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
搜索文档
超八成海外项目,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20:13
大赛项目概况 - 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共有154个优质项目晋级 [1] - 晋级项目中124个为海外项目,参赛选手或核心团队拥有海外背景的项目占比超过80% [1] - 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占比超过85% [1] - 45岁以下选手占比达84%,最年轻选手仅19岁,博士占比约66%,硕士及以上占比约91% [1] 前沿技术领域分布 - 高端装备制造、未来智能、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包括具身智能核心视觉感知传感器、新一代高分辨率商业红外卫星研制、面向低空经济的导航安全技术等 [2] - 生命健康赛道项目包括面向微创精准治疗的高磁响应可降解磁控微机器人、新型mRNA-LNP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疗法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等 [2] - 绿色环保、文化创意、农业科技赛道项目包括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基因编程大豆选种育种等 [2] 项目评估与支持体系 - 大赛评估标准关注项目成果原创性、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在行业内是否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否填补国内空白 [2] - 评估按照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不同标准进行打分 [2] - "海聚英才"创业城正式揭牌启用,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人才政策咨询、赋能孵化、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2] 行业创新趋势 - 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赛道创新基因,更多AI驱动项目涌现 [1] - 大赛展示的前沿科创项目涵盖AI+类器官芯片技术平台、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具身智能海洋机器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再生回收、4D波导天线毫米波雷达、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等技术方向 [1]
加快建设都市工业引领区,潍坊奎文出台实施意见!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16:32
总体战略与目标 - 潍坊市奎文区出台《关于智造进城产业提升加快建设都市工业引领区的实施意见》,锚定“都市工业引领区”建设目标 [1] - 实施“一三五三”发展战略,核心为一个总目标、三大攻坚行动、五项保障、三个翻番 [1] - 力争到2028年底实现全区工业产值、税收、占GDP比重三个翻番,2030年底高标准建成都市工业引领区 [1] 重点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六优两新两未来”现代产业体系,部署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突破、未来产业布局攻坚举措 [2] - 传统产业焕新聚焦装备制造、智能农机、生命健康、应急安防、食品加工、宠物科技六大优势产业,明确各产业发展路径 [2] - 新兴产业突破瞄准人工智能与工业母机两大赛道,推动技术深度融合与产业链生态完善 [2] - 未来产业布局前瞻谋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与低空经济,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并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2] 要素保障措施 - 强化载体保障,通过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保障产业空间,探索“工业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推进“工业上楼” [3] - 提供金融支持,设立专项工业发展基金,提供中长期贷款与利率优惠,建立“拨投贷”联动机制 [3] - 加强人才支撑,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建设“技能产业人才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五大青春行动” [3] -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聚焦生产生活需求,完善交通、5G基站、住房、商业等配套 [3] - 推行“管家式”运营保障,为企业提供潜力评估、市场拓展、跨境服务、行政审批等全流程支持 [3] 工作机制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链长制”,由区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各产业链 [3] - 强化激励约束,强化督查检查与定期调度,确保战略落地 [3] - 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组建专业化团队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生命周期服务 [3]
龚正:这五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跃升
新浪财经· 2025-10-12 11:39
上海市市长龚正说,这五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跃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强化。去年,金 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排在世界城市前列,集聚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 构占比超过3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 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第三。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进一 步强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 拥有量增加到57.9件。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创新集群位居第6位。高端产业引领功 能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去年达到1.8万亿元,电子信息、生 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进一步强化。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7万亿 元、连续四年保持在4万亿元以上。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5%,继续保持全球 口岸贸易城市首位。(上海发布) ...
