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

搜索文档
国产新能源汽车用上高端“空气弹簧” 汽车空气悬架为何变常见(经济新方位·身边的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49
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技术发展 - 空气悬架是一种先进的汽车悬架系统,用空气弹簧代替传统金属弹簧,具有刚度可控、车身高度可调、噪声低等优点,能提高整车舒适性、通过性和轻量化 [1] - 新能源汽车自重更大,空气悬架能满足轻量化需求并降低电耗 [1] - 汽车底盘正向智能化发展,在空气悬架基础上增加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制动、转向、驱动等功能的精准控制 [1] 国产空气悬架市场现状 - 空气悬架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逐渐走高,配套价格快速下降 [2] - 孔辉科技自主研发空气悬架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率达90%,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8亿元,完成约20万台套供货 [2] - 国产空气悬架成本为4000-6000元,远低于国外品牌的1万元左右,研发周期仅需13个月,比国外供应商的18-20个月大幅缩短 [2] 国产供应商竞争优势 - 国内企业研发实力提升,空气悬架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2] - 国产供应商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研发团队与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2] - 孔辉科技能为不同车企提供定制化空气悬架解决方案,工厂在国内运费更低运输时间更短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产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协同创新,15万元左右的车型也在考虑装配空气悬架 [3] - 国际头部汽车品牌主动寻求合作,未来国外汽车将装中国产空气悬架 [3] - 深度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国产汽车品牌给予验证机会,零部件企业创新产品提高性能 [3]
股市必读:旭升集团(603305)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55.74万元,占总成交额5.64%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20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旭升集团报收于13.29元,下跌0.08%,换手率1.19%,成交量11.37万手,成交额1.5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55.74万元,占总成交额5.64%,游资资金净流入54.08万元,占总成交额0.36%,散户资金净流入801.66万元,占总成交额5.28% [2] 股份回购进展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期为2025年4月9日,实施期限为2025年4月8日至2026年4月7日,预计回购金额7500万元到15000万元,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已回购824.3942万股,占总股本0.8648%,累计已回购金额10373.4358万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11.72元/股到12.99元/股 [2] - 回购方案由董事会提议,回购价格不超过19元/股,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2]
股市必读:宁波华翔(002048)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99.28万元,占总成交额4.26%
搜狐财经· 2025-08-04 02:3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宁波华翔报收于20.06元,上涨0.15% [1] - 当日换手率3.11%,成交量22.06万手,成交额4.46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99.28万元,占总成交额4.26% [2][4] - 游资资金净流出800.75万元,占总成交额1.8% [2] - 散户资金净流出1098.53万元,占总成交额2.46% [2] 股份回购进展 - 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方案,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原为20.16元/股,后调整为19.69元/股 [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1,098,000股,占总股本0.1349%,成交总金额14,667,961元 [2][4] - 回购股份最高成交价15.66元/股,最低成交价12.43元/股 [2] - 回购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2]
沪光股份(605333):业务横纵拓展,线束龙头高歌猛进
国投证券· 2025-08-03 21:4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3.47元/股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0.6/12.7亿元,同比增长17%/35%/20% [4] - 当前股价33.74元对应2025年PE为18.3倍,2026年13.5倍 [6] 公司核心优势 - 深耕汽车线束36年,从工程机械拓展至乘用车领域,客户覆盖赛力斯、上汽大众、理想、特斯拉等主流车企 [2] - 具备高端车型量产能力,配套问界M9等爆款车型,形成品牌背书 [3] - 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制造体系提升品控,产品一次合格率行业领先 [3][25] - 连接器自制可降低成本约4%,高压连接器已实现40A-600A全系覆盖 [30][31] 行业空间与格局 - 2025年汽车线束市场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新能源车单车价值量提升3000元(高压+智能线束) [2][45] - 外资厂商市占率从73%降至57%,自主厂商份额从3-4%提升至8% [46][47] - 电动化催生高压线束需求(+1500-2000元),智能化带动高频高速线束需求(+1000-1500元) [2][39] 业务拓展方向 - 布局人形机器人线束,单台价值量约2000元,2025年首套样线下线 [3][97] - 罗马尼亚工厂投产,配套大众欧洲项目开启全球化布局 [3][99] - 特种线束已获赛力斯、蔚来等订单,2025年规划产能30万件 [94][9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9.1亿元(同比+98%),净利润6.7亿元(净利率8.5%) [5] - 成套线束营收占比89%,毛利率18%,显著高于发动机线束等产品 [24][28] - ROE从2023年3.5%大幅提升至2024年30.1%,规模效应显现 [5][25]
