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10天蒸发百亿,陕西“最强夫妻店”深陷造假漩涡
盐财经· 2025-06-03 18:42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创始人夫妇成为陕西首富,持股市值超450亿元,但公司近期陷入成分造假和舆论风波,市值10天内缩水174亿港元[4][6][7] - 公司主打产品"重组胶原蛋白"被质疑成分不实,明星产品胶原棒被检测出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13][16] - 公司面临来自竞争对手华熙生物的公开指责,称其通过误导性信息引导市场认知[6][18] - 公司线上直销份额从2019年的16.5%增至2021年的41.5%,2024年净利润达20.62亿元,毛利率高达82%[10][11]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由范代娣夫妇创立,前9年亏损5000万元,曾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10] - 2008年生产基地投入使用,2009年实现重组胶原蛋白量产并创立可丽金品牌,2011年推出可复美品牌[10] - 2019年抓住直播电商红利,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合作,胶原棒在李佳琦直播间3分钟预订量达50万件[7][10] - 2022年港股上市后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可复美品牌贡献营收45.42亿元,占总营收82%[11][17] 产品争议事件 - 5月24日被美妆博主郝宇质疑胶原棒成分造假,检测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且缺少必需成分甘氨酸[13] - 公司回应称已按行业标准检测,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但未公布第三方检测结果[13][15] - 4月曾被曝面膜含违禁成分表皮生长因子,虽经药监局检查未发现,但仍引发消费者讨论[18] - 胶原棒产品已下架1.0版本,2.0版本仍在销售[7] 行业竞争态势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巨子生物与券商结盟,通过贬低透明质酸来抬高重组胶原蛋白[6][18] - 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暴跌70.59%,市值不足250亿元,而巨子生物净利润增长42%,市值突破730亿港元[19] - 两家公司营销投入巨大:巨子生物2024年营销开支超20亿元,研发1.06亿元;华熙生物营销24.64亿元,研发4.66亿元[21] - 行业专家指出检测方法不统一是争议焦点,目前缺乏权威检测标准[17]
探底玻尿酸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8:06
核心观点 - 玻尿酸行业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仍有巨大空间,医美、医药、护肤、食品四大领域构成完整产业链 [3][4][10] - 中国已成为全球玻尿酸原料生产第一大国,2023年产量占全球84%,山东形成产业集群 [12]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挑战,价格战导致企业业绩增速放缓 [13][14]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医疗器械适应症拓展、再生类产品研发、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等 [16][18][19]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 微生物发酵技术使玻尿酸生产成本从5000美元/公斤大幅下降,发酵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8小时 [13] - 交联技术使玻尿酸从液态转为凝胶态,催生医美填充注射市场 [8] -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发酵产率从3g/L提升至12-14g/L,最新技术达73g/L [13][19] - 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麦角硫因、胶原蛋白产业化,为原料创新提供支撑 [18]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行业形成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巨头格局,华熙生物为全球最大生产商 [4][12] - 医美领域国产玻尿酸注射剂价格降至600-800元区间,最低不足百元 [14] - 2024年昊海生科玻尿酸业务收入7.38亿元,增速从95.54%降至23.23% [14] - 爱美客"嗨体"产品支撑增长但单价下降导致营收增速放缓至5%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医疗器械领域:国内已获批50余张三类医疗器械证,首个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产品获批 [16] - 再生类产品:如爱美客"濡白天使"实现"填充+再生"双重功能 [18] - 跨领域应用:小分子透明质酸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大分子具抗炎潜力 [19] - 合成生物:华熙生物布局132个研发项目,构建基因编辑工具提升产率 [19] 应用场景拓展 - 医药领域:最早应用于眼科手术粘弹剂,后拓展至关节润滑、创伤愈合等 [8] - 医美领域:形成基础水光和填充塑形两大类应用,涉及30多种产品 [6][7] - 护肤领域:华熙生物推出润百颜次抛原液,福瑞达推出颐莲喷雾等 [9] - 食品领域:2021年获批新食品原料,华熙生物推出"水肌泉"等功能食品 [9]
探底玻尿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11:11