徐州鼓楼AI生态再升级
新华日报· 2025-10-04 02:52
大会概况 - 2025徐州第九届人工智能大会于9月28日举办,主题为“智启鼓楼+速未来” [1] - 大会汇聚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企业家及商学会代表,探讨技术前沿与产业融合 [1] - 多个涵盖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的优质项目集中签约 [1] 产业发展战略 - 鼓楼区采取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路径 [1] - 区域明确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封测、电子信息与数字经济、智慧医疗器械为“三大主导产业” [1] - 通过“租金优惠+金融支持+场景开放”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2] 产业发展现状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49.8%,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3.7% [1] -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1] - 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封测已形成研发生产链条,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在数据标注等细分领域区域领先 [1] 重大项目进展 - 经控慧谷AI智造产业基地、京业汇数智健康装备制造基地等10亿元级重大项目全速推进 [2] - 预计将引进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上下游企业超过200家 [2]
产才融合促发展 点燃创新主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9-28 14:47
"公寓设施齐全,通勤又方便,住得特别舒心!"刚入职通富通科的青年工程师陆郭南,对市北集成电路 产业园人才公寓赞不绝口。"十四五"以来,南通市崇川区人才工作紧扣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 才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加速人才引进,赋能产业发展。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成立产业专项基金和人才基金,举办财智直通车金融对接会、宝月湖创投峰会,为 人才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优化以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市场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人才企业融资超30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13%,5家人才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家人才企业获评省独角兽、潜 在独角兽企业。 加快产业人才集聚,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0、3.0,实施紫琅英才计划,组建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镇长团, 累计引进紫琅英才项目127个,项目资助及补贴总额超1.7亿元,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超120人。 引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硕博产业紧缺人才516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梧桐树下"人才公寓供给三年行动,建成集成电路产业园人才公寓、贤安公寓 等10余处人才公寓超4000套,青年人才驿站5家。举办"万名学子崇川行"船舶海工专场等系列活动超20 场,吸引近万名大学生走 ...
A股战力TOP10城市:京沪深制霸,台州最意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6:52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元,沪指创十年新高 [1] - 截至9月24日,72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96.44亿元,同比增长53.3% [1] 一线城市竞争格局 - 北京、上海、深圳稳居A股上市公司数量前三,优势显著 [1][3] - 北京拥有47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8.6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四分之一 [3] - 北京135家央企控股公司贡献了该市上市公司91.48%的营收和97.42%的净利润,2024年营收总额23.55万亿元,净利润2.71万亿元 [3] - 北京21家金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占A股金融板块的58.82%和63.40% [4] - 上海拥有44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0.80万亿元,金融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 [1][4] - 上海15家金融类公司2024年净利润2560.55亿元,占该市板块净利的66% [4] - 上海257家制造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元,占该市总市值半壁江山 [4] - 深圳拥有42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2.71万亿元,反超上海1.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3][5] -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三大赛道贡献该市板块逾六成市值 [5] - 深圳年内新增4家上市公司,占一线城市新增总数10家中的4家 [5] 第二梯队城市动态 - 苏州年内新增6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上力压北上广深及杭州等城市 [6] - 苏州A股总市值2.52万亿元,比杭州少超八千亿元 [7] - 苏州上市公司以制造业“隐形冠军”为主,但仅一家市值过百亿,缺乏千亿市值旗舰 [7] - 杭州拥有23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36万亿元,拥有3家千亿市值公司和75家百亿市值公司 [3][7] - 杭州优势在于数字经济龙头和省级国企支撑的千亿市值集群 [1][7] - 广州拥有153家A股公司,总市值2.08万亿元,平均每家136亿元,比苏州高出20% [8] - 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共238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其中境外上市公司超过84家 [8] - 2024年以来,超过50家广州A股公司披露产业整合类重组 [8] 区域产业协同趋势 - 上市公司突破城市边界,在长三角、珠三角内部快速抱团 [2] - 新材料领域14家新上市公司中,11家注册地在江苏和浙江 [9]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4家新公司中,5家来自广东,占三分之一强 [9] - 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两家新上市公司深度嵌入深圳供应链 [10] - 中山企业弘景光电2024年上半年对影石创新的销售额贡献达46.94% [10] - 台州拥有72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融长接沪”定位为长三角“专属配套区” [10] - 台州累计新引进签约长三角地区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61个,协议投资额4510.6亿元 [10]
北京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7%
新京报· 2025-09-25 21:02
此外,此次执法检查坚持协同联动,汇聚监督工作合力。委托生态涵养区各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执法 检查,市区两级人大在监督方式、监督步骤、调研安排上始终保持同频互动。市政府相关部门同步开展 自查,即查即改、立行立改,修订完善政策,更新备案配套规范性文件,形成工作合力。 9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 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披露,2024年生态涵养区PM2.5浓度27.4微克/立方米,比全市低3.1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降低3.4 微克/立方米。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7%,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持续增强。 组织代表51人次赴全部7个生态涵养区34个点位开展检查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颁布实施已经第五年了, 市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条例》实施效果,在今年市人代会上,2个代表团和63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开展 《条例》执法检查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议批准,将其定为五项监督议案之一,列入常委会监督工作 计划。 此次执法检查,逐条对照法规条文,针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在 ...
