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搜索文档
影响未来消费的八大经济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52
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消费零售市场将翻倍至110–120万亿美元,中国有望达18–26万亿美元,成为主引擎。驱动增长的八大经济模式包括:创作者、新家 庭、新银发、大健康、疗愈悦己、人口迁徙、可持续与智能经济,各自对应消费者观念、家庭结构、老龄化、健康焦虑、心理需求、流动迁移、环保政策与 技术进步等深层变量,孕育全新赛道。企业需按"定调—明道—优术—强基"四层框架,重塑战略、锁定方向、构建优势、夯实能力,才能在未来多元且瞬息 万变的消费格局中胜出。 影响未来消费的八大经济模式 BAIN & COMPANY ( BAIN & COMPANY ( 影响未来消费的八大经济模式 目录 | 引言 | | --- | | 2035年的消费市场:八大经济模式共鸣 . | | 中国引领世界的经济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创作者经济 - 自由独立, 非凡创造 . | | 海内外齐驱的经济模式。 . | | 1. 新家庭经济 - 一家N口,形态多元 9 | | 2. 新银发经济 - 老有所享,老有所依 · | | 3. 大健康经济 - 科 ...
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我国工业消费供求改善 燃油小汽车价格收窄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52
核心观点 - 8月CPI同比下降0.4% 主要受食品价格降幅扩大及高基数影响 但核心CPI连续4个月回升至0.9% 反映价格积极变化累积 [1][3][5][6]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5% 主要受以旧换新政策及行业治理推动 家用器具和文娱耐用品分别涨4.6%和2.4% [1][6]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6% 暑期消费升温带动交通租赁和旅游价格分别涨0.8%和0.7% [6] CPI环比变化 - 8月CPI环比持平(上月涨0.4%) 食品价格环比涨0.5% 非食品价格环比降0.1% [3] - 鲜菜和蛋类价格环比分别涨8.5%和1.5% 合计推动CPI环比上涨0.17个百分点 [3] - 鲜果 水产品 猪肉价格环比分别降2.8% 0.9%和0.5% 合计拖累CPI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3] CPI同比变化 - 8月CPI同比下降0.4%(上月持平) 食品价格同比降4.3% 降幅较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 [5] - 猪肉 鲜菜和鸡蛋价格同比降幅均超10% 食品项对CPI同比下拉影响扩大0.51个百分点 [5]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涨0.9% 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 [5] 工业消费品价格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1.5% 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6] - 家用器具和文娱耐用品价格同比分别涨4.6%和2.4% 合计推动CPI同比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6] - 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反映以旧换新政策及行业竞争治理见效 [1][6] 服务价格 - 服务价格同比涨0.6% 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推动CPI同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 [6] - 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价格同比分别涨1.6%和1.2% 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涨0.8%和0.7% [6] - 暑期出行及文旅消费升温 高品质服务需求扩大支撑价格回升 [6]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三十一期:服务消费政策有望近期推出,关注北交所相关标的
华源证券· 2025-09-15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重点推荐关注北交所服务消费相关标的[1][12] 报告核心观点 - 服务消费政策有望近期推出 商务部或将于2025年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举措 着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推动互联网 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培育新型消费和创新消费场景[1][5] - 我国服务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6] - 绍兴市已率先推出《2025年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 新增政策资金1.78亿元 涵盖文商旅融合 新场景拓展和消费券发放三大方面 预计未来更多城市将跟进推出类似政策[9][10]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1.5万美元时消费结构将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 我国人均GDP已超1.3万美元 服务消费进入加速释放期[6] - 2025年已推出多项支持政策 包括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4月《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 5月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9] - 政策将重点推动"养老+文旅"融合业态 康养旅居 温泉疗养度假等产品发展 同时培育入境消费 "人工智能+消费"和"IP+消费"等新业态[12] 北交所市场表现 - 本周(2025年9月8日至12日)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多数下跌 市值涨跌幅中值为-3.12% 上涨公司仅9家(占比23%)[2][15] - 美之高(+14.81%) 国义招标(+7.29%) 广咨国际(+6.79%) 大禹生物(+5.76%) 锦波生物(+3.90%)位列涨跌幅前五[2][15] - 北证50 沪深300 科创50 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1.07% +1.38% +5.48% +2.10%[2] - 市盈率中值由57.9X降至52.5X 总市值由1321.74亿元降至1289.05亿元 市值中值由23.51亿元降至22.89亿元[2][18][22] 细分产业估值表现 - 泛消费产业(17家)市盈率TTM中值下降8.36%至61.3X 美之高(+14.81%) 锦波生物(+3.90%) 佳合科技(+1.83%)涨幅居前[28] - 食品饮料和农业产业(15家)市盈率TTM中值由47.7X降至45.7X 大禹生物(+5.76%) 秋乐种业(+1.12%) 康农种业(+0.34%)涨幅居前[30] - 专业技术服务产业(7家)市盈率TTM中值由30.3X升至32.4X 国义招标(+7.29%) 广咨国际(+6.79%) 瑞华技术(+0.19%)涨幅居前[32] 重点公司梳理 - 