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郑永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远未释放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9:22
服务业在广东省经济中的地位 - 广东省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的关键支柱 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 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应该是针对实体制造业的服务业 需要基础科研 应用技术 金融支持作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5] - 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有能力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大学与科研机构 有能力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机构 开放的金融支持系统 [5] -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 广东可尝试打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服务的平台 [5]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发展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服务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服务贸易规模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但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远未释放 [5] - 广东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具有三大特殊优势 背靠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的专业服务优势 多元文化优势 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6] - 大湾区不仅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所有要素 更具备超越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能力 [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 中国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群体 应当处于服务业大发展阶段 [5] - 现代服务业需要走出去 鉴于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中国企业出海加快的局面 [6] - 服务业的核心是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 需要加大高水平开放的力度 [6]
省发改委:现代服务业发展将纳入编制中的广东“十五五”规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8:16
座谈会现场,针对与会代表和机构所关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 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合力。 艾学峰说,当前,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十五五"规划。同时,也将 组织编制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十五五"时期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艾学峰表示,作为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聚焦机制建设、空域改 革、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应用场景等多点发力,在城市治理、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多个领域进行了 丰富实践,推动低空经济标准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邹琳 吴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吴璇 张婷 摄影:朱唯信 设计:严丽萍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充分 就业的关键支柱,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8月22日,广东省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组织有关政府部 门、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 ...
广东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缺口大,银发经济等新消费需求旺盛
南方农村报· 2025-08-22 18:0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广东省高端护理和智慧养老等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 [2][9] -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存在较大缺口 [2][9] - 智慧康养、银发经济、定制旅游、私人船艇和低空经济等新消费需求旺盛 [10] - 新消费需求受到法规、政策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制约 [11] 服务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10.6% [6] - 服务业占广东省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 [7] - 服务业增加值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 [6] 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13] - 支持广州等地争创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 [13] - 有序推动适老化改造 [13] - 统筹使用现有专项资金支持银发经济重点项目 [14] -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银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14] - 充分发挥银发经济投资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作用 [15]
一场现代服务业“头脑风暴”:广东人大再开产业专题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53
(原标题:一场现代服务业"头脑风暴":广东人大再开产业专题会)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从产业结构看,2024年广东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21年的 55.0%提升至64.5%。同期,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5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 业营业收入的43.9%。 迈入2025年,服务业的良好增势也为广东经济增长提供了关键动能。 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跑赢GDP 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0%,比全部服务业增 速高2.0个、2.4个百分点。 8月22日下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即将在广州琶洲人工 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举行。作为系列会议的第4场,这次广东人大将讨论焦点投向近年对国民经济增 长贡献率持续提升的现代服务业。 会议为何聚焦服务业?在当前广东整体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正扮演着什么角色?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14万亿元,占全国11%,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 现 ...
