8]
海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30 16:07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广西的实践表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保护注入持续动力 [1][8]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89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809亿元,年均增长80% [1] -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86%逐步上升到90% [1] 生态保护红线举措 - 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保护制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海岸带整治修复、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 [3] - 重点加强北海、防城港、钦州等沿海城市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3] - 保护措施守护了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等重要物种家园,为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留足空间 [3] 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 - 培育和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推动临港工业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在北部湾区域布局海上风电项目,探索风电+渔业等融合发展模式 [5] - 运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海洋渔业,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深水网箱、海洋牧场 [5] - 防城港、北海等地积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修复渔业资源并成为休闲渔业新亮点 [5] 长效治理机制构建 -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修订或出台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 [7] -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推行湾长制与河长制联动,加强河流入海污染物与海洋环境治理协同 [7] - 强化激励与约束并重政策导向,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蓝色碳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 - 建立完善监测评估体系,鼓励公众通过信息公开、环保教育等方式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共享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