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全球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TOP9:日本企业占5席,全球市占超4成!爱普生和瑞士ABB集团均以13%居首位,暂无中国企业进前九名
格隆汇· 2025-09-02 14:38
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市场份额分析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由日本企业主导 日本企业占据前九大制造商中的五个席位[3] - 瑞士ABB集团市场份额达13% 与日本爱普生并列领先[3] - 丹麦Universal Robots、德国KUKA和意大利Comau占据重要细分市场[3] 日本企业市场地位详情 - 爱普生市场份额13% 与ABB并列全球第一[3] - 发那科市场份额11% 位列第二梯队[3] - 川崎重工与安川电机各占8%市场份额 电装份额为4%[3] - 日本领导地位源于数十年研发投入及出口驱动型制造业经济[3]
埃斯顿股价涨5.16%,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82.02万股浮盈赚取588.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10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上涨5.16%至24.85元/股 成交额13.68亿元 换手率7.36% 总市值216.4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 2015年3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提供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占比82.09%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占比17.91%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二季度增持91.51万股 总持股482.02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62% [2] - 该基金9月2日浮盈约588.06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649.53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7.2% 近一年收益63.58% 成立以来收益12.5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南方中证1000ETF基金经理崔蕾累计任职6年301天 现任基金总规模949.7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41.17% 最差基金回报-15.93% [3]
坚定长期主义,这家国产机器人龙头本体销量增20%,全球超级工厂开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2 12:05
产能扩张与总部建设 - 公司于9月1日开工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 总投资约18.93亿元 分两期建设智能化数字工厂及科研基地 [1] - 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全面达产后总产能预计达10万台/年 [1] - 项目占地101,565.86平方米 公司以3414万元竞得工业用地使用权 [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08亿元 其中机器人整机收入3.70亿元(占比76.11%)系统集成收入1.16亿元(占比23.91%)[3]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00% 主要受欧洲汽车行业转型影响 [3] - 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0% 市场占有率从5.4%提升至5.5% [3] - 内销收入3.58亿元(占比70.39%)外销收入1.51亿元(占比29.61%)[3] 欧洲业务调整与资产优化 - 欧洲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大幅减少55.87% 出现负毛利率 主要因汽车厂商投资延迟及订单取消 [3] - 全资子公司WFC以600万欧元(约5038万元人民币)出售GME 22%股权 今年6月曾以1953万欧元出售GME 51%股权 [5] - GME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3265.58万欧元 亏损622.55万欧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948.46万欧元 亏损143.28万欧元 [5]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9000万元 新增40余名研发人员 重点布局AI融合及具身智能领域 [6] - 突破全面智能化机器人"卡脖子"技术 包括新型机器人开发、墨斗IDE及大衍数据平台 [9] - 与清华等高校联合研发 与华为云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度合作 举办开发者大会构建开放生态 [9] 战略聚焦与市场拓展 - 聚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战略行业 深挖通用工业应用 形成国产机器人战略生态联盟 [7] - 调整营销策略至喷涂等韧性较强行业 加快海外区域化运营以提升市场份额 [7] - 通过产能扩张满足喷涂等新兴增量市场需求 强化品牌影响力 [9] 行业趋势与技术演进 - 工业机器人正向"具身智能体"跃迁 通过多模态感知和实时动态建模突破预编程限制 [11] - 基于数字孪生和5G-MEC边缘计算 构建"云-边-端"协同智能集群 推动系统级生态重构 [11]
埃斯顿9月1日获融资买入4975.09万元,融资余额6.83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02 10:0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日公司股价下跌1.21% 成交额达7.31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4975.09万元 融资偿还7218.48万元 融资净流出2243.40万元[1] - 融资余额6.83亿元(占流通市值3.33%) 融券余额274.82万元 均处于近一年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2.41万户 较上期减少4.04%[2] - 人均流通股6304股 较上期增加4.21%[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0.49万股至1919.81万股 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3]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持201.84万股至1164.73万股[3]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91.51万股至482.02万股[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增持86.09万股至471.60万股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新进持股290.59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0%[2] - 归母净利润668.23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09.10%[2]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贡献82.09%收入 自动化核心部件占17.91%[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部件的研发生产[1] - 提供智能化装备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9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7803.56万元[3]
