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量贩

搜索文档
浅谈当下食品板块投资机会&策略会反馈
2025-06-16 00:03
涉及行业和公司 行业:零食量贩、冻品、现制饮品、乳制品、保健品、啤酒、白酒、调味品 公司:盐津铺子、友友食品、甘源食品、恰恰食品、立高食品、味知香、巴比食品、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东鹏饮料、华润饮料、伊利、蒙牛、新乳业、妙可蓝多、汤臣、仙乐食品、HNH、万洲国际、怡海国际、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百润股份、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天味食品 [1][2][3][5][6][10][11][12][13][15][16][17][18][19][20][21][24][25][26][31][33][35][36][37] 核心观点和论据 零食量贩行业 - 一季度业绩亮眼,单店收入因春节下滑,4 - 5 月开店加快,新市场拓展多,未来两年单店收入预计平稳,门店运营有改善空间 [1][3] - 推荐一线标的盐津铺子和友友食品,二线标的西麦和劲仔,根源等公司下半年可关注 [2] - 盐津铺子魔芋产品势能上升,二季度收入预计 15 - 20 亿元;友友食品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近 50%;甘源食品二季度收入微增,下半年有望改善;恰恰食品二季度双位数增长,但利润预计下滑 [5] - 万辰集团与良品铺子毛利率差异因会计准则和门店补贴计提方式不同,2025 年补贴收窄后万辰集团利润弹性更大,两家利润率有望维持在 3.5% - 4% [7][8] 冻品板块 - 餐饮端需求未明显好转,禁酒令引担忧,但进入低基数区间,通过新渠道和新产品有望环比改善,多家公司估值低,建议底部关注 [6] - 立高食品四五月份订单发货双位数增长,来自山姆和餐饮新客户,一季度影响修复,下半年推新品盈利能力更强,2025 年收入增速约 15%,利润约 3.5 - 3.6 亿元 [6][9] 现制饮品板块 - 基本面良好,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同店销售双位数增长,外卖占比提升使利润率下降,但绝对利润额提升,加盟商开店热情增加,推荐古茗和蜜雪冰城 [13][14] 其他食品公司 - 味知香 2025 年股权激励目标 20%收入增长,上半年或持稳略增,下半年增幅大,增长点为对接山姆、拓展团餐和开拓乡镇加盟店,市值约 30 亿,目标兑现利润预计达 1.2 亿 [10] - 巴比食品华东地区单店 4 月同比转正,5 月小幅增长,全国单店同比持平,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 5% - 10%,利润增速更快,未来或并购提升效率 [11] - 安井食品四五月份双位数增长,二季度收入或维持双位数;千味央厨四五月份收入同比持平,大 B 客户优,开拓商超和新品,下半年有望改善 [12] - 康师傅一二月微增,三月起提价销量下滑,上半年收入微跌,但利润率好,全年利润增速好于收入,估值合理股息率高;统一五月饮料中等个位数增长,面高个位数增长,产品力提升,适合长期投资 [15] - 农夫山泉五月收入增速好,水类产品和东方树叶表现优,四月红瓶水补贴后包装水市占率提升 [16] - 东方树叶“1 元开开有奖”活动扫码率待提高,去年收入亮眼,今年利润受 PET 价格影响正向,基本面有望恢复,估值或回 30 倍以上 [17] - 东鹏饮料 5 月动销增速环比提升,出货端增长超 30%,补水和果汁茶动销加速,全年收入及利润高增长确定性高 [18] - 华润饮料 1 - 5 月水销量增长,价格有压力,饮料动销好,收入稳健,上半年利润优于收入,渠道调整影响待察 [19] 乳制品行业 - 上游奶牛存栏量减少速度 5 月收窄,下半年供需或平衡,明年奶价可能上涨,二季度液奶动销略降,伊利、蒙牛出货端受去库存低基数影响好于动销端 [20] - 伊利低温正增长,冷饮增速转正,奶粉和成人粉维持趋势,二季度毛销差改善,全年净利润目标 9%;蒙牛加大高端奶投入,两家库存和费用可控 [20] - 新乳业年初至 5 月底低温收入双位数增长,新品酸奶增速优异,二季度低温增速改善,常温企稳,利润率提升显著 [20] - 妙可蓝多二季度 C 端个位数增长,B 端较快增速,通过多渠道扩展 C 端,性价比抢占 B 端国产替代份额 [20] 保健品行业 - 关注汤臣、仙乐食品和 HNH,抖音和跨境电商领域活跃,麦角硫因概念火热 [21] - 汤臣二季度收入降幅收窄,下半年有望转正,注重内部提效;仙乐食品中国区二季度增速改善,下半年延续,欧洲高个位数到低双位数增长,美国视出口而定;BF 个护外保健品业务四五月份盈利,美国区基本面改善;HNH 