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

搜索文档
DeepSeek带动,港股一季度IPO火热,募资暴增270%!
IPO日报· 2025-04-02 17: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场表现强劲,共有15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总额达177亿港元,同比增长超过270%[1][5] - 募资规模较2024年同期增加129.16亿港元,公司数量增加3家[5] - 其中6家企业实际募资超过10亿港元,包括蜜雪冰城(34.55亿港元)、赤峰黄金(28.21亿港元)、南山铝业国际(23.47亿港元)等[7] 行业分布与板块特点 - 40%的IPO企业来自消费品市场,20%来自工业市场,13%来自能源及天然资源市场[6] - 15家IPO企业均在港股主板上市,其中7家为H股,8家为非H股(红筹股),两者比例接近[9] - 前十大IPO募资总额占一季度IPO募资总额的90%以上,平均募资额为11.8亿港元[9] A股上市公司二次上市趋势 - 2025年一季度新增51家港股IPO申请,其中11家为A股已上市公司,占比接近25%[2][11] - 目前港股共有120家企业处于IPO申报阶段,较2024年底的86家显著增加,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A股上市公司[12] - 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媒体和电信业、工业市场是申报IPO的主要行业,各占比超过20%[13] 超额配售与次新股表现 - 蜜雪冰城、古茗、布鲁可实现超额配售,蜜雪冰城超额配售募资净额达5.08亿港元,公开认购倍数达5324倍,创历史新高[8] - 次新股表现亮眼,老铺黄金、越疆、布鲁可、毛戈平、古茗分别上涨202.24%、157.59%、126.84%、70.21%、66.80%[13] 港股与A股IPO对比 - 一季度A股市场有27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163.24亿元,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但募资规模更大[6] - 港股6家企业的募资额均超过A股单个企业最高募资额(兴福电子11.68亿元)[7]
格林国际控股(02700.HK)3月31日收盘上涨11.11%,成交3.6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3-31 16:27
市场表现 - 3月31日港股收盘,格林国际控股股价报0 5港元/股,单日涨幅11 11%,成交量7万股,成交额3 6万港元,振幅6 67% [1] - 恒生指数同日下跌1 31%至23119 58点 [1] - 公司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2 5%,年初至今涨幅11 11%,但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6 78%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营业总收入2365 76万元,同比增长3 2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38 91万元,但同比改善66 67% [2] - 毛利率54 14%,资产负债率68 85% [2] 行业对比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18 88倍,行业中值2 45倍 [3] - 公司市盈率-39 17倍,行业排名第63位 [3] - 同业对比:巨星医疗控股0 25倍、京玖康疗0 38倍、环球医疗4 52倍、永胜医疗4 58倍、中国再生医学5 14倍 [3] 公司业务 - 公司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营业务包括保健及医疗服务、美容及健身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含放贷、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 [3]
2025边缘AI报告:实时自主智能,从范式创新到AI硬件的技术基础
36氪· 2025-03-28 19:29
边缘AI技术发展 - 边缘智能基金会发布《2025边缘AI技术报告》,显示TinyML技术成熟度超预期并已在多场景落地应用 [1][3] - 技术推动因素包括专用处理器和超低功耗设备创新,克服资源受限环境中的处理能力限制 [3] - 未来技术方向涵盖联合学习、量子神经网络和神经形态计算等新兴领域 [3] 行业应用案例 自动驾驶 - Waymo扩展模拟训练处理罕见驾驶场景,理想汽车端到端模型学习超500万驾驶数据片段 [7] - 边缘AI实现50ms以下防撞响应,5GAA推动混合V2X架构,决策延迟缩短30-40%至20-50毫秒 [8] - Innoviz激光雷达采用边缘优化神经网络,每秒处理20帧点云数据减少障碍物检测延迟 [8] 制造业 - 智能工厂每周生成超5PB数据,边缘AI实现预测性维护降低30%成本并减少45%停机时间 [9] - 