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搜索文档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商用遥感卫星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5-23 11:20
产业概况 - 遥感卫星利用遥感器对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或电子探测,可在轨道运行数年,覆盖指定地域[1] - 卫星本体由平台系统(主平台、散热片、供电单元等)和载荷系统(推力器、GPS天线、存储器等)组成[1] - 按用途分为气象卫星(气象数据搜集)、陆地卫星(地球资源环境信息)和海洋卫星(海洋资源环境信息)[2][4] 产业链剖析 - 上游包括卫星制造(金属材料、芯片、电源等)、卫星发射服务(运载火箭研制、在轨交付)和地面设备制造(网络设备、消费设备)[5] - 中游为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包括地面运营商和数据运营商,提供数据产品销售及服务解决方案[6] - 下游应用领域分为B端(政府企业)和C端(消费者),通过卫星系统传递价值[6] - 产业集中度高,上游由中国航天、中国卫星主导,中游分自有卫星(中国卫星、欧比特等)和无自有卫星(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两类企业[8] 行业发展历程 - 2014-2017年为政策推动起步期,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遥感,长光卫星成立并发射吉林一号首组卫星[10] - 2015-2019年为快速发展期,民营企业进入,"北京二号"成为首个民用商业卫星项目,北斗三代升空[11] - 2020年至今为大规模商用期,垣信、星网等企业宣布组网计划,星座建设加速[11] 政策背景 - 2024年8月国务院要求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展生态环境动态监控[16] - 2024年2月国务院提出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拓展国际合作[16] - 2023年12月国务院鼓励运用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建设[16] - 2023年5月国务院推进构建民商统筹的卫星遥感系统,加强民用遥感应用[16] 行业发展现状 - 2022年发射105颗遥感卫星首超美国,2023年发射160余颗[17] - 2024年商业卫星发射占比78.2%,其中遥感卫星占39.3%(79颗)[19] - 截至2023年底在轨商业遥感卫星超323颗,数据类型覆盖光学、雷达、高光谱等[22] - 商业化模式分自有卫星运营商(中国卫星、长光卫星等)和无自有卫星运营商(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23] - 2023年遥感卫星产业规模超2700亿元,直接效益500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达210亿元(同比+5%)[26][27] 行业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东方红(国有)、长光卫星、航天宏图等,具备全产业链能力和核心技术[28] - 第二梯队:二十一世纪、中科星图等,专注卫星制造和运营服务[28] - 第三梯队:亨通华海、天润科技等,主营数据增值和应用方案定制[29] 发展前景与趋势 - 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372亿元(年增速约10%)[32] - 技术创新方向:小型化星座组网、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SAR雷达、AI数据分析[35] - 场景创新重点:精准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海洋监测[35] - 市场竞争趋势:低轨星座竞争加剧、国企与民企博弈、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差异化[35]
集约发展促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来自长春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11
长春新区发展概况 - 长春新区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设立于2016年2月,定位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1] - 主导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领域,集聚13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533亿元)、360余户光电信息企业[2]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30亿元,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6] 光电信息产业 - 长春禹衡光学研制国内首台工业编码器,光栅尺测量长度达30040毫米(精度5微米),填补国内空白[3] - 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3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3] - 光华微电子激光调阻机国内市场份额超60%,打破国外垄断[9]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麦迪克智行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可减少40%部件、节能40%、减重30%,整车装配成本降30%以上[5] - 捷翼科技从汽车线束拓展至充电枪/座等产品,2022年销售额32亿元,入选"独角兽"企业[6] - 吉林大华机械双质量飞轮累计交付超100万套,正开发智能电动尾门系统[11] 医药健康产业 - 长春新区拥有亚洲最大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金赛药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20%[12] - 迪瑞医疗打造"7+1"临床体外诊断产品组合,重点布局医疗AI领域[12] 显示材料技术突破 - 海谱润斯实现9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国产化替代,拥有189项国内发明专利[7] - 奥来德光电打破国外蒸发源设备垄断,中标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订单[8]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依托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及中科院"一院三所",推行科技成果"先投后股"等改革[8] - 长光卫星实现117颗"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14] - 长光博翔研发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适应零下40℃极端环境[14]
时空智能是小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机器人比智能汽车复杂
