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
搜索文档
 “能源答卷”展现发展底气
 经济日报· 2025-10-02 06:13
 能源安全与保障能力 - 能源生产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五分之一,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有效保障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 [1]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刷新世界纪录 [1] - 建立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加快形成油气“全国一张网” [1] - 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1]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实现跃升式发展 [2]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每3千瓦时电有1千瓦时绿电)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2] - 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 [2]   能源市场化改革 - 发电侧煤电、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 [2] - 基本建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 - 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现全覆盖,现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铺开 [2] -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推动能源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2]
 俄乌战火烧出能源 “三权” 阴谋!转型时刻,中国要当新话事人?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48
 能源地缘政治的“三权”框架 - 全球能源博弈的核心围绕资源权、通道权、市场权展开,分别对应油气储量控制、运输通道控制以及定价规则与结算货币主导权 [1] - 该框架是理解能源与地缘互动的核心视角,俄乌冲突中四方势力的博弈即是“三权”拉扯的体现 [1][3] - 美国通过页岩革命实现了对资源、通道、市场的“三权统一”,从而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 [1]   清洁能源对传统“三权”逻辑的改写 - 能源革命的关键在于趋势转向,清洁能源的优势已显现,中国光伏度电成本较2010年下降超90%,风电成本下降超60% [7] - 清洁能源的新“三权”逻辑正在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从资源储量转向制造能力 [7] - 电力是AI、智能汽车等前沿产业的核心动力,强化了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7]   中国在清洁能源时代的优势与挑战 - 中国已形成覆盖硅料、组件、风机、储能电池等全链条的清洁能源制造能力,具备制造优势 [8] -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存在核心技术依赖隐患,但正在加速补齐短板,2023年多晶硅自给率达98%,风机轴承国产化率从五年前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 [9] - 相较于传统能源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超70%,清洁能源的资源禀赋遍布全国,产业链韧性更强 [8]   中美在能源转型中的路径对比 - 美国2023年油气开采投资占能源投资的65%,相关就业人口超1000万,存在强大的路径依赖,难以快速转向清洁能源 [10][11] - 美国清洁能源制造能力薄弱,2023年光伏组件自给率仅15%,远低于中国的85% [11] - 成本数据显示,中国在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2027年中国“固定轴光伏+50%储能”成本为39.3美元/兆瓦时,而美国为82.0美元/兆瓦时 [10]   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与确定性 - 欧洲重启煤电与美国扩大油气开采属于短期战略选择,无法逆转全球能源转型的长期大方向 [7] - 历史上的能源替代均经历了数十年,但最终都深刻改写了地缘格局 [7] - 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对新能源逻辑的适应能力,制造实力已成为新核心 [13]
 美国能源新政“挂倒挡”的负外部性
 国际金融报· 2025-09-13 08:19
 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大幅放松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监管约束并提供财政税收支持 同时取消或削弱清洁能源优惠政策 [1][6][11] - 废止《通胀削减法案》并推出"大而美"法案 提前终止清洁能源税收抵免 取消电动汽车购买税收减免 [6] - 对钢铁和铜征收50%关税 将风力涡轮机等产品纳入钢铝关税范围 直接推高风电与光伏项目成本 [7]   清洁能源发展历史与政策演变 - 1978年《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为可再生能源创造最初市场需求 后续出台《可再生能源法》《风能促进法》等系列法律 [2] - 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引入生产税抵免和投资税抵免机制 为风能太阳能项目提供税收优惠 [3] - 奥巴马时期通过《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提供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供消费税和税收优惠 [4] - 拜登执政后推出《通胀削减法案》 将风能太阳能税收抵免延长十年 光伏组件年产能从14.5吉瓦激增至50吉瓦 [5]   清洁能源产业现状与影响 - 2025年美国预计新增64吉瓦发电容量 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分别贡献33.3吉瓦和7.8吉瓦 占比超过64% [13] - 2024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仅占全美发电总量17% 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等州可再生能源占比约8%-10% [8] - 风电成本降至每兆瓦时30美元 光伏发电成本十年间下降80% 爱荷华等新能源大州电价低于全美16美分平均水平 [9] - 太阳能、生物能源、风力发电是美国从业人数最多的前三大能源产业 传统能源总从业人数不足太阳能一半 [16]   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具体限制 - 规定太阳能风能项目必须在2026年7月前开始建设或2027年底前投入运营才能享受税收抵免 实际设置"变相禁令" [6] - 取消5%安全港规则 要求项目必须通过"重大性质的物理工作"证明开始建设 企业开工门槛显著抬升 [10] - 项目审批权集中到内政部 审批过程可能大大延迟 财政部收紧"开始建设"规则指南 [10]   传统能源政策支持 - "大而美"法案削减油气勘探开发监管障碍 降低钻井安全和环境标准 减少甲烷排放限制 [11] - 为传统能源行业提供钻探成本摊销、地质勘探补贴及化石燃料研发资金等税收激励和财政补贴 [11] - 