行业概况 - 透明质酸(玻尿酸)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医药、医美、护肤品、食品保健等领域,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大国,2023年总销量占全球84%以上,山东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7] -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被称为"玻尿酸三巨头",市值一度超千亿元 [2] 技术发展 -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玻尿酸量产,发酵产率从3g/L提升至12-14g/L,生产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8小时 [8] - 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效率提升,每升发酵液可提取73克透明质酸,并实现基因编辑改造 [13] - 交联技术使玻尿酸从液态转为凝胶态,延长代谢时间,催生医美填充注射市场 [5] 应用场景 - 医美领域:分为基础水光项目(补水锁水)和填充塑形类项目(支撑塑形),需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3] - 医药领域:最早用于眼科手术,具有润滑关节、调节血管通透性、促进创伤愈合等功能 [5] - 消费品领域:包括功能性护肤品(润百颜、夸迪)和食品(水肌泉、黑零),2021年获新食品原料批准 [5] 市场竞争 - 产能过剩导致原料价格从万元级跌至百元级,下游产品同质化引发价格战,国产注射剂价格低至百元 [8] - 2022年起巨头业绩承压:华熙生物护肤品食品业务下滑,昊海生科收入增速从95.54%降至23.23%,爱美客营收增速放缓至5% [9] 创新方向 - 医疗器械:国内玻尿酸注射三类证超50张,新产品聚焦"填充+再生"复合功能(如濡白天使) [10][11] - 技术纵深:从"证件红利"转向技术突破,开发复合制剂(如联合肉毒素、胶原蛋白)和跨场景应用 [11] - 新兴领域:探索小分子透明质酸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大分子抗炎潜力,拓展至组织工程、肠道微生态等 [14] 企业战略 - 华熙生物定位"生物科技公司",布局合成生物(麦角硫因、胶原蛋白产业化),研发项目达132项 [12] - 爱美客专注中游医疗器械,核心产品"嗨体""爱芙莱"定位中高端,暂不向上游延伸 [11] - 福瑞达强化原料端创新,2023年启动医药级原料转型 [6]
“一个真正的商战”,医美巨头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矛盾激化 “大嘴博士”回应巨子生物最新声明:不认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23:51
医美巨头公开对峙 - 华熙生物发布2600字声明支持美妆博主郝宇 指责竞争对手"擅长网络水军运营"并威胁公开检测结果 [3][4] - 巨子生物3小时后发文回应 贴出检测机构声明并谴责上市公司"颠倒黑白" [3][8] - 郝宇回应不认同巨子生物说法 质疑其为何10天未公布检测结果 [9] 业务表现对比 -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2024年营收25.69亿元(占比47.92%) 但2023-2024年分别下滑18.45%和31.62% [11] - 巨子生物"可复美"品牌2023-2024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7.88亿元和45.4亿元 线上GMV达47.5亿元(同比增长53%) [11] 产品价格带变化 - 医美机构价格带显示:玻尿酸(1000-2000元/支)处于下游 重组胶原蛋白(3000余元)居中 再生材料(7000-10000元)最高 [13] - 国产玻尿酸在中低端市场占比超80% 高端市场仍由"乔雅登"等进口产品主导 [14] - 国产玻尿酸在部分机构已停售 工作人员称"效果没有新材料好" [13][14] 行业格局演变 - 玻尿酸市场份额从2021年42%降至2024年36% 受重组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挤压 [16] - 国内医美注射材料已达7类 包括新增的羟基磷灰石等新材料 [15][16] - 专家认为玻尿酸不会被完全替代 但需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地位 [16]
两大医美巨头隔空“喊话”!华熙生物力挺“大嘴博士”,巨子生物深夜回应
北京商报· 2025-06-02 19:02
医美行业成分争议事件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并提及双方共同投资同一家企业 [1] - 华熙生物暗指巨子生物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称"汝求战,便得战" [1][4] - 巨子生物回应称已收到检测机构道歉声明,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1][5] 产品成分检测争议 - 郝宇团队检测显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液中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仅为0.0177%,未达标注标准 [3] - 华熙生物组织专家评估郝宇提供的资料并进行多方法测试,确认检测报告真实性 [2][3] - 巨子生物启动自检并将产品送多家机构检测,称郝宇使用的HPLC检测法未纳入行业标准 [5] 公司业绩表现 - 巨子生物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 [6]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7] - 巨子生物股价自5月20日历史新高后震荡走低,5月20日-6月2日区间累计跌幅18.07% [6] 行业技术争议 - 华熙生物强调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 [4] - 华熙生物指出全球范围内透明质酸研究证据多于重组胶原蛋白 [4] - 专家表示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各有特点,企业应严格标注成分并确保质量 [6] 公司关系披露 - 华熙生物披露其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32.4%,与郝宇相关公司共同投资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3]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老铺黄金、潮宏基发布新品,关注差异化产品力优势-20250602
开源证券· 2025-06-02 1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黄金珠宝行业产品端差异化供给能力源于深度消费者洞察和供应链快反,具备“类直营”模式和数字化能力的公司更具优势 [3] - 零售行业各细分板块中,钟表珠宝板块本周和年初至今涨幅最大,个股方面翠微股份、国芳集团、ST 通葡本周涨幅靠前 [5] - 建议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包括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医美等领域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5 月 26 日 - 5 月 30 日)A股 下跌,零售行业指数上涨 0.69%,报收 2125.05 点,在 31 个一级行业中位列第 12 位,2025 年年初至今下跌 5.08%,表现弱于大盘 [5][12]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中,钟表珠宝板块本周涨幅最大,为 