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昨日低位“扫货”超120亿港元,港股底部信号显现?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3:29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1 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 舜宇光学科技 快手 百度集团 哔哩哔哩 比亚迪电子 小米集团等涨幅居前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120 67亿港元 为5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额 [1] - 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美团-W7 17亿港元 中芯国际5 11亿港元 腾讯控股5 42亿港元 快手-W5 30亿港元 信达生物2 47亿港元 国泰君安国际2 04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大幅净卖出泡泡玛特2 54亿港元 [1]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与前景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最新估值(PETTM)仅19 83倍 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7 91%的估值分位点 即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92%以上的时间 [2]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未来上涨空间可期 [2] - 情绪面改善和流动性充裕为港股科技板块下一阶段上涨奠定重要基础 [2] 港股市场结构性变化 - 港股资产与资金结构已较过往"传统行业主导 境外机构主导"格局发生显著改变 [1] - "资产+资金"持续变革有望从资产体量 估值 换手率三个维度打开港股成交活跃度中长期成长空间 [1] - 港股业务敞口较高 竞争力领先的资本市场板块优质机构有望跑出成长性α [1]
全球第一!刚刚,港股重磅!
券商中国· 2025-07-06 23:22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强劲,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超过4000点,创下历来最大的上半年点数升幅 [1][3] - 上半年共完成42宗IPO,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长约22%,暂列全球第一 [1][3] - 上周港股从高位回调,恒生指数下跌1.5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34% [2] IPO市场动态 - 申请在港IPO的个案快速增加,已收到约200宗申请,较年初数字倍增 [1][4] - 申请企业包括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 [4] - 市场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场下半年表现 [1][4] ETP市场发展 - 香港共有超过210只ETP产品上市,管理资产规模接近5100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30% [5] - ETP日均成交额显著增加5倍,达到约400亿港元 [5] - 数字资产ETP资产规模达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4% [6] - 港交所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科技等主题ETF上市 [1][6] 市场估值分析 - 截至7月4日,恒生指数PE为10.65倍,PB为1.12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3%、75%分位数 [7] - 恒生科技指数PE为19.76倍,PB为2.8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5%分位数 [7] - 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具备吸引力 [8] 机构观点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消费板块和高股息标的 [7] - 交银国际指出港股科技板块投资价值凸显,外资持续加码信息技术板块 [8] - 天风研究认为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恒生指数股息率高达3.93% [8]
上半年港股结构性行情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02 05:0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0.00%、19.05%、18.68%,恒生指数从年初19932.80点升至24072.28点 [2] - 港股12个行业板块中11个上涨,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涨幅居前,分别累计上涨47.43%、44.79%、30.48%,仅能源业下跌4.55% [2] - 医疗保健业中三生制药累计涨幅288.98%,资讯科技业中越疆涨幅146.62%,金融业中国泰君安国际涨幅211.87%,非必需性消费业中老铺黄金涨幅321.53% [3] IPO与再融资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13亿港元,同比增长688.56%,位居全球首位 [1][4] - 宁德时代以410.06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全球最大IPO项目,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分别募资113.74亿港元、101.29亿港元,三家企业占港股总募资额58.6% [4] - 再融资规模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达1436.89亿港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875.13亿港元 [3] 资金流动与政策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11.93亿港元,达去年全年的90.51%,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53.19% [3][5] - 政策红利包括港股通标的扩容、优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流程、《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等,带动金融、科技、医药行业估值修复 [4]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外资回流,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5] 行业与板块分析 - 医疗保健、资讯科技、金融、非必需性消费板块分别累计上涨47.43%、30.48%、24.96%、14.78%,结构性行情凸显 [3] - 产业升级推动盈利质量提升,如DeepSeek重构科技叙事、新消费"三姐妹"引爆消费升级、创新药出海热潮 [5] - 券商认为医药、黄金、新消费、金融和汽车板块上半年盈利情况较好 [5] 下半年展望 - 恒生指数市盈率PE(TTM)为10.68倍,绝对估值处于全球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6] - 分析预计港股有望从结构性行情转向全面上涨,流动性宽松和外资回流将提供支撑 [7] - 科技板块估值压力释放后,港股或持续刷新年内高点,需关注三季度初可能的战术性调整机会 [7]
上半年南下资金净流入超7300亿港元 ,新消费、医药、银行受追捧
深圳商报· 2025-07-01 19:29
南下资金流入港股概况 - 2024年10月起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 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流入7311.93亿港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1] - 南下资金持股占比从2024年初14%升至2025年6月21% 港股通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28% [2] - 南下资金流入助推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20% 恒生国企指数涨19.05% 恒生科技指数涨18.68% 涨幅全球领先 [1] 资金行业配置偏好 - 非必需性消费 金融 医疗保健为南下资金净流入前三行业 分别达2134亿 1770亿 829亿港元 [2] - 高息股(银行 通讯 能源)及科技 新消费 医药板块最受青睐 [1] - 新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泡泡玛特涨199% 老铺黄金涨322% 创新药领域三生制药涨289% 荣昌生物涨278% [2] 市场结构影响 - AH股溢价指数6月12日跌至126.91点 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显示港股估值吸引力提升 [3] - 南下资金持股30%以上个股以小盘股(市值<50亿港元)和红利股为主 2024年增持前15大个股中高分红标的占2/3 [3] - 金融 能源 电信 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在AH两地上市公司中市值占比达80% [3] 机构配置趋势 - 香港市场占中国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51% 为股票债券投资首选市场 [4] - 2025年63%机构计划通过港股通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4] 后市展望 - 港股汇聚消费升级标的和硬科技龙头 估值处于全球中低位 AI产业链性价比突出 [5]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等因素或推动下半年港股估值持续提升 [5]
小米YU7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1.25%,小米集团涨超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0:13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7日早盘港股市场小幅高开 港股科技30ETF(513160)开盘走强 截至发稿涨1 25% 成交额快速破1亿元 交投活跃 [1] - 成分股方面 小米集团-W涨超5% 金山云 中芯国际 联想控股等多股跟涨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 该指数跟踪可经港股通买卖 从事科技业务并于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之表现 [1] 小米公司动态 - 6月26日晚小米公司正式发布新车小米YU7 小米汽车官微称小米YU7 1小时大定突破28 9万台 [1] -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 官方表示该产品是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随身的AI入口 支持第三方APP视频通话 直播 实时分享 [1] 科技行业趋势 - 西部证券表示本轮科技上涨行情的背后是AI产业趋势的变革 回溯历史上典型的产业周期带来的行情 当前演绎的时间或空间都尚未到达极致 预计科技仍有向上空间 或成为全年主线行情 [1] - 民生证券指出近期港股市场估值明显回升 日均成交额和南向资金净流入大幅提升 公募基金对港股偏好持续提高 2025年一季报主动权益型基金加权港股总仓位达13 51% 创历史新高 [2] - 中概股持续回流显著提高港股市场成长性 在港股上市的前中国10家科技巨头公司流通市值占比约34% [2] - 港股通资金净流入主要方向为科技 医药 消费和银行行业 [2]