上半年按预期发展,中国保健品业务全年高个位数增速,奶粉业务增长不错,宠物业务稳健,财务费用将下降 [21][22] - HNH 估值低,有提升空间,建议布局 [23] 其他公司 - 万洲国际二季度核心业务同比增长,美国猪价和肉制品吨利表现好,中国区四五月份销量和吨利小幅增长,分红率约 50%,股息率预计 6%左右 [24] - 怡海国际四五月份增速较一季度持平且显著提升,全年第三方双位数增长目标不变,收入稳健,估值低,股息率超 90% [25] 啤酒行业 - 推荐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和百润股份,今年南方天气、成本和赛事费用因素使业绩确定性高,资本开支或降,分红率有望提升 [26] - 燕京啤酒 1 - 5 月增长良好,U8 增长快,占比超 23%,利润率有望提升,部分地区增量显著 [27][28] - 珠江啤酒 5 月增速环比提升,97 纯生高增长;华润雪花 4 - 5 月增长,一季度毛利率提高,利润增长 10%,产品结构优化 [29] - 青啤南方市场增长快,优于整体 [32] - 百润预调酒 5 月下滑,库存降低,全年收入目标增长,8 - 9 月将推新款调酒产品 [33] - 威士忌业务一季度末放开招商发货,已进入多个终端,1 - 5 月发货额约五六千万,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34] 调味品行业 - 中炬高新四五月下滑收窄,渠道库存优化至两个月左右,核心关注渠道梳理和稳定性 [35] - 海天味业 4 - 5 月收入同比中单增长,库存两个半月至三个月,成本下行费用率或提升,全年利润增长预计超 10% [36] - 天味食品预计到 5 月收入双位数以上增长,二季度收入环比改善,利润看收入改善程度 [3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省钱超市新店型在调整,新加入品类表现一般,名创优品推出潮玩计划吸引核心客户群体 [3][4] - 福建、广东整体表现良好,广东部分产品增速超 20%,深圳增长更好,华东地区表现不错 [30] - 白酒消费疲软,公司库存约五个月,同比上升,管理层谣言和白酒经营拖累估值 [31]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 潮玩爆火背后:新消费投资,懂产品,更要懂人心
搜狐财经· 2025-06-11 19:40
新消费行业投资逻辑演变 - 新消费投资热度由销量、股价、社交讨论三重指标驱动,反映行业底层逻辑从"渠道为王"转向"为情绪价值买单"[1] - 新消费品牌力构建更依赖产品力而非渠道力,涵盖美护、潮玩、零食量贩等细分领域及部分传统消费/互联网公司[1][5] - 新消费崛起是供需共振结果,需求端来自Z世代个性化表达,供给端依赖传播媒介分散化和电商渠道去中间化[6][8] 品牌力构建框架 - 消费品品牌力=产品+渠道,高品牌力体现为高净利率、快动销和强现金流占用能力,构成ROE核心来源[2] - 快消巨头通过持续营销投入和产品创新维持品牌力,奢侈品牌则依靠渠道布局和产品矩阵优化[2] - 投资机会存在于品牌力建设期的中小公司,该阶段通常伴随最快股价上涨[2] 新旧消费本质差异 - 老消费依赖电视广告+线下铺货模式,渠道精耕能力决定成败,产品差异化非关键因素[6][7] - 新消费产品需具备明确异质化特征,能吸引特定受众主动跨渠道获取,渠道力重要性下降[9][10] - 传播媒介变革使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草根品牌瓦解传统大牌市场秩序[8] 新消费研究方法论 - 研究重点从渠道转向产品本身,需通过人群分析理解核心受众偏好共性[11] - 产品异质化程度与生命周期相关,早期产品评价高度依赖核心消费群体审美标准[11] - 美护行业作为新消费标杆,其潮流属性、高营销费用和快速渠道变革将为其他行业提供参照[11]
万辰集团股价飙升:一年暴涨10倍,净利润率不足1%;加盟好想来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搜狐财经· 2025-06-09 16:21
公司股价表现 - 万辰集团股价从10元涨至近200元,涨幅达10倍[2][4][6] - 半年时间股价累计涨幅超150%,6月7日收盘价为184.34元/股,总市值331.8亿元[4][2] - 2025年6月6日股价触及199.9元/股创年内新高,较一年前低点10.19元/股涨幅超10倍[6] 公司业务转型 - 从食用菌公司转型为零食头部企业,拥有1.5万家好想来门店[2] - 2022年8月开始发展量贩零食业务,整合5大零食零售品牌[6] - 量贩零食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2.12%增至2024年98.33%,2024年收入317.90亿元同比增长262.94%[7][1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净利润2.94亿元扭亏为盈,净利润率0.9%[2][6] - 