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管
icon
搜索文档
2025证券市场年会“金骏马奖”评选今日启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4 20:29
证券日报社主办的年度重磅活动"金骏马奖"评选网络报名通道正式开启!报名时间为2025年11月5日— 11月20日。 该奖项评选始于2004年,迄今已至第十七届。在评选中,证券日报邀请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专家、智库 助力,致力于为证券市场遴选出优秀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及高管代表加以表彰。 证券日报作为资本市场主流财经媒体,在依法合规、客观公正的前提下,通过规范的奖项设置、公开公 正的评奖流程,筛选出优秀的上市公司、企业家代表给予颁奖,不仅是对其努力和工作成就的肯定,更 可促进企业创新,推动行业和社会发展。 本届"证券日报•金骏马奖"评选活动有三大亮点:一是将参评企业范围从A股拓展至美股、港股公司,以 期为市场发掘出更多优秀的上市公司及高管代表;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奖项设置和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数 据作为评选标准;三是与国家政策呼应,评选倡导"耐心资本",投资价值挖掘,增加了投资价值评价指 标。 今年,证券日报•金骏马奖评选继续受到行业高度关注!本次评选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ESG板 块、行业板块在内角逐相关奖项。 奖项设置: 公司类: 1.金骏马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 2.金骏马最具突破性创新企业 6.金骏马ESG可持 ...
专访霸菱马丁·霍恩:中国科技股成全球配置热门 将继续加大投资
第一财经· 2025-11-04 17:22
作为美国万通(MassMutual)的子公司,霸菱在公开和私募市场固定收益、实物资产和资本解决方案等方 面,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近年来,该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国的布局,2018年设立QDLP和外商独资企业 的私募证券基金(PFM),至今已推出8只QDLP基金和1只PFM基金。 下半年以来,A股明显回暖,沪指接连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外资持续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全球资管巨头 霸菱(Barings)也在加码中国科技股。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在两方面蕴含投资机遇,一个是黄金,另一个是中国的科技股。"霸菱 (Barings)环球投资联席总监马丁·霍恩(Martin Horne)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称,中国科技股已 成为全球热门投资领域之一,霸菱已加大相关资产配置。 除科技之外,马丁认为,中国市场上,消费、可再生能源也是投资热点。其中,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的 内需消费持续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市场影响因素,在他看来,外部扰动上,中国已通过调整贸易结构等举措,有效缓解了关税可能带 来的冲击。他预计,明年关税议题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或逐步减弱。 作为全球资管巨头,截至今年9月末,霸菱管理资产规模达4701亿美元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AI+金融 共谋科技金融创新新蓝图
期货日报· 2025-11-03 17:11
据悉,本次论坛有百余位来自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线下参会。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 府、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通讯社、国家外汇管理局 主办,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金融街服 务局承办,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金融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中 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合作承办。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谈到,"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面临重 大机遇,并提出应对挑战需把握三个统筹原则: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区块链、AI大模型等关键 技术研发投入,同步提升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与监管效能;二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中国标准 国际化与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服务人民币全球布局;三是统筹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深化与"五篇大 文章"融合,既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又践行政治性、人民性要求,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民生改 善。 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 制。这既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 ...
以金融高水平开放之笔,绘就合作共赢新图景
金融时报· 2025-11-02 16:03
号角已经吹响,征程就在脚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金融业迈向更高水平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 金融系统将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保障,朝着更加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 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这是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强 调"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是要在更深层 次、更广领域,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发挥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作用。展望"十五五"新征程,金融系 统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创新的举措、更稳健的步伐,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棋局中勇担使 命、再建新功。 令人振奋的是,一系列更具开创性的金融政策举措已在酝酿之中: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 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进一 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安排;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以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金融系统 将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加 ...
金融街论坛年会观察:金融AI应用如何创造价值?
环球网· 2025-10-31 11:37
周延礼认为,未来应当从加强数据整合、建立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数据 治理,并推动保险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筑牢数字保险发展根基。 据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介绍,当前大模型在金融领域渗透率达35%,而构建金融 智能体的关键在于吃透各场景需求与痛点。他强调,智能体虽非新概念,但大模型时代赋予其新内涵与 新能力,而Agentic AI(自主规划智能体和多智能体协同)未来或成为社会基本单元。发展大模型、智 能体与AI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智能体微观价值形成正向循环,并向宏观价值延伸,最终提升行业乃 至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他指出,从大模型到智能体,是AI向生产力落地的必然路径,金融智能体更 是撬动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有力工具。 谈到人工智能具体落地技术细节方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刘军认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必须与统计学和数据科学深度融合。他指出:"单纯 依赖大数据而缺乏严谨的统计思考可能导致模型偏差与决策失误,统计与数据科学是AI落地的钥匙。"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院长、原新 ...
