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氟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趋势不变,积极把握回调后的布局机会-20251019
开源证券· 2025-10-19 16:43
好的,我已经仔细阅读并分析了这份氟化工行业周报。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氟化工产业链已进入长景气周期,从资源端的萤石到制冷剂及高端氟材料等环节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2] - 制冷剂行业景气远未结束,三代制冷剂(HFCs)趋势不变,平均成交价格或将保持长期上行态势 [49] - 尽管本周板块指数出现回调,但建议积极把握回调后的布局机会 [4][22] 行业行情与指数表现 - 本周(10月13日-10月17日)氟化工指数下跌8.97%,收于3789.69点,跑输上证综指7.50%,跑输沪深300指数6.74%,跑输基础化工指数2.30%,跑输新材料指数3.77% [6][24] - 氟化工板块13只个股中,仅1只周度上涨(占比7.69%),12只下跌(占比92.31%),多氟多周涨幅为+7.08% [30][31] 萤石市场行情 - 本周萤石97湿粉市场均价为3,620元/吨,较上周下跌0.44% [7][19] - 10月均价(截至10月17日)为3,631元/吨,同比上涨3.12% [7][19] - 2025年至今均价为3,512元/吨,较2024年均价下跌0.95% [7][19] - 市场在前期冲高后呈现偏稳偏弱运行,供需双方博弈偏强,价格触及下游心理与成本承受极限 [19][34] 制冷剂市场行情 - **三代制冷剂价格整体强势**:截至10月17日,R32、R125、R134a、R410a价格分别为62,500、45,500、53,000、53,000元/吨 [8][20][46] - **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相较于2024年,R32、R134a、R410a价格分别上涨64.5%、55.9%、45.2% [46] - **二代制冷剂R22价格大幅回调**:本周价格16,000元/吨,较上周下跌51.52%,较2024年下跌47.5%,剧烈博弈或趋近尾声 [8][20][46] - **出口市场量价齐升**:2025年8月,HFCs单质制冷剂出口额同比+72.8%,其中R32出口量同比+53.7%,出口均价同比+96% [91] 重点公司动态与业绩 - **三美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24-16.46亿元,同比+171.73%-+193.46%,并投资3090万元布局四代制冷剂中试装置 [10] - **东阳光**: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47-9.37亿元,同比+171.08%-+199.88% [10] - **永和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56-4.76亿元,同比+211.59%-+225.25% [10] 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 - 推荐标的:金石资源(萤石)、巨化股份(制冷剂、氟树脂)、三美股份(制冷剂)、昊华科技(制冷剂、氟树脂、氟精细) [11][22] - 其他受益标的:东阳光、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 [11][22]
新宙邦:有机氟化学品产品聚焦于高端含氟精细化学品和高端含氟聚合物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8:44
公司业务与产品定位 - 有机氟化学品业务聚焦于高端含氟精细化学品和高端含氟聚合物 [1] - 有机氟化学品在氟化工产业链中属于高附加值产品 [1] - 电子化学品业务与国内外核心客户群保持稳定战略合作关系 [1] 产品与业务核心优势 - 有机氟化学品具有生产技术难度高、生产准入门槛高、客户要求高质量和交付要求高等特点 [1] - 公司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合作模式 不仅致力于产品创新 更注重创新产品的应用领域 [1] - 电子化学品业务优势包括扎实的研发积累、稳定供应保障、高品质产品、严谨完善质量体系及多基地交付服务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电子化学品业务众多产品全球市占率高 [1] - 有机氟化学品毛利率受产品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及综合服务模式等因素影响 [1]
新宙邦:投资的江西石磊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为2.4万吨/年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8:40
公司产能规划 - 公司投资的江西石磊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为每年2.4万吨 [1] - 待2025年底技改完成后,六氟磷酸锂规划产能将达到每年3.6万吨 [1] - 后续视市场需求情况,公司仍有进一步的扩产计划 [1] 上游原材料布局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江西石磊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氢氟酸进行布局 [1]
下游需求成业绩“引擎”,三美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增超170%,高增态势能否延续?
