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

搜索文档
投资策略专题:经济信心提升下,次新股扬帆起航
开源证券· 2025-07-10 16:45
报告核心观点 - 自2024年9月起次新股重新占优,未来中期将成持续占优的市场风格;基金在次新股上欠配,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次新股具备“时代红利”,行业分布集中于新经济和新产业;构建的开源次新股指数具备可跟踪操作性,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策略表现优异 [2][21][3] 各部分总结 当前次新股之风再起 - 次新股聚焦新兴行业,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具备较强alpha特征和高弹性成长能力 [11] - 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万得次新股指数相对走势大幅上涨,累计涨幅2735.00%;2022年1月至今,呈宽幅震荡格局;2024年9月起重新占优,相对走势触底后中枢大幅抬升 [2][12][14] - 基金在次新股上欠配,表现为“关注但仓位轻”,上市时长3 - 6年的次新股商业模式获认可后,基金关注度和仓位大幅提升 [2][15] 次新股何时占优——相对经济信心的提升带来的风偏上行 - 2022年至今,中国相对经济及其预期(尤其相对美国)改善时,次新股往往占优,相关指标有存量社融同比增速等;未来中期次新股将成持续占优的市场风格 [20][21] - 次新股具备“时代红利”,指数行业分布长期集中于新经济和新产业,符合时代要求及政策导向,适合长期价值投资 [3][24] 开源次新股指数——具备可跟踪操作性的指数 - 万得次新股指数和近端次新股指数存在大面积调仓、调仓频率过高等问题,不具备投资指导意义 [4] - 开源次新股指数扩大上市时长至六年,股票数量增加,指数特征明显,相较基准能稳定超额 [4] 进一步优化: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策略 - 叠加财务等指标构建的开源策略精选次新股组合表现优异,2010年4月至今,次新股财务组合累计收益980.32%,年化收益率16.89%,能持续产生alpha [36]
这些成就亮眼提气
搜狐财经· 2025-07-10 07:13
宏观经济表现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在经济发展史上属于前所未有 [1] - 2021-2024年经济年均增速5.5%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 最终消费贡献率56.2% 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 [1] 研发与产业升级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1]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超30万亿元/年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 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多 绿电占比达1/3 [3] 能源与环保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 [5] - 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船舶和海工装备全球市场份额超50% [1] 企业发展与外资 - 民营企业数量达5800多万户 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1] - 2021-2024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总额 [3] 新兴产业与消费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4] - 医保目录新增402种药品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64.6% [2] 基础设施与民生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 实现充分就业 [5]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5]
5家企业同日上市,港交所6锣齐响!赴港IPO潮再起,还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
搜狐财经· 2025-07-09 19:44
港股IPO盛况 - 港交所迎来年内最拥挤的一天,5家公司(蓝思科技、极智嘉、峰岹科技、大众口腔、讯众通信)和1只ETF同时上市,形成"6锣齐响"盛况 [1] - 5家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合计98.21亿港元,其中蓝思科技募资46.94亿港元(最多),大众口腔募资1.78亿港元(最少) [3]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峰岹科技涨16.02%(最高),蓝思科技涨9.13%,极智嘉涨5.36%,大众口腔涨3.50%,讯众通信微涨0.22% [3] 港股IPO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44家,同比增加47%(去年同期30家);IPO募资额1071亿港元,同比激增699%(去年同期134亿港元) [5] - 宁德时代以353亿港元募资额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分别募资100亿、97亿、92亿港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11家公司处于递表有效期,其中首次递表企业占比超80%,行业集中在软件服务(66家)、医疗保健(40家)和工业制造(31家) [5] 港股IPO市场展望 -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新股上市约80只,融资1300-1500亿港元,标的将来自A股龙头、内地企业、中概股及中东/东盟公司,集中在科技(AI)和医药领域 [6] - 中金公司认为A到H上市浪潮将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吸引资金沉淀并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的地位 [6] 政策支持与流程优化 -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政策明确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机制,证监会随后推出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8] - 境外上市备案新规(2023年3月实施)简化流程:取消递表前"小路条"要求,备案时间缩短至递表后3个工作日内,聆讯前置条件改为"备案通知书" [9] - 港交所2024年10月优化审批流程,对符合资格的A股公司实施快速审批,宁德时代2025年从递表到获备案仅用42天 [9][10] 企业上市动因 - A股龙头公司赴港主要目标为拓展全球市场,同时A股IPO放缓、再融资收紧及美股上市风险增大促使港股成为最优选择 [10] - 港交所推出系列改革吸引科技企业,包括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优化IPO定价流程及调整公开认购机制 [10]
港交所:同比上升322%!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8:1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跌1.06%报23892.32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1.76%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28% [2] - 全日市场成交额2339亿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2132.89亿港元增加 南向资金净买入92.56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业指数涨1.35% 工业指数涨0.51% 电讯业指数涨0.08% 原材料业指数跌2.59%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跌1.86% 资讯科技业指数跌1.62% [6] 个股表现 - 恒基地产跌8.64% 因拟发行80亿港元可换股债券 [4] - 阿里巴巴跌3.83% 成交额139.51亿港元 紫金矿业跌3.38% 成交额18.01亿港元 [4][5] - 金涌投资跌超44% 此前因披露拟发行稳定币AxCNH大涨超533% [5] - 巨星传奇放量大涨94% 因周杰伦入驻抖音 [5] - 5只新股首日上涨:蓝思科技涨超9% FORTIOR涨超16% 极智嘉涨超5% 大众口腔涨超3% 讯众通信微涨0.22% [13] 港交所数据 - 上半年44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30家增长47% [15] - 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1071亿元 较去年同期134亿元上升699% [15] - 总集资金额2808亿元 较去年同期665亿元上升322% [14][15] - 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7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32.1万亿元上升33% [15] - 6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302亿元 较去年同期1112亿元上升107% [15] 行业动态 - 首只主动型ETF在香港互挂上市 采用联接基金结构方式 [16][17] - 渣打银行看好科技、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 预计亚洲(除日本)股票市场表现领先 [12]
一文读懂“大漂亮”法案对美国各行业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7-09 16:21
私募基金行业 - 私募基金行业成为法案最大受益者之一,价值13万亿美元的行业成功保留"附带权益"税收漏洞,允许以较低的长期资本利得税率而非更高的所得税率缴纳绩效利润税,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税收 [2][3] - 法案还通过固定债务利息税扣除并扩展至折旧和摊销,为许多私人股本支持的公司降低税率 [4] - 私人信贷基金未能获得近11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业务发展公司"股息税限制条款未被纳入最终法案 [4] 零售业 - 法案削减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90亿美元拨款,幅度不到1%,但直接影响全国食品和饮料杂货支出,食品公司如Conagra、Kellogg和Kraft Heinz受SNAP用户支出占比最高,面临销量压力 [5][6] - 法案逐步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货物关税豁免,对实体零售商构成利好,此前亚马逊等在线零售商利用该豁免压低成本 [6] - 餐饮业因针对服务员和小费收入的2.5万美元税收扣除而受益 [6] 医疗保健业 - 医疗保健行业避免最严厉削减,Medicaid资金削减幅度小于预期,推动Tenet Healthcare和HCA Healthcare等营利性医院连锁企业股价上涨 [7][8] - 到2034年法案将导致1180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小型医院因对Medicaid依赖可能陷入困境 [8] 能源业 - 煤炭行业成为赢家,冶金煤生产商可在2029年前申请2.5%的成本税收抵免 [9] - 地热、水电和核能等零碳能源保留丰厚税收抵免 [9] - 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将失去投资和生产税收抵免,电动汽车税收激励措施将在9月后取消,房主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泵抵免将在2025年后逐步取消,2023年该项抵免总额高达84亿美元 [9] - 电池制造商在2033年前可获得税收抵免,但新规要求更高美国制造比例 [10] 科技业 - 特斯拉等依赖电动车税收激励和排放信用销售的公司受直接冲击,电池、充电站和太阳能屋顶业务均面临不利影响 [11] - AI领域未能获得对州级AI监管的10年暂停提议,OpenAI和Anthropic等AI开发商将面临美国各州新规压力 [11] - 私人航天公司如SpaceX和Blue Origin受益于法案允许航天港通过市政债券市场融资条款 [11] 国防军工 - 国防预算额外增加1500亿美元,总预算朝创纪录的1万亿美元迈进,新增资金包括230亿美元用于导弹防御系统、280亿美元用于造船业 [13] - 洛克希德马丁、RTX等传统国防承包商,以及Anduril和Palantir等新兴和科技承包商将受益,造船资金利好HII和通用动力Electric Boat子公司 [13] 高校 - 法案对部分富裕大学征收高达8%的投资收益税,评判标准是学生捐赠基金人均超过200万美元的学校,哈佛大学预计每年损失2.67亿美元 [14] - 法案对学生贷款、医疗和营养支持的削减可能间接推高大学成本,挤压州政府对公立大学的资金支持 [14]
