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信息

搜索文档
广州南沙考察组赴惠州高盛西湖智谷考察
搜狐财经· 2025-09-16 20:50
考察组一行在高盛西湖智谷产业园产业运营中心,参观了解园区企神盾卫民(广东)警用设备有限公司及未来展厅展示的企业产品,了解园区制造企业的 相关情况。 龙俊详细介绍了高盛西湖智谷的整体规划、产业定位以及"工业上楼" 的创新模式。截至目前,高盛西湖智谷已成功吸引深莞惠众多优质企业入驻,注册 企业数量137家。其中,65%来自深圳,25%来自东莞,10%来自惠州,形成了多元化的企业来源格局。 高盛西湖智谷已汇聚14家规上企业、23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 家专精特新企业及 1 家 "小巨人" 企业,涵盖了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 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 。特别是园区A区2栋被评为惠州软件园,聚集了23 家软件信息类企业,为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9月16日上午,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欧阳刘兵率领的考察组赴惠城高新区进行考察交流,并参观了解了高 盛西湖智谷的发展情况。惠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惠城高新区党委书记颜明光等领导陪同调研。 高盛产业集团副总裁、高盛西湖智谷总经理龙俊热情地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并对园区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高盛西湖智谷:打造生产性服务 ...
“宁”聚创新 “质”赢未来——江苏南京加快打造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2:44
转自:中国质量报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质量强企、强链、强区建设,紧抓"质优"关键,推动质量变革创新,连续10 年获江苏省质量工作考核最高等级评定,创新建设"质量小站"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2021年获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督查激励,逐步形成"以质 量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南京路径,加速打造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 质量强企: 培育市场竞争的质量标杆 企业是质量创造的主体,也是质量强市的核心力量。南京通过政策引导、标杆选树、品牌培育,全面激发企业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以"企业强"带动"产业 强、城市强"。 培育质量发展"领头雁"。南京深入推进质量强企,出台争创中国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激励政策,持续强化"江苏精品"品牌培育力度,建立质量信用等 级认定培育库,通过深入企业走访、上门宣传政策、组织申报培训以及全过程跟踪协调等方式,争创一批江苏省、全国具有竞争力的质量领军企业。近年 来,南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70家企业的79个产品(服务)获得"江苏精品"认证,包括高淳陶瓷、南京云锦、卫岗乳业、A.O史密斯等知名度较高 的品牌。培育中电14所 ...
培育平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8-23 05:12
创新平台建设 - 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27个 省级以上孵化平台16家 孵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 [1] - 构建"1+3+5"创新平台布局 每个产业集群建设1家公共服务平台 布局3家研发平台 成立5个成果转化平台 [1] - 在软件信息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平台达16家 [3] 科技成果转化 - 突破高性能灵巧作业机器人技术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申请及授权各类专利10项 [1] - 中科科创园落地项目3个 其中2个项目已正式投产 [1] - 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58项 青科大济宁融创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投入运营 [2] 产学研合作 - 累计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100余次 引进合作大院大所8家 [2] - 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建联合体获批全市唯一省级产教联合体 [2] - 开展校地院地央地合作 聚焦北京 上海 大湾区等科创资源富集区 [2] 企业支持体系 - 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2家 帮助企业争取无偿科技扶持资金近两亿元 [3] - 形成《重点企业科技需求和拟争取平台项目台账》 搜集企业需求并汇总高成熟度平台项目 [3] - 建立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 在孵企业300余家 [3] 产业聚焦领域 - 率先突破高端装备 新材料领域 取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1] - 以碳材料研究院为牵引规划建设"一中心三平台" 推动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 [1] - 发挥市产研院 中科先进院等中科院所资源优势 吸引高科技含量项目落地 [1]
南京印发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南京日报· 2025-08-14 10:47
核心观点 - 南京市发布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到2027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 建设国内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1] 发展目标 - 产业能级目标:培育2个万亿级和1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全国前五 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前八[2] - 产业融合目标:打造国内领先"两业融合"发展高地 培育深度融合单位10家以上[2] - 企业培育目标:形成百亿级企业35家以上 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高成长性企业10-15家[3] 重点领域 - 软件信息领域: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 发布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80项[4] - 人工智能领域:打造2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 建设1家大模型发展服务基地[5][6] - 数智产业领域:培育100家数据企业 建设10个数据产业平台 培育50家开源贡献企业[6] - 细分领域覆盖:包括信创产业 研发服务 现代物流 产业金融等19个细分行业[4][6] 实施工程 - 两业深度融合工程:鼓励制造业与服务企业嵌入式协同发展 支持国家省级融合单位[7] - 平台载体集聚工程: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新增税收突破亿元特色楼宇[7] - 配套保障措施:统筹使用各级财政资金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健全统计指标体系[8]