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量贩零食业务净利润分别为2.80亿元和5.78亿元,净利率2.63%和2.74%[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8.21亿元同比增长124.02%,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344.13%[15] 行业对比 - 对比卫龙美味、三只松鼠、洽洽食品,万辰集团净利润率0.9%远低于三者的17.1%、3.8%、11.9%[2][15] - 万辰集团市盈率38.61,与卫龙32.24、洽洽食品38.75相近,高于三只松鼠11.74[9] - 市值方面,卫龙美味371港元与万辰集团相近,三只松鼠和洽洽食品市值均为万辰集团三分之一[8] 行业现状 - 零食量贩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去[3][23] - 行业面临门店周转率下降挑战,需优化产品质量和品类丰富度[25][26] - 行业采用"低毛利+高周转"模式,门店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要求极高[21][22] 加盟情况 - 加盟一家好想来门店需投资50-60万元,单店启动资金70-80万元[19][20] - 200平方米门店日均营业额约5000元,月毛利约3万元,需日均9000元才能覆盖固定成本[22] - 加盟商反映回本周期长(约2年),竞争加剧导致赚钱门店比例下降[23] 未来发展 - 行业市场容量仍具备3至4倍增长潜力[24] - 折扣超市成为升级方向,可增加水果、生鲜及日用品等品类[27] - 需从零食折扣店向折扣超市转型,延伸至日用消费品全领域[27]
第一开批零食店的人,赚够离场
投资界· 2025-06-02 15:25
行业概况 - 量贩零食行业在加盟模式遇冷背景下逆势增长 两大头部品牌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近200% 其中鸣鸣很忙2023年净利润8亿元同比大增284% [3] - 行业呈现"倒闭与扩张并存"现象 2024年Q1典型连锁品牌关闭1094家门店同时新开1400家门店 [5] - 商业模式核心为规模效应 通过集中采购压低进货成本 实现终端售价显著低于便利店(如可乐1.7元/瓶 vs 便利店3元/瓶 卤蛋0.6元/个 vs 市场价1元/个) [8] 商业模式 - 产品组合采用"大牌引流+白牌盈利"策略 白牌产品占比达70% 通过快速迭代(每2-3天推新品)匹配区域口味偏好 形成高复购(鸣鸣很忙年交易16亿笔 复购率75% 万辰集团周复购2.3次) [10] - 门店运营依赖高SKU(超1000种)但带来人力成本压力 典型门店需10人团队逐步压缩至3人 店长月薪7000元仍面临招聘困难 [13] 区域经营差异 - 下沉市场表现优于城市 县城商业中心单店辐射全县消费群体 而城市门店受限于辐射范围小/租金高(150平月租1.5万元) 净利率普遍仅个位数 [14] - 选址需匹配消费能力 中部某县城店因当地人均收入低1000元 业绩仅为其他区域70% 显示可选消费属性对收入敏感度高 [16] 行业竞争态势 - 头部品牌进入"万店时代"后加剧内卷 典型区域1公里内出现2-3家同品牌店 价格战导致部分门店折扣低至38折 营业额普遍下降20-50% [18] - 品牌方与加盟商利益出现分化 品牌通过加密门店提升总盈利(3家*30万>1家*60万) 而加盟商面临强制配货/价格补贴取消等压力 [20] - 小品牌加盟商生存环境恶化 供应链不稳定导致商品种类从上千缩减至数百 新供货成本上升使其在价格战中处于劣势 [23] 典型财务表现 - 成功门店可实现首月流水100万元 1.5年回本(初始投资100万元) 但实际年净利润约20万元 显著低于流水规模预期 [13] - 行业存在明显"幸存者偏差" 转让店铺二次成交率保持高位 部分黄金铺位溢价10万元仍被抢购 [3][23]
第一批开零食店的人,赚够千万离场了
创业邦· 2025-05-28 17:37
