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

搜索文档
用电量连续破万亿千瓦时 怎么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9 08:40
全社会用电量规模与增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为全球首次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1] - 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连续两个月维持在万亿千瓦时以上水平 [1] - 与2015年7月用电量超5000亿千瓦时相比,月度用电量数据在10年间翻了1倍 [2] 分产业用电量结构分析 - 7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在总用电量中占比最高,显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2] - 7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20.2%,增速较上月提高15.3个百分点 [2] - 7月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2] - 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2% [3] 制造业用电量细分表现 - 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继此前两月负增长后转正 [3] - 8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各月以来最高,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约4.6个百分点 [5] - 8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所有子行业均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5]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高温天气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拉动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 [4][5] - 宏观经济回暖及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带动用电量增长,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显效 [5][6] - 7月江苏省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3%,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游览景区、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3%、5.3% [6] 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总量约达17亿千瓦 [7] - 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7] - 已建成较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布局建设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全国范围内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8]
国庆消费:出行仍有韧性,商品增长趋缓
一瑜中的· 2025-10-09 07:48
国庆假期消费观察 出行 - 国庆假期前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5.3%,增速较五一假期的7.9%有所放缓 [2][4] - 出行结构分化,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速均低于4%,而水路客运量同比增长8.7%,国际航班执行数同比增长11.7% [4][17] - 中长途旅游相关的铁路民航增速偏低,城市观光游、邮轮游推动水路客运增长明显 [4][17] 零售消费 - 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增速偏低或隐含10月社零有一定压力 [2][5][20] - 消费结构呈现亮点,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1%,节能家电增长19%,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6.8% [5][22] - 10月1日启动的690亿元中央财政"以旧换新"补贴对家电家居销售形成支撑 [5][22] 价格表现 - 食品价格总体稳定,粮食、食用油、猪肉等主要食品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蔬菜、牛肉价格微涨,鸡蛋价格微跌 [6][24] - 服务消费价格冷热不均,机票预售价格同比上涨9.2%,电影票价同比下降近8% [6][25] - 住宿价格结构分化,一线及高端酒店价格持平或下降,三四线热门旅游城市经济型酒店价格明显上涨,个别突破千元 [6][25][26] 电影市场 - 国庆档档期票房同比下滑19.2%,表现弱于去年同期 [7][27] - 票房下滑或受排片节奏影响,部分热门影片在8-9月上映,这两个月票房分别同比增长49%和83% [7][27] 每周经济观察 外需外贸 - 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0.8%,维持在荣枯线以上,显示外需保持韧性 [8][40] - 10月5日当周我国监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8.8%,四周累计同比增长6.9% [8][40] - 9月韩国出口同比升至12.7%,越南出口同比升至25.3%,均较8月明显改善 [40] 大宗商品价格 - 国庆假期COMEX黄金价格上涨6%至3957美元/盎司,LME三个月铜价上涨4.4%至10636美元/吨 [9][52] - 同期油价大幅下跌,美油下跌6.1%至61.69美元/桶,布油下跌6.6%至65.47美元/桶 [12][52] 国内需求 - 乘用车零售再度回落,9月27日当周同比为-2%,9月前27日累计同比为0% [10][34] - 10月前6日10个城市地铁客运量同比下滑9.5%,较9月的正增长3.8%明显转弱 [11][34] - 10月前5日67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4%,地产销售降幅扩大 [34] 工业生产 - 基建相关指标表现良好,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上升11.1%,水泥发运率也好于去年同期 [38] - 9月24日当周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40.1%,环比前一周上升5.7个百分点 [38] 政策动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正在抓紧投放至具体项目 [12][55] - 截至10月7日,18个地方披露了10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3676亿元,四季度计划5044亿元 [54]
用电量连续破万亿千瓦时,怎么看?
