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LP基金
搜索文档
全球资管巨头环球投资联席总监:中国科技股成全球配置热门,将继续加大投资
第一财经· 2025-11-04 18:18
2025.11. 04 本文字数:239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楠 封图 | AI生成 霸菱(Barings)环球投资联席总监马丁·霍恩(Martin Horne) 加码中国科技股 作为美国万通(MassMutual)的子公司,霸菱在公开和私募市场固定收益、实物资产和资本解决方案等方 面,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近年来,该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国的布局,2018年设立QDLP和外商独资企业的 私募证券基金(PFM),至今已推出8只QDLP基金和1只PFM基金。 在A股市场上,霸菱将目光投降了中国科技股。马丁表示,该机构看好中国科技公司的表现,已加大相应 的资产配置。 下半年以来,A股明显回暖,沪指接连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外资持续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全球资管巨头霸 菱(Barings)也在加码中国科技股。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在两方面蕴含投资机遇,一个是黄金,另一个是中国的科技股。"霸菱 (Barings)环球投资联席总监马丁·霍恩(Martin Horne)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称,中国科技股已 成为全球热门投资领域之一,霸菱已加大相关资产配置。 除科技之外,马丁认为,中国市场上,消费、可 ...
专访霸菱马丁·霍恩:中国科技股成全球配置热门 将继续加大投资
第一财经· 2025-11-04 17:22
作为美国万通(MassMutual)的子公司,霸菱在公开和私募市场固定收益、实物资产和资本解决方案等方 面,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近年来,该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国的布局,2018年设立QDLP和外商独资企业 的私募证券基金(PFM),至今已推出8只QDLP基金和1只PFM基金。 下半年以来,A股明显回暖,沪指接连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外资持续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全球资管巨头 霸菱(Barings)也在加码中国科技股。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在两方面蕴含投资机遇,一个是黄金,另一个是中国的科技股。"霸菱 (Barings)环球投资联席总监马丁·霍恩(Martin Horne)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称,中国科技股已 成为全球热门投资领域之一,霸菱已加大相关资产配置。 除科技之外,马丁认为,中国市场上,消费、可再生能源也是投资热点。其中,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的 内需消费持续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市场影响因素,在他看来,外部扰动上,中国已通过调整贸易结构等举措,有效缓解了关税可能带 来的冲击。他预计,明年关税议题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或逐步减弱。 作为全球资管巨头,截至今年9月末,霸菱管理资产规模达4701亿美元 ...
专访霸菱马丁·霍恩:中国科技股成全球配置热门,将继续加大投资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4 17:13
下半年以来,A股明显回暖,沪指接连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外资持续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全球资管巨头 霸菱(Barings)也在加码中国科技股。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在两方面蕴含投资机遇,一个是黄金,另一个是中国的科技股。"霸菱 (Barings)环球投资联席总监马丁·霍恩(Martin Horne)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称,中国科技股已 成为全球热门投资领域之一,霸菱已加大相关资产配置。 除科技之外,马丁认为,中国市场上,消费、可再生能源也是投资热点。其中,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的 内需消费持续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市场影响因素,在他看来,外部扰动上,中国已通过调整贸易结构等举措,有效缓解了关税可能带 来的冲击。他预计,明年关税议题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或逐步减弱。 "七巨头的经验仍然适用,即在技术发展的竞赛中,获胜者将占据绝对主导的市场地位,产生巨大的市 场效应和收益。同时,这类企业又能将现金流投入到公司新的发展中,从而形成自我延续。"马丁说。 作为全球资管巨头,截至今年9月末,霸菱管理资产规模达4701亿美元。霸菱布局中国市场多年,是合 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投资者之一。马丁具有超30年的金 ...