体育领域:华洋赛车(营收5.27亿元 净利润5614.33万元) 康比特(营收10.40亿元 净利润8931.40万元)[12][13] - 旅游领域:美亚科技(营收4.01亿元 净利润7812.19万元) 泰鹏智能(营收2.95亿元 净利润2122.15万元)[12][13] - 文化娱乐:柏星龙(营收5.92亿元 净利润4123.22万元) 雷神科技(营收29.55亿元 净利润2149.86万元)[12][14] - 医疗领域:锦波生物(营收14.43亿元 净利润73230.16万元 毛利率92.02%) 德源药业(营收8.68亿元 净利润17698.34万元)[13] - 养老领域:视声智能(营收2.49亿元 净利润4767.95万元) 志晟信息(营收1.52亿元 净利润-7613.01万元)[12][13] 重要公司公告 - 锦波生物高管变动:聘任杨霞为总经理(持股6776.70万股 占比58.89%) 提名陈镔为董事 金雪坤不再担任董事 总经理(持股220.21万股 占比1.91%)[2][36] - 无锡晶海:高纯度氨基酸在微电子领域小批量出货 特医食品类氨基酸产品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36] - 宏裕包材:股东席大凤减持162.60万股(占比1.9992%)后提前终止减持计划[37] - 鸿智科技:获得"基于动态温度曲线学习的智能电饭煲控制方法和系统"发明专利[37]
解读北京“十四五”成绩单,市发改委回答八大关键问题
新京报· 2025-09-15 19:17
经济产业发展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且规模居全国首位[2]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 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2] - 制造业转型升级显著 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50%[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9.5%提升至2024年22.6%[2] - 市场总消费预计2025年超3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2] 科技创新生态 - 布局37个科技设施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累计开放机时超143万小时[4] - 信息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32.7%提升至2024年38.8%[4]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 涵盖人形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4] - 每日诞生超300家科技企业 密度超越硅谷[4] - 拥有115家独角兽企业和10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4] 人工智能领域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 占全国约一半[5] - 推出全国首个大模型 多款模型进入全球第一梯队[5] 绿色低碳发展 - 万元GDP能耗0.163吨标准煤 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近30%[8]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19万辆 达"十三五"末期近三倍[8] - 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十年下降近70% 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超90%[8] - 森林覆盖率达44.95% 陆生野生动物620种[8] 金融市场改革 - 北交所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12] - 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12]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2020年2251亿元增至2024年4353亿元 增长93.4%[12] 乡村振兴成效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 较2020年年均增长7.3%[9] - 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9] - 乡村旅游总收入2024年超35亿元 59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消薄"[9]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产品收益翻番[10]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三地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17] -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17] - 共建医联体115个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1300余家[17] - 河北家政服务占北京市场38.4% 河北净菜占北京市场42.5%[17] 平原新城建设 - 经济总量近万亿规模 常住人口占全市超30%[14]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试运营 19号线二期计划开工[15] - 新增企业超40万家 布局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5] - 建设超5万个优质中小学位[15]
《2025AI+医疗产业应用图谱》首场调研座谈会圆满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9-15 13:31
2025年9月12日下午,《2025AI+医疗产业应用图谱》调研座谈会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高新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人工智能 研究院、第一财经等单位联合组织,旨在深入调研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图谱编制提供一线洞察与实践参考。 Tof 国际 图 群 可 商品可 国际官网 ,300 e in the 会议期间,多位来自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企业代表围绕AI医疗的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嘉宾分享了在临床辅 助诊断、健康管理、医学影像、药物研发等场景中AI技术的应用实践,并就当前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数据合规使用、算力成本优化、复 合型人才培养等挑战。 会议指出,推动AI与医疗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构建开放、安全、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各方共识认为,未来应加速推动技术标准制 定、临床价值验证与商业模式探索,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医疗创新高地。 本次调研座谈会为《2025AI+医疗产业应用图谱》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与方向建议。项目组表示,将充分吸纳本次会议成果,持续开展多维度调 研,推动图谱成为引领行业 ...