食品饮料厂商部署边缘视觉AI,检查周期缩短50-75%并提升质量检测精度 [12] 医疗保健 - AliveCor和Biobeat开发的边缘设备实时分析心律,缩短危急情况响应时间 [14] 零售业 - Amazon Fresh采用边缘AI实现非接触结账,平均结账时间缩短30% [16] - Just Walk Out系统集成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提升客户便利性和运营效率 [16] 物流 - P&O Ferry masters使用AI优化货运能力10%,物流费用减少20% [18] 智慧农业 - 边缘AI灌溉系统动态调整水分配减少25%用水量,害虫检测减少30%农药使用 [21] 生态系统与协作 - 边缘AI采用三层架构:边缘设备、边缘服务器和云平台协同处理数据 [24][25] - 英特尔推出边缘AI支持包,高通与Meta合作将Llama模型集成到边缘处理器 [26] - Google与Synaptics合作开发边缘AI系统,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电 [27] 前沿技术趋势 - 联邦学习预计2030年市场达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7% [31] - 量子神经网络(QNN)以更高效方式处理信息,未来或嵌入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 [34][36] - 神经形态芯片如NeuRRAM能效提升2倍,支持边缘设备执行复杂认知任务 [41]
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5年2月):恒生科技涨幅靠前,但资金仍未系统性增配-2025-03-1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3-14 21: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2月,受DeepSeek影响,内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情绪转乐观,恒生科技涨幅靠前,但全球资金未系统性增配中国市场,2月全球权益基金资金流出中国市场,不同类型基金和板块资金流向有差异 [4][5] - 全球资金流向呈现分化,货币市场资金和发达市场股市获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股市资金流出,美国权益和固收基金资金流入超其他市场 [4][10] - 全球资金配置比例上,1月世界资金减配美股、增配欧股,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市场配置比例下降,对中国台湾股市配置处历史高位,对韩国股市配置处历史低位 [29][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2月恒生科技美元计价上涨11%,强于其他指数;10Y美债收益率下降30BPs;Comex黄金上涨6% [4] 全球资金流向 - 近一个月(截止2025年3月5日),全球货币市场资金和发达市场股市获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股市资金流出,美国权益和固收基金资金流入超其他市场 [4][10] - 截止2025年2月27日,2月全球权益基金资金流出中国市场174.1亿美元,1月为流入34.4亿美元,流出基金主要是被动型ETF,2月流出170.9亿美元,1月流入41.4亿美元;主动型公募基金流出速度边际减小 [4][13] - 2月外资流入13.85亿美元,环比1月流出17.29亿美元改善明显;内资流出183.37亿美元,环比1月流出18.27亿美元大幅加速;海外主动基金流出速度放缓,海外被动基金大幅改善 [16] - 2月南向资金继续大幅流入,流入1430亿元,环比1月加速,主要流入非必需消费和资讯科技业 [26] 全球资金配置比例 - 2025年1月,世界资金配置美国股市比例为63.2%,相比2024年12月减配0.4pct,配置比例分位数位于十年来的98.3%;欧洲股市中的英国、法国、瑞士和德国得到增配 [29] - 截止2025年1月,新兴市场股市资金配置中国市场比例环比12月下降0.1pct至25.7%,是过去十年配置比例的38.8%分位数;印度市场配置比例环比12月下降至18.8%,是过去十年配置比例的93.3%分位数;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台湾股市配置处历史100%分位数,对韩国股市配置处历史1.6%分位数 [30] 各类资产资金流向 - 货币基金方面,2月全球资金流入美国货币基金1198.44亿美元,欧洲货币基金市场流入大幅走弱,新兴市场流出24.53亿美元,中国货币基金市场流出13.83亿美元,流出金额边际缩小 [51] - 权益基金方面,2月权益型资金大幅流入美国和发达欧洲市场,美国资金流入相比1月边际放缓,欧洲加速,中国权益资金2月转为大幅流出 [45] - 债市方面,2月企业债流入122亿美元,1月流入70亿美元,主权债2月流入70亿美元,1月流出115亿美元;高收益债2月流入71亿美元,1月流入81亿美元;投资级债2月流入283亿美元,前值328亿美元,流入速度放缓 [4] 不同市场资金流向 - 美国股市行业中,2月原材料、电信和公共事业资金流入,科技板块资金继续流出,环比1月,原材料、电信和公共事业资金流入速度加速 [72][73] - 美国债券市场,2月企业债资金加速流入,主权债由流出转为流入,高收益债流入速度放缓,投资级债流入速度放缓 [76] - 新兴市场方面,1月全球权益资金继续流出,中国为流出主力,中国台湾为流入主力,2月中国台湾股市资金流入速度大幅加快 [68]
