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依托制造业大市基础 打造国际工业设计之都
苏州日报· 2025-05-07 08:13
苏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审议通过《苏州市大力培育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1] - 重点任务包括支持工业设计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工业设计载体空间、支持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发展、打造苏州特色工业设计品牌、建立健全设计人才培育体系[3] - 目标为壮大工业设计主体、增强设计创新能力、推动工业设计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工业设计之都[3] 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措施 - 审议通过《苏州市推动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 - 围绕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发展生态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举措[3] - 目标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3] 城乡建设工程项目计划 - 听取《2025年全市城乡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编制情况汇报[4]
深圳市一季度GDP增长5.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
中国发展网· 2025-05-06 14:53
深圳一季度经济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 49亿元 同比增长5 2%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2% 增速比1—2月份加快1 6个百分点 [2]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 1% 降幅比1—2月份收窄1 1个百分点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1% 增速比1—2月份加快1 4个百分点 [9] 工业领域表现 - 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 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 1% [1] - 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11 5%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 1% [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 8% [4] - 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 0% 增速比2024年加快22 1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制造增长56 2% 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增长35 0% [4] - 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同比增长22 3%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43 3% 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增长90 4% [4]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 4%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 1% 其中技改投资增长61 8% [6] 房地产市场回暖 - 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 6万套 同比增长67 7% [5]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 0% 较2024年提升10 0个百分点 [5] - 龙华区中建鹏宸云筑二期项目开盘1小时去化95% [5] 消费市场表现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9 3% 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27 9% 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同比增长53 1% [13] - 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3 9万台 销售金额97 7亿元 带动家电和数码产品销售619 8万台 销售金额117 5亿元 [13]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0 8% [13] - 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共计258家 [11] 物流与旅游数据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39 52万标箱 同比增长17 1% [14] - 机场旅客吞吐量1655 22万人次 同比增长6 3% [14] - 旅游过夜总人数874 96万人次 同比增长9 3% 其中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 6% [14] 创新与科技动态 - 优必选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夺冠 [2] - 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登山神器" [2] - 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正式启动 为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 [7]
湖北推动支点能级跨越 力争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08:56
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1] - 提出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左右的目标[1] - 部署投资、消费、市场主体培育、金融创新、质量强省、供应链建设6方面重点工作[1] 省属企业发展 - 14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44.1亿元,同比增长27.8%[2] - 利润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9.4%[2] - 完成投资752.59亿元,同比增长25.67%[2] 未来投资规划 - 计划完成各类投资超3000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00个[3] - 实施战新产业燎原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完成战新和未来产业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3] - 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0亿元,新增融资5000亿元[3] 金融发展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36.2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4] -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9%,绿色贷款增长18.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27.7%[4] - 计划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4]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超370亿元[5] - 限上零售和餐饮零售额分别增长11.1%和10.6%,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4.3%[5]
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如何给智能网联汽车“把脉问诊”?
央广网· 2025-05-03 11:29
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孔颖 贾立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从一种未来的科技概念,慢慢驶入我们的日 常生活。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去年公布的19个新职业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位列其中,定义为"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智能网联汽车 及其相关零部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的人员"。 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到相关产品逐渐进入⼤众视野,⽆不传递着一个信号:新的浪潮已至。而在行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广泛关注背后,智能网联 汽车测试员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中国之声"五一"劳动节特别策划《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记者来到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来看看智能网联汽 车测试员们是怎么给智能网联汽车"把脉问诊"的。 把真实的马路"搬"进室内?没错! 一进入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联合创新实验室,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撼。这个实验室如同摄影棚一般,曲面⼤屏、模拟驾驶舱……各种高精尖设备一应 俱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俞彦辉此刻正坐在模拟驾驶舱内,头戴专用VR眼镜,全神贯注地感受着从启动到加速,再到紧急制动的一切细微变化。 俞彦辉:我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行为的信息采集实验,⽬的是分析驾驶员在不同的 ...