贝壳财经· 2025-05-22 14:09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随着AI发展,设备升级和智能化取得突破,设备具备思考决策能力并增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1] - 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思考决策,时空智能是小脑负责感知和行动 [1] - 时空智能在智能驾驶领域从"高端选配"变为"智能标配",千寻位置服务定点车型超100款,累计服务260万辆具备NOA功能的智能汽车 [1] - 时空智能服务在新能源车企中的渗透率突破75%,成本已降至规模化量产水平 [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 [1] - 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1]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低空空域防撞需飞行器具备避障能力(如视觉雷达传感器)并提前规划空域航道 [2] - 千寻基于时空智能技术开发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 [2]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汽车产业类似,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带来巨大挑战 [2] - 机械控制技术将被拉齐,真正难点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更高 [2] - 未来机器人领域胜出者未必是当前机器人企业 [2] - 机器人将在智能驾驶、低级编程等领域取代人类,但不会取代所有人类工作 [2]
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推进时空智能 创造万亿级产业——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新华社· 2025-05-22 10:3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高通量通信卫星、光学遥感卫星、雷达卫星、北斗定位卫星等形成通导遥卫星互联网,实现空天地一体化[1]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遥感技术融合,催生更多科研创新[4] - 时空智能学能自动回答何时、何地、何种目标、有何种变化及其机理与对策,实现空天地海全域一体化时空智能[4] 卫星遥感应用 - 珞珈三号01星、珞珈二号01星、珞珈三号02星和珞珈四号大健康01星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区域、全天候、全天时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5] -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包括100颗雷达卫星、144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4颗热红外卫星[5] - 卫星遥感在农业、环保、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北斗导航与卫星遥感技术赋能智慧农业,监测庄稼长势[6] 产业前景 - 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万亿级产业[4] - 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万亿级的产业主体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6] - 珞珈三号01星成功发射使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行业拓展到服务大众,期待"东方慧眼"星座形成产业联盟[5] 技术创新 - 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多颗卫星,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到终端应用的分钟级遥感信息服务[5] - 智能化电网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红外探测代替人工巡线,石化企业在不安全场景使用机器人工作[6] - 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保护感知监测体系24小时记录候鸟360度全景影像,进行野生动物、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6]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 同比增长7 39% [1] - 产业核心产值(芯片 器件 算法等)达1699亿元 同比增长5 46% 占总产值29 51% [1] - 关联产值(衍生服务)达4059亿元 同比增长8 21% 占总产值70 49% [1] - 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释放北斗时空信息需求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北斗高精度定位 短报文通信等能力已赋能电力 应急等关键领域 [2] - "5G+北斗"模式使港口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25% [2] - 农业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 低空经济领域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 支持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 [2] 行业挑战与分化 - 部分细分领域因技术标准化滞后引发价格战 产品单价持续下行 [3] - 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3] - 车规级芯片 时空数据融合等领域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挤压短期利润 [3] - 2024年产业呈现结构性分化 企业营收表现差异明显 [3] 未来发展趋势 - 产业向需求牵引型生态演进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成关键 [3] - 高精度定位 智能驾驶 低空物流等新兴场景成为重要增长点 [3] - 芯片自主化 通导感一体化等技术壁垒将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3]
Why Viasat Is Losing Altitude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5-21 23:01
公司业绩 - 卫星通信公司Viasat公布意外季度亏损每股0.02美元,营收11.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预期的每股盈利0.04美元[3] - 公司净亏损2.46亿美元,其中包含1.69亿美元非现金减值,与欧洲和中东地面网络相关[3] - 自由现金流表现超预期,实现正5100万美元,远好于华尔街预期的负7500万美元[4] 业务表现 - 国防业务销售额季度增长11%,但通信服务部门销售额下降4%[4] - 新一代VS3卫星部署计划略有延迟,第二颗卫星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初[5] 财务状况 - 公司持有50亿美元债务,同时拥有16.1亿美元现金及11.4亿美元借款额度[6] - 新财年资本支出预计13亿美元,2026年可能出现轻微现金消耗[6] 行业竞争 - 面临SpaceX旗下Starlink等新兴竞争对手的挑战[6] 发展前景 - 公司计划在新财年加速业务发展并管理债务,目标2027年实现正自由现金流[7] - 若计划顺利执行,股价可能获得提升空间[8]
“南科一号”叩问苍穹 粤高校何以上天又入地、造“星”又造“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02