深圳市罗湖区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4.2%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1:00
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263.40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90.69亿元 同比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57亿元 同比增长3.9% [1] 工业与新兴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从2018年388家增至2024年995家 增长156.44% 2024年产业增加值244.08亿元 较2023年增长11.84亿元 [6] - 2024年产业规模百亿级企业3家 十亿-百亿级企业37家 亿元-十亿级企业264家 [6] -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 重点发展软件信息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与空天 细胞与基因等产业 [5] 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6% [7] - 重点推进深汕铁路罗湖北站站城一体化 B1地块一期 红岗地块二期等重大项目 [7] - 四大集中连片区总用地规模133公顷 招商用地规模126公顷 包括清水河总部新城红岗国际创新广场 过境土地B1地块 笋岗客整所片区 大望梧桐北侧片区 [8]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3亿元 同比增长2.2% [11] - 服务业占GDP比重94%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5% [11] - 离境退税额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 "即买即退"商店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12] - 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经济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 三大新商业体首月客流破200万 [13] 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推出四大产业计划:传统产业"攀升" 特色产业"登峰" 新兴产业"倍增" 未来产业"苗圃" [5] - 提供免费住房 办公空间支持 推出30栋主题楼宇共1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9] - 设立12支总规模504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9] - 建设罗湖智算中心 罗湖语料中心两大场景项目 [9]
高盛西湖智谷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出门就有客户 制造业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搜狐财经· 2025-07-17 19:35
园区启动与政策 - 高盛西湖智谷产业园举办"0"租园区启动暨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签约仪式 活动由惠城区政府指导 近200名企业代表参加[2] - 西湖智谷零租园区正式启动 重点引进电子信息 高端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等产业 承接深圳 东莞优质企业外溢 服务惠州制造业转型升级[4] - 园区推出零租金政策 优先针对软件信息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 数字经济 AI等新兴产业领域企业 给予超常免租期[4] - 三家企业通过"零"租金及特惠政策签约入园 包括零碳产业运营中心 高视科技 零件通等[6] 园区规划与企业入驻 - 西湖智谷项目打造A区产业启动区 B区产业加速区 C区总部聚集区 提供50年红本产权 一户一红本证[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园区已签约企业83家 进驻投产企业51家 包括10家专精特新企业 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4家规上企业[9] - 园区为企业交付钥匙和颁发红本产权证 为企业未来金融服务和资产支持提供基础[11] 产业协同发展 - 西湖智谷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A区获评惠州软件园 聚集23家软件信息类企业 专利著作超100件[14] - 园区形成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 制造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协同发展格局 助力惠州产业高质量发展[14] - 园区与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 惠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业发展[16] 产业生态与活动 - 活动现场进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路演和产业对接交流 展示宇树科技 科大讯飞 海康威视 商汤等企业产品[17] - 园区打造AI未来展厅 作为共享共创平台 展示企业未来科技产品并链接产业资源[19] 区域产业发展 - 2024年惠城区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918家 占全市41.6% 实现营收926.6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96.5亿元 占全市30%[21] - 2025年一季度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73.5亿元 增长8.5% 占GDP比重26.5% 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21]
秦淮区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暨“毅”家人CEO俱乐部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11 11:20
活动概况 - 活动由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 白下高新区管委会与毅达资本联合承办 主题为"秦淮聚势 毅启新程" 旨在推动区域产业生态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1] - 参会人员包括秦淮区政府领导 毅达资本高管 企业嘉宾及投融资机构代表共40余人 [1] 秦淮区产业优势 - 秦淮区是南京主城核心区 以建强"创新主阵地" 构筑"产业共同体"为发展主线 白下高新区作为科创前沿阵地已集聚一批优质科技企业 [1] - 区域拥有雄厚产业基础 浓厚创新氛围 被毅达资本董事长称为"现代化活力城区" [3] - 发改委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 培育独角兽 瞪羚企业名单 展现区域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成果 [3] 毅达资本投资布局 - 在秦淮区累计尽调超100家企业 投资弘业期货 智仁景行 贝登医疗等优质企业 推动6家已投企业设立秦淮子公司 [3] - 将依托高投毅达战新软信基金 为秦淮引项目 建生态 树标杆 助力打造全国领先软件产业高地 [3] 重点合作项目 - 秦淮区政府与毅达资本签署南京高投毅达战新软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作协议 [5] - 南京创新投资集团推介未来产业天使基金 重点布局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 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5] 行业交流内容 - 座谈聚焦软件信息 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领域 探讨技术突破方向 政企协同机制 [5] - 讨论产学研合作 产业生态优化 新赛道机遇等议题 推动政企金多方深度合作 [5] 战略合作展望 - 双方将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5] - 合作目标为南京打造万亿级软件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5]