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浪潮下的AB面:警惕“信息孤岛”顽疾在AI时代复现|人工智能瞭望台
证券时报· 2025-03-14 08:04
私有化部署的现状与趋势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在政府、金融、医疗等领域广泛采用私有化部署模式,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消防救援局、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等机构近期完成本地化部署[1][3] -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近60%企业选择在本地数据中心或私有云部署AI推理模型,凸显市场对私有化方案的偏好[3] 私有化部署的核心优势 - **数据安全**:政务和企业敏感数据(如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通过内部处理存储避免泄露风险[4] - **自主可控**:减少对外部供应商依赖,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4] - **定制化能力**:可结合具体业务场景调整模型,例如上海市消防救援局通过定制实现低延迟响应和网络安全性[5] - 金融、医疗等强监管行业更倾向私有化部署以满足合规要求[4] 私有化部署的潜在问题 - **市场碎片化**:各部门/企业独立建设导致技术标准不统一,重复投入增加开发维护成本(如政务领域"信息孤岛"延续)[8] - **资源浪费**:类比"自建锅炉"现象,智算中心利用率不足与硬件重复投资并存[9] - **抑制创新**:企业聚焦项目订单而非核心技术研发,参考日本软件市场因外包服务主导导致创新乏力[10] 行业破局路径 - **数据端**:政府与行业协会协同制定数据互通标准,鼓励行业巨头牵头构建共享模型[13] - **应用端**: - 推行"公共云优先"政策,通过财税优惠(如算力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激励企业采用云服务[13] - 分阶段建设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行业云,发展混合云技术平衡效率与安全需求[14] - 医疗行业需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多技术整合等挑战以突破应用瓶颈[12]
太古股份公司A(00019) - 2024 H2 - 业绩电话会
2025-03-14 00:3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经常性基础利润为93亿港元,较上一年下降11%,若剔除2023年出售美国装瓶业务的影响,2024年经常性基础利润有小幅增长 [5] - 公司将股息提高了5% [6] - 净债务为700亿港元,健康的资产负债率为22.1%,若包括租赁负债则为23.7%;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保持在4%的健康水平;总借款的64%为固定利率 [14] - 公司拥有超过430亿港元的可用流动性和健康的到期期限结构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房地产 - 2024年香港写字楼租金收入持续下降,内地和香港的零售销售在年底开始趋于正常 [7] - 2024年基础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与上一年相比处置资产减少,上一年包含出售港岛东中心9层和太古广场多个停车场,导致基础利润下降42% [19] - 香港写字楼入住率稳定在93%,零售方面所有购物中心均100%出租 [23] - 内地零售业务成为公司越来越强大的增长引擎,目前内地零售业务的贡献与此前最大的贡献者香港写字楼组合几乎相当 [24] 饮料 - 2024年整体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出售美国装瓶业务,但泰国和老挝新收购的特许经营权带来的利润贡献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 [8] - 内地经常性利润增长11%,主要受该市场价格上涨推动 [8] - 2024年太古可口可乐收入和利润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市场均有所增长,内地收入按当地货币计算增长3% [25] - 2024年EBITDA为48亿港元,较去年下降主要是由于2023年出售美国业务;内地EBITDA增长8%,台湾增长17%,越南和柬埔寨下降7%,泰国和老挝EBITDA为4.22亿元人民币 [27][28][29] - 经常性利润同比增长20%(剔除美国业务贡献),主要得益于泰国和老挝业务以及内地业务的增长 [29] - 气泡饮料占产品组合的70%,是最大的驱动因素,果汁占14% [30] 航空 - 国泰航空连续第二年盈利,2024年盈利99亿港元,2023年为98亿港元 [34] - HEICO集团经常性利润增长45%,归因利润从2023年的4500万瑞士法郎增至去年的3.99亿瑞士法郎 [9][34] 医疗保健 - 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3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写字楼市场需求疲软、供应强劲,但优质物业入住率稳定;零售市场环境相对疲软,但优质购物中心出租率达100% [23] - 中国内地零售市场成为公司房地产板块的重要增长引擎,饮料业务在大陆市场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 [24][25] - 东南亚市场,公司在泰国和老挝的饮料业务有新进展,收购股权后扩大了业务版图 [2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太古地产已落实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的67%,继续在大湾区投资,增加在北京Indigo项目的持股比例,2024年成功推出上海首个住宅项目 [3][4] - 饮料业务投资泰国装瓶商Thai NamTip,持股比例增至略低于56% [4] - 国泰航空继续偿还政府债务,并承诺未来七年投入1000亿港元用于机队更新,以抓住第三条跑道系统的增长机遇 [4] - 公司在医疗保健领域宣布了一项为期十年、200亿港元的资本承诺计划,目前投资不足10亿港元 [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经营环境极具挑战性,但公司持续投资,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 [3] - 预计2025年市场仍将面临逆风,公司将继续专注于近期投资的执行,并寻找业务拓展机会,尤其注重大湾区 [40] - 香港写字楼市场预计将持续低迷,零售销售可能继续面临挑战;内地零售销售增长有望在2025年加速 [41] - 饮料业务方面,预计内地营收将继续增长 [41] - 航空业区域收益率已正常化,预计2025年长途航班供应增加将对收益率造成压力,供应链挑战仍将影响全球航空业;HEICO预计基础维护需求稳定,航线维护工作持续增长,发动机大修服务需求强劲 [36][4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太古地产成为道琼斯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全球最佳指数排名第一 [15][19] - 饮料业务在泰国和老挝业务的股权重新计量为公允价值产生6.61亿港元非经常性收益,以及泰铢兑港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 [2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回购计划的想法,以及信用评级指标方面是否会有压力阻碍使用更多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 - 公司在过去几年明确了战略和展望,作为多元化企业集团能够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公司有多项投资计划,资产负债率较低,资产负债表强劲 股票回购计划相对较小,是股东回报组合的一部分,具体决策将在5月做出 [46][47][48] 问题2: 中国大陆饮料业务在整体通缩环境下保持ASP增长的做法及可持续性 - 中国大陆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实施的重要战略,包括利用品牌优势推动价格上涨、按渠道进行包装差异化、推动即饮单份消费以及强大的市场执行能力 公司将继续实施该战略,并对今年的整体营收增长持乐观态度 [50][51] 问题3: 中国大陆饮料业务EBITDA趋势展望以及东南亚业务是否会有更多扩张 - 预计中国大陆未来EBITDA将稳步增长,公司将继续推进营收增长和品牌高端化战略,同时优化运营效率 公司对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机会感到兴奋,将在估值合理且对整体业务有互补价值时继续寻找扩张机会 [54][56] 问题4: 公司合适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以及对公司结构(私有化或拆分)的看法 - 公司认为资产负债率在30%是可以接受的,太古地产希望将其保持在20%以下,预计两者都将远低于该水平 大股东和管理层认为目前的公司结构是合适的,现阶段不考虑私有化或拆分 [60][61] 问题5: 关于债券再融资以及是否有进一步的资本循环机会 - 公司与太古地产加权平均债务成本相近,约为4%,有充足的流动性 公司会利用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但不急于进行债券再融资,会根据利率情况适时通过私募等方式获取长期债务 公司会继续进行资产循环,作为投资组合管理的一部分 [64][65][67]
10分钟变了4次:美国药价,为什么波动那么大?
