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上榜民企营收合计首破3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9-24 17:12
榜单总体表现 - 2025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第3年突破10万亿元 [1] - 百强企业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 [1] - 榜单前十名中 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 中建八局和中远海运排名升至第三和第四 [1] - 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 分列第七和第九位 [1]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加2771亿元 增长率9.26% [2] - 民营百强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 同比增加920.7亿元 增长率高达69.50% [2] - 净利润增加额前10名企业中有8家为新兴产业公司 [2] 新兴产业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达2.2万亿元 [2] - 新兴产业百强净利润1953.7亿元 增长率达72.47% [2] - 相比2021年首次发布时不足9000亿元的营收总额 5年来保持高速发展 [2] - 中芯国际 韦尔股份 中微半导体等制造业企业与拼多多 美团 携程等服务业企业共同支撑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表现 - 47家上榜信息技术公司合计营业收入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9.14% 占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营收 [3] - 信息技术产业净利润合计1918.4亿元 增长率88.25% [3] - 11家零售电商企业包括拼多多 美团 携程等 净利润增幅近90% 是增长核心驱动力 [3] 服务业与制造业表现 - 服务业百强营业收入4.7万亿元 增长7.57% 净利润5834.9亿元 大幅增长41.14% [3] - 零售电商 海洋运输 保险业等行业表现良好 [3] - 制造业百强受黑色冶金 汽车等行业景气度影响整体承压 [3] - 智能终端 医药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 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经营业绩上升 [3]
【聚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技能人才如何向“新”?
郑州日报· 2025-09-24 10:56
新职业与产业发展趋势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设置17个新职业赛项,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涵盖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工业视觉系统运维、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等领域 [1] - 大赛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 [2] - 新职业是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产物,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等专业性较强的新职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新舞台,数字经济相关岗位打破传统职业边界 [2] 技能需求与人才结构变化 - 机电一体化等项目比赛难度加大,要求选手具备设备组装、电气连接、程序编写与调试等多方面能力,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高度融合 [3] - 参赛选手中博士、硕士、本科人数占比33%,高学历选手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技能领域,反映技术技能融合发展大趋势 [4] - 大赛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旨在助力职工创新创造并带动技能提升 [4] 行业人才需求与产教融合 - 注塑机制造商等企业需要大量精通数字化运维、自动化调试的现场工程师,存在显著人才需求 [5] - 《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5G-A技术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具身智能技术研发等18个核心领域人才紧缺程度最高 [5]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2025)》显示四川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重度需求占比最高 [5] - 建议加强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开设开拓思维类课程,搭建实践创新平台 [5] 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考察选手在智能产线开发、生产管控、智能运维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具备广阔知识体系和创新思维 [3][4] - 污水处理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对AI调控等技术持续学习以适应趋势 [4]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与职称学历比照认定,提升技能劳动者待遇和声誉 [6]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上榜民企营收合计首破3万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领跑新兴产业
解放日报· 2025-09-24 10:04
上海百强企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第3年突破10万亿元 [1] - 净利润总额达6655.7亿元 实现24.84%的强劲增长 [1] 榜单排名情况 - 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 [1] - 中建八局和中远海运排名分别升至第三和第四 [1] - 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 分列第七和第九位 [1] 民营经济表现 - 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到3.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2771亿元 增长率9.26% [1] - 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 比上年增加920.7亿元 增长率高达69.50% [1] - 净利润增加额前10名企业中有8家为新兴产业公司 [1] 新兴产业发展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 达到2.2万亿元 [2] - 新兴产业百强净利润1953.7亿元 增长率达到72.47% [2] - 相比2021年首次发布时营业收入总额不足9000亿元 5年来持续高速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领先地位 - 47家信息技术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9.14% 贡献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营收 [2] - 信息技术公司净利润合计1918.4亿元 增长率88.25% [2] - 11家零售电商企业净利润增幅近90% 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服务业表现 - 服务业百强实现营业收入4.7万亿元 增长7.57% [3] - 服务业百强净利润5834.9亿元 大幅增长41.14% [3] - 业绩主要得益于零售电商、海洋运输、保险业等行业的良好表现 [3]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制造业百强整体业绩受黑色冶金、汽车等行业景气度影响有所承压 [3] - 智能终端、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经营业绩有所上升 [3] - 这些领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积极因素 [3]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解放日报· 2025-09-24 09:59
值得一提的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术产业是新兴产业中的绝对领跑者。上榜的47家信息技术 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4%,贡献了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的营收;净利润合计 1918.4亿元,增长率88.25%。其中,以拼多多、美团、携程为代表的11家零售电商企业,净利润增幅近 90%,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榜单前十名中,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中建八局、中远海运排名分别升至第三和第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分列第七和第九位,彰显了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势 头。 在榜单中,民营经济表现抢眼。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3万亿元,比 上年增加2771亿元,增长率9.26%;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比上年增加920.7亿元,增长率高达 69.50%。分析指出,民营百强企业的强势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的拉动,其中净利润增加额前10 名企业中,有8家企业为新兴产业公司,显示出上海民企的活力更加旺盛。 此外,新兴产业百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达到2.2万亿元; 净利润1953.7亿元,增长率达到72.47%。相比之下, ...