宣布未来15年内举行30多次海上油气租赁销售 可开采面积从1170万英亩增加到1850万英亩 [12]   行业投资与就业影响 - 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减少205亿美元 降幅达36% 风能太阳能项目投资承诺下降18% [14] - 光伏与太阳能行业上半年已有超过16.5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预计2030年前将导致60万个清洁能源岗位流失 [16] - 《大而美》法案可能威胁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 导致未来10年约300吉瓦风电光伏项目消失 [14]   电力基础设施与供应风险 - 全美90%燃煤电厂已超设计寿命 天然气管道系统存在2300处高危隐患 [15] - 电网现代化改造需要2.5万亿美元投资 缺口高达60% [15] - 数据中心和智能制造业使多地停电风险增加30倍 2030年全美停电风险可能激增100倍 年均停电时长突破800小时 [15]   地缘政治战略维度 - 削弱美国市场对风光能源需求以打击中国光伏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在光伏产业上中游具有较强制造能力 [18] - 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 在与日本欧盟关税协议中获得能源进口承诺 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18][19] - 警告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印度等国 威胁征收高额关税 [19]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未来15年30次海上油气租赁销售可能导致108亿吨额外碳排放 相当于美国两年多碳排放总量 [17] - 政策转变可能减少全球清洁技术投资 放缓成本下降速度 弱化国际减排合力 [17] - 增加数亿吨碳排量 阻碍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削弱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力与进程 [17]
 大国崛起之能源竞争:美国向左,中国向右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41
 中美能源战略差异 -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去年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1] - 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押注传统能源,向日本和韩国施压投资数万亿美元建设天然气项目,通用汽车取消新能源汽车计划转而投资8.88亿美元生产V-8汽油发动机 [1][4] - 两国战略差异源于资源禀赋:美国是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出口国,追求能源主导 [5];中国缺乏易获石油天然气,需消除对进口化石燃料依赖 [5]   中国清洁能源优势 - 中国拥有70万项清洁能源专利,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领先 [6][7] - 在核能领域有31座在建反应堆,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并在下一代核技术及核聚变方面取得进展 [10] - 中国企业全球扩张,在巴西、泰国、摩洛哥、匈牙利等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工厂 [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太阳能和风能将超过煤炭和天然气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15] - 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关键材料多晶硅份额从2008年由美国近一半产能转变为如今超过90% [24] - 美国曾为清洁能源先驱,但因化石燃料供应充足及行业游说导致政策摇摆,投资承诺时有时无 [17][18]
 特朗普政府正在无情抛弃清洁能源
 第一财经· 2025-09-07 19:30
 美国能源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推行"能源复古主义" 大幅松绑石油和天然气监管并提供财政税收支持 同时取消清洁能源优惠政策[1][7] - 废止《通胀削减法案》并以《大而美法案》替代 要求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在2026年7月前开建或2027年底前投运才能享受30%税收抵免[4] - 对钢铁和铜征收50%关税 直接推高本土风电与光伏项目成本[4]   清洁能源发展历程 - 美国清洁能源发展始于1970年代石油危机 1978年《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要求电力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2] - 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引入生产税抵免和投资税抵免机制 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提供税收优惠[2] - 奥巴马时期通过《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提供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供多项税收优惠[3] - 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将风能和太阳能税收抵免延长十年 并推出存储技术税收抵免和"全民太阳能"计划[3]   政策影响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减少205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投资承诺下降18%[8] -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未来10年约300吉瓦风电和光伏项目可能消失[8] - 可再生能源行业上半年流失16.5万个工作岗位 布鲁金斯学会预计2030年前将导致60万个清洁能源岗位流失[9] - 电价上涨5.5% 其中宾夕法尼亚州涨29% 新泽西州涨20% 但风光发电仅占全美发电总量17%[5]   能源成本与基础设施 - 风电成本降至每兆瓦时30美元 新能源占比较大的爱荷华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每度电13-15美分 低于全美平均16美分[6] - 全美90%燃煤电厂超设计寿命 天然气管道存在2300处高危隐患 电网现代化改造需要2.5万亿美元投资且缺口达60%[9] - 2025年预计新增64吉瓦发电容量 其中太阳能贡献33.3吉瓦 风能贡献7.8吉瓦 占比超过64%[8]   地缘政治因素 - 政策转向包含抑制中国风光产业竞争优势的意图 美国在光伏产业上中游对中国保持强进口依赖[11] - 通过与日本欧盟的关税协议 获得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承诺和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主要投向液化天然气领域)[11] - 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 警告进口俄罗斯原油国家可能征收高额关税[11]