横河精密参股成立巢湖市海德欣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0%
证券之星· 2025-08-03 19:16
公司成立 - 巢湖市海德欣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刚,注册资本1000万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模具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技术服务等 [1] - 公司还涉及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和销售、塑料制品制造等业务 [1] 股权结构 - 该公司由横河精密和巢湖市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A股2025年8月观点及配置建议:先抑后扬,蓄力新高-20250803
招商证券· 2025-08-03 18:52
市场趋势与预测 - 8月A股市场预计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中上旬震荡,中下旬回归上行趋势并可能创新高[2][3][15] - 上证指数扭亏阻力位为3450点,WIND全A指数为5400点,7月已有效突破[68][69][72] - 二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预计在0~5%之间,结构分化明显[16][62][63] 政策与外部因素 - 7月政治局会议基调积极,聚焦中长期部署,十五五规划预期成三季度行情线索[27][28][31] - 8月12日为中美关税关键节点,若展期落地将缓解市场担忧[3][23][35] - "反内卷"政策推动工业品价格反弹,PPI或已触底[54][57][59] 资金流向与配置 - 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形成,融资余额、私募基金、ETF持续流入[68][77][78][85] - 外资配置处于历史低位,弱美元环境下回流预期增强[83][84] - 推荐哑铃型配置:质量成长(ROE高+现金流改善)+AI等8大核心赛道[3][20][22] 行业与赛道机会 - 中报业绩高增领域:TMT(半导体、消费电子)、中游设备(军工、自动化)、部分消费[64][66][81] - 8月重点关注赛道:AI应用/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22][36] - 行业推荐:非银(证券)、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4][21][88]
友升股份主板IPO注册生效
北京商报· 2025-08-03 17:24
公司IPO进展 - 友升股份主板IPO于近日注册生效 [1] - 公司IPO于2023年12月30日获得受理 2024年1月29日进入问询阶段 2025年6月20日上会获得通过 并于2025年6月27日提交注册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集设计 开发 生产 销售 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1] 募资计划 - 拟募集资金约24.71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资于云南友升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 年产50万台(套)电池托盘和20万套下车体制造项目 补充流动资金 [1]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20250803: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召开,机器人催化可期-20250803
民生证券· 2025-08-03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5] 核心观点 乘用车市场 - 2025年7月第4周乘用车销量44.8万辆,同比+4.5%,环比+13.1%,新能源渗透率达53.4% [1] - 7月部分车企销量表现分化:零跑交付50,129辆(同比+126%),长城批售10.4万辆(同比+14.3%),比亚迪批售34.4万辆(同比+0.56%)[3][67] - 工信部倡导反内卷政策,通过账期缩短、价格管控等措施优化行业格局,预计新车密集上市将推动基本面改善 [3][11] 智能化与机器人 - 特斯拉Optimus V3完成量产设计,目标5年内达百万台量级,重点关注灵巧手传动、轻量化等硬件环节创新 [2][10]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8日)与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4日)将成为板块催化剂 [2][16] - 京东成立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投资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4][60] 零部件与全球化 - 零部件出海趋势明确,T链海外产能进入收入释放期,中期看好新势力产业链(H链、小米链)[13][14] - 智能化增量显著: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20万元价格带成主要增长区间,域控赛道潜力大 [14] 细分领域投资建议 乘用车 - 推荐智能化与全球化突破的自主车企: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 [4][12] 零部件 - 智能化方向:推荐伯特利(线控底盘)、地平线机器人(智驾域控)、继峰股份(智能座舱)[4][14] - 新势力产业链:H链推荐星宇股份、沪光股份,小米链推荐无锡振华,T链推荐拓普集团、新泉股份 [4][14] 机器人 - 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等汽配机器人标的,关注硬件环节创新(灵巧手、轻量化)[4][17] 其他细分领域 - 摩托车:推荐春风动力(6月市占率21.2%),关注隆鑫通用 [18][19] - 轮胎:推荐赛轮轮胎(海外净利率优势)、森麒麟(高成长)[23][24] - 重卡:天然气重卡需求向上,推荐中国重汽 [20][21] 市场表现与数据 - 汽车板块周跌1.88%,弱于沪深300(-1.64%),商用载货车上涨2.09%表现最佳 [1][26] - 半钢胎开工率75.99%(近10年高位),TBR开工率65.10%,成本同比降15.1% [23][45] - 美国5月PCR进口量同比+3.1%,泰国出口量高位,海运费占货值比重降至7.3%(同比-1.9pct)[47][54]