行业概况 - 量贩零食行业在加盟模式遇冷背景下逆势增长,两大头部公司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近200%,其中鸣鸣很忙2023年净利润8亿同比增284% [4] - 行业呈现"倒闭与扩张并存"现象:2024年Q1全国1094家零食店关闭,但同期新开1400家门店 [5] - 下沉市场成为主战场,乡镇门店转让溢价显著(如53万江浙乡镇店1天内成交),二线城市百万级门店吸引跨城考察 [3][24] 商业模式 - 核心竞争优势为极致低价策略:可乐1.7元(便利店3元)、卤蛋0.6元(市价1元),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进货成本(量贩企业加价仅8-10%,传统渠道达30%+) [11][12] - SKU组合策略:70%白牌产品+30%品牌改良款(如迷你包装),实现高频上新(每2-3天推新)满足区域化需求 [13][14] - 高复购率支撑业绩:头部企业鸣鸣很忙年交易16亿笔,复购率75%;万辰集团周复购达2.3次 [16] 经营挑战 - 人力成本高企:店长月薪7000+(比奶茶店高20%),但招聘难度大;单店日均搬运数百件商品导致员工流失率高 [18][19] - 利润率承压:典型门店月流水50万+但净利率个位数,主因租金(二线城市150平月租1.5万)、人工(月支出3-4万)及进货成本(月均40万) [20] - 选址容错率低:收入差1000元的地区可导致业绩下降30%,下沉市场虽租金低但需避开低收入县域 [25] 竞争格局 - 头部品牌加速扩张: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进入"万店时代",直营店与加盟店出现同商圈贴身竞争(1公里内2-3家店) [35][29] - 价格战白热化:部分门店折扣低至38折,小品牌加盟商因供应链断裂(供应商更换导致成本上升)加速出清 [32][38] - 品牌方策略转变:从初期扶持加盟商转为追求开店数量,单店盈利下降但品牌总利润增长(如3店单店盈利30万vs原1店60万) [33][36] 典型案例 - 成功案例:加盟店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快速回本,二线城市门店首月流水100万+,1.5年收回百万投资 [16] - 失败案例:城市中产区域门店因露营退潮+修路导致客流锐减,年流水百万级但老板实际收入不及打工 [20] - 投机风险:部分转让店铺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如二次转让率提升),2024年月均转让需求同比翻倍至30家 [40][38]
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02143),招股说明书梳理,零食量贩龙头
搜狐财经· 2025-05-28 15:14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零食量贩行业领军企业,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融合而来,截至2024年末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28个省份,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会员超1.2亿 [1] - 2024年营收393.44亿元(2022-2024年CAGR 203%),GMV达555亿元,归母净利润8.3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7.62%,经调整净利率2.32% [1] - 公司单店SKU数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超市中休闲食品饮料产品平均SKU数量的2倍,25%的SKU为与厂商合作定制 [12] 行业分析 - 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规模从2019年2.86万亿元增至2024年3.74万亿元(CAGR 5.5%),预计2029年达4.95万亿元(2024-2029年CAGR 5.8%)[1][5] - 下沉市场占比超60%且增速更高,2024年下沉市场和高线市场GMV分别为2.31/1.43万亿元 [1][5] - 零食量贩渠道GMV占比从2019年8%提升至2024年11%,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渠道之一 [1][5] 核心竞争力 - 门店扩张高效:2024年新增7809家门店,单店年均GMV 529万元,日均单量452份 [2][5] - 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仓储物流成本率1.7%低于行业,存货周转天数11.6天,与超2300家供应商合作 [2][5] - 加盟商赋能体系完善:794名督导覆盖1.4万家门店,单加盟商平均带店1.97家,客户集中度低(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5%)[2][5] 增长驱动因素 - 市占率提升:双龙头(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门店数超1.4万家,合计市占率近75% [2][5] - 单店模型升级:3.0店型新增鲜食、日化等品类,SKU超2200款,自有品牌(红标/金标)提升毛利 [2][5] - 供应链议价力增强及费用优化:规模效应下毛利率、净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2][5]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3.44亿元(2022-2024年CAGR 203%),GMV 555亿元 [1][5] - 归母净利润8.34亿元(2022-2024年CAGR 241%),毛利率从2022年7.45%提升至2024年7.62% [1][5] - 经调整净利率从2022年逐年提升至2024年2.32% [1][5]