6.93%,2025 年年初至今涨幅最大,为 27.06% [14] - 个股方面,本周翠微股份(+31.3%)、国芳集团(+20.5%)、ST 通葡(+15.0%)涨幅靠前 [5] 老铺黄金、潮宏基发布新品,差异化供给能力凸显 行业动态 - 老铺黄金发布新品七子葫芦系列,融合童年 IP 葫芦娃,采用高温烧蓝工艺;潮宏基发布新品弦月系列,融入传统月相文化,两款新品彰显优秀品牌差异化供给能力 [3][23] - 黄金珠宝行业产品端差异化供给能力源于深度消费者洞察和供应链快反,具备“类直营”模式和数字化能力的公司更具优势 [3][28] 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 - 黄金珠宝: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洞察力的品牌,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周大生等 [33] - 线下零售: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企业,重点推荐永辉超市、爱婴室等,受益标的重庆百货等 [6][33] - 化妆品:关注具备差异化且能力持续迭代的国货美妆品牌,重点推荐毛戈平、珀莱雅、上美股份、润本股份等,受益标的若羽臣等 [6][34] - 医美:关注具备差异化管线的医美产品厂商,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 - B 等,受益标的锦波生物等 [6][34] 零售行业动态追踪 行业关键词 - 天猫 618 国补品类成交同比增长 283%,40 个品牌破亿;美团闪购 618 开门红,整体成交额同比增两倍;京东与小红书推出“红京计划”;山姆中国大区组织调整,新增浙江区;永辉超市 3 天 9 店同开,山东首店调改开业销售同比增长超 10 倍 [4] 大事提醒 - 关注多家公司分红等 [9]
争议升级!两家上市公司深夜互相“喊话”,巨子生物股价受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2 18:24
行业动态 - 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竞争加剧,两大巨头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爆发公开争议 [1] - 行业缺乏统一的成品检测标准,不同机构检测方法差异导致结果可信度存疑 [7] - 国家药监局已启动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及其检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制定,企业参与推动 [7] 华熙生物立场 - 公司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称其所属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华熙生态重要成员 [1][5] - 已组织专家对郝宇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慎评估和多方法反复测试,获得第三方检测结果 [2] - 警告相关企业如无法正视问题将公开检测结果,并称郝宇遭遇网络水军攻击 [2] - 公司表态"汝求战,便得战",暗示可能升级为商业竞争 [5] 巨子生物回应 - 公司质疑华熙生物声明"颠倒黑白、恶意指控",认为涉嫌违法竞争破坏消费者信任 [2] - 公布检测机构东谱检测的澄清声明,指出郝宇所用报告仅限科研用途且未经原料对照检测 [3] - 强调产品通过药监备案和三重验证体系,不存在成分造假,多批次检测显示胶原蛋白含量超0.1% [7] - 已将争议产品送检多家机构,报告仍在回收过程中 [4] 市场影响 - 巨子生物股价6月2日一度跌超5.6%,收盘跌3.87%至68.25港元/股,总市值731亿港元 [1] - 5月16日至26日10天内公司市值从909亿港元缩水至735亿港元,跌幅达19% [8] - 事件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多家重组胶原蛋白厂商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8] 技术争议 - 郝宇检测报告显示可复美产品中甘氨酸未检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低于0.0177% [6] - 巨子生物质疑检测方法未纳入行业标准且缺乏原料样本验证,结果不可信 [7] - 检测机构声明称测试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且未进行方法对比无法区分优劣 [3] 行业痛点 - 标准缺失导致品牌与消费者信任矛盾激化,行业透明度与合规性面临挑战 [7] - 事件反映出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在检测标准、功效宣称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9]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美食同源”主题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IPO热潮-202506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2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美食同源”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 IPO 热潮,国际化妆品医美公司 25Q1 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复苏尚需时日,多家公司有新动态,给出各板块投资分析意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滑 0.7%,弱于申万 A 指数 0.6pct,申万化妆品指数下滑 0.3%,弱于申万 A 指 0.2pct,申万个护用品指数下滑 1.3%,弱于申万 A 指数 1.2pct [4][5] - 本周涨幅前三个股为青岛金王(18.2%)、水羊股份(16.6%)、可靠股份(13.8%),跌幅前三个股为嘉亨家化(-10.8%)、拉芳家化(-9.6%)、洁雅股份(-9.5%) [6]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25Q1 美妆市场延续 24 年整体平稳趋势,区域分化,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所改善,旅游零售业务继续承压,北美疲软略显,国际美妆集团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采取多种措施稳住市场份额 [11][12] - 欧莱雅 25Q1 同比环比增长均降速,中国常规市场基本持平;雅诗兰黛在华恢复性增长,欧美市场继续疲软;资生堂主品牌持续萎靡,相对平价的 ELIXIR 贡献增长 [4][13][14]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 