东莞低空经济的“四大区域支点”,雏形已现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0:25
东莞低空经济发展战略 - 东莞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擎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四大区域差异化布局五大应用场景[1][3] - 南城聚焦"低空+物流配送",结合数字经济优势构建"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体系,并推动"湾区数谷"项目[4] - 松山湖主打"低空+文旅应用",整合无人机产业链企业与景区资源开发低空观光、航拍等特色项目[4] 区域差异化布局 - 水乡经济区定位"低空+跨城运输",利用地理优势打造大湾区"1小时低空通勤圈"关键节点[4][5] - 洪梅发展"低空+产业制造",覆盖无人机研发设计至整机组装全环节,推动与智能制造等产业融合[6] - 谢岗专注"低空+高空作业",以无人机替代传统高空清洁模式,渗透幕墙、光伏等工业领域[6] 产业协同与城市竞争力 - 低空经济联动东莞传统产业升级,如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高空作业平台、软件企业提供管理系统[9] - 东莞凭借"制造+科创+物流"综合优势,有望在大湾区低空经济版图中占据枢纽地位[9] - 四大区域形成"应用—研发—制造—服务"生态,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各自不可替代性[7][8]
ST金一摘帽启新程:转型价值获机构认可,金融科技释放增长潜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2:36
公司转型 - 公司股票简称由"ST金一"恢复为"金一文化",标志着风险出清工作圆满完成并实现"摘帽" [1] - 公司从传统黄金珠宝零售业务向软件信息领域战略转型,2025年4月成功收购金融软件企业开科唯识控制权 [1] - 开科唯识是金融软件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国内近300家金融机构,对18家大型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覆盖率达83%,城商行覆盖率达70% [1] 技术优势 - 开科唯识自主研发"开基客群经营AI中台"与"识务AI军师"系统,实现从客户洞察到精准营销的全链路闭环 [2] - 公司作为金融信创国家队成员,技术优势将随央行数字货币场景建设推进进一步凸显 [2] - 背靠海淀区产业生态资源,公司有望在金融科技与实体产业融合领域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 [2] 行业认可 - 13家金融央国企在"科技金融大文章"主题座谈会上热议公司转型实践 [2] - 公司转型为金融央国企赋能企业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和经典案例 [2] 未来发展 - 公司摘帽后品牌价值修复与金融机构协同效应释放,将在金融科技新赛道开启高质量发展 [3]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开科唯识在智能营销、数据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将为公司开辟新业绩增长点 [1]
【财经分析】10块钱门票,万亿级家底!数据揭秘“苏超”刷屏真相
新华财经· 2025-06-09 13:15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现象 - "苏超"赛事热度超越欧冠决赛 国内社交网络玩梗文化推动其成为新顶流 [1] - 赛事上座率达2.2-2.6万人/场 票价仅10-20元 主要由企业赞助和城市补贴支撑 年费用约千万元 [4] - 516名参赛球员中仅29名职业球员 其余来自学生、教师、程序员等职业群体 [1] 江苏省经济基础 - 2024年GDP突破13万亿元 增量全国第一 13个地级市GDP均超4500亿元 实现"城均破万亿" [5][8] - 经济均衡发展消解城市强弱对立 形成"江苏自信"的竞争氛围 [8] - 南通打造"616"产业体系 培育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11][12][13] 重点城市产业格局 南通市 - 家纺产业链评分92分全国第一 拥有1.5万家企业 63家高新技术企业 罗莱家纺等上市公司 [15] - 船舶制造规模占全国1/10 海工制造占1/4 产业链评分90分 聚集中远海运川崎等龙头企业 [20] 南京市 - 电力自动化设备产业链评分90分 6个细分节点全国第一 江宁区智能电网产值1932.58亿元(+10.6%) [20][24] - 软件信息产业评分90.66分全国第6 拥有12万家企业 近三年年均专利申请超1.6万件 [27][29][33] 盐城市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9倍 悦达起亚等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 [37][40] 镇江市 - 眼镜片年产量4亿副 占全国75% 全球50% 眼镜片模具等细分领域全国第一 [42][47] 宿迁市 - 白酒产业评分84.51分全国第13 产值占江苏近80% 拥有洋河股份等数十家酒企 [48][49][52] - 候车亭产业全国第一 聚集500多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53] 徐州市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0亿元 全国市场占比超20% 相关企业超1万家 [56] 泰州市 - 船舶制造产业评分87.92分全国第4 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 [61][63] 淮安市 - 岩盐储量1300亿吨世界第一 盐矿产业评分全国第一 [67] 连云港市 - 非金属矿产评分88.6分全国第一 水晶产业全国领先 5个石英细分领域第一 [68][71] 扬州市 - 杭集镇年产牙刷75亿支 全球市占率1/3 形成4000家企业集群 年销售300亿元 [78] 苏南三市产业优势 苏州市 - 2024年GDP达26726.98亿元 电子制造服务产业评分93.11分全国第一 产值1.43万亿元(+9.2%) [81][84][86] - "1030"产业体系覆盖10大集群30条产业链 生物医药等领域评分均超85分 [81][89] 无锡市 - 装备制造业十余个细分节点全国第一 202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占全省50% [92][95]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望2025年破万亿 [95][100] 常州市 - 绿色能源产业评分88.36分全国第10 2024年产值7200亿元 聚集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 [100][102] - 碳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先 蜂巢能源等本土企业走向全球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