埃夫特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正式开工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1:45
项目概况 - 埃夫特举行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开工仪式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江北北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 [1] - 新建集自动化装配 立体化仓库 数控加工中心 核心零部件生产 质量检测中心为一体的超级智能化工厂 [1] - 打造实现自动化生产 数智化管理的科研制造基地 [1] 产能目标 - 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的目标 [1]
美的大转型:不只是家电企业的“中国版GE”
远川研究所· 2025-09-01 18:20
业绩表现与结构转型 - 公司年中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利润率创三年新高 [2] - toB业务板块(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同比增长20.8% 占营收结构比重持续提升 [2] - toB业务营收突破千亿 占整体营收比重接近40% [14][21] 智能体工厂技术突破 - 荆州洗衣机工厂获WRCA认证为全球首座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 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5][7] - 核心生产场景效率平均提升超80% 关键环节实现100%防呆防错 [11] - 智能体工厂采用自主决策与大模型工业集成技术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自主运行 [5][11] - 2023年库卡机器人与物流自动化节省95%一线人工 上半年AIGC技术节约成本2.8亿元 [11][20] 多元化业务布局 - 业务版图扩展至医疗、能源、工业三大高附加值领域 [13][14] - 2017年通过收购瑞仕格医疗进入医疗领域 2021年控股万东医疗切入高端医疗设备 [13] - 能源板块通过并购合康新能、科陆电子切入储能与光伏市场 [14] - 工业板块以库卡机器人为核心 2017年斥资315亿收购库卡公司 [19][20] 战略转型路径 - 2015年启动双智战略(智能制造+智能家居) 向高科技公司转型 [5][17] - 关闭低效家电SKU 将资源向toB业务集中 研发投入超600亿元 [27] - 全球布局研发体系 拥有16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及2.3万名研发人员 [28] - 2024年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八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 [28] 行业对标与定位 - 转型路径对标通用电气 业务结构相似(工业/医疗/能源 vs 能源/医疗/航空) [23][24] - 区别于传统家电企业 聚焦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领域 [14][17] -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经验 遵循"产业升级+第二引擎"发展逻辑 [19][27] 技术研发体系 - 2014年建立中央研究院 采用"研究-储备-开发"三级研发模式 [27] - 2020年成立AI研究院 智能体工厂应用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 [11][13] - 生产基地承担技术试验田功能 如荆州工厂从签约到投产仅7个月 [9]
拓斯达(300607):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期待公司业绩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 [1] - 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降19.7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1] 战略转型进展 - 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 [2]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67.20% [2][3] - 产品类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2.66% [2] 业务板块表现 - 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5% [2] - 数控机床业务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83.74% [2][3]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35% [3] - 数控机床出货量约140台,同比增长55% [3] 盈利能力变化 - 整体毛利率29.43%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毛利率仅8.94% [3] - 数控机床业务毛利率下降3.67个百分点,因小型机床出货占比提升 [3] 产能与订单状况 - 数控机床产能搬迁影响已解除 [3] - 数控机床业务在手订单饱满 [3] - 人形机器人相关零部件加工需求明显增多 [3] 资产结构调整 - 智能能源业务新实施主体江苏拓斯达智能环境科技已完成减资 [3] - 公司计划逐步剥离该业务股权,调整为参股公司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4]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期调整至21.47亿元、22.18亿元、24.49亿元 [4] - 对应EPS分别为0.15元、0.26元、0.36元 [4]
【RimeData周报08.23-08.29】英伟达 “最强大脑”亮相,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年内融资已超440起!
