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
搜索文档
快讯 | 港股IPO双线发力:“A+H”扩容与中概股回港通道双向畅通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0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前9个月港股IPO市场回暖 [1] - 11家A股企业完成两地上市募资916.89亿港元 [1]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募资额成为近四年最大港股IPO [1] A+H上市模式发展 - A+H上市公司总数达161家 [1] - 超过51家A股公司正在排队等待A+H上市 [1] - 换股吸收合并等创新方式简化流程并降低企业成本 [1] 中概股回归机制 - 港交所于5月推出"科企专线"助力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1] - 禾赛科技9月16日通过该机制实现港美双重上市 募资超41.6亿港元 [1] - 禾赛科技成为近四年最大中概股回港IPO案例 [1] 制度优化方向 -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态优化"同股不同权"规定 [1] - 业内建议放宽市值要求、收益标准及投票权限制 [1] - 相关政策旨在强化香港作为中概股回归首选地的地位 [1]
助中概股回港、加速建国际黄金交易市场,香港施政报告划了这些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9-17 17:4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大涨1.75%至26898点创阶段性新高 [2] - 恒生指数自年初上升逾两成 每日平均成交额接近2500亿港元较去年接近翻倍 [3] - 新股集资额至八月底累计逾1300亿港元按年增长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 [3]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 共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占港股整体IPO募资额七成左右 [3] - 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和海天味业 [3] - 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允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4] 中概股回归潜力 - 高盛预估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上市总市值超1.4万亿港元包括拼多多、满帮、富途等 [5] - 瑞银预计中概股回流将为港股日均成交额增加190亿港元推动港交所2026财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4%-5%和7% [5] -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1][4] 证券市场改革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目前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沿用T+2 [1][6] - 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4]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4] 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建设 - 推动香港机场管理局及金融机构黄金仓储以三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1][7]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为国际标准黄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务 [1][7] - 支持开发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 协助发行黄金基金 [7] 黄金市场背景与机遇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3703美元/盎司年内累计涨幅超40% 8月20日以来快速上涨超10% [7] - 香港靠近内地和印度两大黄金消费市场 在世界黄金进出口量位列前茅 [8] - 黄金兼具商品、储备资产和投资产品多重属性 在全球政经不确定性增加时成为避险投资工具 [7][8]
李家超: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6:34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 - 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 [2] - 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2] -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2] 交易结算机制优化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2] 跨境市场互联互通 -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2] -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2]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2]
广东三类主体已发行科技创新债券441.05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20:39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 广东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总额达441.05亿元[1] - 金融机构发行主体2家 科技型企业12家 股权投资机构4家[1] - 民营企业TCL科技发行30亿元 金发科技发行10亿元[1] - 南方电网发行75亿元含绿色与科创双重属性债券[1] 债券市场流动性提升措施 - 40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展柜台交易业务 交易金额超7亿元[2] - 科技创新债券质押式回购和再贷款金额约1.4亿元[2] - 推动全国首批柜台渠道民营企业科创债交易落地广东[1] - 上线品种含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金融债及民营企业科创债[1] 市场建设推进举措 - 通过宣介调研、政银协同及活跃交易多向发力[1] - 指导地方法人机构开展柜台交易与质押业务[1] - 加快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实现三类主体全覆盖[1]
广东: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实现三类主体“全覆盖”
第一财经· 2025-08-21 14:52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三个月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金融机构 科技型企业 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截至2025年8月18日 广东省共2家金融机构 12家科技型企业 4家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合计441.05亿元 [1] - 实现三类主体全覆盖 [1] 民营企业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聚焦支持民营企业和重点领域发展 [1] - 指导推动民营企业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两期科技创新债券共30亿元 [1] - 推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重点领域融资创新 - 推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发行2只科技创新债券共75亿元 [1] - 其中1只为绿色+科创双重属性债券 [1] - 有力支持绿色科技领域发展 [1]