中国职业“上新”“向新”折射经济发展活力
新华网· 2025-05-02 22:32
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封闭测试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检测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功能(2025年3月摄)。新 华社发 当前,中国新职业体系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新职业涌现数量之多、申报主体之多元,折射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新职业的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推动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技能领域转移,提升整体就业质量。"王琳琳说。 以智能网联车领域为例,越来越多中国车企在新技术引领下创新求变。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相继建成,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竞相推出,不 断催生新工种、新职业。 6年前,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姚中华进入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前我从事汽车门窗控制器的研发工作,工作方向相对传 统。"姚中华说,随着中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大脑"不断进化,汽车功能日益复杂,随之而来的测试内容、场景增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需要 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技能。 新华社天津5月2日电 题:中国职业"上新""向新"折射经济发展活力 新华社记者宋瑞 安装转向机器人、制动和油门机器人,将试验用摄像头和机器人控制器连接电脑,开启软件调试……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封闭 测试 ...
光庭信息(30122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01)
2025-04-30 15:48
公司收购情况 - 楷码科技股权收购尽调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后将商谈具体交易方式并履行决策和披露义务 [3] - 未来将依战略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业务发展,重大事项按规披露 [3] - 收购楷码科技目的是促进资源协同,挖掘日本市场需求,探索 AI 服务合作 [3] 公司业务发展 - 在手订单充足,加大 AI 和测试业务人才招聘,人员小幅增加 [4] - 与大客户合作良好,加强 AI 创新和产品升级巩固客户黏性 [5] - 确立“AI+汽车软件”和“国际化”战略,以多种方式推动业务发展 [3][6] - 关税对业务影响较小,正与受影响客户探讨新模式 [8] 公司产品情况 - 打造“端 - 管 - 云”车联网解决方案第二代 T - Box 平台,产品多地量产销售 [9] - 形成完整通信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基于移远芯片开发 V2X 底层协议栈 [10] - 自研整车操作系统 A2OS 等产品和技术驱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10]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 年营收略下滑,2025 年一季度恢复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10] - 基于核心技术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布局 AI 技术生态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11] 行业情况 - 2024 年行业收入增长但盈利能力下滑,未来或改善 [12]
武汉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长江日报· 2025-04-30 15:04
武汉产业倍增战略解读 - 武汉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 加快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标"51020"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不断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 打造具有武汉特色 领跑全国的产业标杆 [1] 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聚焦钢铁 传统燃油汽车两大产业去产能 石化产业"减油 增化 提质" 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大力发展高端 短缺产品 [4] - 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 深耕芯片 智能网联汽车 生物医药 工业母机等高附加值细分赛道 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强链 延链 补链 扩大规模效应 增强技术优势 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推动优势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速 [4]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抢抓软件 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机器人等风口产业 统筹推进技术创新 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 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4] 企业培育计划 - 深入实施"种苗工程" 聚焦光电子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等7个新赛道企业 开展"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 分层分类培育"幼苗层""青苗层""壮苗层"企业 形成一批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 [4]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当好企业"陪跑者" 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贴心人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助企帮扶更加可感 可及 [4] 产业发展生态构建 - 强化资本赋能 聚焦重点产业链 积极争取"两重""两新"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项目在汉布局 吸引集成电路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专项等国家级产业基金在汉落地 建立与武汉基金 江城基金等政府投融资平台长效对接机制 每年提供300个优质科创项目 支持"链主"企业实施并购 做大做强 [5] - 强化场景赋能 统筹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 在"汉企通"服务平台上线场景对接专区 强化制度 政策 人才 资本等要素保障 推动已有场景更新迭代 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和创新 [5] - 强化人才支撑 探索以用为导向的企业选才 用才 育才机制 [5]
一体化发展!芜湖宣城明牌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4-30 10:52