拓展全球大市场 共创财富新价值 第二届“中信财富管理大会”举办
金融时报· 2025-10-28 08:39
行业宏观背景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7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1] - 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突破300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6.46万人,跨境汇划金额1209.19亿元,显示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加速释放[6] 市场发展趋势 - 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驱动因素包括资管行业转型深化、长期耐心资本加速培育、跨境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颠覆性突破[3] - 监管政策持续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销售驱动转向投顾驱动,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4] - 跨境投资已从“可选项”变为大众财富管理的“必答题”,行业向专业化、数智化、普惠化方向迈进[4][6] 主要参与者生态 - 财富管理链条涵盖财富管理业、资产管理业、投资银行业,各参与方探索从自身优势出发完善生态圈[2] - 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银行理财等不同资管机构互补合作的生态正在演化形成[4] - 以中信金控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凭借综合金融牌照优势,成为大财富管理时代的“主力军”[2] 中信金控业务规模 - 中信金控及其金融子公司财富管理总规模达31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9.8万亿元,服务个人和企业客户超2亿[3] - 中信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中信证券资管规模超1.56万亿元,中信建投证券资管规模4852亿元[2] - 中信信托资产余额2.6万亿元,华夏基金资管规模超3万亿元,信银理财规模突破2.3万亿元[2] 战略重点与业务方向 - 公司将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 - 未来将持续丰富互认基金、QDII基金、QDLP基金、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产品体系,拓展“一带一路”、东盟市场、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机会[6] - 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推动服务从“人找产品”向“产品懂人”升级,打通场景生态以满足客户需求、释放供给价值[5]
拓展全球大市场 共创财富新价值
金融时报· 2025-10-28 08:30
行业总体规模与阶段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70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1] - 行业迈入“大财富管理时代”,融合与发展成为新主题 [1] - 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突破300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5] 主要参与机构与规模 - 以中信金控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凭借综合金融牌照优势发展大财富管理 [3] - 中信金控及其金融子公司的财富管理总规模达31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9.8万亿元,服务个人和企业客户超2亿 [3] - 中信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 [3] - 中信证券资管规模超1.56万亿元 [3] - 华夏基金资管规模超3万亿元 [3] - 信银理财规模突破2.3万亿元 [3] - 中信信托资产余额2.6万亿元 [3] - 中信建投证券资管规模4852亿元 [3]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行业转型深化、长期耐心资本加速培育、跨境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带来历史性机遇 [3] - 监管政策持续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销售驱动转向投顾驱动,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5] - 需要资产端、资金端、产品端、服务端深度协同,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数智化、普惠化方向迈进 [5] - 财富管理机构需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推动服务从“人找产品”向“产品懂人”升级 [6] 业务模式与战略重点 - 财富管理链条涵盖财富管理业、资产管理业、投资银行业,各参与方不断完善财富管理生态圈 [2] - 全体系产品线与解决方案、全方位协同的综合客户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与集团资源成为服务转型重要抓手 [5] - 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银行理财等不同资管机构互补合作的生态正在形成 [5] - 金融机构将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4] 跨境财富管理机遇 - 跨境投资已从“可选项”变为大众财富管理的“必答题” [7] - 截至7月末,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6.46万人,跨境汇划金额1209.19亿元 [7] - 中国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正进入加速释放期 [7] - 机构持续丰富互认基金、QDII基金、QDLP基金、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产品体系,拓展“一带一路”、东盟市场、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机会 [7]
2025中信财富管理大会:共创全球资产配置新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14:34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超17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1] - 过去五年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等行业规模保持约8%的年均增速 [1] - 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突破300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4] 中信金控的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中信金控及其金融子公司财富管理总规模31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9.8万亿元服务个人和企业客户超2亿 [3] - 中信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中信证券资管规模超1.56万亿元中信信托资产余额2.6万亿元 [2] - 中信建投证券资管规模4852亿元华夏基金资管规模超3万亿元信银理财规模突破2.3万亿元 [2]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重点 - 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销售驱动转向投顾驱动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5] - 未来将主动对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 [3] - 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数智化普惠化方向迈进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服务从人找产品向产品懂人升级 [5][6] 跨境资产配置机遇 - 截至2025年7月末跨境理财通吸引16.46万投资者参与跨境汇划金额突破1200亿元 [7] - 将持续丰富互认基金QDII基金QDLP基金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产品体系 [7] - 共同拓展一带一路东盟市场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资产配置机会推动离岸与在岸市场协同 [7] 平台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中信金控与市场头部资管机构在资产端资金端产品端服务端深度协同推动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 [5] - 提出以平台融入平台以生态共建生态提供综合性平台型全球化资产管理服务 [6] - 不同资管机构如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和银行理财互补合作的生态正在演化形成 [6] 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 - 推出信成长公益慈善平台整合旗下金融机构发行慈善主题中信创品 [8] - 将产品超额收益捐向帮扶区县的教育领域2025年累计捐赠超1000万元 [8]
制造业锚定产能高地 金融业抢滩开放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7-02 03:14
特斯拉储能业务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规划年产能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每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约3900度电),可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用电需求[1] - 该工厂投产4个月以来已向中国、欧洲、大洋洲出口数百台Megapack,并签约上海临港40亿元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一期300兆瓦时预计2025年投运,完全投运后可满足上海每年50%以上电力调节需求[1][2] - 特斯拉将2025年视为能源业务进入中国市场的元年,强调中国在车端和储能端均为重要战略市场[2][5] 外资制造业在华布局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以优化施华蔻等品牌产线,打造消费品牌核心工厂,其亚洲区负责人称此举将提升供应链韧性并支持本土及海外市场[2][3] - 汉高消费品牌中国工厂与本土化战略契合,公司进入中国50余年来已将其视为重要市场,计划通过新基地巩固行业领导地位[3][5] - 西门子指出中国占全球工业生产总值30%,是创新资源与产业链优势的集中地,认为在中国市场成功是全球化竞争的前提[5] 外资金融机构扩张 - 美国汉斯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等机构近期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法巴证券等多家外资机构3月在上海集体开业[3][4] - 橡树资本已在上海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领域涵盖中国股票、公私募债权和不动产,称中国制度型开放为其创造发展机遇[4] 外商投资整体趋势 - 2024年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0.4%,76%在华英资企业和超半数德资企业计划未来两年维持或增加投资[5] - 商务部研究院指出中国消费升级潜力与完备产业链构成竞争优势,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应对全球化调整的战略要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