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终版议程
高工锂电· 2025-07-04 19:41
会议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四川成都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举行 [1] -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英联复合集流体 [1] 开幕式及致辞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邛崃市领导、璞泰来董事长梁丰、英联复合集流体总经理翁伟嘉将发表致辞 [2] - 成都市和邛崃市领导将进行投资环境及招商推介 [2] 核心议题 电池材料变局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将探讨"全场景 大空间 新格局" [2] - 英联复合集流体研究院副院长步绍宁将分享"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与规模化破局" [2] - 璞泰来膜事业部极片中心研究院院长张磊博士将讨论"材料、工艺、装备协同锻造综合供应商长板" [2] 新材料应用蓝海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将总结2025H1中国锂电池材料市场并展望未来 [4] - 杉杉科技技术总监顾凯博士将介绍新一代量产石墨化技术的进展 [4] - 安徽中基副总经理谢新华将分析电池需求多元共振下铝箔企业的应变策略 [5] - 东阳光氟树脂研发总监程堂剑博士将探讨PVDF替代方案破解锂电粘结剂"卡脖子"问题 [5] - 兰溪致德市场营销与技术支持总监贺劲鑫将分享气相硅碳的量产进展 [5] 固态电池产业化 - 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经理徐航宇博士将介绍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与未来机遇 [4] - 容百科技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冯道言博士将探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进展 [6] - 锋锂新能源副总经理唐光盛博士将分析高比能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和工程问题 [6] - 厦钨新能源技术总监曾雷英将分享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6] 新材料创新路径 - 天目先导研发总监诸赓博士将介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开发进展 [5] - 金汇能集团研究院院长吴云胜将讨论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产业化 [5] - 合肥恒力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勇将分享装备创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发展 [5] 圆桌对话 - 多场景需求分化对新材料技术创新影响 [4] - 新材料规模化降本路径 [4] - 材料、电池、设备厂商生态协同关键点 [4] - 固态电池降本双引擎:材料创新与工艺革新 [5] - AI驱动技术破壁缩短开发周期并优化性能 [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路线选择 [5] - 装备赋能新电池与新材料产业化 [6] - 电池回收技术与零碳生产赋能全生命周期降本 [6] 参会企业 - 主要参会企业包括英联复合集流体、璞泰来、卫蓝新能源、杉杉科技、安徽中基、东阳光氟树脂、兰溪致德、容百科技、锋锂新能源、厦钨新能源、天目先导、金汇能集团等 [2][4][5][6]
碳酸锂日评:国内碳酸锂7月供给预期偏松,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量环比增加-20250704
宏源期货· 2025-07-04 15: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碳酸锂7月供给预期偏松,社会库存量环比增加,建议投资者轻仓逢低试多主力合约,关注58000 - 62000附近支撑位及66000 - 70000附近压力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期货情况 - 2025年7月3日,碳酸锂近月、连一、连二、连三合约收盘价分别为64300元/吨、64160元/吨、63800元/吨、63800元/吨,较昨日分别变化320元/吨、100元/吨、100元/吨、100元/吨 [1] - 活跃合约成交量420967手,较昨日减少119468手;持仓量334057手,较昨日增加8483手;库存22880吨,较昨日减少300吨 [1] - 近月 - 连一价差为140元/吨,较昨日变化220元/吨;连一 - 连二价差为36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连二 - 连三价差为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 基差(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 碳酸锂活跃合约收盘价)为 - 1980元/吨,较昨日增加330元/吨 [1] 锂矿及锂现货价格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652美元/吨,较昨日增加20美元/吨;锂云母(Li2O:1.5% - 2.0%)平均价765元/吨,较昨日增加25元/吨等多种锂矿价格有不同变化 [1] - 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平均价62100元/吨,较昨日增加450元/吨;氢氧化锂(56.5%电池级粗颗粒/国产)平均价57620元/吨,较昨日减少50元/吨等多种锂现货价格有不同变化 [1] - 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电池级碳酸锂价差为 - 4480元/吨,较昨日减少5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与工业级碳酸锂价差为16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等多种价差有不同变化 [1] 其他锂相关产品价格情况 - 六氟磷酸锂(99.95%国产)平均价5155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三元前驱体523(多晶/消费型)平均价75005元/吨,较昨日增加350元/吨等多种产品价格有不同变化 [1] SMM碳酸锂库存情况 - 