第一批开零食店的人,赚够千万离场了
虎嗅APP· 2025-05-27 22:09
行业概况 - 量贩零食行业在加盟模式遇冷背景下逆势增长,两大头部公司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近200%,其中鸣鸣很忙2023年净利润达8亿同比增284% [3] - 行业呈现高汰换率特征:2024年Q1全国关闭1094家门店同时新增1400家,显示资本持续涌入 [5] - 商业模式依赖"规模换低价"逻辑,通过集中采购压低进货价,典型商品如可乐1.7元/瓶(便利店3元)、卤蛋0.6元/个(市场价1元) [9] 商业模式 - 商品组合采用"大牌引流+白牌盈利"策略,白牌占比普遍达70%,通过快速迭代(2-3天上新周期)匹配区域口味偏好 [11] - 用户粘性显著高于传统零售,头部企业复购率达75%(鸣鸣很忙)、周均复购2.3次(万辰集团) [12] - 典型成功案例显示单店年流水可达600万,加盟商1.5年可回收100万级初始投资 [12] 经营挑战 - 城市门店面临成本压力:150平店铺月租金1.5万+人力成本3-4万+月均进货40万,导致净利率仅个位数 [18] - 下沉市场存在收入天花板,部分地区因人均收入差1000元/月导致单店业绩仅为其他区域70% [22] - 行业进入过度竞争阶段,头部品牌加速扩张至万店规模,部分区域1公里内出现2-3家同品牌门店 [27][28] 加盟生态 - 品牌方与加盟商利益出现分化:加密开店可使品牌总利润增长(如单店盈利从60万降至30万但总盈利90万),但加盟商生存空间被挤压 [30] - 小品牌加盟商抗风险能力弱,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SKU从上千骤减至数百)且缺乏价格战补贴 [33] - 行业转让热度持续,2024年零食店转让量同比翻倍至30家/月,但优质点位仍遭争抢 [33][34]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527
国海证券· 2025-05-27 09:01
报告核心观点 - 各行业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存单利率虽受短期扰动但仍有下行可能,汽车、旅游、零食、宠物、北交所、食品饮料、AI应用、债券等领域有各自的投资机会和风险,部分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优质标的[3][5][12][16][32][39][42][52][60] 各报告总结 《存单利率还会上行吗?--固定收益点评》 - 5月15日降准后资金面边际收敛、存单利率上行,原因包括政府债发行量增加、税期及跨月压力,央行防止市场形成一致预期,存款降息使存单供给压力上升[3] - 从资金面、银行资产负债端、存款降息影响看,短期内同业存单发行量或上升扰动利率,但资金面宽松、配置力量上升使存单利率仍有下行动力,建议逢高配置[4] 《小米发布YU7,吉利零跑202025Q1业绩亮眼--行业周报》 - 2025.5.19 - 5.23 A股汽车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港股汽车整车部分企业有不同涨跌幅,汽车板块周度成交额环比上升[5] - 小米发布SUV YU7,预计7月上市,定位豪华高性能,智能辅助驾驶配置丰富;零跑、小鹏2025Q1业绩亮眼,交付量和营收增长;特斯拉预计6月底在得州奥斯汀推自动驾驶出租车[6][8][9] - 以旧换新政策支撑汽车消费,看好汽车板块机会,推荐多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10] 《利润率持续改善,关注国际扩张表现--同程旅行/旅游及景区(00780/214610) 点评报告(港股美股)》 - 2025Q1同程旅行收入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7.9亿元,利润率提升[12] - 核心在线旅游平台营收增长、经营利润率提升,交通票务、住宿预订、其他业务均有良好表现,国际业务亮眼;度假业务受东南亚安全问题影响收入短期承压;付费用户规模和购买频次提升,深耕下沉市场[13][14] - 