光大集团将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绿色金融白皮书》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9:41
论坛与白皮书发布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27日至30日举办 [1] - 光大集团将在年会期间承办主题为“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平行论坛 [1] - 论坛上将正式发布《绿色金融白皮书》 [1] - 白皮书梳理了国际绿色金融理论及中国绿色金融政策 展示中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介绍光大集团发挥“综合金融+绿色产业”优势推动绿色产融结合的实践 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和倡议 [1] 绿色金融业务 - 光大集团凭借“综合金融+环保实业”的战略定位 系统构建了“1+4+1+N”的产融协同综合服务体系 [2] - 该体系由集团统筹引领 银行、证券、保险、资管四大金融板块协同实施 光大环境绿色生态提供支撑 以多元金融组合产品为抓手 [2] - 公司持续探索创新产品 创设碳足迹挂钩贷款、转型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 创设绿色科创优选债券指数产品 [2] - 公司积极开展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 发起设立绿色公益慈善信托 打造绿色投融资新生态 [2] 科技金融业务 - 光大集团坚定支持国产替代“卡脖子”领域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高质量发展主线 [2] - 公司聚焦关键领域、关键设备和材料 为存储器、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2] - 集团依托旗下各级子公司 为企业提供包括IPO、前期贷款、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在内的金融服务 [2] 服务新质生产力体系 - 光大集团将“信贷做在产业上” 已建立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体系 [3] - 重点是组建了科创特色支行 提升对科创企业的触达服务能力 [3] - 公司结合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特征 通过萌星、新星、巨星系列三大产品体系 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3]
中欧资管合作提速,中国银行助力全球资管枢纽建设
第一财经· 2025-10-20 15:54
论坛背景与核心观点 - 论坛聚焦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经济格局下推动中欧资管领域的互联互通、制度创新,构建更具韧性和前瞻性的跨境投资合作体系[1] - 核心观点为深化中欧资管合作,上海正引领金融开放新高度[2]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GDP比重达17.2%[3] -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提供支撑[3] - 上海已集聚全国超过1/3的外资法人银行、近半的外资保险机构、超过1/4的公募基金[4] - 上海将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并落实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的二十条措施[4] 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与资金流入 -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外资持股、债券、存款和贷款在上半年实现同步增长,截至6月净流入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60%[6] - 中国市场凭借其独特性和长期吸引力,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投资目的地,目前正迈入流动性推动的新阶段[6] 国际机构看好的中国投资领域 - 机构看好中国市场在制度开放、绿色金融和养老金市场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国内养老金第三支柱仅占0.2%且海外投资比例极低[6][7] - 在医药领域,中国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已占全球总量的50%[8] -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巨头以及医药、材料等行业的领军企业板块表现强劲,中国在尖端医药、自动驾驶、电动车、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8] - 消费领域情绪消费(如旅游、游戏、娱乐、宠物)和白色家电等品类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8] 中欧金融合作趋势 - 中欧金融合作呈现三大趋势:基础设施互联明显加速、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人民币在中欧合作中的使用场景日趋多元[10] - 双方已从“单点突破”迈向“多点联通”,中国制度型开放提速成为双方金融合作催化剂[10] 中国银行的角色与业务实力 - 中国银行自1929年在伦敦设首个海外机构以来,已在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覆盖19个欧洲国家[1][13] - 中国银行全球托管规模达4.7万亿元,服务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托管综合实力领跑中资银行[13] - 中国银行在全球的三家债券承分销中心分别位于新加坡、伦敦和卢森堡,并在卢森堡设有资管平台[13] 合作进展与未来展望 -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与德国投资基金协会(BVI)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欧资管领域再度落地实质性合作[15] - 未来合作将聚焦绿色金融、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共同把握中国高质量发展和欧洲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15]
韩国基民投资理财新趋势:偏好高杠杆ETF
证券时报· 2025-10-20 02:06
韩国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偏好由来已久。 公开资料显示,韩国于2010年便推出了杠杆ETF,是亚洲最早推出杠杆ETF的市场,早于日本(2012 年)、中国台湾(2014年)和中国香港(2016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理财观,是其经济脉搏与社会心态的镜像。在韩国,一股被称作"蚂蚁军团"的散户投 资力量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资本市场。 近期,证券时报记者走访韩国首尔,与多位资管行业人士和投资者进行了交流。记者观察到,在物价高 企、利率下行等社会的现实挑战下,投资理财已不仅仅是资产增值的工具,更被韩国许多年轻人视为改 变命运的突围方式。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韩国投资者不仅借道ETF涌入资本市场,而且热衷于高风险 杠杆产品,不惧高风险博取高收益。 进入2025年,这股庞大的投资者力量在持续追捧本土及美国资产的同时,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中国尤其是 港股资产,资金流向的变化与对特定板块的聚焦布局,勾勒出一幅韩国投资理财的全新图景。 热衷高风险杠杆产品 这种杠杆偏好也体现在对本土明星企业的追捧上。近期,韩国存储芯片企业SK海力士以168%的年内涨 幅,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南方东英于10月16日推出全球唯一的海力 ...
