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搜索文档
专访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薛东阳:ESG打响“升维战”,企业正重构竞争力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8:09
ESG信息披露现状与趋势 - 2024年A股ESG报告披露率达43.82%,较2023年的41.58%稳步提升,银行业、非银金融业及高碳排行业(钢铁、煤炭等)披露率超60% [5] - 披露内容呈现结构化升级,部分企业采用"双重重要性"分析框架,按"治理、战略、风险与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大支柱系统性披露 [6] - 头部企业与中小公司分化显著,头部企业转向实质披露,而部分企业仍存在同质化、模板化问题,核心指标缺失且定性叙述笼统 [7] 政策与监管动态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沪深北交易所同步推出《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ESG信披从自愿向强制过渡 [1] - 香港联交所2024年修订ESG框架,新增强制气候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生效,与ISSB标准深化融合 [12] - 欧盟通过ESG评级监管新规,要求评级机构接受ESMA监督,英国、印度亦将ESG评级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20] 行业差异化披露实践 - 高碳排行业(钢铁、水泥等)需重点披露碳排放、减碳路径及绿色技术创新,而科技企业侧重数据隐私、信息安全等议题 [14] - 白酒行业国内评级(如贵州茅台)显著高于国际评级,主因国际标准对中国国企治理模式及乡村振兴等特色议题覆盖不足 [17] ESG投资与市场发展 - 全球ESG投资规模突破30万亿美元,但受监管统计变动影响规模存在波动 [18] - 美国SEC对"漂绿"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如高盛资管因ESG误导被罚400万美元,德意志银行子公司DWS累计罚款超4400万美元 [19] 企业ESG需求演进 - 企业需求从报告编制转向ESG体系深度建设,包括数据治理、供应链ESG管理及绿色金融产品(如SLL贷款)认证 [8][9] - 国央企需在评级中纳入乡村振兴、党建等社会责任指标,中小企业则需简化指标体系以提升数据可比性 [16]
社论丨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01:45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 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稳定楼市方面,央行决定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刚性住房 需求。金融监管总局则提出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 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稳定全球经济与金融秩序方面承担大国责任。据新华社报道,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由于金融状况趋紧,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 剧,全球金融风险显著增加。 在稳定股市方面,证监会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 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 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证监会当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 动方案》,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央行宣布将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 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7 17: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经济学上站不住脚,其长期贸易逆差主因是美元,该政策虽为应对美元弊端的出路,但会使美国面临变相债务危机;我国经济韧性远超美国,应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维护经济稳定以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 [2]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向我国加征34%,欧盟20%,日本24%,越南46%,莱索托50% [3] - “对等关税”税率为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与从该国进口总金额之比,推出时税率打五折 [4] -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源于别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试图以此压缩总体贸易逆差,但该解释在经济学上不成立,贸易逆差取决于国内供需平衡 [5][6] - 美国提升进口关税能压缩贸易逆差,但大幅提升国内所得税税率也可,且我国并非美国庞大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7] 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获征“铸币税”权力,薅全球羊毛 [9][10]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发行量无约束,美国“铸币税”增加,内需提升,从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形成“双赤字” [10][11] - 因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避免国际收支危机,形成以其为主要逆差方的“全球失衡”局面 [13] 美元带给美国之弊 - 美元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患上“荷兰病” [17] - 美元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全球化红利集中于资本家和金融家,蓝领工人受损,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现象” [21][22] 美国的对策与“对等关税” - 美国“上策”是放弃美元霸权,推行共同富裕,如重拾“凯恩斯计划”、实施“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难以实现 [25][27] - 美国只能开全球化倒车,推出“对等关税”让美国与各国脱钩,重回孤立状态,缓和国内问题 [28] “对等关税”政策的后果 - 政策出台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上扬,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美元资产不再被信赖 [29][30][33] - 美国压缩贸易逆差会减少外国储蓄流入,使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变相债务危机,美债价格可能跳水 [35] - “对等关税”截断美元外循环,美债价格下跌,即便美联储买债也会使通胀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外国可能抛售美债 [38] - 美国可缩减内需平衡经济,但会使财政支出收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被接受 [39] 我国的应对之策 - 美国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我国可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 [40] - 中美博弈中我国经济韧性强,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避免助长美方强硬态度 [41] - 外需压力可促使我国优化收入分配、实现消费转型,顶住压力扩大内需可贡献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经贸地位 [42]
湖北推动支点能级跨越 力争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08:56