港股开盘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科网股跌多涨少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9:47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9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恒生指数跌0.36%,恒生科技指数跌0.48%,国企指数跌0.44% [1] - 科网股跌多涨少,京东微涨0.23%,小米等股下跌 [1] - 蓝思科技首日挂牌上市高开近4% [1] 机构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1] - 科技板块因政策支持力度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而具备较高投资机会 [1] - 消费行业在促消费政策刺激下业绩增速预期改善,重点关注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 [1] - 高股息标的可提供稳定回报 [1] - 国元香港预计港股中长期内保持韧性,政策预期仍能支撑港股估值 [1] - 交银国际指出恒指接近年内前高主要源于风险溢价回落,基本面盈利改善贡献有限 [2] - 中金公司表示香港作为连接中外的关键枢纽,将持续为港股注入优质标的 [2] - 中信证券预计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来业绩上修契机 [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对港股各板块持仓均有提升,近一个月主力配置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 [2] - 外资仅边际主动提升信息技术板块仓位,其他板块持仓市值多数下降 [2] 热点聚焦 - 香港金管局公布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优化安排,支持多币种外币结算 [5] - 香港金管局通过贴现窗口向银行投放46.7亿港元流动性 [5] 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开源网络智能体WebSailor,性能超越多个闭源模型 [6] - 丘钛科技6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同比增加4.1%,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同比增7.3% [6] - 香港科技探索前6月商品交易额同比下跌1.2% [6] - 瑞安房地产前6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额同比增457% [6]
国家统计局:6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快讯· 2025-07-09 09:34
食品烟酒类价格变动 - 6月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1] - 鲜果价格下降3.3%,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 [1] - 蛋类价格下降2.9%,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1] - 畜肉类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1] - 鲜菜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1] - 水产品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1] 其他七大类价格变动 -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 [1] -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 [1] - 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 [1] - 居住价格持平 [1] - 交通通信价格持平 [1] - 衣着价格下降0.1% [1] - 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1% [1]
服务器PCB+CPO+一季报高增长,这家公司获净买入!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7-08 18:01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走高 创业板指领涨 沪指逼近3500点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5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453亿 [1] - 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 个股涨多跌少 [2] 板块热点 - 算力硬件股集体爆发 工业富联封涨停 胜宏科技等多股创历史新高 [3] - 光伏概念股再度拉升 通威股份涨停 亚玛顿上演"地天板" [3] - 大金融 稳定币 游戏等方向轮番活跃 [4] - 光伏 PCB CPO 游戏等板块涨幅居前 [4] - 保险 银行 电力等板块跌幅居前 [4] 机构动向 - 机构净买卖额超1000万元个股共20只 净买入6只 净卖出14只 [5] - 净买入前三:大智慧5.4亿 中油资本9346万 塞力医疗8314万 [5] - 净卖出东材科技 [5]