调整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给予目标市值和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15] 《零食量贩龙头,引领万亿元赛道效率变革--鸣鸣很忙/食品饮料(02143/2134) 公司深度研究(港股美股)》 - 鸣鸣很忙是零食量贩行业领军者,门店覆盖广、会员多,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16] - 我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规模增长,零食量贩渠道发展快;公司通过门店扩张、供应链提效、加盟商赋能稳固龙头地位[17][18] - 龙头市占率提升、单店模型升级优化驱动收入增长,规模效应和费用率优化驱动利润增长[19] 《老铺黄金(06181.HK)公司深度报告:老铺黄金十问十答--老铺黄金/贵金属(06181/212404) 公司PPT报告(港股美股)》 - 老铺黄金兼具奢侈品属性与保值性,产品定价对标国际奢侈品牌,覆盖高净值客群[20] - 一口价模式受益金价上行,大单品销量放量;代购渠道有价格风险,工艺护城河稳固;国内开店有空间,海外市场有潜力;有三类竞争对手;古法工艺产品溢价显著,非遗技艺和复杂工序构建壁垒;经营效率提升驱动利润率增长,单店收入有望提升[22][23][24][26][27][28] - 参考国际奢侈品牌给予估值溢价,上调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增持”评级[30] 《618宠物经济火热,国产品牌强势崛起--行业周报》 - 生猪价格震荡,预计2025年中长期偏弱运行,推荐相关养殖企业[32] - 家禽2025Q2父母代价格有望回升,黄鸡行业景气度上行,推荐相关企业[33] - 动保行业周期性减弱,推荐研发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和关注宠物医疗投资机会[34][35] - 种植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推进,关注相关公司;饲料价格回升,推荐和关注相关企业;宠物618经济火热,推荐宠物食品和医疗板块企业;维持农林牧渔行业“推荐”评级[36][37][38] 《本周北证50阶段性回调,下周世昌股份/志高机械上会、交大铁发申购--北交所行业普通报告》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北证A股成分股情况,本周北证50指数回调,流动性和个股、行业行情有表现;本周无新股上市,酉立智能提交注册,下周有上会和申购企业[39][40] - 短期波动不改中长期配置价值,看好2025年北交所板块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低估值和主题映射标的[40] 《新消费受关注,保健品、黄酒热度高--行业周报》 - 近两周大盘整体上涨,食饮板块下跌,细分行业中保健品涨幅最大,部分个股领涨领跌[42] - 白酒板块跌幅居末游,4月烟酒社零增速环比下滑,禁酒令影响有限;茅台股东大会传递信心和举措;飞天批价回落;推荐多只白酒股[43][44][45][46] - 大众品板块中保健品、其他酒类和预加工食品涨幅居前,保健品因新成分和行业空间涨幅高,黄酒受关注,4月社零数据环比回落;推荐多只大众品股,建议关注东鹏饮料;维持食品饮料行业“推荐”评级[46][47][50] 《模型性能不断提升,AI应用进入兑现期——计算机AI应用月度跟踪(2025 - 05)--行业PPT报告》 - 模型能力在多模态、低成本部署、推理能力、长上下文方面提升[52] - AI应用海外超预期,产业逐步验证,Agent加速交互方式变革,场景端各领域有积极表现;Agent产业多智能体加速“人机协作”范式到来,未来付费模式和预算或改变[53][54][56] - 看好AI加速发展,前瞻布局AI的企业有望业绩加速,市场空间变化带来估值重构,推荐多领域相关公司[57][58] 《存款利率如期调降,如何影响债市--债券研究周报》 - 本轮存款降息调整幅度大、银行跟进快,反映银行净息差压力大[60] - 对银行配债动力和规模有影响,对广义资管信用债需求和利差有影响,投资者信用债是更确定选择,利率债可适当提前布局[60] - 本周流动性略有放松,机构行为量化指标有相应表现[61][62]
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到布鲁可鸣鸣很忙,来聊聊本轮“新消费”行情