虎嗅APP· 2025-03-13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通过分子生物学博士陈晓薇在美国买药及陪母亲就医的经历,揭示美国医疗系统药价波动大、商保话语权高、重症赔付难等问题,并与中国医疗制度进行对比,指出选择权和公益性存在矛盾 [1][2][22] 各部分总结 一瓶消炎止痛药的价格 - 陈晓薇持29美元优惠券买药,药剂师先报401美元,后称券适用于另一家药房,此店要47美元,她提及曾19美元买到,药剂师最终帮找到23美元优惠券 [3][4] - 美国药价由药店和保险公司单独协议制定,无商保买药价格取决于打折券,折扣网站给药房引流,药房为网站买单 [4] - 患者下载优惠券需填个人信息,信息会合法卖给商保公司,多数美国人有商保也难买最低价药,换药房拿药流程麻烦 [5] - 美国市场系统复杂,病人难知药真正价格,平价药网站显示该消炎止痛药采购成本8美元 [6][7] 商保公司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 - 陈晓薇带母亲做检查,因母亲健康指标好,保司认定没必要,周末不上班致检查批复慢,最终母亲未做成脑部核磁检查 [9][11][12] - 商保公司作为支付方控制医院、医生、药房,医生医疗行为受其影响,如今美国很多医院医生是合同工,与保司结算收入 [12] - 医生开检查、开药需考虑商保报销,保司大量收购医院,美国医疗体系各环节被利益链捆绑,患者不在其中,医疗保险积怨深 [13] 重症患者商保赔付有多难? - 王正选商保做量化分析,发现部分保司常用药定价高,朋友王瑞患癌,保司为免高额药费拒绝承担靶向药副作用治疗,致治疗中断 [16][17] - 医生替患者争取赔付程序复杂且无报酬,动力不足,保司不明拒付但全方位阻挠治疗,通过复杂规则掌握解释权 [18][19] 对比视角:选择权和公益性的矛盾 - 中国药价分医保支付和自费,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大多超60%,药价波动温和;美国药价市场化,药房与保司单独商议,波动大 [20] - 美国商保为吸引患者“纳新”给选择权并控制赔付,美国药监局对杂牌药质量控制严,中美医院软硬件水平有差别 [21] - 中国以美国十分之一医疗费用达成接近人均寿命,陈晓薇认为与饮食文化和基因有关,她做“如何做个‘好病人’”系列视频分享攻略 [22]
同类排名倒数第一!金鹰多元策略混合遭吐槽:3年亏超60%怎么做到的?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3-12 19:24
资料图。 本文来源:新浪基金 同类排名倒数第一!金鹰多元策略混合遭吐槽:3年 亏超60%怎么做到的? 近期,金鹰多元策略混合被基民吐槽,"这基跟科技基比起来收益偏弱了""这个基金好像没有人 管理了""3年亏70%,这业绩怎么做到的?"。查了一下该基金的业绩,近3年收益率在同类基金 中排名倒数第一。 查阅公开资料显示,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成立于2016年08月09日,累计单位净值0.7482元,比 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50%。基金经理:欧阳娟。近三年业 绩比较基准增长率-64.64%,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25-03-10 来源:新浪基金数据库 截止日期:2025年3月10日 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25-03-10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最高换手率超10倍!前后历任6任基金经理 金鹰多元策略混合成立8年零7个月,历任6位基金经理,2022年3月14日之前,历任基金经理分 别为黄艳芳、于利强、李海、樊勇,此前任职基金经理业绩回报均为正收益。自2022年3月14日 至2023年12月14日,任期1.75年,回报-52.64%,期间换手 ...
昨夜,全球资产暴跌!
证券时报· 2025-03-11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股、欧股、原油、黄金、白银、加密货币市场均全线暴跌,3月11日日韩股市开盘大跌,市场波动或因特朗普贸易政策及通胀数据等因素影响,科技股抛售潮加剧,特斯拉等多只股票重挫 [2][3][4] 分组1:全球市场表现 -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道指跌2.08%,纳指跌4.00%,标普500指数跌2.70%,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59% [2] - 当地时间3月10日欧洲股市全线收跌,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92%,法国CAC40指数跌0.9%,德国DAX指数跌1.69%等 [2] - 当地时间3月10日WTI原油期货结算价跌1.50%,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1.53%,COMEX黄金期货收跌0.71%,COMEX白银期货收跌1.08% [2] - 当地时间3月10日加密货币市场普跌,比特币一度跌破78000美元,24小时内跌近2%,以太坊跌超6% [3] - 3月11日日韩股市双双开盘大跌,日经225指数开盘跌超1%,韩国KOSPI指数跌超2% [4] 分组2:美股市场分析 -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数下挫,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富豪旗下公司市值蒸发1.39万亿美元,马斯克等个人财富缩水 [6] - 本周围绕特朗普关税与贸易政策政治动荡或继续,2月CPI周三发布,PPI周四发布 [6] - 联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称通胀数据本周占主导,PPI年度涨幅或保持高位 [7] - 特朗普周二会见企业高管,业界领袖应对关税不确定性及市场抛售 [7] - 机构分析美联储下周政策会议不降利率,若经济衰退成真6月或降息,期货市场多合约押注降息 [7] 分组3:科技股及相关公司表现 - 科技股抛售潮愈演愈烈,纳斯达克指数创六个月新低,标普500指数十一大板块九跌二涨,科技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领跌 [9] - 特斯拉收跌15.43%,股价较去年12月历史高位下跌超50%,全球市场表现不佳,多家机构下调目标价 [9] - 苹果收跌4.85%,准备对操作系统重大改革,推迟Siri功能更新,与Meta或面临欧盟罚款 [11][12] - 英伟达收跌5.07%,股价创半年新低,市场担心低成本AI开发减少高端芯片需求 [13] - 微软收跌3.34%,WolfeResearch预测还将下跌20% [13] - 礼来收跌4.58%,计划到2026年在多国推出糖尿病药物Mounjaro [13] - 周一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3.59%,极氪、哔哩哔哩等多股跌幅明显 [13]
中金:港股还能买吗?
