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变量”如何变为强劲动能(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00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3]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需要融合汽车产业、交通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能源产业 [4] - "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瞄准智能电动汽车前瞻性技术攻关 [4] - 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由企业牵头 [4]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超1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 [4] 全国融合实践案例 - 江苏辛巴新材料与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新型光伏玻璃技术 [5] - 内蒙古一机集团在多地建立"人才飞地",实现"人才在飞地研发,成果回本部转化" [5] - 中信银行试点"科技成果转化贷",为企业建立信用画像并提速放款流程 [5]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机制 - 安徽聘18位院士等专家组成汽车战略咨询委员会,通过揭榜挂帅满足技术需求 [7] - 安徽打造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和汽车创新中心,促企业联合攻关 [8] - 安徽科技大市场培养技术经理人3600余人,促成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9] -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约6.6万家,完成供需匹配1.4万多项 [9] - 辽宁大连2024年新增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超300家 [9]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 创新生态需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梯度结构 [12] - "乔木层"以大企业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创新联动 [13] - "灌木层"以专精特新企业高效补链强链 [13] - "苗木层"通过精准扶持加速初创企业成长 [13] - 杭州形成"使命牵引—场景驱动—企业主导—资本赋能—政策护航"创新环境 [14] - 深圳光明区建立"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孵育模式 [14] 企业创新突破案例 - 奇瑞汽车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发动机,从"几间小草房"发展为"世界500强" [16]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三电"技术突破实现换道超车 [16] - DeepSeek以中国智慧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开辟新路径 [17]
紧扣“新质提质”主线 浙江谋划下半年国资国企创新改革“路线图”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2:28
浙江省属企业上半年投资与增长 - 2024年1至6月省属企业完成投资9986亿元同比增长307% [1][7]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3041亿元同比激增898% [2][7] - 研发经费投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位居全国第6 [4][5][8] 创新驱动与科技突破 - 构建"1+5+17"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连续两年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一号文件" [8] - 巨化集团突破直接液冷核心技术白马湖实验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两次刷新世界纪录 [8] - 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重点实验室10家科创平台27家 [8]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应用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首批发布20个典型应用场景案例26个可推广场景清单 [8] - 与阿里云华为等科技企业合作加速AI技术与产业转型融合 [8] - 计划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推出标杆案例 [9] 下半年重点规划与目标 - 紧扣"新质提质"主线推进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投资全周期管控 [6] - 浙江交投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目标下半年完成投资超69亿元全年突破148亿元 [6] -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国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9] 行业专家观点 - 厦门大学孙传旺教授认为浙江国资国企在关键技术生态构建方面已成核心力量 [9] - 未来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等领域强化引领作用 [9]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径明确!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2:20
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金融服务环节针对性加强政策支持 《意见》要求,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 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 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 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业内专家指出,《意见》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金融服务环节,有针对性加强政策支持。 《意见》提出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提到,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 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 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 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近日,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 出,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 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 ...
产学研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当前,深化产学研协同,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促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招。《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中的41.0%与 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学研合作比例突破60%,显著高于总体水 平。如何深刻把握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持续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 面,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融合成效显著,在联合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例如, 2019年北京大学与华为共同成立"大一华为数学联合实验室",在数学及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内联合创新, 为企业的原始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复旦大学联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 学研究院,推动精准医学前沿尖端研究和重大成果应用转化;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商飞共建 大飞机研究院,打造大飞机前沿探索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不过,目前仍然面临人才流动不畅、主 体职责不清、培养定位模糊等难题,因此要从打破人才流动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施策。 打破地域、身份、年龄限制,处理好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员、企业技 ...