美股投资风险怎么评估?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20
宏观经济风险评估 - 美国经济增长趋势通过GDP增长数据衡量 经济增长强劲时企业盈利增加推动股价上升 经济增长放缓则可能导致股价承压 [2] - 通货膨胀是重要考量因素 适度通胀反映经济活跃 过高通胀增加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并可能引发美联储加息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对股市不利 [2] - 利率政策尤为关键 美联储加息使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更具吸引力可能导致资金从股市回流造成股价下跌 降息则刺激股市投资热情 [2] 行业风险剖析 - 汽车、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对宏观经济周期敏感 经济繁荣时需求旺盛股价上升 经济衰退时需求大幅下降股价面临下行风险 [3] - 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防御性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 经济不稳定时期表现出更强抗跌性 [3] - 科技行业具有高增长潜力但技术迭代迅速竞争激烈 企业可能因技术掉队或市场份额被抢占面临危机 [3] - 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面临较高政策风险和技术成熟度风险 政策扶持力度变化或技术研发突破延迟可能影响企业发展及股价表现 [3] 公司基本面风险考量 - 财务状况是核心要点 需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率过高意味偿债压力大增加财务困境风险 [4] - 盈利能力不稳定如频繁亏损或盈利大幅波动引发对公司未来发展担忧 [4] - 优秀管理团队能制定正确战略应对市场变化 管理层决策失误或内部管理混乱阻碍企业发展导致股价动荡下行 [4] - 市场竞争力包括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及与竞争对手优劣势 影响公司未来盈利和市场价值 [4] 市场流动性与交易风险评估 - 美股市场规模庞大但不同股票流动性差异显著 低价股、小盘股交易清淡流动性不足 买卖时面临较大价差交易成本较高且快速变现困难 [5] - 美股特殊交易机制如保证金交易、做空交易增加投资机会同时放大风险 保证金交易判断失误股价大幅下跌可能面临追加保证金要求或强制平仓 [5] - 做空交易存在风险 股价不跌反涨时做空者将遭受巨大损失 [5]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7日
新华财经· 2025-07-07 08:11
上市公司回购与分红 - 截至7月6日,688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金额上限合计1358.6亿元,其中436家为2025年新增,金额上限865.77亿元 [1] - A股市场分红频次增多,反映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意愿增强,市场稳定性提升 [1] 半年度业绩预告与机构调研 - 54家A股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增21家、略增11家、扭亏3家、续盈4家,超七成预喜 [2] - 业绩预增公司引发机构扎堆调研,部分公司股价出现明显波动 [2] 北交所IPO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IPO受理115单,6月单月占比超八成(97单),主要受财报申报窗口期影响 [3] - 审核重点聚焦企业创新性与业绩可持续性,超九成受理企业已进入审核流程 [3] 资金入市动向 - 7月私募信心指数和加仓意愿指数环比提升,6月末仓位超五成的私募占比超90% [4] - 2025年已有10余家险企设立或增资私募证券基金,预计入市规模超2000亿元 [4] - 上半年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4] 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项目,全年8000亿元清单已全部下达 [5] - 上市公司中标项目聚焦电网升级、轨道交通、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 [5] 并购市场趋势 - 2025年至今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案例达23个,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共40家公司披露相关事项 [6] - 建龙微纳拟并购汉兴能源(曾申报创业板IPO)不少于51%股权 [6] 程序化交易监管 -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四类异常交易行为,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上或全日20000笔以上 [7][8] 基金经理调仓 - 知名基金经理密集调仓医疗和军工板块,如万民远增持东方生物、葛兰新晋迈普医学前十大股东、吴兴武减持医疗股 [9] - 广发基金陈韫中、永赢基金高楠和李文宾增持军工股 [9] 基金发行动态 - 上周新成立基金20只,募资53.28亿元(单只平均2.66亿元),创4月以来新低,股票型基金占比60.54%领跑 [10] - 被动指数型产品密集发行,债券型基金发行降温 [10] 公募基金自购 - 大成基金及高管拟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自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承诺持有1年 [11] 金融数据前瞻 - 业界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融环比多增,5月新增贷款0.62万亿元、社融2.29万亿元 [12] 财务造假监管 - 2024年7月5日至2025年7月4日,证监会系统对财务造假开出165张罚单,罚没金额合计37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