芜宣一体化政策背景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芜宣一体化 [2] - 2024年3月安徽省政府印发文件强调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2] - 政策持续加码确保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行动有力 [2] 区域经济数据 - 2024年芜湖GDP实现5120.47亿元增长6.4% [3] - 宣城市经济总量达到2053.5亿元增长5.8% [3] - 芜湖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500家 [3] 交通基础设施 - 芜湖宣州机场为两市共建共用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2] - 宣城推进旌德通用机场、绩溪通用机场等市域通用机场建设 [5] - 构建起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 [3] 产业发展现状 - 芜湖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余家 [4] - 宣城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850亿元 [4] - 芜湖在汽车、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4] 产业协同规划 - 通过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平台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6] - 芜湖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宣城有序转移 [6] -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6] 长三角一体化机遇 - 两市同属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成员 [6] - 可承接南京等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 [7] - 借力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深化区域合作 [7]
杭州鸿泉物联财报解读:财务费用大增691.62%,研发投入下降14.40%
新浪财经· 2025-04-30 05:45
文章核心观点 - 鸿泉物联2024年多项财务数据变化大,虽营收增长和减亏有成效,但面临财务费用大增、研发投入下降和市场依赖等问题,需优化费用管理、保持技术创新和拓展市场提升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1][12] 营业收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203,688.71元,较上年增长27.81%,得益于下游商用车行业回暖及进入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 [2] - 剔除无关和不具商业实质收入后营业收入为506,509,222.84元,同比增长27.32%,证明主营业务增长动力强劲 [2]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944,087.73元,上年同期为 -71,600,213.55元,同比大幅减亏,但仍未盈利 [3] 扣非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7,491,300元,上年同期为 -77,009,906.90元,大幅减亏,核心业务经营有成效但盈利压力大 [4] 基本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3元/股,上年同期为 -0.71元/股,虽为负但显著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5] 扣非每股收益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0.08元/股,上年同期为 -0.77元/股,亏损幅度收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6] 费用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3,968,917.71元,较上年减少12.76%,系销售人工等支出减少,需关注对市场拓展影响 [7] - 管理费用为36,257,842.47元,较上年增长7.67%,系离职补偿增加,需平衡管理效率与成本控制 [7] - 财务费用为3,097,519.34元,较上年大幅增长691.62%,系借款利息支出增加,会影响利润,需关注债务结构 [7] - 研发费用为127,842,996.62元,较上年下降14.40%,系研发人工等费用减少,虽有成果但可能影响未来竞争力 [7]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28人,较上年减少121人,占比从64.88%降至55.41%,需关注研发团队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9]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154,921.66元,上年同期为 -81,599,112.75元,同比增长,经营现金状况改善但需优化 [1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6,503.11元,上年同期为 -80,780,551.67元,同比大幅增长,资金回笼增强流动性 [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989,438.14元,较上年增长18.68%,系取得借款增加,需注意还款压力和财务风险 [10] 可能面对的风险 - 存在业绩亏损、技术升级迭代、研发人员流失、大客户依赖、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市场波动、政策、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和宏观经济等风险 [11]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报酬情况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军强税前报酬总额为5.55万元,副总经理刘浩淼45.22万元、吕慧华38.34万元等,财务总监报酬未提及 [12]
工信部今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安全、新业态标准化等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和汽车芯片标准等领域,通过“硬标准”补齐筑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推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1][2] 政策要点 - 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相关标准发布实施并开展预研 [1] -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构建安全基线 [1]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完善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发布实施 [1] - 超前布局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换电、飞行汽车等前沿方向和新业态 [1] 焦点内容 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安全 - 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推进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审查报批和研制,优化性能要求 [3] - 加快充电及换电相关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使用便利性 [3]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 针对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问题,加快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4]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 [4] 超前开展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实施,完善标准体系,提升零部件质量 [5] - 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制定发布标准子体系,启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5] 业内分析 - 2025年工作要点高频词是“安全”,聚焦新能源汽车多方面安全,推动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发布 [6] -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要务,中国应“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