Wind万得· 2025-08-31 06:29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137起 较上周减少4起 融资金额41.85亿元 较上周减少53.30亿元[4] - 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19起 较上周减少1起 公开退出案例28个 较上周增加10个[4] - 170家机构参与投资 较上周减少3家 32起事件未公布准确金额 涉及至少8.14亿元 占总额19.44%[4] - 已披露金额事件74起 较上周增加26起 500万以下事件5起增加3起 500-1000万事件33起增加16起[5] - 1000-5000万事件12起增加7起 5000万-1亿事件19起增加5起 1-5亿事件4起减少2起 5-10亿事件1起减少1起 无10亿以上事件[5] 重点融资事件 - 科卫泰完成战略融资 专注工业级无人机 应用于智能交通、电力及森林防火领域[7] - 中科科乐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和TCL创投领投 用于推广EPOE技术及催化剂建设[7] - 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E+轮融资 由雄安基金等投资 用于优化工业机器人全栈技术[8] - 锐正基因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 由西藏药业与康哲药业投资 专注基因编辑疗法[8]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涉及12个行业 前五行业为信息技术(35起)、装备制造(28起)、电子、医药健康(18起)、材料 合计110起占80.29%[12]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为医药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消费品与服务、电子 合计34.70亿元占82.92%[14] - 信息技术主要集中于AI细分赛道 装备制造集中于机器人和商业航天 医药健康集中于创新药[12][14] - 机器人赛道受关注 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平台 AI计算性能提升7.5倍 CPU性能提升3.1倍 内存达128GB[16] - 2025年国内机器人投融事件超440起 融资金额超250亿元 显示资本持续看好[17]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江苏(35起)、广东(25起)、上海(19起)、北京(16起)、四川(11起) 合计106起占77.37%[21]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江苏(9.62亿元)、广东(8.85亿元)、河北(5.05亿元)、香港(3.80亿元)、安徽(3.20亿元) 合计30.53亿元占72.95%[21][23] - 江苏金额占比22.99% 广东占比21.14% 河北占比12.07% 香港占比9.09% 安徽占比7.65%[23] 融资轮次 - 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 合计103起 较上周增加8起 早期融资占比77.37% 较上周提升7个百分点[25] - A轮融资金额占比近40% 受中科科乐和锐正基因影响 天使轮和战略融资占比均超17% B轮和E轮占比约10%[25] 投资机构 - 170家机构参与投资 合计出手183次 较上周小幅下降[28] - 活跃机构包括合肥创新投资(3次)、高瓴创投(3次)、明势资本(2次)、天创资本(2次)、光速光合(2次)等[28] 退出情况 - 公开退出案例28个 涉及13个行业 前三行业为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子和信息技术 合计13个占46.43%[30] - 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15个、并购4个、新三板挂牌6个、IPO项目3个[32] - 双登股份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14.51港元 募资7.56亿港元 为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34] - 巴兰仕在北交所上市 发行价15.78元 募资约3亿元 专注汽车维修检测设备[35] - 佳鑫国际资源在港交所上市 发行价10.92港元 募资11.99亿港元 开发全球最大露天钨矿[35]
埃斯顿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 [1] - 归母净利润668.23万元 同比增长109.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04亿元 同比增长11.8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94.77万元 同比改善92.56% [1] - 毛利率27.64% 同比下降5.77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0.5% 同比大幅提升115.45% [1] - 三费总额5.03亿元 占营收比重19.74% 同比下降15.71% [1] - 每股收益0.01元 同比增长112.5% [1] - 每股净资产2.24元 同比下降24.44%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 同比改善64.98%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营业总收入比例达53.08% [1]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37.16% [3]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0.12% [3] - 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43.34% [3] - 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 [3] 历史业绩表现 - 去年净利率为-20.38% [2]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5.51% [2] - 2024年ROIC为-10.87% 为历史最差水平 [2] - 上市以来共发布9份年报 其中亏损年份1次 [2] 战略发展 - 公司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 [4] - H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充全球生产能力、寻求战略收购机会、推动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发展 [4] - 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偿还现有贷款 缓解短期债务压力 [4] - 已于2025年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4] 市场预期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为5700万元 [3] - 预期每股收益均值为0.07元 [3]
凯尔达: 总经理工作细则(2025年8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14
总经理任职资格 - 总经理需具备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1] - 总经理需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合理组织机构、协调内外关系和统揽全局的能力[1] - 总经理需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管理或经济工作经历,精通本行,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1] - 总经理需年富力强,有较强的使命感和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1] - 存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形不得担任总经理[1] - 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总经理,但董事可受聘兼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2] - 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每届任期为三年,可连聘连任[2] 总经理职责和分工 - 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1] - 总经理可在《公司章程》规定权限范围内或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批相关事项[2] - 总经理行使主持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公司安全生产等经营的合规性负责等职权[2] - 总经理行使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公司年度计划和投资方案等职权[2] - 总经理行使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等职权[2] - 