2025年7月3日,冶炼厂库存58890吨,较上周减少142吨;下游库存40497吨,较上周减少138吨;其他库存38960吨,较上周增加1790吨;合计库存138347吨,较上周增加1510吨 [1] 行业重要资讯 - 阿根廷四个锂矿新项目未来几周至几个月陆续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增加72%,达到0.2万公吨当量,巩固其全球锂生产大国地位 [1] - 7月2日,赣锋锂业全资子公司以3.407亿美元收购股权,马里锂矿项目一期年产能50.6万吨锂精矿已投产,运输线开通 [1] - 7月1日,智利国有矿业巨头获得开展锂生产批准,合资企业2017 - 2060年可开采相当于200万吨锂金属量当量的锂资源,最多年产33万吨碳酸锂当量 [1] - 富临精工与川发龙蟒合作,将新建项目布局产能 [2] 供给端情况 - 天齐锂业潼南工厂3万吨湿矿项目或于25年1月投产后总产销约达201万吨/年,国产进口锂矿价格虽升高但处低位,国内锂盐7月生产进口量或环比减少 [3] - 广东浩海、紫金矿业等企业产能将投产,中国碳酸锂工业与电池级7月生产量或环比增加 [3] - 中矿锂业、藏格矿业等企业有项目建设或升级计划,中国碳酸锂日度生产利润为负,库存量较上周增加 [3] - 随化集团计划25年底前建成万吨氢氧化锂产线,中国氢氧化锂7月生产量或环比减少,库存量或环比增加,出口量或环比减少 [3] 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情况 - 中国不同生产工艺的磷酸铁月均成本为1.0% - 1.8万元/吨,7月生产量或环比增加;不同工艺磷酸铁锂月均成本为2.9 - 3.5万元/吨,产量较上月增加 [4] - 湖北亿派、天宸锂电等项目有投产或产能增加计划,中国磷酸铁锂产量或环比增加 [4][5] 其他产品情况 - 中国电钴中间品加工费上周下降,电钴销售量月度生产成本为20000元/吨,利润为负;电解钴、硫酸钴等产品7月生产量或环比增加 [5] - 中国进口硫矿价格升高,电钴二氧化硫周度生产成本为1.3 - 1.1万元/吨,生产利润为正,出口量环比增加 [5] - 中国三元材料厂库存量较上周增加,1月生产量或环比增加;中国储能电芯7月产出货与库存量或环比减少,动力电芯、智能电池、新能源汽车7月生产(销售)量或环比增加 [5] 交易策略 国内碳酸锂生产与消费量均处低位,供需预期偏松,国产与进口锂矿价格初现抬头,国家政策引导碳酸锂产销出清预期,国内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较少,建议投资者轻仓逢低试多主力合约,关注58000 - 62000附近支撑位及66000 - 70000附近压力位 [5]
翔丰转债盘中下跌2.04%报132.179元/张,成交额3352.45万元,转股溢价率16.21%
金融界· 2025-07-04 10:31
翔丰转债市场表现 - 7月4日盘中下跌2.04%报132.179元/张,成交额3352.45万元,转股溢价率16.21% [1] - 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从0.30%至3.00% [1] - 转股开始日为2024年4月16日,转股价27.44元,对应正股为翔丰华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2020年9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90) [2]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用高端石墨类、硅碳类负极材料及核石墨、石墨烯等新型碳素材料 [2] - 客户包括比亚迪(弗迪电池)、LG新能源、国轩高科、三星SDI、宁德时代等全球知名锂电池企业 [2] 最新财务数据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下跌8.08% [2] - 归属净利润-815.09万元,同比下跌163.61% [2] - 扣非净利润-0.103亿元,同比下跌188.57%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4月股东人数2.167万户,人均流通股5012股 [2] - 人均持股金额13.13万元,筹码集中度较集中 [2]
中伟股份推进回购已耗资6.62亿 加码全球产业链境外营收占44.5%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4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1895.19万股占总股本2.02% 累计成交金额6.62亿元 最高成交价41.21元/股 最低成交价30元/股 [1][4] - 回购计划自2024年11月启动 拟投入5亿至10亿元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 [4] - 公司自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6.82亿元 2024年每10股派现3.6元 现金分红3.3亿元 2024年度整体分红率超40% [4] 市场表现 - 2021年11月股价最高151.9元/股 2024年2月最低25.76元/股 2025年7月2日收盘32.95元/股 较最高点下跌近八成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股东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为第六大股东 截至3月底机构持股合计5.87亿元占流通股64.57% [5] 行业地位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0.3%连续5年行业第一 四氧化三钴市占率28%连续5年行业第一 [1] - 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出货量外销排名第一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73亿元/402.23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5.43亿元/19.47亿元/14.67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7.87亿元同比增长16.09% 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18.88% [7]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境外收入178.8亿元占比44.5%同比增长27.1% [2][8] - 已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聘请安永香港作为审计机构 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3][9] - 客户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等全球锂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 [6]
15万吨!一磷酸铁锂材料项目落地!