京运通股价涨6.1%,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788.9万股浮盈赚取197.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9:47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9月24日股价上涨6.1%至4.35元/股 成交额1.47亿元 换手率1.40% 总市值105.04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发电、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四大产业 [1] - 收入构成:硅片36.93%、电力36.00%、硅棒16.94%、其他(补充)5.26%、脱硝催化剂4.84%、设备0.03% [1]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1000ETF二季度增持187.49万股 持股达788.9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33% [2] - 该ETF当日浮盈约197.22万元 最新规模382.27亿元 [2] - 该ETF今年以来收益率25.57% 近一年收益率67.36% 成立以来收益率26.34%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赵宗庭累计任职8年163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3891.48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18.75% 最差基金回报-32.63% [3]
上海发布24个市重点工业领域应用场景 面向全球发出投资邀约
新华财经· 2025-09-23 21:54
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态势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增速为近两年最高水平 [1] - 工业投资增长19.8% 落地重点项目1944个 投资总额超6700亿元 [1] - 上海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城市核心功能建设的重中之重 致力于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高地 [1] 产业生态与载体建设 - 发布24个市重点工业领域应用场景 覆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 [2] - 重点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生态圈 [2] - 临港集团通过五大模式(链主+配套/场景+服务/基金+基地/平台+转化/园区+政策)提供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 [2] AI+制造发展规划 - 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三年行动 推动3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3] - 建设工业智算云、工业语料服务等关键要素平台 [3]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 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建设10个示范工厂 [3]
上海首批中试平台发布 涵盖新型储能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1:27
中试平台建设 - 上海市首批中试平台示范名单发布 包括光刻胶及原材料 新型储能测试基地 高端机床装备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 [1] - 中试平台功能为打通实验室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后续将面向各领域储备市级中试平台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开展公共服务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1]
互利共赢 谱写中国东盟合作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02
高科技领域合作 - 人工智能在本届东博会唱主角,首设人工智能专馆、首次推出AI会展智能体、首次举办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 [3] - 中科曙光作为中国信息基础设施企业,大力布局智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3] - 360集团创始人认为智能体技术在广西形成场景化优势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老挝ALO科技公司期待借鉴中国在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先进经验 [3] - 东盟秘书长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进展显著,双方合作可树立数字生态系统标杆 [3] - 国联股份首次参展,展示在采购、物流等板块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并关注与东盟国家在数智领域合作 [4] - 东博会正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从传统航道扩展为数智赋能的的全新赛道 [4] 贸易与投资合作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首届东博会时的87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的近7万亿元人民币,连续9年保持增长 [5]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市场 [6] - 通用技术集团将东盟作为重点服务区域市场,在东盟实施援外成套项目近300个,近10年在东盟完成工程项目超50个、合同金额超60亿美元 [6] - 通用技术集团未来将继续推动东盟区域基建领域绿色升级,并在医疗影像及机床等高端装备领域深化合作 [6] 新兴领域与产业合作 - 东博会新设新质生产力专馆,中国同东盟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3] - 越南凉粉草从广西崇左市通关后可当天到达生产车间进行加工,体现了贸易便利化 [6] -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见证双方合作从商品贸易延伸到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更广领域 [6]
【发展之道】 央企变革正重塑中国产业基因
证券时报· 2025-09-23 05:33
王志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披露"十四五"央企成绩单:资产总额突破90万亿元,研发投 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20%,6组企业重组、9家新央企成立……这些数 字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总",而是一份关于中国经济"产业基因"的进化报告——央企正以重组为刃、创新 为种,在传统与未来的接榫处,悄然改写中国产业的底层密码。 曾经被贴上"大而不精"标签的央企,正在打破这一刻板印象。2024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1 万亿元,近两年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7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串起了"从0到 1"的创新链条;更有中试验证平台开放、千亿元创投基金等新机制,让"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这场变革标志着央企体系正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系统性跃迁。 重组整合的逻辑,远不止于"物理合并"的量变。6组企业重组、9家新央企成立,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 的"产业拼图":中国星网统筹卫星互联网布局,中国电气装备整合电力装备产业链,这些举措实则是国 家战略资源的重新排兵布阵。这种整合通过资源重构激活创新生态,让"化学裂变"替代"物理相加",使 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 ...
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券商详解提速的三重逻辑
环球网· 2025-09-22 09:30
全球制造业投资趋势 - 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受三大驱动逻辑支撑:全球货币政策从加息周期转向降息周期、欧美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回流带动欧美PMI重回扩张区间、美国库存水位处于历史低位且建筑机械和工业机械等子品类新订单已率先转正[1] - 美国通过对外加征关税和对内降税方式推动制造业回流 驱动建造支出显著增加 本轮回流更突出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 上轮则注重芯片等科技行业[1] 制造业大会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聚焦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数字经济及高端装备等核心展示板块[1] - 大会促成合作项目735个 投资总额达3802亿元人民币[1] 投资机会领域 - 看好全球制造业投资上行趋势 建议关注海外资源品、欧美工业品、欧美消费品以及供应链企业[3] - 重点关注具有全球定价能力的资源品资产 包括油气、海工、采矿和造船等板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