从高端论坛到产业崛起,静安金融如何解锁创新发展“密码”?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6:49
论坛概况 -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于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设置全体大会、国际对话、平行闭门会及多场主题演讲 [1] - 论坛汇聚百余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探讨数字驱动时代的世界变化、技术红利与财富创造、全球金融合作及投资创新趋势等议题 [3] 科技与金融融合 -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论坛对话中透露,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正努力进入中国市场,并强调人工智能可改变生活及救人性命 [4] - 论坛期间成立“上海AI-FI实验室”,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4] - 实验室设立是静安区布局金融科技前沿生态的重要步骤,标志着上海在“AI+金融”创新实践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4][6] 静安区金融业发展 - 静安区作为高端金融机构集聚地,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88.17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增速稳居全市前列 [8] -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范达私募、淡明私募完成登记备案,施罗德交银理财和联博基金完成新一轮增资 [8] - 高华证券上海分公司、中宏人寿在静安展业,合并重组后的国泰海通总部落户静安,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跃居国内行业第一 [8] 股权投资与产业并购 - 静安区率先获批上海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并启动“并购集聚区”建设,南京西路沿线集聚百余家知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 [8] - 揭牌成立上海静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产业龙头设立美妆健康、区块链等产业赛道专项基金,构筑区域基金投资矩阵 [9] - 今年前三季度,静安区完成新备案基金14只,累计规模88.3亿元,基金备案数量和募资规模在全市位居领先 [9] - 产业并购活跃,德弘资本以131.38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控股权,KKR集团完成对大窑饮品境外控股主体的收购 [9] 金融科技生态建设 - 静安区凭借完备的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浦江数链、中金所数据、合合信息等技术服务商构建覆盖数据基建、智能风控的服务链条 [11] - 常态化打造“苏河财富对话”等品牌活动,搭建金融、科技、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跨界交流平台 [11] - 发布实施“1+5+N”人才政策体系,完善金融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在南京西路核心区打造“静安国际会客厅”吸引全球高端金融人才 [11] - 通过外资金融机构座谈、国际投资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沟通机制,持续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 [12]
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技术浪潮下金融边界演变值得持续探究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6:49
文章核心观点 - 技术浪潮正驱动金融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演变,金融业务、机构和服务的边界趋于复杂和模糊 [1][3] - “三新”经济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增加值分别占GDP的18%和8% [1] - 应对行业演变需坚持同等监管、守住风险底线并以客户为中心 [5] 技术对金融业态的影响 - 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新金融业态,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正迎来价值落地的关键拐点,加速新业务模式涌现 [3] - 历史上造纸术、印刷术催生纸币及票据等金融形态,电报电话技术支撑了跨境金融业务发展 [3] -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资管和支付等主要金融业态均伴随技术变革经调整演化而形成 [3] 金融供给方式与分工的演变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使金融机构难以将技术全部内化,与外部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成为必然 [4] - 金融产业链因技术介入而深度重构,产品设计、风险管控、销售等业务被分割,不同市场主体间接或直接参与金融服务分工 [4] - 金融服务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现代金融服务被分割切块,由多元主体提供 [4] 金融消费行为与边界的演变 - 公众金融消费行为呈现线上化、平台化、场景化特点,金融交易与客户线上非金融生活场景关联度提高 [4] - 一站式服务和便捷操作提升金融与非金融场景切换效率,一般消费支付可链接存款、信贷、保险等产品,服务相互嵌套使边界模糊 [4] - 大量高频场景和金融行为数据在线积累,通过数据画像更易分析客户信用及风险偏好,使金融需求可精准触达 [5]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坚持同类业务同等监管原则,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 [5] - 建议坚守风险底线,辨证看待金融业务中的技术应用 [5] - 建议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