 中国能建: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5] -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同比分别增长22.7%/54.2%/3% [5] - 新型储能装机达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29% 华北/西北/南方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80%以上 [5] - 煤电装机12.5亿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容量40.3% 水电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3% 核电装机6,091万千瓦同比增长4.9% [5] - 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 [5] - 全国跨区输送电量9,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内蒙古/山西/新疆等8省份净输出电量超300亿千瓦时 [5] - 新开工水利项目1.88万个 水利建设吸纳就业142.2万人 [6] -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 显著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2.8%的增幅 [8] -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6,745.42亿元同比降低3.76% 建筑业增加值46,420.21亿元同比降低3.76% [8]   公司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 利润总额65.62亿元同比增长5.49%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2亿元同比增长0.7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下降0.15个百分点 [4] - 新签合同额7,753.57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55%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4][15][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4.01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4.55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2.04亿元 [4] - 研发费用53.52亿元同比增长10.98% 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 [4][17]   业务板块表现 -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74.1亿元同比增长52.1% 营业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16.46% [9][23] - 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7,170.4亿元同比增长9.2% 营业收入1,819.96亿元同比增长8.84% [10][23] - 工业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62.48亿元同比增长10.96% 其中建材业务营业收入36.27亿元 [11][23] - 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151.80亿元同比增长15.52% [13][23] - 电力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41%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22% [16]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 占比达37.3% [17] - 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2,028.71万千瓦 其中风电380.1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123.44万千瓦 [13] - 累计获得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超7,600万千瓦 在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174万千瓦 [16] - 压缩空气储能签约超30座 山东泰安/陕西铜川350兆瓦级等项目加快建设 [16] - 氢能储备项目50余个 兰州新区绿电制氢氨项目年产氢量500吨 吉林松原项目年产氢3.24万吨 [16] -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2%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 [18]   技术创新与成果 - 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 最大储能规模1,500兆瓦时 最高转化效率近70% [16] - 新增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5家 [17] - 28个"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24项首台(套)装备实现示范应用 [17] - 深入开展"AI+"专项行动 制定"AI百项任务作战图" 完成DeepSeek等模型全平台接入 [17]   资产与投资情况 - 总资产9,387.35亿元同比增长8.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9.91亿元同比增长1.71% [4] - 资产负债率77.72%较年初增加1.41个百分点 债项总额3,107.81亿元 [4][24] - 应收款项1,748.92亿元同比增长14.34% 存货830.86亿元同比增长10.96% [24] - 合同资产1,171.96亿元同比增长13.06% 在建工程442.92亿元同比增长19.02% [24] - 对外投资完成412亿元 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投资153亿元 [25]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数量提升16%
 中国电力报· 2025-08-29 10:50
 行业规模与结构变化 - A股能源上市公司数量从2021年506家增至2024年587家 其中新能源企业从140家增至165家 [1][7] - 2021年能源领域新增上市公司52家占全市场9.92% 2024年新增12家占比提升至12% [3] - 新上市公司中超过80%属于能源电力设备类企业 呈现国企与民企并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格局 [3]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能源板块平均净利润从2021年9.98亿元增长至2024年13.1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9.4% [4] - 技术研发投入从2021年1400.6亿元提升至2024年2584.82亿元 年均增速超过20% [4] - 2024年能源上市公司支撑全国约70%成品油供应 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40% [5]   资本市场动态与治理 - 退市数量从"十四五"初期1家增至2024年6家 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 [4] - 华电新能源集团IPO募资181.71亿元成为年内最大项目 上市首日市值逼近3000亿元 [7] - 南方电网储能公司成为A股首个主营抽水蓄能上市公司 打响储能规模化发展第一枪 [7]   新能源发展驱动因素 - 双碳目标提供长期政策引导 绿色金融和产业基金强化资本支持 [8] - 技术突破推动度电成本下降 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细分赛道企业密集进入资本市场 [8][9] - 地方政府出台装机规划、税收减免、审批绿色通道等配套措施 [8]   未来发展趋势 - "十五五"期间发展重点从量扩张转向质升级 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链成为关键变量 [9] - 能源上市公司将呈现传统趋稳、新兴提质总体态势 传统能源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转型 [10] -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融资通道 A+H股双重架构国际化属性增强 [5][9]