与世界交融共赢 ——柬埔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03 15:09
入世20年的总体表现 - 柬埔寨全面履行WTO承诺,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平均税率从28.1%和17.7%降至2023年的9.4%,贸易加权平均关税预计为7.9% [4] - 实行关税豁免,以非歧视方式征收国内税,履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检疫措施 [5] - 在WTO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中,对94个分部门作出具体承诺,2018年全面开放商业服务、计算机服务、证券等领域 [5] - 颁布《新海关法》及25项配套条例,实施世界海关组织安全标准框架,加入《经修订的京都公约》 [5] - 修订《商品原产地法》《电子商务法》《竞争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对接国际标准 [6] - 实施AEO计划,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承诺占比92.9%,已落实33项贸易便利化措施 [6] 入世20年的主要成就 - GDP从2004年53亿美元增至2023年321.7亿美元,增长6倍,人均GDP从464美元增至1917美元 [14] - 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从45亿美元增至468.2亿美元,出口额从27.98亿美元增至234.7亿美元,年均增长12% [14] - 出口目的国扩至177个,主要市场为中国、美国、欧洲,产品涵盖纺织品、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等 [14] - 外国投资额从2000年1.1亿美元增至2023年49亿美元,制衣厂从10家增至近1200家 [15] - 贫困率从2000年60%降至2023年16%,2029年将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15] - 签署8项自贸协定涉及17个国家或地区,12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7个投资保护协定 [13][14] 后入世时代的挑战与策略 - 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受阻,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规则存在冲突 [18] - 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放缓影响进出口和外资流入,关键行业依赖国际市场 [18] - 需制定匹配《五角战略》的国际贸易规划,完善数字经济、绿色贸易规则 [18] - 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型,拓展出口产品多元化和高端化 [20] - 实施《2022—2035年柬埔寨数字政府政策》,发展电商、智慧城市、5G示范项目 [20] - 加强国际数字经济合作,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20]
华阳集团:7月31日接受机构调研,广东上市公司协会、汇川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8-03 13:13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从单一影音娱乐系统扩展到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产品线,成为国内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配套客户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品牌,订单开拓显著,产能持续扩展[2] - 精密压铸业务产能有序扩充,2023年募投项目新建厂房已投产,浙江长兴开发区第一期项目已投产并启动二期建设,江苏中翼产能扩建项目已启动[3] - HUD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2025年1-5月市场份额达22.2%,R-HUD市场份额24.9%,均排名第一,技术领先实现SR-HUD、VPD产品量产上车,并推出景深式3D R-HUD,前瞻布局光波导、裸眼3D技术[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VPD产品实现柱到柱信息显示,显示宽度拓展,图像清晰度与稳定度更高,显示内容涵盖驾驶状态、通讯、娱乐、社交等,已搭载小米汽车实现全球首家量产,多个国内外车企竞标项目推进中[5] - 公司充分发挥汽车电子平台化规模优势,整合供应链资源,强化智能制造能力,持续提升成本竞争力[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24.89亿元,同比上升25.03%,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上升9.27%,扣非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上升8.82%,毛利率18.19%[5] -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8.11亿元至9.79亿元,2026年预测区间为10.12亿元至12.66亿元,2027年预测区间为12.53亿元至16.21亿元[7] 机构观点 - 最近90天内共有16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13家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机构目标均价为40.68元[5]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9.27亿元,2026年12.26亿元,2027年16.21亿元,目标价42.13元[7] - 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11亿元,2026年10.12亿元,2027年12.53亿元,目标价44.66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