2025下半年港股及海外中资股投资策略:牛市换挡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0 15:12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处于历史性变化初期,中报季前窄幅震荡、中枢缓升,中长期困扰港股的问题有望改善,中性假设下今年余下时间恒生指数有12%潜在收益空间,有望成内资出海和外资配置中国资产重要市场及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支撑 [4] - 港股通资金改变估值体系,降低离岸市场折价,影响不限于高股息行业,盈利对市场驱动明显 [4] - 融资重启带来活水,A股公司赴港上市弥补行业短板,关注新股市场交易指标 [4] - 内外资均参与市场反弹,内地投资者配置行业方向明显,外资有增配空间 [4][5] 港股通资金如何带来港股估值体系的重塑 港股通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6583.63亿港元,占市场日成交比例稳定在20%-25%,本轮净流入规模和占比高于前两轮,港股估值与中美利差关联性下降 [10] 港股高股息央国企受青睐 - 2024年以来,港股和A股举牌重点是高股息行业,港股举牌次数多因股息率高,保险和券商自营资金配置港股可免20%红利税 [16] 港股通资金对高股息板块重估压低ERP波动区间 - 按恒生指数成分股权重计算,内地高股息股票平均估值抬升25.7%,令恒指估值抬升约6.9%,压低ERP波动区间下沿约0.6个百分点 [17] 恒指隐含ERP有望下降 - 港股通投资者对高股息板块重估使恒指估值中枢上行,隐含ERP历史波动区间下限有望从约6%降至5.4%,当前约6%,距情绪极端过热有上行空间 [21] 港股投资者对回港中概股影响上升 - 中概股回归浪潮持续,港股投资者对回港中概股交易占比和股价影响力提升,2024年初后港股交易时段对股价上行驱动贡献上升,纳入港股通对回港中概股流动性和投资者结构影响明显 [23][28][29] 恒生指数盈利预期稳健 - 今年港股上涨非全依赖估值提升,恒生指数盈利预期年初至今稳健且上修,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市场下行风险,6-7月盈利预期调整小,下一个调整窗口期在八月中报季 [34] 新消费等领域盈利预期调升具普遍性 - 新消费、科技、医药、金融等领域盈利预期上修明显,调升公司数量和市值占比位居前列,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38] 融资重启下如何分辨机会与风险 港股融资活动恢复改善流动性 - 今年港股融资活动明显恢复,IPO和再融资回暖,港股上行期吸引融资,但融资高峰与市场高点无稳定领先时长,再融资低位对应市场低位 [46] 港元汇率波动是小插曲 - 本轮港元汇率短期波动与港美利差有关,金管局注入流动性后收市总结余抬升,后续可能因投融资需求突升出现汇率波动 [51] A股公司赴港上市填补短板 - 截至2025/6/6,25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递表,22家发布H股上市公告,行业以科技制造业为主,填补港股存量行业短板 [52] 港股IPO破发率情况 - 港股IPO定价市场化,破发率常年高,今年IPO市场活跃,当日破发比例下降至历史低位,但5日破发比例回升至历史较高水平 [53] 关注高基石比例IPO股价波动风险 - 港股IPO呈现新股增发比例下行、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上行现象,高基石比例有利有弊,高基石比例IPO上市后股价易大幅波动,关注AH上市架构H股股价短期影响 [58] 内外资对市场的配置情况如何 内地发行ETF情况 - 内地市场发行的港股主题ETF总规模约3846.96亿人民币,科技主题占比高,红利和医药主题规模超400亿 [65] 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配置情况 - 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达19.2%历史高位,全市场配置主题基金港股配置规模大,配置比例达理论空间55.7% [69] 内地公募基金基准选择问题 - 内地公募基金港股基准多为宽基指数,部分指数含无法被港股通投资标的,存在偏离度风险,选择港股通主题指数可管理偏离度,选择人民币计价指数可消除汇率影响,全回报指数作基准有缺陷 [70] 内地公募基金超配成长低配红利 - 相较于常见业绩基准,内地公募基金在港股明显超配成长,低配红利 [71] 人民币汇率对港股影响 - 人民币汇率走强利好港股,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受汇率影响小,海外被动基金在人民币升值时流入中国股票资产,近期重拾净流入 [77] 外资回流情况 - 外资逐步回流中国资产,但距前期高点有提升空间,海外主动型新兴市场基金对中国公司股票配置比例上升,海外投资者配置呈现被动化特征 [80][85] 港股2025年收益空间更新 2025年内恒生指数潜在收益空间测算 - 悲观情景下,2025年盈利增长2%,2026年增长4%,收益率-10.5%;中性情景下,2025年盈利增长5%,2026年增长8%,收益率12.27%;乐观情景下,2025年盈利增长8%,2026年增长10%,收益率18.27% [89][90] 中长期视角 - 港股市场定位变化,上市公司结构更均衡,投资者结构离岸市场色彩降低,外资参与市场重估,有望在海外投资者增配中国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资产池支撑 [94]
[6月6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医药估值如何;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6-06 21:51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大盘微跌,波动不大,还在5星。 大小盘股略微下跌。 时间拉长后,盈利上涨是推动指数上涨的发动机。 对港股来说, (1)前几年有过一波盈利下降,发动机不仅熄火,还挂了倒档。 这也是之前港股一路下跌到5.9星的原因。 甚至在底部的时候,港股的跌幅比A股还大不少。 A股这轮熊市最大回撤大约40%上下,港股恒生指数达到腰斩。 (2)2023-24年港股逐渐恢复增长。 价值风格比较坚挺,优选300等微涨,成长风格微跌。 港股也微跌。 1. 港股今年以来涨幅比较高。 也是得益于基本面的复苏。 再重温下指数投资的底层公式: 指数净值=估值*盈利+分红 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025年1季度,港股迎来了最近4年盈利增长最好的阶段。 盈利增长,叠加去年从5点几星估值提升,推动港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 (3)A股1季度也有盈利同比增长,但没有港股这么明显。 不过这里也不用太羡慕港股。 今年的业绩高速增长,其实是前几年业绩低迷的反弹。 而经济总会有周期性。 未来港股也会不断的经历「低迷-景气」的周期循环。 也正是因为经济的周期性,才永远不缺少低估买入的机会;也不用担心没有下一轮 ...