人民日报· 2025-10-09 04:43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表现 -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为全球首次月度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再度跨过万亿千瓦时门槛 [1] - 月度用电量破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且该数据在10年间翻了1倍 [1][2] 分产业用电量分析 - 7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15.3个百分点 [2] - 7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在总用电量中占比最高,显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2] - 7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2] - 8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2%,比上月提高3.7个百分点 [3] 制造业用电结构亮点 - 7月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继此前两月负增长后转正 [3] - 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各月以来最高,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约4.6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产业制造用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所有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均实现正增长 [5]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高温天气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拉动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 [4]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约90%增量负荷为空调制冷用电 [4] - 宏观经济回暖带动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例如江苏省7月份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3%,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 [5] 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6] -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总量约达17亿千瓦 [6] - 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等跨省区输电通道投产,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确保高峰用电期平稳 [7]
物价的三个变化——9月经济数据前瞻
华创证券· 2025-10-08 21:50
宏观经济表现 - 预计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为5.1%,三季度当季增速为4.8%[1][3][9] - 预计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0.2%,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3.2%,基建(不含电力)累计增速为1.1%[1][4][18] - 预计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3.2%,较二季度均值5.4%有所回落[1][3][4][10] - 预计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0%,三季度工增均速约为5.6%[3][4][13] 物价与金融指标 - 预计9月CPI环比上涨0.2%,同比回升至-0.2%;PPI环比下降0.2%,同比从-2.9%收窄至-2.5%[4][11][12] - 预计9月M1同比增速回落至5.6%(8月为6.0%),M2同比为8.4%,社融存量增速回落至8.6%[1][4][22] - 预计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降至4.0%,为2021年以来首次低于GDP累计增速[1][4][18] 外贸与政策动向 - 预计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6%,进口为1%,受低基数及非美需求支撑[1][4][16] - 政策微调包括一线城市地产限购放松、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进、第四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下达[2][5][18] - 风险提示包括物价偏弱与房价偏弱,需关注短期经济运行并在终端需求层面适时加力[1][5]
牛市四大陷阱,90%股民都踩过!
搜狐财经· 2025-10-08 12:21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事件 - 公司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 - 违规原因包括未遵循评级一致性原则和未按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1] 散户常见投资误区 - 误区一为持股待涨 在牛市中易导致资产如坐过山车 [3] - 误区二为只做热点 追涨热门股易成为接盘侠 [3] - 误区三为信奉强者恒强 易在股价高点买入 [3] - 误区四为博取超跌反弹 易抄底在半山腰 [3] 有效投资策略 - 关键策略包括不看冷热 不看涨跌 不看高低 [3] - 应避免凭主观感觉判断股价高低点 [3] 机构资金行为分析 - 以国盛智科为例 三个月股价翻倍但期间有调整 [5] - 量化系统数据显示 股价调整时机构活跃度未减 表明机构资金未撤离 [7] - 以华培动力为例 股价下跌过程中的反弹缺乏机构资金持续参与 [9][11] 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 散户最大劣势在于信息不对称 无法获取与分析机构层级的数据 [12] - 量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机构级数据对普通投资者开放 [12] - 投资决策应基于资金真实动向而非K线图表象 [11][12]
四中全会前,人民日报连发八篇“钟才文”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06:42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2] -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先后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6]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4年的17.1%[5] 发展动力与结构转型 - “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63%左右,投资的贡献率将降至28%以内,消费日益成为重要动力[3]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12] - 2025年前8个月出口增速达6.9%,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1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3] - 2024年中国基于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70160件,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30%,比日本多45%[3]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17] 区域协调与城乡发展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中小城市和广大乡镇成为新的消费热土[4] - 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在中国已成为历史[4] - 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内涵更加丰富[19]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6月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显示,与2020年相比,中国排名上升了66位至第12位[4]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32]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近1670万个,均居世界第一[32]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5]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26]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37] 市场规模与消费潜力 - 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十足的国内市场[18] - 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巩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18]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8] 人才资源与教育发展 - 中国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化[17] - 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全国超过1.9亿户经营主体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30]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水平[15]
因特朗普关税世行大幅下调明年南亚增长预期至5.8%,印度情况如何?
第一财经· 2025-10-07 15:44
世行在报告中预计,印度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7日,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发布最新南亚发展报告《就业、人工智能与贸易》,其中预计南亚地区 在2025年将保持强劲增长,达到6.6%,但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迹象即将出现。 世行为此并预测,南亚地区202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5.8%,降幅超过此前预期。世行表示,除了全 球经济衰退或经济低迷时期之外,此次对2026年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是25年来最低的。 世行在报告中表示,促进贸易开放和技术应用的改革有助于该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增长。 世行在报告中预计印度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这得益于强劲的消费增长、农业产量的提高 和农村工资的增长。世行预测印度2026财年的增长为6.5%,理由是弹性内需、强劲的农村复苏和税收 改革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关税对其出口的影响,世界银行对印度下一财年的增长持谨慎 态度。 特朗普政府关税对南亚经济体影响 世行表示,随着政治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投资的回升,预计孟加拉国2025/26财年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加速 至4.8%,2026/27财年的增长率将达到6.3%。 而受外汇压力不断增加的影响,预计马尔代夫2026 ...