上海杨浦: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四年增长109%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7:58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市杨浦区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激活创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及优化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质变、城区面貌蝶变和人民生活跃变 [1][2][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助力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和原始创新高地 [1] - 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四五"以来有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产生 [1] 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 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产业体系具体包括"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两个重点方向,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四大新兴产业 [2] - 吸引互联网"大厂"、"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数字经济企业在区内链式集聚和成长 [2] 创新生态与要素配置 - 持续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2] - 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吸引大批拔尖人才,区域内两院院士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2] 营商环境与硬件建设 - 累计实施734项改革举措以优化软环境,重点在简化行政审批和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打响营商环境最暖城区品牌 [2] - 打造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科创社区、街区和园区以提升硬环境 [2] 经济发展关键指标 - 2020年至2024年,杨浦区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由30.11亿元增长至62.94亿元,增幅达109% [3] - 百强企业税收占杨浦区税收收入比重由27.8%增长至45% [3] - 百强企业入围门槛由560万元增长至1454万元,增幅达160% [3]
首届 “湘智兴湘” 大会释放引才育才强信号:人才来了有舞台 留下能出彩
长沙晚报· 2025-09-21 09:37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湖南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冲刺,长沙正全力建设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在更广范围、更大力度吸纳全球智力资源。 经过前期全省范围广泛动员、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多轮精准对接,大会现场发布了275项重点科技人才 需求,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需求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空天科 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湖南重点发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这些需求源自120家用人 单位,包括我省全部"双一流"建设高校、3家科研院所、5家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0家科技型 企业。 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知名院士及专家学者云集,为湖南和长沙引才留才用才等出谋划策……9 月18日至19日,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的人才盛会——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举行。随着湖南主场活 动、长沙专场活动以及系列配套活动的成功举办,这场引才引智大会,既彰显了湖南和长沙拥抱全球英 才的开放姿态,更释放了引才育才的鲜明信号:让人才"来了有舞台、留下能出彩"。 求贤若渴:发布275项重点科技人才需求 此次湖南主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签约了一批院士工作站、重要人才团队、重大科 ...
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开幕 沈晓明出席 毛伟明致辞
长沙晚报· 2025-09-20 09:11
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致辞,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省委副书记、岳阳市委书记 谢卫江出席。 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 毛伟明致辞。 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嘉宾代表发言。大会发布了湖南省重点科技人才需求,共计275项,需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需求产业涵盖新一代 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空天科技等领域。大会现场还发布了湖南省常用科技人才政策清单,推介了长沙建设全球 研发中心城市,并举行了院士工作站、重要人才团队、重大科研合作项目等签约仪式。 省领导吴桂英、隋忠诚、刘红兵、郭灵计、乌兰、曹志强、陈竞,有关院士专家,知名高校、企业及港澳台优秀人才代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有关 负责同志出席。 深入推进"湘智兴湘"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旨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加快实现"三 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人才支撑。本届大会以"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为主题,包括主场活动、7场重点专场活动以及系列学术交流、产学研对接等配套活 动,将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