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1] - 提出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左右的目标[1] - 部署投资、消费、市场主体培育、金融创新、质量强省、供应链建设6方面重点工作[1] 省属企业发展 - 14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44.1亿元,同比增长27.8%[2] - 利润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9.4%[2] - 完成投资752.59亿元,同比增长25.67%[2] 未来投资规划 - 计划完成各类投资超3000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00个[3] - 实施战新产业燎原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完成战新和未来产业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3] - 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0亿元,新增融资5000亿元[3] 金融发展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36.2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4] -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9%,绿色贷款增长18.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27.7%[4] - 计划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4]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超370亿元[5] - 限上零售和餐饮零售额分别增长11.1%和10.6%,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4.3%[5]
五一开启“人从众”模式,看看这里有你吗
金融时报· 2025-05-06 06:50
从热门景区的人潮如织,到小众景点的惊喜发现;从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到潮流玩法的创新探索,人 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热情感受风土。这场"五一"的文旅盛宴,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逐,更是文 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文旅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金融的"添薪加火"。《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 施》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支持各地统筹用好各渠道资金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 有专家表示,在大众旅游进入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新阶段的新形势下,文旅产业需要与金融业相互 借力。双方应面向文旅消费场景与交易环节构建产业投融资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为文旅设施建 设、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融资支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车流如织、人潮汹涌、门票售罄、展馆限流……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众多热门景区人流量爆棚, 进入"人从众"模式。这份火爆不仅是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的生动写照,更折射出人们对高品质休闲生活的 热切向往。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请跟随《金融时报》记者的脚步和镜头,来看看过去几天景区里 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出土大量青铜器、拥有妇好墓等众多珍贵历史遗迹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成为"五一"假期游客的热门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跌,能源业ETF跌2%,金融业ETF、可选消费ETF跌超1%。
快讯· 2025-05-05 21:52
美股行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当前价80 34美元 单日下跌1 64美元(-2 00%) 成交量181 99万股 总市值201 1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48%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49 19美元 单日下跌0 57美元(-1 16%) 成交量226 43万股 总市值547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 14%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199 31美元 单日下跌2 13美元(-1 05%) 成交量14 64万股 总市值250 3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0 92% [2] 公用事业与科技板块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79 01美元 单日下跌0 74美元(-0 93%) 成交量98 32万股 总市值114 7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 13%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15 56美元 单日下跌1 05美元(-0 48%) 成交量25 45万股 总市值685 6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7 13% [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18 32美元 单日下跌0 71美元(-0 32%) 成交量36 26万股 总市值25 81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9 85% [2] 医疗与消费板块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8 06美元 单日下跌0 47美元(-0 34%) 成交量56 11万股 总市值264 2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 74%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26美元 单日下跌0 30美元(-0 37%) 成交量65 49万股 总市值137 5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 91% [2] - 生物科技ETF当前价126 09美元 单日下跌0 51美元(-0 40%) 成交量45 313股 总市值100 1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4 54% [2] 其他行业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1 07美元 单日上涨0 19美元(+0 91%) 成交量18 27万股 总市值6637 05万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6 88%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6 07美元 单日下跌0 17美元(-0 30%) 成交量75 43万股 总市值46 7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6 47%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2 27美元 单日下跌0 12美元(-0 22%) 成交量83 148股 总市值40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11% [2]
美银Hartnett:市场正预期特朗普转向“降关税、降利率、降税收”
华尔街见闻· 2025-05-04 18:37
全球股市反弹与政策预期 - 标普500自4月初暴跌后迎来9日连涨,创下2004年11月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1] - 投资者预期特朗普在第二个百日转向"三低"政策,即降低关税、降低利率和降低税收 [1] - 2年期美债收益率自特朗普以来已下降70个基点,油价下跌20%,美元贬值9%,金融条件宽松 [1] - 科技巨头在AI领域资本支出强劲,2025年预计将达到3200亿美元 [1] 经济衰退担忧缓解 - 黄金年初至今累涨21%,为福特总统时期以来最佳开局 [2] - 标普500指数累跌7%,为福特以来最差表现,美元累跌9%,为尼克松时期以来最差表现 [2]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2026年GDP增速预期从2%下降至1.5%并继续下降 [2] - 全球金融业ETF (IXG)突破105美元新高,意味着第二季度不会出现衰退 [2] - 油价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已下跌56%,自4月2日以来下跌17% [2]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在国际市场做多,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消退后油价将大幅逆转,利好亚洲/欧洲石油进口国 [3] - 推荐债券和黄金,构成"BIG"投资组合 [3]