总经理行使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制订公司具体规章制度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决定聘任或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拟订公司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项目及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拟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拟订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的建议方案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制定公司一般员工工资方案和奖惩方案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决定除由董事会决定以外的公司员工的聘用、升级、加薪、奖惩与辞退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审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费用支出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公司投资计划,实施董事会授权额度内的投资项目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决定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关联交易、资产抵押、委托理财、对外捐赠等交易事项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根据董事会审定的年度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决定公司贷款事项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在董事会授权额度内,审批公司财务支出款项等职权[3] - 总经理行使根据董事会或董事长授权,代表公司签署各种合同和协议,签发日常行政、业务等文件等职权[3] - 总经理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具体工作划分为不同管理范围,授权副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分管[4] - 总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非董事总经理在董事会上没有表决权[4] - 副总经理作为总经理的助手,受总经理委托分管部门工作,对总经理负责并在职责范围内签发有关业务文件[4] - 总经理不能履行职责时,由总经理指定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权[4] - 财务负责人主管公司财务工作,对董事会负责,在总经理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4] - 财务负责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拟定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并报董事会批准[4] - 财务负责人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拟定公司资金、资产运用及签订重大合同的权限规定,并报总经理批准[4] - 财务负责人根据《公司章程》有关规定,按时完成编制公司季度、中期以及年度财务报告,并保证其真实可靠[4] - 财务负责人按照总经理决定的分工,主管财务及其他相应部门或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4] - 财务负责人对财务及其所主管工作范围内相应的人员任免、机构变更等事项有向总经理建议的权利[4] - 财务负责人按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对业务资金运用、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并承担责任[4] - 财务负责人定期及不定期向总经理或经总经理同意向董事会提交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4] - 财务负责人维护公司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确保正常经营所需要的金融支持[5] - 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5] 总经理办公会议 - 总经理办公会议是公司管理层讨论公司经营、管理、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各部门提交会议审议事项的会议[6] - 总经理办公会议内容包括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等事项[6] - 总经理办公会议包括工作例会和针对专门事项召开的临时会议,工作例会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6] - 总经理办公会议由总经理召集和主持召开,如遇总经理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当由总经理指定一名副总经理代其召集并主持会议[7] - 总经理办公会议参加人员为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必要时可扩大到部门经理[7] - 总经理办公室须于会议召开两日前书面、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通知全体与会人员[8] -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总经理办公会会议的会务工作,并负责会议记录和起草会议纪要[8] - 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的重大事项,意见一致的,可共同作出决策;意见不一致的,由总经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后作出决策[8] - 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以决议的形式作出,若决议事项在总经理办公会议的权限范围内,该决议经总经理签署后发布[8] - 总经理办公会议应有完整会议记录,并作为公司档案进行保管[8] 总经理报告制度 - 总经理应当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向董事长或董事会报告工作[8] - 报告内容包括公司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公司重大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资金运用和盈亏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等方面[8] - 总经理应在每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通过董事会办公室向董事会提交总经理工作报告[9] -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发生公司生产经营条件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事项时,总经理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9] 考核和奖惩 - 公司董事会对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与经营业绩挂钩的考核与奖惩办法,逐步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9] - 总经理及其他高级人员任职期间,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或由于工作上的失职或失误,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害,情节严重的,应区别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承担经济赔偿、行政处分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9] - 公司建立公正透明的部门和分子公司负责人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建立部门和分子公司负责人的薪酬与绩效和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9] 附则 -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9] - 本细则所称"至少"、"内"含本数[10] - 总经理办公会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本细则进行修改并报公司董事会批准[10] - 本细则的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10] - 本细则自公司董事会批准之日起实施,修改时亦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