鑫椤锂电· 2025-07-02 16:19
丰元股份磷酸铁锂产能布局 - 公司云南玉溪基地目前投资建设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线 [2] - 根据合作协议预计2025年扩建至60万吨总产能 其中20万吨为配套项目 40万吨为扩建计划 [2] - 2025年3月已建成产能达22.5万吨 [3] 2022年产能建设进展 - 在建项目包括黏土提锂中试线及5万吨磷酸铁锂产线 均位于玉溪市红塔区 [3] - 11月时5万吨产线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1000吨黏土提锂中试线仍在建设 [3] 2023年产能爬坡情况 - 原有磷酸铁锂产能1万吨 新增6.5万吨产线产能利用率达70% [3] - 云南基地5万吨新产线处于爬坡阶段 预计二季度末达到较好利用率水平 [3] - 玉溪二期10万吨和安庆二期2.5万吨产线正在加紧建设 [3] 行业动态 - 2025年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4]
2025H1磷酸铁锂市场盘点:上半年产量163.2万吨,同比增长66.6%
鑫椤锂电· 2025-07-01 15:11
磷酸铁锂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产量163 2万吨 同比增长66 6% [3] 企业市场份额 - 湖南裕能市场份额约30% 龙头地位显著 第一梯队 [5] - 万润新能 德方纳米 友山科技 富临升华 常州锂源市场份额5%-10% 第二梯队 [5] - 其他企业市场份额均在5%以下 [5] 企业产量表现 - 湖南裕能上半年产量超过40万吨 遥遥领先 [7] - TOP5其他企业产量10-15万吨 [7] - TOP5之外企业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下 [7] 企业产量增速 - 安达科技 当升科技增速最高 均超过200% [9] - 友山科技 富临升华 国轩高科增速均超过100% [9] - 万润新能 泰丰先行增速均超过80% [9] - 湖南裕能基数大但仍实现超40%增幅 [9] 潜力企业分析 - 万华化学 当升科技 协鑫锂电 邦普循环 瑞翔新材在资金 客户 产品 工艺等方面表现突出 [9] - 五家企业均有大力拓展磷酸铁锂市场的决心 未来有望占据重要地位 [9]
可川科技: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25
发行概况 - 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0万元,具体发行规模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确定[3] - 募集资金将用于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投资总额74,838.18万元[17] - 本次发行不设担保,债券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16][20]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可转债信用等级为稳定[1]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48.27万元、9,533.08万元和6,640.93万元,呈下降趋势[31] - 2022-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25%、21.75%和18.61%,持续下滑[32] 行业背景 - 复合铝箔作为新型锂电池集流体,在安全性、轻薄化和高能量密度方面较传统铝箔更具优势[9][10]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780GWh,同比增长23%[12]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复合铝箔产业链发展,将其列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14][15] 募投项目 - 项目产品为复合集流体相关锂电池材料,是现有业务的延伸但属新产品[6] - 已获得某国际知名消费电子电池生产商首笔小额订单,其他客户验证仍在推进中[38] - 存在产能消化风险和技术路线更替风险[6][37] 财务政策 - 2022-2024年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440万元、4,816万元和3,315.58万元[5]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11,571.58万元,占年均归母净利润的108.41%[5] - 实行剩余股利政策,在满足条件下优先考虑现金分红[4]
湘潭电化可转债上市在即 募资加速锰酸锂业务扩产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2:47
可转债发行与上市 - 电化转债(127109)将于7月4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发行总额4.87亿元(487万张,每张面值100元) [1] - 可转债持有人包括公司控股方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湘潭振湘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南方中证1000ETF、中环坤阳六号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 [1] - 可转债信用评级为AA级(主体及债项),评级展望稳定 [1]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4.87亿元将主要用于"年产3万吨尖晶石型锰酸锂电池材料项目",属于现有业务的扩产升级 [1] - 公司自2021年布局锰酸锂业务,截至2024年底已拥有年产能4万吨,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 [1] - 项目将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锰酸锂行业前景 - 锰酸锂当前主要应用于3C数码、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A00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 - 锰酸锂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相比三元材料)、电压平台高、安全性优、倍率及低温性能好等优势 [2] - 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国内锰酸锂需求量达17.95万吨,2030年将增长至41.56万吨(ICC鑫椤资讯数据) [2] - 碳酸锂价格回归理性后,锰酸锂在两轮小动力电池领域对铅酸/钠电的竞争优势将更明显 [2] 技术研发方向 - 锰基材料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体系,固态电解质可改善锰溶出问题,提升循环及存储性能 [3] - 控股子公司广西立劲正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在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应用(目前处于小批量送样测试阶段) [3] 公司战略布局 - 2025年计划巩固3C数码市场份额,拓展小动力/两轮车市场,争取北方低温市场份额 [3] - 上游将加强锰矿资源储备,推进靖西爱屯锰矿开采,并寻求国内外其他优质锰矿资源以保障供应稳定和成本控制 [3]
“电池保镖”大规模量产要来了?可川科技募资5亿元生产复合铝箔,已询价国内设备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2:06
电池安全与复合集流体 - 复合集流体(复合铜箔、复合铝箔)作为电池安全"保镖"受到关注,能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 [1] - 复合集流体采用"三明治结构"(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旨在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2] - 复合铝箔在穿刺试验中产生的毛刺更小,高分子材料绝缘层能发生断路效应,控制短路电流不增大,降低热失控风险 [3] 可川科技复合铝箔项目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5亿元,投向"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48亿元 [3] - 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复合铝箔9500万平方米产能,建设期4年,预计第5年完全达产 [3] - 产品将优先布局消费电子类应用场景 [1][3] 设备国产化与成本 - 复合铝箔生产设备此前主要依赖进口日本设备,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1] - 公司询价的真空镀膜机供应商均为国内企业: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报价2600万元/台)和洪田科技(报价2253万元/台) [1][4] - 募投项目中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合计5.33亿元,其中真空镀膜机成本占比超八成(4.50亿元),拟购置18台,单台价格2500万元 [4] 行业挑战 - 复合集流体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一致性差等缺点 [4] - 复合铝箔去年已率先导入并装车,但设备国产化进程较慢,生产成本短期难大幅下降 [4]
全球第一公司34岁继承人内斗43岁后妈,股份被清零,市值蒸发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17
杉杉集团发展历程 - 1980年代初期郑永刚接手负债800万元的宁波甬港服装厂,9年内将其打造为中国服装行业标杆企业[3] - 1980年代筹措3万元投放中国首个服装电视广告,"杉杉牌"西装迅速走红,7年后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5] - 2000年初战略转型新能源,投资鞍山碳素研究所研发锂电池负极材料,坚持投入十余年[8] - 2013年锂电池技术首次商业化应用于智能手机,2022年负极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第一[8] - 2022年创始人郑永刚个人财富达125亿元,公司曾创下近千亿市值[8][10] 控制权争夺事件 - 2023年郑永刚突然离世未留书面遗嘱,法定继承人周婷(第二任妻子)与指定接班人郑驹(长子)爆发控制权争夺[12] - 内斗导致公司市值从400多亿腰斩至200多亿,两年累计蒸发超200亿[10][14][17] - 2023年4月周婷起诉郑驹并申请股权冻结,5月双方表面和解但矛盾持续[16] - 2024年11月周婷接任董事长,公司总债务达400亿(其中120亿短期债务),市值再蒸发160亿[17] - 2025年2月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6月郑驹股权被司法拍卖彻底出局[18][20] 企业管理与传承问题 - 郑永刚奉行"穷养儿子"理念,郑驹留学期间需挤公交,归国后经系统培养2019年升任副总裁[10][12] - 创始人离世暴露传承法律手续缺失,法定继承与指定接班制度冲突导致权力真空[12][22] - 控制权争夺期间公司同时面临新能源行业周期性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压力[14]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代际传承难题,复杂家族关系加剧治理风险[22] - 公司曾通过两次战略转型(服装品牌化、新能源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最终因内耗迅速衰落[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