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

搜索文档
上海下半年将投入5亿元发放服务领域消费券
新华网· 2025-07-18 22:41
财政资金安排 - 上海下半年将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餐饮、旅游、电影、文化、体育消费券 [1] - 首期发放3000万元"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聚焦文化演出领域 [2] 消费券类型与新增内容 - 现有消费券中旅游住宿券将新增"乡村民宿券",体育券将发放"健身""观赛"两类消费券 [1] - 文化消费券适用范围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2] 上半年消费券成效 - 餐饮消费券吸引2094.2万人次报名摇号,参与企业线下营业额增长25% [1] - 餐饮消费券核销人数突破186万人次,核销率超过90% [1] - 体育消费券累计核销2981万元,拉动场馆直接消费9104万元,资金撬动比达3.1倍 [1] - 857家定点体育场馆参与活动,181万人次领券 [1] 文化消费券发放策略 - 文化消费券发放对象面向全国消费者,覆盖对上海演出有兴趣的观众群体 [2] - 旨在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剧场、亲近艺术 [2]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歌迷之城的“乐”动与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18 22:31
演唱会经济带动太原消费升级 - 2024年太原举办32场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0.4亿元、住宿7亿元、餐饮3.39亿元、购物娱乐11.88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已举办17场演唱会,观众达52万人次,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14][39] - "歌迷经济"推动太原游客接待量位居山西省首位,2024年同比增长19.55% [39] 城市服务创新提升歌迷体验 - 演唱会前后3天提供公交地铁免费服务,歌迷凭门票可免费游览晋祠等九大景区 [9] - 设立接驳车专线,散场后10分钟内可乘车,服务获歌迷高度评价 [2] - 商业街联动演唱会推出沉浸式体验,如钟楼街设置歌手大屏画像及歌迷优惠活动 [20][26] 文旅融合创造消费新场景 -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模式兴起,晋祠因含歌手名字的碑文成为粉丝打卡热点,带动景区客流 [17] - 太原22处文博场馆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62.15万人次,门票收入6728.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7%和19.81% [39] - 商业摊位多元化发展,涵盖应援化妆、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形成完整消费生态 [29][35][37] 演艺经济辐射全省文旅产业 - 大同、晋城等城市效仿太原举办演唱会,如"星动云中大同演唱会"吸引张信哲等艺人 [39] - 山西省暑期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113%,门票预订量增长超10倍 [39] - 太原计划深化"演艺+文旅+科技"跨界合作,开发周边产品及沉浸式体验项目 [40]
下半年上海将发放5亿元消费券
快讯· 2025-07-18 21:56
上海下半年消费券发放计划 - 上海将在下半年继续发放"乐 上海"服务消费券 总金额达5亿元 [1] - 消费券覆盖餐饮 电影 文化 体育和旅游五大领域 [1] - 餐饮消费券金额最高达3 5亿元 占比70% [1] - 旅游消费券金额8000万元 占比16% [1] - 电影和文化消费券各3000万元 各占比6% [1] - 体育消费券金额1000万元 占比2% [1] 消费券发放政策调整 - 本次将扩大消费券覆盖面 [1] - 优化部分领域消费券发放模式 [1] - 政策目标为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 [1]
美企借力“中国速度”强化全球供应链
新华社· 2025-07-18 21:48
这是7月17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拍摄的特斯拉展台。新华社记者 丁洪法 摄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美企借力"中国速度"强化全球供应链 新华社记者陆芸、吴琼、黄泽晨 盛夏时节,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一台搭载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芯片的 中国制造机器人优雅地将冰镇矿泉水递给观众。 在英伟达展台上演的这一幕是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的真实写照。尽管供应链挑战加剧,英伟达、苹果、 特斯拉等美国企业仍借链博会舞台重申对华承诺,展示其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的决心及雄心勃勃的投资 计划。 "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16日举行的链博会开幕式上说。 此次北京之行,黄仁勋还参加了链博会上的炉边谈话并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公开表达对中国的长期承 诺。他透露,英伟达即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希望将更先进的芯片带入中国市场"。 黄仁勋的高调亮相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对许多企业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融入世界上最完 备的供应链体系,借力"中国速度"以驱动全球创新。 从英伟达、苹果公司、高通等科技企业,到星巴克、麦当劳、沃尔玛等消费巨头,吸引美国企业参加链 博会的 ...