高盛精选两大潜力股:AI营销平台Braze(BRZE.US)与医疗科技Carlsmed(CARL.US)获“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9:33
宏观市场展望 - 股市从4月急剧下跌中强劲复苏并创历史新高 标普500指数年内迄今上涨11%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3.5% [1] - 预期美联储今年降息三次 美国经济避免衰退并在2026年重新加速至趋势增长水平 [1] - 历史上经济增长持续且避免衰退的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标普500指数通常产生正回报 预计标普500指数年底上涨2% 2026年中上涨6% [1] Braze(BRZE US)业务概况 - 提供针对多渠道营销优化的客户互动云端平台 优先关注对话而非销售 为目标受众提供从信息获取到舒适购买的清晰路径 [2] - 平台由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赋能 整合广泛来源信息 将销售漏斗转化为信息之旅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的跨渠道消息传递促进销售 [2] - 运用AI技术创建相关信息形成个性化内容和推荐 AI自动化大部分流程以更快响应客户需求 平台每日触达74亿活跃用户 去年处理超过3.9万亿条消息 [2] Braze财务表现与前景 - 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1.801亿美元 同比增长24% 较预期高出850万美元 非GAAP每股收益15美分较预期高出12美分 [3] - 客户在三年消化期后更愿意升级营销技术栈 净收入保留率机械性稳定 销售与营销针对性改进降低采用障碍并提升参与度 [3] - 获得买入评级 52美元目标价意味未来一年73%上涨潜力 约2422家企业客户包括Chime Canva和TurboTax等知名品牌 [2][3] Carlsmed(CARL US)业务特点 - 医疗科技公司专注于通过AI个性化脊柱手术 降低手术成本同时改善患者医疗效果 聚焦脊柱融合手术 [4] - aprevo平台支持AI驱动的手术规划 通过精确可视化改善对齐并优化患者适配度 支持广泛脊柱手术包括各种手术技术和入路解决方案 [4] - 7月22日IPO定价每股15美元发行670万股 从首次发行中筹集约1.005亿美元总收益 新股票代码CARL于7月23日开始交易 [4] Carlsmed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1210万美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9% 指引全年营收4550万至4750万美元 [5] - 关键增长驱动包括销售团队和商业扩张 预测2025-2028年销售与营销支出增长29% 2026年颈椎适应症推出将手术池扩大85% [5] - 差异化技术地位和轻资产商业模式带来估值上行空间 获得买入评级 19美元目标价意味一年40%涨幅 [5]
美联储利率决议本周重磅来袭,腾讯申请30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9:21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12日恒生指数上涨1.16%至26388.16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1%至5989.27点 国企指数上涨1.13%至9364.94点 [1] - 当周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82%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5.31% 国企指数累计上涨3.4% [1] - 医药股显著回升 AI概念股表现活跃 百度集团涨超8% 阿里巴巴涨近5.5% 快手涨超2.5% 腾讯控股涨超2% [1] 资金流向 - 9月12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73.31亿港元 当周合计净买入608.22亿港元 [2]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0728.8亿港元 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额 [2] - 港交所数据显示9月12日总沽空金额328.27亿港元 阿里巴巴沽空56.02亿港元 腾讯控股沽空27.25亿港元 百度集团沽空20.62亿港元 [5] 全球市场联动 - 隔夜美股纳指上涨0.44%续创历史新高 道指下跌0.59% 标普500指数下跌0.05% [3] - 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上涨1.14% 特斯拉涨超7% 苹果涨逾1%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当周累计上涨5.5% 中概股涨跌互现 [3] 重大事件预期 -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降息概率达100% 其中降息25BP概率96.4% 降息50BP概率3.6% [4] - 腾讯控股申请300亿美元全球中期票据计划 将于2025年9月16日生效 仅向专业投资者发行 [4] 投资策略方向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业绩增速较高但估值处于中低水平的可选消费与医疗保健板块 [6] - 政策利好驱动的AI产业链 "反内卷"行业及消费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6] - 高分红金融板块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可提供稳定回报 [6] 主题投资工具 - 港股消费ETF(513230)覆盖电商与新消费稀缺赛道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中国核心AI资产与科技龙头 [7]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26
双循环战略纵深推进 - 双循环战略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已成为经济战略转型核心方向 对内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 对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外循环面临不确定性 [1] - 双循环面临难题本质是微观机制不畅 破解之道在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让民营企业有信心、有能力、有空间 才能打通内需梗阻、突破外部挑战 [1] 民营经济对内需和就业的作用 - 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率长期偏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 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发展信心不足 导致就业承压、收入预期不稳 最终抑制消费能力 [3] - 消费取决于当下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核心是就业 增加就业必须发展壮大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3] - 只有让民营企业能投、敢投、愿投 才能实现稳就业、稳收入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3]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足是内循环不畅微观体现 原因包括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和预期不够强 个别地方政府存在乱罚款等破坏法制和营商环境行为 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和市场竞争上未依法享有平等地位 [3] 支持民营经济的顶层设计建议 - 继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 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尊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4] - 加强依法治理 坚决制止任何缺乏法律支撑的行政决策或执法行为 [4] - 清晰界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济职能和行业布局上的边界 在竞争领域给予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待遇 [4] 产业升级与就业优先的统筹 - 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兴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但存在对中低端重复性岗位替代风险 十五五期间需统筹就业优先战略与产业升级进程 [4] -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应以企业为主导 政府在产业规划上避免一哄而上加剧新兴产业泡沫 [4] - 政府需加强劳动力再教育与再培训 帮助受技术冲击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就业 [4]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创新 - 经济面临部分行业供给过剩、另一部分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部分行业价格战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利润被压缩、创新动力不足 [6] - 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未能充分满足 供需存在错配现象 [6] 民营经济对破解内卷和优化供给的作用 - 破解困境关键在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能敏锐感知市场、灵活调整供给 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扩大盈利动力 驱使进行源源不断创新、有效投资、生产更满足市场需求产品 推动产业升级和供给优化 [7] - 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扩容升级重要方向 蕴藏广阔内需潜能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7] - 医疗、教育、养老、精神文化等领域服务消费潜力大 但发展受限于准入壁垒高、市场主体不足等问题 [7] 服务业发展建议 - 十五五期间应重点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明确除清单外领域均可依法平等进入 [8] -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通过竞争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弥补公共资源不足 [8] - 医疗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和全科医生开办西医诊所、康复中心等 教育领域在保证公益属性前提下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办学办校满足市场需求 [8]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的作用 - 全球贸易环境日趋复杂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推动去风险化构建排他性供应链联盟 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 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10] -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与积极作用 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10]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10] 民营企业出海策略 - 十五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支持拓展海外市场 民营企业加速出海 海外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10] - 在美国加征对等关税背景下 民营企业需重视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注重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10] - 民营企业因高度市场化运营机制能根据海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已在市场多元化布局方面做得很好 [11] - 未来企业出海需兼顾和平衡当地利益 通过技术转让、管理经验分享、雇用本地劳动力等方式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 形成互利共赢发展共同体 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 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 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7:25
核心观点 - 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需重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通过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破解内需不足和外部挑战 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民营经济对内需和就业的作用 -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尤其在服务业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2] - 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就业承压和收入预期不稳 进而抑制消费能力 当前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突出矛盾 [2] - 提振内需核心是就业 而就业增加需发展民营企业和扩大其投资规模 只有民营企业能投敢投愿投 才能实现稳就业稳收入 促进消费 [2]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存在乱罚款等破坏法制和营商环境行为 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和市场竞争中未依法享有平等地位 [3] - 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虽提升生产效率 但对中低端重复性岗位形成替代风险 需统筹就业优先与产业升级 [4] - 部分行业供给过剩而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 内卷式竞争加剧 企业利润压缩且创新动力不足 同时高品质个性化需求未充分满足 [6] - 服务消费潜力大但受限于准入壁垒高和市场主体不足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7] 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建议 - 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 推动全社会尊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3] - 依法治理并坚决制止缺乏法律支撑的行政决策或执法行为 [3] - 清晰界定国企与民企经济职能和行业布局边界 在竞争领域给予民企平等待遇 [3] - 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7] - 鼓励民营资本和全科医生开办西医诊所及康复中心 在保证公益属性前提下支持民企办学办校 [7] 民营经济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 民营企业是外贸主力军 2024年进出口243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8]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能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8] - 民营企业需重视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例如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同时通过技术转让管理经验分享和雇用本地劳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