25 年 4 月淘系 + 抖音双渠道部分重点国货品牌 GMV 及同比数据,如珀莱雅合计 6.3 亿元,同比增长 30%,上美股份合计 7.9 亿元,同比增长 56%等 [18] 行业社零数据 - 25 年 1 - 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1 - 4 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 1454 亿元,同比增长 4.0%,单 4 月零售额 309 亿元,同比增长 7.2% [19]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上海林清轩 5 月 29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近三年营收 CAGR32.3%,2024 年净利润 1.87 亿,毛利率达 82.5%,拟推进多品牌战略等 [22] - 珀莱雅进军械字号赛道,首款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上市,构建重组胶原蛋白多品类矩阵,当下械字号市场竞争激烈 [26] - 凯诘电商 5 月 28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2022 - 2024 年 GMV 增长,净利润逐年下滑,当前代运营市场规模超 1.78 万亿元 [27] - 浙江珂瑞康“注射用面部胶原蛋白植入剂”获Ⅲ类医疗器械证 [28] - 聚源生物完成超亿元融资,助力合成生物可持续发展战略 [29]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若羽臣 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总股本剔除已回购股份后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5.00 元现金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 10 股派 4.50 元,每 10 股转增 4.00 股 [32] 欧睿行业数据 - 2024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2712 亿元,同比下滑 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榜单中国货与国际品牌已成五五开局面,预计 25 年国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2] - 2024 年彩妆市场规模 620 亿元,同比略增 0.4%,需求端疲软,国货品牌凭借推新与国潮概念稳步前进,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在前十榜单中占 5 席,品牌口径中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37] 机构持仓 - 据 24Q4 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位居第 31 位,部分公司持仓有变化,如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 20.5 亿元(-4%),持股总量 4443 万股(-5%)等 [40] 解禁数据 - 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洁雅股份 2025 - 06 - 03 解禁 4571.8 万股,敷尔佳 2025 - 08 - 01 解禁 9.30 万股,稳健医疗 2025 - 09 - 16 解禁 40661.4 万股 [43] 估值表 - 展示化妆品、医美、电商代运营、母婴等板块部分公司股价、市值、归母净利润、PE 等估值数据及评级,如珀莱雅 2025E PE 为 19,评级为买入 [46]
港股突发异动,恒指一度跌超2%,发生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13:36
个股方面,地产股中的富力地产、新世界发展、万科企业跌超6%。医药股多数回落,其中,康希诺生物跌超6%,海吉亚医疗、泰格医药跌超5%。 6月2日,A股市场因端午节休市,港股正常交易,但南向资金不交易。早间交易时段,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全线调整。 截至上午10:40,恒生指数下跌2.19%,恒生国企指数跌超2.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6%。 此外,A50指数期货下跌1.65%。 板块方面,在线教育、金融IC、白酒、医美等整体跌幅较大;AI医疗、贵金属、黄金珠宝等逆势走强。其中,潼关黄金(00340,HK)涨超12%。 每经记者|曾子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 | | Wind香港概念板块指数 | | | | --- | --- | --- | --- | --- | | AI医疗 | 贵金属 | 互联网信贷 | 婴童 | 黄金珠宝 | | 2.46% | 0.53% | 0.52% | 0.30% | 0.21% | | 博彩 0.20% | 次新股 0.18% | 路桥运营 0.06% | 反恐 0.00% | 大气治理 0.00% | | CAR-T | 短视频 | 钢铁 | 光伏太阳能 | ...
“成分争议”风波持续发酵,两大医美龙头再次发声
广州日报· 2025-06-02 13:01
行业争议事件 - "大嘴博士颜究所"公众号质疑可复美品牌旗下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不含胶原蛋白核心氨基酸成分"甘氨酸" [1]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 称已组织专家评估和多方法测试 并得到第三方检测结果 [1] - 华熙生物表示如监管机构需要将配合提供检测报告 如相关企业无法正视问题将公开检测结果 [1] - 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 称已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1] - 巨子生物声明中表示检测机构明确不认同郝宇做法 并要求其停止使用及转发《测试报告》 [3] 公司关系 - 华熙生物核实郝宇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由华熙生物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郝宇相关公司共同投资 [1] - 华熙生物在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占比32.4% 称柳页医创属于华熙生态重要成员 [1] 行业动态 - 医美行业两大龙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就"成分争议"风波再次发声 [2] - 华熙生物发布支持声明 巨子生物表示接受检测机构道歉但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