外卖狂欢背后:羊毛出在谁身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1:47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外卖平台掀起史无前例的补贴大战,美团、淘宝闪购、京东接连祭出超力度优惠,社交平台上"1.1元鸡排套餐"等薅羊毛攻略疯狂刷屏 [1] - 美团发布战报显示,截至7月12日23点36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单 [3] -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环比净增15%,同时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 [3] - 7月12日,美团的补贴额为3亿元—4亿元,淘宝闪购的补贴额超过了12亿元,最近两周淘宝闪购的工作日补贴额则在单日4亿元左右 [3] 餐饮商家困境 - 餐饮商家叫苦不迭,有从业者直言外卖生意100%依赖平台,命脉完全被平台掌控 [1] - 某轻食连锁品牌商家表示当前的外卖大战对品牌宣传有好处,但对加盟商来说由于不熟悉游戏规则意见较大 [1] -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指出百亿补贴开战最受伤的是商家,顾客享受的各种满减补贴每10元中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 [3] - 补贴比例正在悄然转移,商家承担份额从最初较小飙升至60%以上,以14元补贴券为例商家需承担9元平台仅补贴5元,导致实际客单价从20元下降至15元 [3] - 部分订单经凑单后消费者实付金额甚至只有几分钱,商家反映外卖活动来得猝不及防,以往平台会提前沟通活动细则现在直接默认全量参与 [3] - 小品牌连协商余地都没有,不参与活动意味着断流日均百单店铺会跌至30—40单,参与活动虽能带来2—3倍订单但客单价却很低 [3] - 净利润下滑超过60%部分门店已陷入亏损,加盟商普遍反映利润微薄但品牌方同样增收困难难以给予补贴支持 [6] 行业组织反应 - 7月15日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布倡议书公开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 [1] - 同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倡议书指出各平台企业应立即停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强制行为,严禁以"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 [1] -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2] - 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等部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2] 商家两极分化 - 在杭州主营沙县小吃的方先生是补贴"受益者",平台补贴让单价降低吸引了更多图便宜的消费者,参与活动后平台给予配送费补贴对其有帮助 [6] - 小吊梨汤总经理刘正表示近期在外卖平台上整体营收增长约两成订单量和利润同步上升,增长主要来自新客拉动和用户复购尤其是年轻用户群体增加明显约占整体外卖订单20%—30% [6] - 黑河市牛肉面店主李先生直言面食产品不适合外卖但若不参与活动或充值平台推广在平台页面排名无法靠前堂食客流也受到冲击 [7] - 有商家表示顾客即便来到实体店也会打开外卖软件对比价格也有到店坐下来点外卖的消费者 [7] 行业洗牌与转型 - 餐饮企业正积极寻求转型突围,小吊梨汤快速调整经营策略推出更灵活套餐组合更好承接平台活动和流量扶持 [7] - 数据显示淘宝闪购消费券上线第一周有4124个餐饮连锁品牌突破生意历史峰值其中95%为城市区域连锁品牌小吃、地方菜、快餐等中小连锁品牌商家占比较高 [8] - 平台资源明显向连锁品牌倾斜单店和小商户既难以获得扶持又缺乏承接流量运营能力 [9] - 建议商户采取双轨策略:优化菜单结构适应平台满减规则如推出高毛利组合套餐,开拓企业团餐等线下渠道平衡收益 [9] - 商家应当建立清晰经营底线若补贴活动与企业发展目标相悖不妨暂缓参与,把重心放在提升顾客满意度和适应新营销体系 [9]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以责任与创新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21:36
行业现状与政策环境 - 食品安全被强调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石[1] - 餐饮市场规模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仍保持稳步扩张[1] - 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为行业提供方向[1]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业食品安全形势向好 企业责任意识增强 创新实践不断涌现[1] - 数字化应用和产业链协同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1] - 餐饮业态复杂 食品安全链条长 管控要求高 对精细化管理提出挑战[1] 行业协会举措 - 中国烹饪协会通过宣传政策法规 深化行业合作 推广品牌餐饮管理模式强化网络餐饮平台主体责任等措施规范行业发展[1] 未来展望 - 餐饮业市场前景广阔 需全行业以责任 创新与共治夯实食品安全基础[1] - 行业需迈向营养健康目标 营造节约风尚 提升餐饮质量[1]
利好来了!刚刚,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7-18 21:07
核心观点 重庆市出台26条提振消费措施,从就业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升级、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品质提升五大方面发力,涉及住房补贴、新型消费培育、金融支持等具体政策,旨在全面激发消费活力[1][6]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计划,12个县扩围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2][7] - 个人和小微企业可分别申请最高50万元、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享受50%财政贴息和0.5%担保费补贴[7] - 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培育"涪陵榨菜""荣昌猪"等农业品牌[7] 保障居民消费能力 - 2025年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三年内城市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点覆盖率达60%[3][8] - 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不高于成交价20%,最高3000元[3][8]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8] 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三年内离境退税商店达200家,设立"重庆造"展销专区实行增值税"即买即退"[8] - 每年举办首发活动100场以上,新打造品质首店300家以上,最高奖励200万元[4][9] - 三年培育旅游美食体验店360家、示范店40家、旗舰店15家、街区10个[9]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 2025年5-12月期间,中心城区换购新房补贴总房款1%,140㎡以上新房补贴0.5%[2][9] - 实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推行新车上牌全程网办,支持消费型改装业态发展[9]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智能化升级,支持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换购[9]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 特色网货产业带培育最高支持40万元,"渝系列"直播电商基地最高奖励40万元[3][9] - 每年举办低空飞行消费周,发展消费级无人机等应用场景[3] - 打造"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邮轮与商贸文旅融合[9]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 个人消费贷款上限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鼓励无还本续贷等纾困措施[4][11] - 用好再贷款工具加大消费信贷支持,优化还款期限频次[11]