华夏时报· 2025-10-17 14:3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5.24亿元至16.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1.73%至193.4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5.13亿元至16.35亿元,同比增幅达175.83%到198.05%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12亿元,归母净利润4.01亿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增至16.16亿元,归母净利润提升至5.94亿元,呈现逐季攀升态势 [3]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源于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配额进一步削减和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导致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1][2] - 下游需求增长推动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 - 同行业公司如永和股份和东阳光也因制冷剂价格上涨,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11.59%至225.25%和171.08%至199.88% [6] 业务结构与历史波动 - 氟制冷剂是公司核心支柱业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32.68亿元,占公司全年总收入40.40亿元的约八成 [1][2] - 公司业绩呈现强周期性特征,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12%至33.3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2.41%至2.80亿元,主要受产品价量下降影响 [4] - 2023年氟制冷剂均价同比下降21.18%,氟制冷剂外销量同比下滑12.39%,氟发泡剂外销量同比下滑52.69% [4] 财务状况与行业特征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超过30亿元,长期借款为3.89亿元,流动负债为8.0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25年上半年为9.44亿元 [6] - 氟化工行业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下游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业绩呈现明显波动特征 [7] - 行业专家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多元化拓展至医药电子等领域、延伸产业链以增强成本控制和市场稳定性 [7]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首予巨化股份“增持”评级,多板块布局助力氟化工龙头成长
格隆汇APP· 2025-10-17 13:2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资氟化工龙头,产品分为氟化工原料、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品七大类 [1] - 2025年公司三代制冷剂权益生产配额为27.1万吨(不包括R23),市占率达34%,位居行业第一 [1] - 公司在多个氟聚合物产能上位居全国前三,并开发出系列电子氟化液 [1] 财务业绩与增长驱动力 - 2013-2024年公司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8.7%和20.4% [1]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为制冷剂与基础化工品板块的量增 [1] - 制冷剂毛利占比超过60% [1] 制冷剂业务优势 - 公司主流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占公司总配额的比例分别为42%、21%、25% [1] - 上述三种制冷剂占国内总配额的比例分别为41%、34%、33% [1] - 公司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持续上行 [1] 估值与评级 - 考虑公司为氟化工龙头企业,给予公司2025年24-25倍市盈率(PE) [1] - 对应目标股价为39.5-41.2元/股 [1]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
永和股份跌2.03%,成交额2.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80.9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7 11:35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28.01元/股,成交额2.20亿元,换手率1.54%,总市值143.0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80.94万元,特大单与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9.49%,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8.55%,近60日上涨14.56%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至含氟高分子材料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氟碳化学品53.58%,含氟高分子材料32.71%,化工原料9.06%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82% [2]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85万,较上期微减0.44%,人均流通股增至20453股 [2] - 信澳周期动力混合A(010963)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311.48万股,而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003984)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1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2亿元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氟化工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氟化工、环氧丙烷、一带一路、中盘、融资融券等 [1]
制冷剂长期逻辑仍存,行业格局向好趋势不变,石化ETF(159731)低位布局窗口打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1:00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10月17日A股市场震荡走低,中证石化产业指数震荡下行跌约1% [1] - 指数成分股中仅鲁西化工、新凤鸣、蓝晓科技、中国海油、扬农化工上涨 [1] - 石化ETF(159731)跟随指数调整,被提及低位布局窗口打开 [1] 氟化工行业景气度与公司业绩 - 第三代制冷剂配额高度集中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 [1] - 受益于制冷剂行业持续高景气度,相关龙头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喜 [1] - 截至10月15日,主流制冷剂产品价格同比及较年初均大幅上涨:R32均价6.25万元/吨,较年初涨45.35%,同比涨64.47%;R125均价4.55万元/吨,较年初涨8.33%,同比涨30%;R134a均价5.25万元/吨,较年初涨23.53%,同比涨54.41%;R410a均价5.30万元/吨,较年初涨26.19%,同比涨45.21% [1] 行业前景与政策受益 -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认为,在国际公约框架下,制冷剂长期逻辑稳固,行业格局向好,看好内外贸价格共振上行 [1]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炼化及贸易(25.60%)、化学制品(23.72%)和农化制品(19.91%) [2] - 该指数有望充分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2]