【财经分析】债市“科技板”百日成绩单:双市场输血超9200亿元 风险缓释工具激活科创融资生态
新华财经· 2025-08-15 08:39
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百日表现 - 债券市场科技板自5月7日设立至8月14日满一百天 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739只 总规模达9261.31亿元 [1] - 金融监管部门与基础设施协同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同步的科技板专属通道 [1] 银行间市场发行主导地位 - 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755.77亿元 占全市场总规模的62.14% [2] - 商业银行主体表现突出 32家商业银行和2家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科创债金额达2413亿元 [2] - 银行间科技创新中票和短融发行规模分别为1814亿元和1458.5亿元 [2] 交易所市场机制灵活性 - 交易所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金额3467.01亿元 其中超八成资金直接流向芯片设计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企业 [3] - 交易所市场涌现更多科技型企业和创投机构 单笔发行规模多在5-10亿元区间 [4] 债券期限结构特征 - 科技板债券期限结构显著拉长 3年期以上债券占比超75% 5年期以上超30% [4] - 5年期产品为硬科技研发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破解传统融资中短债长投困局 [5] 创新金融工具应用 - 风险缓释凭证(CRMW)成为科技板债券护航利器 截至2025年6月末 上清所支持挂钩科技板债券的CRMW共创设登记40笔 名义本金72.59亿元 累计支持152.86亿元债券发行 [5] - 区块链技术赋能债券发行 广西北部湾银行发行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板债券 15亿元融资通过区块链数字债券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耗时仅36小时 [6] - 分层担保机制破解民营创投机构融资瓶颈 君联资本发行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采用三层风险分担架构 获得AA+评级 融资成本较普通私募债降低120个基点 [7] 投资人结构变化 - 保险资金配置比例从年初的22%提升至35% [8] -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5个交易日规模突破千亿元 显示中长期资金加速布局 [8] 配套制度持续深化 - 科创能力评级体系建设提上议程 将从技术创新度 研发投入强度 成果转化率等维度构建全新评价框架 [9] - 建议建立技术评级与信用评级并行的双轨体系 创新分段式期限结构设计缓解初创企业现金流压力 [9] - 深圳试点差额补足+技术回购模式 通过地方政府与专业机构协同降低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门槛 [9]
重庆合川:金融助力科技企业勇闯创新“赛道”
金融时报· 2025-08-14 10:35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分行通过政策激励、服务创新和精准滴灌三大举措 推动科技金融赋能辖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截至2025年5月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364亿元 累计助推1200余户企业发展壮大[1][2][3][4] 政策支持与融资对接 - 构建政策激励与市场导向双轮驱动模式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搭建融资平台 2024年以来召开4次科技金融专题融资对接会[2] - 推出近10款创新信贷产品 包括最高授信5000万元、最快3个工作日内放款的"科创贷""科创e贷"等产品[2] - 2024年以来辖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新增88亿元 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清单内企业和项目获得授信4.8亿元 放款1.7亿元[2] - 建设银行合川支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重庆展世科技发放800万元"善新贷" 一周内完成资金落地[2] 金融服务创新 - 指导商业银行建立三体系服务模式:综合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业务优化流程体系 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方案[3] - 重庆农商行铜梁支行为龙剑机械制造制定1.3亿元综合授信方案 包含4000万元"新质生产力贷"和5000万元"技改专项贷" 突破传统抵押物限制[3] - 邮储银行铜梁支行与区科学技术局合作推出"创新积分贷""科创信用贷" 获得重庆市首批"科技支行"称号[4] 企业融资成效 - 邮储银行铜梁支行截至2025年5月科技型企业贷款结余62户 贷款余额2.1751亿元[4] - 通过"科创信用贷"为重庆市和京碳素材料有限公司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7个工作日内完成尽调放款 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30%且拥有21项发明专利[4] - 政策覆盖轻资产科技企业 有效解决初创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导致的融资困境[2][4] 产业推动效果 - 全流程护航科技型企业发展 将企业科创价值转化为授信资本 形成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链条赋能机制[2][3] - 通过跨部门协同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 精准支持技术改造和创新型企业发展[3][4] - 央地金融协同机制持续深化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企业[4]
科创债新政落地近3个月 苏州市15家企业累计发债124.8亿元
苏州日报· 2025-08-05 08:34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概况 - 全国市场累计发行超650只科创债 金额近8000亿元[1] - 苏州15家企业累计发行124.8亿元科技创新类债券 企业类发债金额位居省内第一[1] - 发债主体扩围是市场推进亮点 支持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1] 苏州地区发行表现 - 民营企业发行可转债占比突出 新政后全省民企发行38亿元可转债中苏州占37亿元[2] - 发行主体涵盖恒力/盛虹/沙钢等著名企业 其中恒力发行5亿元成为省内首单民企科创债[1][2] - 创利率新低记录 元禾控股1.92%票面利率创银行间市场同类债券新低 苏创投1.78%创交易所市场最低[2] 债券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优势 - 债券融资提供大规模低成本资金 不稀释企业股权和控制权[2] - 解决初创期科技企业股权融资门槛高/盈利难达标的痛点[2] - 债券市场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弥补股权融资规模有限的不足[2] 苏州科创基础与发行主体储备 - 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74万家[3] - 储备195家优质发行主体 包括7家法人金融机构/113家科技型企业/75家股权投资机构[3] - 科创债被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金融引擎 通过扩大主体范围/产品创新构建服务生态[3]