 我国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供应更足 韧性更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7 08:33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 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 - 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3]   能源投资发展态势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4]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元大关 [4] - 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80% 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投资完成额近2000亿元 [4]   新能源装机与发电 - 风光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6]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年均提高超2个百分点 [7]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近1/4 [7]   新能源空间布局 - "沙戈荒"地区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7]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覆盖700多万家庭 [7]   全球市场地位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7] - 2024年中国风光合计装机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7]
 “十四五”能源答卷: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6:35
 能源供应保障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 [2]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2]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2]   绿色低碳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 去年已达到19.8% [2][3] - 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 [2]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2]   能源结构优化 - 过去4年新增发电装机的84%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60.8% [4] - 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 过去4年新增发电量的近六成来自非化石能源 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2020年的1.5倍 [4]   新能源发展特点 - 风光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占新增电力装机的80% [7] - 风光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年均提高超2个百分点 [7]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四分之一 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7]   空间布局与全球贡献 - "沙戈荒"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 [8]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世界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世界第一 [8] - 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8]   传统能源转型 -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5] - 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5] - 2024年实现二氧化碳注入量300万吨促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落地 [5]   国际减排贡献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截至7月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达22.3亿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的60.8%
 央视网· 2025-08-26 12:06
 能源供应结构优化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0.8%,容量为22.3亿千瓦 [1] - 过去4年新增发电装机中84%为非化石能源 [1]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024年达2020年1.5倍,占新增发电量近六成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3年达19.8%,预计2024年超额完成20%目标 [1]   终端用能结构优化 - 终端电能消费比重达30%,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加速推动成品油消费达峰 [2] - 绿色电力消费、新能源汽车及清洁取暖成为社会共识 [2]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改造 [2] - 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2] -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较2020年提升3.1个百分点 [2] - 2024年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实现300万吨注入量 [2]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 [3] - 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3]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