多氟多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1.80亿元,融资余额9.9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09:33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下跌0.68%,成交额为25.66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1.80亿元,融资偿还额为2.12亿元,融资净买入为-3137.69万元 [1] - 截至10月16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9.9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9.9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4.09%,该余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融券交易情况 - 10月16日融券偿还与融券卖出均为0股,融券余量为17.67万股,融券余额为361.17万元 [1] - 当前融券余额低于近一年40%分位水平,处于较低位 [1] 公司基本信息与业务构成 - 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21日,于2010年5月18日上市,主营业务涉及六氟磷酸锂及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无机氟化盐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新能源材料34.97%,氟基新材料30.39%,新能源电池25.30%,电子信息材料5.55%,其他3.80% [1] 股东结构与变化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6.02万,较上期减少4.80%,人均流通股为6743股,较上期增加5.0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2087.50万股,较上期增加1395.70万股 [2]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持股759.03万股,较上期增加76.13万股,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持股585.29万股,为新进股东,南方中证5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减少6.09%,归母净利润为5133.02万元,同比减少27.0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3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亿元 [2]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1017
天风证券· 2025-10-17 08:02
宏观策略与市场环境 -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297亿元,社融脉冲回落[1] - 9月M1同比回升,M2、社融存量同比回落,超额流动性回落,M2-M1剪刀差收窄至新低,反映资金活化程度增强[1][2] - 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呈现企稳迹象,在低基数效应和"反内卷"政策影响下,PPI同比或处于回升周期[4][28] - 9月CPI同比-0.3%,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4][30] - 指数震荡、板块轮动加速,资金围绕十一月中美APEC峰会进行押注,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十五五关注度提升[1] 金融与固收市场 -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初始规模为5000亿元,不及2022年的7400亿元,但投放节奏可能更快,预计在10-11月密集落地,更侧重于新兴产业和扩大内需领域,并明确规定部分资金定向支持民营企业[7]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达85332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最高水平,较2024年同期增长18456亿元,净融资规模达6151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21633亿元[25] - 地方债平均发行年限为14.60年,较2024年延长1.37年,平均发行利率为1.94%,平均发行利差为14.22个基点,较2024年回升5.74个基点[26] - 存款活期化、非银化的趋势仍在,可能引致银行负债端微观结构的边际变化,放大不稳定性,银行体系对央行流动性投放的依赖度或将上升[2][22] 化工行业深度分析 - 巨化股份作为氟化工龙头,2025年三代制冷剂权益生产配额27.1万吨,市占率34%行业第一,其中R32/R125/R134a占公司总配额42%/21%/25%,占国内总配额的41%/34%/33%[10][32] - 公司2013-2024年收入与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8.7%/20.4%,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54.3/6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5/2.01/2.44元[10][34] - 国内钛白粉行业20年以上产能占比约为19%,龙佰集团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全球第一,市占率26%[8][35][37] - 截至9月19日,国内硫酸法钛白粉产品价差为5278元/吨,为自2006年以来的最低值[36] 重点公司研究与评级 - 巨化股份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参考可比上市公司2025年平均PE为22.0倍,给予公司2025年24-25倍PE,对应目标价39.5-41.2元/股[16][34]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以12.5亿元人民币对价战略收购上海思妍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创下2025年美容行业最大收购案纪录[17] - 公司与思妍丽在20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456家高端商业物业中,合计持有191家,占比42%,在核心城市重点商圈的门店覆盖率提升[17] - 富特科技、可川科技、康弘药业等公司获得首次"买入"评级[18] 行业配置与市场数据 - 天风证券10月金股组合包含百济神州-U、深信服、金蝶国际、中际旭创、海光信息、立讯精密、药明康德、紫金矿业等公司[5] - 上一交易日上证综指收于3916.23点,上涨0.1%,沪深300指数收于4618.42点,上涨0.26%,创业板指收于3037.44点,上涨0.38%[11] - 申万行业指数显示,电子行业总市值189993亿元,流通市值91062亿元,市盈率71倍,市净率3.9倍;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314266亿元,流通市值133399亿元,市盈率44倍,市净率4.7倍[19]
下游需求成业绩“引擎”,三美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增超170%,高增态势能否延续?|掘金百分百
华夏时报· 2025-10-16 17:33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5.24亿元至16.4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71.73%至193.46% [2][3]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区间为15.13亿元至16.35亿元,同比增幅达175.83%到198.05%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归母净利润4.01亿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增至16.16亿元,归母净利润提升至5.94亿元,呈现逐季攀升态势 [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71亿元、33.34亿元和40.40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30.12%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6亿元、2.80亿元和7.79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同比分别下滑9.44%和42.41% [5] 业务与收入结构 - 氟制冷剂是公司的核心支柱业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32.68亿元,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40.40亿元的约八成 [2][4] 业绩驱动因素 - 2025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第二代氟制冷剂配额削减、第三代配额管控下的竞争格局优化、下游需求增长以及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 [2][3] - 202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下降,其中氟制冷剂均价同比下降21.18%,氟制冷剂外销量同比下滑12.39% [5]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超过30亿元,长期借款为3.89亿元,流动负债为8.04亿元 [7]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29亿元、4.84亿元、7.09亿元和9.44亿元 [7] 行业景气与同行表现 - 氟化工行业景气度在2025年持续攀升 [2] - 同行业公司永和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7] - 同行业公司东阳光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7亿元到9.37亿元,同比增长171.08%至199.88% [7] - 全球环保政策推动第三代制冷剂逐步淘汰,而第四代制冷剂尚未大规模普及,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同时下游需求如空调、汽车等行业复苏,推高价格 [8] 行业特征与挑战 - 氟化工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特征,产品价格易受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影响,下游空调、制冷等行业的阶段性调整会快速传导至上游 [2][5][8] - 行业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下游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业绩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