跻身全国前十 2025上半年湖北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7-30 14:05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3.58万亿元 同比增长9.6% 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1][2] - 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9.3% 成为全国第10个存款超10万亿元省份 [1][2] - 前6个月社融增量8041亿元 同比多增1274亿元 本外币贷款余额9.29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2] 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 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和全国平均水平 [3] - 科技人才贷和创新积分贷余额528亿元 覆盖创新主体1.2万户 [3] - 信贷在社融中占比降至71.9% 政府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上升至30.7% 支持70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18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2]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落实降准政策释放地方法人银行中长期资金约27.3亿元 全部投向科创和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 [4] -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1997亿元 同比增长37% [4][5] -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突破1000亿元 再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6% [5]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19亿元 向设备更新项目主体发放贷款533亿元 发放金额居全国前列 [5]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下发放贷款58.5亿元 支持消费和养老领域民生需求 [5] - 绿色债发行137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 [3] 融资成本与金融服务效率 - 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 同比下降48个基点 新发放个人贷款利率3.09% 同比下降46个基点 [3] - 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个基点 [4] - "301"线上信用贷款模式发放贷款超3000亿元 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发放贷款129亿元 [3] 区域金融与特色产业支持 - "一主两副"城市贷款增长稳中有进 10个市州贷款增速超过10% 14个市州贷款同比多增 [2] - 单列2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 其中100亿元支持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 100亿元支持"水经济""茶经济"等特色产业 [6] 资本市场与跨境金融服务 - 为39家上市企业或主要股东完成意向授信106.07亿元 累计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24.04亿元 [3][5] - 涉外收支总额580亿美元 实现顺差"由降转升" 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364亿元 [3]
非公经济人士优秀建设者名单出炉,消费行业这些人受表彰
贝壳财经· 2025-07-30 12:31
表彰活动概况 - 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于7月29日召开 共100人获表彰称号[1] - 评选活动由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3] - 民营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92%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超42万家 占比超92%[3] 科技行业代表 - 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入选表彰名单[4] -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入选表彰名单[4] - 中科寒武纪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入选表彰名单[4] 医药行业代表 -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徐浩宇入选表彰名单[5] - 浙江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入选表彰名单[5] - 重庆华森制药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游洪涛入选表彰名单[5] 消费行业代表 - 消费行业涉及零食、纺织、粮油等多个赛道 代表企业包括北大仓、万事利、鸣鸣很忙、海南澳斯卡等[6] - 万事利集团以丝绸文化创意为主业 发展历史超40年 体现传统消费行业转型升级[6][7] - 量贩零食行业首次出现在表彰名单中 代表企业为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6][8] 消费行业趋势 -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 推动量贩零食行业发展 消费特点呈现高频率、低单价、重体验[7] - 量贩零食店通过社区化门店布局和规模化采购压缩成本 终端价格比传统商超低[7]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30条举措 围绕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和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7] 企业转型升级 - 万事利丝绸应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技术于制造、设计、管理等环节 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7] - 海南澳斯卡研发应用绿色化、智能化技术转型升级 开发营养健康产品[7] - 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双品牌通过高质价比策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零食自由"的追求[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