和讯投顾廖爱萍:投资三要素,大牛股的共性
和讯财经· 2025-07-18 20:40
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是选股的基础,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2] - 缺乏竞争壁垒的行业(如传统服装销售或餐饮)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企业盈利困难 [2] - 电商行业虽然短期盈利(第一年赚几百万),但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2] - 投资者需充分理解商业模式,判断其长期盈利潜力和竞争优势 [2]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由创始人和管理层塑造,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 -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励员工、吸引人才,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 [2] - 强调创新和客户至上的文化能推动企业进步并满足市场需求 [2] - 投资者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判断其是否支持长期发展 [2] 投资态度 - 选股需要热爱和坚持,热爱能驱使投资者主动学习并不断进步 [3] - 热爱投资有助于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和理性,坚持投资策略 [3] - 长期投资过程中,热爱能帮助投资者积累经验并提升能力 [3]
喜娜AI速递:今日财经热点要闻回顾|2025年7月18日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39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优必选等企业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政策与资本共振推动技术成本双突破,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2] -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中国有望占据50%份额 [2] - 金田股份、远东股份等7家核心企业中报预增,在硬件、软件、场景层各有优势 [2] 加密货币市场 - 美国众议院通过《天才法案》和《清晰法案》,加密货币市场全线大涨,以太坊突破3600美元/枚 [2] - 过去24小时近16万人爆仓,爆仓总金额达5.87亿美元 [2] - 中信期货认为稳定币或提振美元资产需求 [2] 美联储政策 - 美联储理事沃勒建议7月降息25基点,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且就业市场面临风险 [2] - 旧金山联储行长Daly也支持尽快降息,市场对7月降息预期升温 [2] - 美联储内部对经济形势判断和政策节奏存在争议 [2]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特朗普计划对超150个美国次要贸易伙伴统一加征关税,日本出口受关税影响下滑 [3]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应对美国关税勒索 [3] - 日美汽车和农业关税谈判遇难题 [3] A股公司业绩 - 中微公司、杭州银行等上半年净利预增,黔源电力、厦门钨业等净利润同比下降 [3] - 金通灵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ST声迅等公司股东拟减持股份 [3] 外卖补贴大战 - 淘宝闪购与美团展开补贴大战,美团称是被动防守 [3] - 淘宝闪购订单量逼近美团,市场格局可能生变 [3] 国际油价 -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OPEC下调需求预期且特朗普关税施压 [3] - 中东地缘局势紧张支撑油价,OPEC+增产与亚洲进口量增长影响供需 [3] 娃哈哈家族纠纷 - 宗馥莉被起诉要求返还信托资金,娃哈哈电商销量下滑 [4] - 纠纷可能影响公司控制权及饮用水行业竞争格局 [4] 稳定币RDA概念 - RDA以数据资产为锚,上海物贸成为龙头股并四连板 [5] - A股RDA标的基本面较差,商业模式依赖政策推进 [5] A股天价离婚 - 纵横股份实控人任斌离婚案二审判决,前妻分走5.37亿元股份 [5] - 任斌仍为公司实控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但仍亏损 [5]
21特写|“中国味”席卷东南亚:品牌中餐如何破解出海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0:35
中国餐饮品牌东南亚扩张现状 - 截至2024年底约60个中国餐饮品牌在东南亚开设6100多家门店 较2022年1800家增长3倍多 [1][5] - 东南亚餐饮市场规模达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相当于中国市场的17% [5] - 代表性品牌包括海底捞、蜜雪冰城、张亮麻辣烫、太二酸菜鱼等 其中蜜雪冰城在越南超1300家 印尼超2600家 [4][14] 东南亚市场吸引力 - 人口基数庞大且华人社群基础深厚 饮食文化与中国相近 [4] - 中产阶层快速崛起 食饮烟酒消费占比超40%(印尼达48.8%) [6] - 地理位置毗邻中国 基础设施改善降低运输成本 [5] - 下沉市场潜力大 如泰国清迈、印尼泗水等二线城市存在空白 [8] 扩张策略与本地化实践 - 选址聚焦核心商圈与学生区结合 利用集聚效应和年轻客群接受度 [7] - 供应链采用"进口+本地"混合模式 比例达50% 部分企业尝试建设中央厨房 [10][11] - 产品改良如推出冬阴功汤底 门店装潢配合当地审美 [17] - 经营模式多元化 直营、加盟、联营并行 蜜雪冰城通过vivo/OPPO经销商快速铺店 [14][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新加坡市场饱和 2024年前11个月3004家餐饮公司关闭 海底捞暂停东南亚新店 [12] - 供应链成本占42% 跨境运输存在新鲜度与合规壁垒 [11] - 文化差异导致口味"水土不服" 如纯正四川火锅客流量不佳 [10] 发展阶段与趋势 - 从"移民餐饮"转向"品牌餐饮" 注重标准化管理与国际团队建设 [16] - 茶饮行业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占领市场 蜜雪冰城定价低于本土品牌50% [14] - 头部品牌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计划2025年加大下沉市场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