深圳高校科研教育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发射"南科一号"卫星,这是深圳高校深度参与研发的首颗卫星,搭载自主研发的空间电场测量和极光相机科学载荷 [1][3] - "南科一号"卫星搭载12米超长空间电场天线系统,打破全球微小卫星电场天线长度纪录,并在国内首次利用微小卫星进行极光光学观测 [4] - 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团队2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全程参与卫星设计、研制和测试,从载荷研发到数据处理分析 [3][4] 高校科研教学模式创新 - 深圳理工大学首创"一周4天课"制度,本科生每周五统一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 [7] - 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推出"一生一芯"培养模式,每位学生都要动手设计芯片并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2][7] - 深圳大学推出4个"院士班",由院士担任班主任或首席教授,组织本科生深入国家重大工程现场学习 [7]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 - 近十年深圳市新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十所大学 [7] - 目前深圳市737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高校全职院士达到112名 [7] - 深圳高校探索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机制,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创新需求 [2][6] 科研项目学生参与 - 南科大学生从课堂理论到将卫星送入轨道,深入了解空间数据采集全过程 [5]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30名本科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下深入深江铁路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现场 [2][7] - 深圳高校通过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培养具有丰富科研和实战经验的毕业生 [8][9]
国会山里遍地股神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5-21 16:58
美国国会议员投资表现 - 前众议长佩洛西2024年投资收益率达70.9%,但仅位列议员收益榜第十位 [1] - 共和党众议员大卫·劳泽凭借英伟达持仓以149%收益率成为年度榜首 [1] - 民主党议员黛比·舒尔茨以142.3%收益率排名第二 [2] - 2024年民主党议员平均收益率31%,共和党26%,均超过标普500指数24.9%涨幅 [3] 议员投资标的与行业偏好 - 民主党议员整体偏好科技股,共和党更倾向金融和大宗商品 [3] - 众议员舒尔茨作为军事拨款委员会成员,重仓获国防部27亿美元合同的卫星运营商Viasat [6] - 国土安全拨款委员会成员丹·纽豪斯2024年购入政府承包商RTX股票 [6] - 众议员格林精准抄底受关税影响的亚马逊、Lululemon及英伟达 [6][7] 典型案例与操作手法 - 参议员伯尔2020年2月抛售62.8万至172万美元旅游酒店类股票,规避疫情冲击 [7] - 伯尔在闭门会议中预警疫情严重性,13天后其预测的欧洲旅行限制等陆续应验 [8]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议员巴库斯在雷曼简报会后买入看跌期权获利 [11] 立法监管现状 - 2012年STOCK法案仅要求45天内披露超1000美元交易,违规罚款200美元 [12] - 2020-2022年至少78名议员延迟披露交易,但无公开处罚记录 [12] - 2024年7月提出的ETHICS法案拟禁止议员交易个股,但进展缓慢 [13][14] 投资策略特征 - 议员普遍遵循"避免本金损失"原则,如伯尔在危机前撤离高风险资产 [16] - 通过职务关联领域投资形成"能力圈",如医药委员会成员交易药企股票 [16] - 利用政策信息差实现精准择时,如关税政策变动前调整持仓 [6][7] 市场影响比较 - 2024年国会山前十收益率均超过晨星最佳基金第一名56.13%的表现 [1][2] - 议员群体平均收益率持续跑赢标普500等主流指数 [3]
日均服务万亿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正走向世界
金投网· 2025-05-21 15:16
北斗系统经济影响力 - 北斗系统2024年带动经济产出57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39% [1] - 兼容中国2 88亿部智能手机 主要由华为和小米生产 每日定位次数超1万亿次 [1] -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使用北斗系统 每日导航总里程达40亿公里 [1] 北斗系统技术扩展 - 兼容性从智能手机 车载导航扩展到可穿戴设备 无人机 电动自行车 机器人 [1] - 计划到2035年用新型卫星取代现有卫星群 支持厘米级实时定位 [2] 北斗系统全球化进展 - 覆盖范围已扩展至全球 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提高定位精度 [2] - 非国产智能手机如iPhone已同时支持GPS和北斗 可自动选择最佳信号 [1] 北斗系统产业链发展 - 推动芯片 算法 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 地面基础设施等投资 [2] - 卫星建造 发射 维护相关基础设施同步发展 [2] 北斗系统市场地位 - 在中国市场持续提升 显著降低对西方系统的依赖 [1] - GPS在中国市场面临障碍 为北斗提供扩大覆盖和升级技术的空间 [1]
马斯克表决心:至少再干五年特斯拉CEO除非“去世”,不会再大把砸钱掺和选举
硬AI· 2025-05-21 11:29
特斯拉领导层与战略 - 马斯克计划未来五年继续担任特斯拉CEO 强调控制权对公司未来至关重要而非金钱因素 [7] - 特斯拉股价在马斯克表态后盘中涨超3.6%至354.57美元 创2月27日以来新高 显示市场对其领导决心的认可 [7] - 马斯克批评特拉华州法官否决其2018年薪酬方案 希望增持股份以防止被激进投资者驱逐 [7] 全球销售表现 -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两位数销售下滑 但马斯克称已"扭转局面" 欧洲是最薄弱地区而其他地区表现强劲 [9] - 尽管马斯克表示销售良好且无短缺预期 特斯拉股价年初至今仍累计下跌约15% 反映市场对竞争加剧的担忧 [9][10] 政治立场调整 - 马斯克宣布将"大幅减少"政治支出 称已做得够多 去年曾向政治团体捐赠2.5亿美元成为美国选举史最大单一捐赠者 [11][12] - 其政治立场转变可能影响共和党中期选举筹资 预测市场给予该党2026年后保持控制权的几率仅20% [1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特斯拉将于6月底在得州奥斯汀推出无人类驾驶员的Robotaxi服务 初期投放10辆Model Y 成功后扩展至数千辆 [16][17] - xAI计划建造容纳100万块GPU的工厂 目前已在田纳西州部署20万块GPU 将继续采购英伟达和AMD芯片 [18][19] - 特斯拉纽约州Dojo超级计算机已用于Autopilot和Optimus机器人系统训练 [20] 商业版图拓展 - 马斯克暗示星链(Starlink)可能独立上市 或成为其商业帝国新增长点 [14][15] - 特斯拉Robotaxi计划在奥斯汀试点后推广至洛杉矶和旧金山 采用FSD系统并由员工远程监控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