6.6犀牛财经早报:前五月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7.46% 中芯国际子公司拟出售中芯宁波14.83%股权
犀牛财经· 2025-06-06 09:36
年内基金发行突破4200亿份 单月发行量连续3个月超百只 今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量增质优"的双重突破。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以认购截止日 统计(下同),年内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突破4200亿份,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占比超 46%;新成立基金数量达654只,总发行份额为4264.37亿份。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5月份单月公募基 金发行延续火热态势,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15只,连续第三个月突破百只关口,平均认购周期为20.97 天。业内人士表示,在A股盈利增速边际改善预期与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共振下,机构正加速布局权益 类资产。(证券日报) 资金借道ETF套利停牌股 多家基金公司提示风险 近日,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两家公司双双停牌,大量资金涌入持有这两家公司股票较多的基 金,多只信创主题ETF规模大增。6月5日,多只相关ETF放量成交创历史新高。面对汹涌的套利资金, 多家基金公司紧急提示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市场一致性套利预期升温,这场看似"躺赚"的投资实 际胜算难料。(上证报) 前五月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7.46%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结构性机会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 ...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低开0.05%:携程集团(09961)跌2%
智通财经网· 2025-06-04 09:44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05%,恒生科技指数跌0.34% [1] - 携程集团(09961)股价下跌2% [1] 港股后市展望 - 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港股科技板块受益于资本开支高增和稀缺资产汇聚 [2]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强化定价权,外资配置中国资产趋势改善 [2]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下半年看好港股,恒生科技板块更具优势 [2] - 中国资产或成为全球资本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港股市场生态环境质变,优质企业上市潮和增量资金流入 [2] 中长期配置价值 - 港股白马低估值行业具有左侧布局价值,影视院线、调味发酵品、非白酒食品等估值消化明显 [3] - 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等行业具备中长期发展逻辑 [3] - 恒生指数PE从7.5倍修复至10.5倍,仍低于2018年初和2021年初高位 [3] - 2025年港股IPO市场预计大复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 [3] 港股市场结构演变 - 港股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枢纽,内地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对接 [4] - 港交所成为链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提升国际金融战略地位 [4] - 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受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流动性改善推动,港股吸引力系统性提升 [4] 政策与红利资产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下调印花税、优化交易机制等政策提升市场流动性 [5] - 红利类资产因高回报、低波动优势在ETF互联互通下配置渠道拓宽 [5] - 红利税改革预期和国际流动性改善增强红利策略吸引力 [5] - 港股红利类指数抗压性与稳定性突出,受中长期资金青睐 [5]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高开0.53%:翰森制药(03692)、石药集团(01093)涨近4%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09:43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0 53% 恒生科技指数涨0 54% [1] - 翰森制药 石药集团涨近4% 网易涨近3% [1] 港股后市展望 - AI产业周期或引领港股向上 港股科技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 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2]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 未来仍有增量空间 [2] - 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本逃离美元资产的避风港 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质变 [2] - 港股估值持续修复 恒生指数PE从7 5倍震荡上行至10 5倍 相较历史高位仍有提升空间 [3] - 港股IPO市场2025年将迎来大复苏 香港仍是国际金融中心 [3] 行业配置机会 - 白马低估值行业具有左侧布局价值 影视院线 调味发酵品 非白酒食品等估值消化明显 [3] - 科技成长 高端制造 新消费等具备中长期发展逻辑的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3] - 红利类资产凭借高回报 低波动优势 配置渠道持续拓宽 有望成为中长期资金青睐方向 [5] 市场结构变化 - 港股市场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重要枢纽 港交所成为链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 [4] -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交易后可能带动A股交易活跃 部分核心资产定价权可能南移 [4] - 港股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持续提高 流动性在海外资金回流背景下趋势性改善 [4] 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政策 包括下调印花税 优化交易机制等 [5] - ETF互联互通制度推动红利类资产配置渠道拓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