搜狐财经· 2025-05-27 08:56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从传统品牌主导到新消费品牌崛起的范式重构,下沉市场和年轻消费者成为核心驱动力 [2][3][5] - 新消费品牌的成功源于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精准把握和高效供应链管理,而非传统品牌依赖的渠道溢价和信息不对称 [6][7][9] - 消费趋势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Z世代及下沉市场掌握定价权、悦己消费占比提升、性价比导向倒逼价值链重构 [15][16][17][21][22] 新消费品牌特征 - 创始人普遍年轻(32-48岁),品牌成立时间短(2010-2020年),如鸣鸣很忙(2017年)、泡泡玛特(2010年)[3] - 下沉市场布局显著:鸣鸣很忙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加盟商平均创收超500万元 [3] - 商业模式创新:量贩零食经营上千个SKU,蜜雪冰城通过工业化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7][9][10] 消费趋势变化 1. **话语权转移** - Z世代(1995-2009年)占人口17%/收入16%,00后在小众圈层消费占比超70% [16] - 2024年乡村社零增速4.3%高于城镇3.4%,非一二线城市占消费体量60% [17][21] 2. **悦己消费崛起** - 悦己消费占比从2019年23%飙升至2024年57% [21] - 消费决策链条变为"社交种草→比价→自己开心",取代传统品牌认知路径 [21] 3. **性价比革命** - 零食量贩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价格比指导零售价低20%以上 [22] - 全球趋势验证:日本唐吉坷德、美国Costco在通缩环境下持续增长 [23][25] 传统品牌困境 - 格力等传统品牌依赖渠道铺货和品牌溢价模式失效,小米通过低姿态和用户互动逆袭 [7] - 国际品牌遭遇平替:耐克中国份额下滑超3%,BBA豪华车溢价受新势力挑战 [9] - 白酒行业面临代际消费断层,年轻人社交习惯改变导致需求结构性下滑 [11][12] 行业范式重构 - 从"品牌教育消费者"转变为"消费者指导生产",拼多多模式优于传统电商 [14] - 消费本质从功能性转向自我表达媒介,情绪价值成为核心购买驱动力 [15][16] - 供给过剩背景下,信息透明化迫使品牌祛魅,质价比成为竞争关键 [22][24]
万辰集团(300972):董事长解除留置 基本面持续向好 看好公司拓展折扣超市
新浪财经· 2025-05-26 22:39
公司经营情况 - 董事长已解除留置 [1] - Q1营业收入108.21亿元,同比+124.02% [1] - Q1归母净利2.15亿元,同比+3,344.13% [1] - 零食量贩业务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净利润4.12亿元,净利率3.85%,同比+1.36pct [1] - Q2、Q3为开店旺季,有望加速开店 [1] - 近期推出股权激励,覆盖核心员工 [1] 行业发展趋势 - 折扣超市数量不断增加,既有零食量贩企业拓展,也有区域性零售品牌对传统超市进行折扣化改造 [1] - 传统流通环节效率较低,终端售价较高且商品组合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1] - 折扣超市人流、购物体验优于传统超市,存在较大优化改造空间 [1] - 坚定看好折扣超市发展 [1] 公司竞争优势 - 作为头部零食量贩企业已具备万店规模 [1] - 在资金、人才储备、供应链方面优势显著 [1] - 有望在折扣超市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1] 未来业绩展望 - 零食量贩持续开店,折扣超市打开中长期开店空间,收入有望保持高增 [2] - 规模效应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Q1盈利能力提升显著 [2] - 随着规模进一步提升&自有品牌不断发展,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 - 少数股权有望收回增厚归母净利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1.32/670.39/79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53%/21.60%/18.27% [2]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4/9.84/11.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95%/34.10%/21.6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