美国如今的困境告诉中国:击败美国的最佳方法,就是一步也不能退
搜狐财经· 2025-10-07 15:23
回顾历史,1980年代的日本曾被美国视为"最大威胁",当时日本制造业的崛起让美国感到紧张,于是美国实施了"广场协议",强迫日本升值货币。结果日本 的出口受损,经济泡沫膨胀,最终导致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当时选择了妥协,以为只要退让一步就能换来和平共处,然而这一退让导致他们失去了主动权, 最终连经济主权都受到限制。直到今天,日本仍将这段历史视为"不得不接受的耻辱"。 这些年,世界局势就像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各国力量在其中博弈,招数层出不穷。看似美国依然处于棋盘的中央,掌控局面,实则内部早已陷入多重危 机。美国的债务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政治上的撕裂加剧,两党斗争激烈,常常比对外的敌人还要凶狠;经济政策也是左右为难,一边想通过加息控制 通胀,一边又想通过印钞保持增长。 然而,不论如何下棋,美国总喜欢把压力转嫁给别人,尤其是中国。在特朗普重新回到白宫后,这种"外部转移矛盾"的方式愈加明显。关税几乎成了常态, 制裁也时常见诸报端,拉拢盟友组成小圈子,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甚至在台湾问题上煽动矛盾。看似特朗普的"强势回归",实则是在解决美国国内的困 境。 对中国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突如其来的攻击,而是我们早 ...
This New GMO ETF Lets You Bet On America's Industrial Comeback
Benzinga· 2025-10-07 06:49
Those investors who want to bet on America’s industrial resurgence have a new vehicle now: GMO’s Domestic Resilience ETF (NYSE:DRES). The actively managed fund focuses on American companies poised to gain from the reshoring of manufacturing, growth i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and advances in automation and defense.DRES stock is challenging resistance. See what is happening here.Unlike diversified U.S. equity indexes, DRES is a highly focused, quality-oriented approach with a focus on those businesses that ...
美联储降息引发机遇,中国三大领域受益,普通百姓财富迎来新增长
搜狐财经· 2025-10-07 02:38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资本流动 - 美联储在2025年9月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市场预期年内还将累计降息75个基点 [1] - 降息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转而寻找新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因地理政治稳定和资产价格较低成为关注点 [3] - 美联储在10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决策是全球流动性变化的关键观察点 [12] 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0月初降至7.11,较9月的7.1195进一步走低 [1] - 2025年1-9月,企业使用远期结售汇规模达到2.3万亿元,同比增长22% [8] - 汇率波动加大外贸企业经营难度,部分企业需频繁调整产品报价以应对汇率风险 [8] 中国资本市场表现 - 外资在9月增持中国国债120亿元,较8月增长8% [5] - A股和港股市场随人民币汇率走强而上涨 [5]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9月底升至1.78%,机构预测其将在1.7%至1.9%区间波动 [10]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与影响 - 央行在9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950亿元以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 [6] - 4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6] -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至326万亿元,基础货币约15万亿元,货币乘数处于高位 [8] 企业融资与信贷环境 - 第二季度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通过率为68%,较大型企业低15个百分点 [8] - 国内金融机构贷存款比率升至85%,短期消费贷款增长显著 [8] - 企业需优化债务结构,减少短期贷款,利用低成本融资环境置换长期债务 [12] 大宗商品与避险资产 - 黄金现货价格突破3700美元/盎司,年内累计涨幅达40%,零售黄金需求增加 [5] - 瑞银将黄金年底目标价上调至3800美元/盎司,避险情绪推动资金流入黄金 [10] - 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因本币升值而有所下降 [5] 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 制造业公司和“一带一路”相关新项目可能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10] - 资本流入可能推高特定资产板块价格,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8]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短期高息品种存在较高投资风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