72万亿元!A股“成绩单”亮相
金融时报· 2025-04-30 15:46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披露,已基本落幕。 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5411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5402家披露2024年年报,5399家披露2025年一 季报。A股上市公司提交了年度营收近72万亿元的"成绩单"。 2024年:各行业间业绩分化明显 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1.92万亿元,同比下降0.22%;实现归母净利润5.21万亿 元,同比下降2.96%。 其中,4029家实现盈利,占比约75%;256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48%,含548家上市公司净 利增超100%,1279家上市公司净利增超30%。正丹股份(300641)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20倍,成为2024 年A股净利"增幅王"。 从板块来看,2024年主板营收、净利双降,分别同比下降0.39%、1.83%;创业板、科创板均呈现营收 正增长,净利润下降,其中创业板营收增速为2.7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47%,科创板营收同比增 加0.26%,归母净利润下降39.68%;北交所营收同比下降2.21%,归母净利润降幅为21.99%。 从营收来看,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和交通 ...
安徽领跑长三角一季报,做对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7:09
长三角一季度经济表现 - 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GDP总量80388.66亿元,占全国GDP比重25.22%,同比增加6839.2亿元 [1] - 分省份GDP及增速:江苏33088.6亿元(+5.9%)、浙江22300亿元(+6%)、上海12735.06亿元(+5.1%)、安徽12265亿元(+6.2%)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海6.5%、安徽4.2%、浙江2%、江苏0.4%,江苏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明显 [4]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安徽9.2%、浙江8.9%、江苏8.2%、上海3.7% [5] - 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4%,新能源汽车、服务器产量增长快 [6] - 浙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笔记本计算机产量增长70.2%,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增长显著 [7]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2%,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3.2%,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8.9% [7] - 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汽车产量76.2万辆(+18.2%),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83%) [8] 外贸与消费表现 - 长三角一季度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占全国37.6%,浙江进出口1.29万亿元(+7.3%)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4] - 外贸出口增速:安徽17.3%、上海12.6%、浙江11.1%、江苏9.6% [4] - 社消零增速:安徽5.8%、江苏5.6%、浙江4.5%、上海-1.1%,上海消费受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倾向和外来游客消费不足影响 [10] 二季度政策方向 - 安徽推出提振消费七大行动,包括消费能力提升、新型消费培优等 [12] - 上海发布餐饮业优化措施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聚焦稳定餐饮消费 [12] - 浙江实施居民增收、减负等7大行动释放消费潜力 [12] - 江苏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家电、汽车等领域 [12][13]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江苏需统筹省内创新资源并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6] - 安徽应促进合肥科技成果向皖北、皖南扩散,强化与杭州、徐州的跨区域联动 [8] - 长三角需深化RCEP合作机制,链接国内统一大市场与"一带一路"建设 [3]
一季度湖北GDP为13543.49亿元 同比增长6.3%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4:47
湖北省一季度经济数据 总体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同比增长6.3%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828.69亿元,增长3.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5344.85亿元,增长6.4%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7369.95亿元,增长6.5%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 [1] - 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96.84万吨,增长6.2% [1] - 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增长5.5%;出栏1229.49万头,增长5.2% [1] - 蔬菜产量1007.60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28.45万吨,增长10.1% [1]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4% [1] - 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4%、43.0%、40.1%、1.1倍 [1] -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4.46亿元,同比增长13.7% [2] 服务业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3] - 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29.54亿元,同比增长13.8% [3]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23.8%、36.3% [3]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投资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5% [4]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64.0%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19亿元,同比增长7.3% [5]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1%、26.3% [5] - 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3% [6]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 [7] - 出口1246.2亿元,增长22.4%;进口496.9亿元,增长4.2% [7]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2%,占出口额的比重为54.7% [7]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2% [8] 就业与收入 - 城镇新增就业22.30万人 [9]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5元,同比增长5.4% [1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增长5.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