中金点睛· 2025-03-10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周港股强劲反弹创新高,春节后受AI热潮推动持续上涨,当前估值修复但仍处历史区间中低位,估值扩张主要由风险溢价回落驱动,传统板块相对A股有5%空间,科技板块估值与ROE基本匹配,未来扩张依赖盈利改善,投资需把握节奏并关注四条主线 [1][2][12][20][31][32]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港股回调后快速反弹,恒生科技大涨8.4%,恒生指数上涨5.6%,恒生国企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上涨5.9%和6.4% [1] - 春节假期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累计上涨19.8%和27.8%,市场涨势主要依靠估值驱动 [2] - 板块层面,媒体娱乐、原材料、可选消费等领涨,医疗保健下跌,运输、公用事业等落后 [1] 港股估值修复情况 纵向比较 - 恒生指数动态PE从春节假期前的9.1x修复至10.8x的历史均值附近,对应2013年有数据以来61.2%分位 [5] - 恒生科技动态PE从春节假期前的15.6x修复至19.3x,仍位于历史均值以下,对应2020年7月有数据以来33.2%分位 [5] 横向比较 - 港股市场动态PE相较全球主要市场仍处低位,恒生指数股息率约3.2%,明显高于10年期中债利率约1.8%,近期比值回落但仍高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以上 [6] 板块层面 - 新老经济分化,新经济动态PE回升至16.7x,老经济回升至6.1x,均低于2015年以来均值 [10] - 细分板块中金融、原材料等板块估值修复至历史均值,零售、媒体娱乐、消费者服务等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10] 个股层面 - 可比公司口径下,港股标的估值低于美股等主要市场,中国“科技十巨头”动态PE均值为21.9x,低于美国“科技七姐妹”的28.4x [12] 估值快速反弹原因 - 春节假期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估值累计扩张18.0%和24.1%,无风险利率仅小幅贡献1.6%,其余由风险溢价ERP回落贡献 [14] - 风险溢价快速回落原因:一是叙事转变提振风险偏好,DeepSeek等引发市场对科技股重估热情;二是南向资金加速流入,对港股定价影响力上升,年初以来累计买入3139亿港币,为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南向成交占比维持在30%左右 [17] 估值扩张空间 传统板块 - 从红利思路看,传统板块相对国债利率有较大空间,但相对A股空间为5% [21] - AH溢价从141%收敛至131%,低于历史均值以下1倍标准差,港股较A股仍存在31%的折价 [21] - 当AH溢价收敛至125%时,分红对南向投资者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21] 科技板块 - 当前估值与ROE已基本匹配,更多空间需依赖盈利改善 [23] - 中国科技龙头动态PE和PEG低于美国科技龙头,但盈利能力薄弱,合理估值或在15 - 16倍 [23][29] - 参考中金分析师目标估值,中国龙头科技股估值或有15%扩张空间;若ROE预期达30%以上,估值可翻倍扩张 [30] 操作建议 - 本轮反弹基于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短期需把握节奏,若新增催化剂有限或有风险,以短期观望为主 [31] - 维持短期恒指23000 - 24000,乐观情形25000的点位测算 [31] - 应对市场回调,策略是“低买高卖”,聚焦有基本面和产业趋势的结构性行情 [32] - 中期以科技为主线,短期可平衡至分红类资产,长期关注四条主线:稳定回报、科技、出海、新消费 [32] 未来关注 - 3月中国金融数据,3月12日美国CPI,3月17日中国经济数据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