“五年规划”的前世今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1 13:02
五年规划演变特征 - GDP增速目标从"十五"硬约束明确值转向区间目标,"十五五"或延续此趋势[4] - 经济增长目标占比从"十五"33%降至"十四五"20%,创新驱动等社会目标占比升至80%[4][15] - 产业结构政策动态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幅从"十一五"2.8个百分点升至"十四五"2.4个百分点[19][23] - 重点产业布局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持续培育[23] 产业政策焦点 - 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技术、租赁商服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关键支撑[19] -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30碳达峰目标驱动下转型进程全面提速[24] - "十四五"规划部署102项重大工程,固定资产类项目占比51%较"十三五"提升19个百分点[28] 重大工程项目 - 重大工程向民生、生态和基建领域集中,西部省份如四川、西藏占比提升[27]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等战略工程虽启动较晚但带动效应显著[27] - 民生项目新增"一老一小"服务,生态项目侧重循环利用领域[28]
逐“新”向“高” 动能澎湃
陕西日报· 2025-08-01 08:57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 1%,较一季度加快16 3个百分点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5%,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 [1]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10 8万项成果单列管理,4 2万项实现转化,科研人员成立企业2597家 [2] 硬核科技实力突破 - 刷新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攻克高功率激光核心技术 [2] - 完成2061公里单纤双波长时间传递系统设备安装与性能测试 [2] - 拥有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研究机构及2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16 8%,数字创意产业增长9 7% [3] - 新能源乘用车和重卡产业链产值达3169 44亿元,占全省34条产业链总产值的27 66% [3] -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产业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 [3]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 新增"五上"企业3952户,同比增长18 1% [5] - 民营经济增加值8374 8亿元,占GDP比重49 8%,同比提升0 3个百分点 [5]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 8%,占全部投资比重43 5%,同比提高1 9个百分点 [5] 数字化转型成效 - 网上零售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1个百分点,实物网上零售增速高1 2个百分点 [5] - 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业态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5]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01 00:06
本报记者 田鹏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 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在此过程中,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 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资本市场凭借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 务生态,从初创期风投孵化、成长期股权融资到成熟期上市或并购重组,都可以匹配不同阶段需求。同时,通过关键要素与资 产的定价功能,激活创新内生动力,释放企业家与人才的创新潜能,引导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融合集聚,服务传统产业升 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以科技创新 筑牢新质生产力之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赖多重因素协同支撑,在这些要素 中,创新是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变量——无论是技术突破、模式创新还是要素重构,其核心驱动力均源于创新实践。 近年来,各地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激活 ...
策略快评报告: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万联证券· 2025-07-31 14:54
核心观点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超过全年目标值[4] - 宏观政策强调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重点是落实现有政策执行效果[4] -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4] -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规范治理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融资支持和优化出口退税[5]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5] 经济形势与政策 - 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GDP同比增长5.3%[4] - 宏观政策强调持续性和灵活性,落实落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 - 与4月会议相比更重视现有政策执行效果,保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不过度刺激[4] 内需与投资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8000亿元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4] - "两重"项目在"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领域精准发力,预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4] - 多措并举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与孵化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创新含量和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4] 市场治理 -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4] -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4] - "反内卷"治理将深入推进,预计出台减少地方补贴竞赛、规范企业行为等政策[5] 外资外贸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 - 强化外贸企业融资支持,优化出口退税,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5] - 中美谈判进程仍具不确定性,需关注关税税率变化及行业调查对外贸产业链冲击[5] 资本市场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5] - 资本市场涉及"两创板"改革密集落地,增强对科技创新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5] -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5] 投资建议 - 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把握科技成长板块配置机遇[5] - 关注消费板块服务消费领域新亮点[5] - "两重"投资项目带来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新机遇[5]
佛山出台投资促进办法 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与城市竞争力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30 15:55
全面优化政务服务 最大力度促进投资 投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次佛山出台《办法》,旨在吸引和促进投资,优化投资服务,平等 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佛山市投资促进办法》(下称《办法》)出台,将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投资佛山保驾护航,营 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佛山营商环境与城市竞争力,助力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是《办法》的重要目标。例如,《办法》第三条明确了市、区政府 及各部门在投资促进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这种分工明 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能确保佛山各项投资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 《办法》将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共四十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吸引投资、便利投资、保护投资等 内容,着力于多维供给便利投资的政务服务和创新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措施,是佛山投资促进工作的务实 创新。 佛山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全国范围内较早、较为系统全面关于投资促进的地方性政府规 章。 "《办法》是佛山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自信,也 ...
面向社会!昆仑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及产业工人发布招聘公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13:14
公司概况 - 昆仑集团是中国铁建旗下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产业集团,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成都,具备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1] - 公司拥有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投资建设高速公路41条,总里程3539公里(控股2138公里),投资合同额超6000亿元,已运营高速公路30条(2488公里),轨道交通在建及完成里程543公里(投资1840亿元) [1] - 作为中国铁建"专精特新"链长企业,重点布局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智慧运维、路衍经济等领域,并成立产业研究院前瞻性投资资源循环利用、低空经济、海洋材料等战新产业 [1] - 公司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中国铁建系统内第四家AAA信用评级单位,连续四年获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信用评价AA级 [1] 招聘计划 - 招聘分为产业研究院(科创分公司)专业人才和唐山海水提溴项目专业人才/产业工人两类,具体岗位详见附件1和附件2 [2] - 基本条件要求政治素质过硬、忠诚企业、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意识,身心健康 [3] 招聘流程 - 流程包括报名(截止2026年12月31日)、资格审查、能力测试(面试为主/笔试为辅)、研究录用四个环节 [4][5][7] - 能力测试重点考察外在形象、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笔试侧重理论技能与职业心理评估 [5] 应聘细节 - 薪酬待遇根据岗位及能力面议 [8] - 需提交《应聘登记表》《报名一览表》及证明材料至指定邮箱,文件命名格式为"姓名+内容",每人限报1岗 [9] - 面试需携带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并提供三甲医院体检报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