习言道|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8:13
政治与社会稳定 - 强调保持西藏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4][5] - 要求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 [5] -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19] 经济发展与产业方向 -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需从实际出发并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16] - 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 [16] - 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6] -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16] 文化教育与民族交流 -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9] -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 [9] - 广泛宣传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辉煌成就并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 [9] - 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1]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推动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 [11] 宗教事务管理 - 按照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和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要求 [14][15] - 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5]
习近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9:47
政治与战略方向 -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持续深入抓好稳定 发展 生态 强边四件大事 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1] - 治藏稳藏兴藏首先要保持西藏的政治安定 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宗教和顺 [1] 经济发展与产业建设 -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包括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 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 -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 社会民生与生态建设 - 扎实做好就业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养老 托幼等民生工作 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2]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 [2] - 继续做好定日县灾后重建工作 [2] 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加强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 [1] - 广泛宣传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辉煌成就 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 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进五个认同 [1] - 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 党的建设与治理体系 -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 跟党走 [3] -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 坚持严管厚爱统一 激励约束并重 引导广大党员 干部和各类人才奋发进取 [3]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3]
透视前7个月“国家账本” 改善“民之关切”兜底百姓民生
央视网· 2025-08-20 15:21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亿元 同比增长2.6% 创年内最高增幅 [1][3] - 1-7月累计收入135839亿元 增长0.1% 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增幅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1][5] - 中央和地方收入同步改善 7月分别增长2.2%和3.1% 均为年内最高增速 [3] 税收收入表现 - 7月全国税收收入18018亿元 同比增长5% 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8] - 1-7月累计税收110933亿元 降幅收窄至0.3% 较上半年改善0.9个百分点 [8] - 增值税和消费税持续回暖 分别增长3%和2.1% 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2和0.4个百分点 [8] 行业税收亮点 - 装备制造业税收显著增长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33%) 计算机通信设备(10.1%) 电气机械器材(8%) [10] - 现代服务业税收表现突出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12.7% 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4.1% [10] 财政支出结构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11] - 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社会保障和就业(9.8%) 教育(5.7%) 卫生健康(5.3%) 科学技术(3.2%) 住房保障(0.2%) [13]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 增幅为今年以来最高
人民日报· 2025-08-20 08: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文正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亿元 同比增长2.6%,增幅为今年以来最高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为今年以来最 高,累计增幅首次转正。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2%、3.1%,月度增幅均为今年以来最高。 从累计数据看,今年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增长0.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 百分点。 看税收收入,累计降幅明显收窄。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18018亿元,同比增长5%,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 负转正后持续回升。1—7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2.1%、8.8%,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2 个、0.4个、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 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16073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教育支出增长5.7%,卫生健 康支出增长5 ...
经济景气水平回升 财政收入增速转正!前7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2.5%
证券时报· 2025-08-20 08:13
财政收入总体表现 -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 中央和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2%和3.1% 均为年内最高月度增速 [1] -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实现转正 [1] - 7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 创年内新高 推动前7个月税收收入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 [1] 主要税种表现 - 前7个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 较上半年增速提升0.2个百分点 [1] - 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2.1% 较上半年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 与商品零售高增速相关 [1] -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8% 较上半年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 绝对规模处于近年高位 [1]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0.4% 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盈利修复 [2] -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2.5% 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 反映A股市场信心修复 [2] 行业税收特征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突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33%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0.1%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长8% [3] - 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显著: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12.7% 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4.1% 与"三航""两新"及服务消费高景气相关 [3] 财政支出结构 -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3] - 民生领域支出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3% 增速均较上半年扩大 [3] - 基建相关支出持续下降: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呈下降态势 [3] 政府债券与投资支持 - 前7个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1.7% 主要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2.89万亿元资金支出带动 [4] - 国家发改委已下达第三批"两重"项目清单 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在充足项目与资金支持下回升 [4]
天津西青: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强磁场”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3:48
核心观点 - 天津西青区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和多个核心载体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地并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1][5] 平台建设进展 - 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引入企业288家 包括吉诺科技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项目和赛恩领动雷达传感器项目 [2] - 天开西青园签约落地10余个京冀项目 包括北京福乐云天津研发中心 并与北京诚创/清华同方等机构建立招商伙伴关系 [2] - 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通过驻京科创中心吸引30余家企业参与 并通过G1科创论坛联动30余家产业链企业 [2] 产业集群发展 - 西青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3] - 法莫西生物医药实验室空间从1000平方米扩展至6000平方米 受益于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支持 [3] - 63个科技型金种子项目即将在天开西青园落地 政府配套专项政策支持科技与产业融合 [3] 产教融合机制 - 天津工业大学通过校企共建微专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式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协同机制 [4] - 德安特传感技术与上下游数千家供应商协同发展 依托产学研融合吸引高端人才实现技术突破 [4] 创新生态成果 - 构建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形成北京研发-西青转化创新模式 [1][2] - 科技企业集聚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展现开放姿态和创新基因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