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重磅!七部门印发,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9:4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3][12]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金融支持体系,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3]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 - 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8大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4][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4][14] 数字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拓宽资金来源[5][20]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6][18] 产业链与资源保障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7][16] - 推动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7][16] 金融工具创新与配套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8][28] 长期资金引导机制 - 推动政府基金、国企基金、保险资金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方向[6][18] - 鼓励创投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8类机构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9][15] 区域与跨境服务 - 支持中西部产业转移,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加强转出地与承接地金融服务衔接[22]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24]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构建差异化授信模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25] - 推动金融机构与产业链数据对接,开发基于"数据信用"的供应链"脱核"融资模式[21] 政策协同机制 -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增信[29] - 强化产业与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防范资金挪用和"内卷式"竞争[28][29]
阅兵行情预热?“龙一”4天3板,国防军工ETF盘中新突破!融资客加速扫货
搜狐财经· 2025-08-05 17:59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收复3600点并创阶段新高[1] - 国防军工ETF(512810)盘中最高涨幅达1.59% 场内最高价创2022年8月11日以来新高[1] - 国防军工ETF连续3日成交额突破1亿元[1] 板块及个股表现 - 国防军工ETF成份股80只中45只上涨 5只平盘 30只下跌[2] - 商业航天概念领涨 航天智装一度20%涨停 航天科技涨停封板[2] - 地面兵装延续强势 长城军工4天内3次涨停并创历史新高[2] - 权重股航发动力和中航沈飞收跌拖累指数表现[2] - 成交额前十成份股中建设工业涨4% 长城军工涨9.99% 中国船舶涨2.85%[3] 行业驱动因素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5天内完成两次成功发射 7月30日长征十二号和8月4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发射[4] - 双工位连续发射验证发射场高密度发射能力[4] - 历史数据显示过去15年国防军工板块8月上涨概率显著高于上证指数[4] - 融资余额急速攀升 8月4日国防军工ETF融资余额达2855万元创历史新高[4] 产品特征 - 国防军工ETF(512810)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及可控核聚变等多领域[7] - 该ETF为融资融券标的和互联互通标的[7] - 6月实施份额拆分后投资门槛降低 当前一手价格不足70元[7]
双工位连发、智慧工厂实现量产 ……中国商业航天“飞出”新高度
央视网· 2025-08-05 17:19
在完成7月30日一号工位的发射任务后,发射场工作人员迅速将工作状态切换到了保障二号工位的发射任务上,7月31日便完成了这一发长 征十二号火箭的转运工作,为后续发射任务做准备。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梁表示,从发射场的初次设计开始,就是瞄着高密度目标。发射场在供气管路的选择、控制系 统的方案设计上,考虑了快速状态切换情况。比如一号工位打完,2至3天的时间,就能把状态切换到2号工位来。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 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 此次发射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二号发射工位进行,而在7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刚刚完成了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的发 射任务。短期内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高密度发射能力。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已经建成的两个发射工位分别于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12日完成首发任务。 杨天梁告诉记者 ...
海南推进卫星超级工厂建设,开工建设卫星部组件制造中心等项目;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33%——《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7:02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点评:固态电池是新一代革命技术,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目前半固态电 池已经步入产业化期,处于进一步商业化关键节点。全固态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有望逐步实现量产。 随着一系列国家支持政策和行业规范的出台,固态电池有望快速发展。根据国内外汽车厂商与电池厂商 的技术进展和规划,固态电池2027年有望实现量产,2030年全球市场空间超3000亿元,2025至2030年年 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8%。概念股包括国轩高科、道氏技术、亿纬锂能等。 (一)重要市场新闻 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34%,纳指涨1.95%,标普500指数涨1.47%。热门科技股普涨,英 伟达、谷歌、Meta、博通涨超3%,特斯拉、微软涨超2%。贵金属、焦炭、加密货币涨幅居前,金田涨 超10%,美国黄金公司、美洲白银公司涨超8%,Robinhood、Strategy、科尔黛伦矿业涨超6%,泛美白 银涨超4%。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33%,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小鹏汽车、名创优品涨超4%, 哔哩哔哩、京东涨超2%,蔚来跌超8%。 2、COMEX黄金期货收涨0.85%,报3428.6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银河航天持续助力太空新基建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6:40
据了解,银河航天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首家独角兽和领军企业,已累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包括我国 首次批量生产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我国首颗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可堆叠卫星、国际上首个分布式多 星编队SAR卫星等三十余颗卫星,正在成为助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据银河航天卫星型号总师胡照介绍,该组卫星核心单机产品均实现自主研制,本组发射的卫星通过设计 创新与垂直一体化整合,卫星的研制采用面向批产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集成和测试, 结合机器人合舱工艺,可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本报讯(记者李春莲)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 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的一组卫星,均由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承担研制,这是民营商 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此类卫星。 胡照表示,银河航天作为商业航天领军企业将充分发挥产业、市场融合联动特色,持续提升自主创新研 发能力。 本组卫星均由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出厂,工厂内的卫星生产线大量应用了智能装配机器人等装备,以 及数字化制造系统、自动综合测 ...
七部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格隆汇· 2025-08-05 16:27
格隆汇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到,支持新 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 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商业航天行业事件点评:海南发射场“双工位”接力,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射
民生证券· 2025-08-05 14:59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评级 [5][10] 核心观点 - 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时代,GW星座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2030年前完成10%发射量,2030年后年均发射1800颗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双工位"接力"发射,验证高频次发射能力,二期项目将新增三号、四号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各达16发 [2] - 千帆星座完成五次发射,在轨卫星达90颗,采用"一箭18星"技术,平板式卫星堆迭技术成熟 [3] - 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制造端技术革新推动规模化生产,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和可复用火箭技术降低发射成本,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辟新需求空间 [4] 行业进展 GW星座部署 - 2025年已发射6组卫星,7月底至8月初9天内完成3组发射,密集发射态势凸显 [1] - GW-A59子星座6080颗(500-600km轨道),GW-A2子星座6912颗(1145km轨道) [1] 海南发射场建设 - 2024年12月二号工位首飞,2025年3月一号工位首飞,7-8月双工位连续完成两次发射 [2] - 二期项目2025年1月启动,新增三号、四号工位,单工位年度发射能力16发 [2] 千帆星座技术突破 - 2025年3月第五批组网星以"一箭18星"方式发射,首次实现商业星座与商业发射场协同 [3] - 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设计,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平板式堆迭技术成熟 [3] 投资建议 卫星端标的 - 陕西华达、新雷能、智明达、上海瀚讯、航天环宇、国博电子、中国卫星、铖昌科技、中航光电(富士达) [4] 火箭端标的 - 中天火箭、斯瑞新材、广联航空、铂力特、国科军工、派克新材 [4] 地面及运维标的 - 盟升电子、中国卫通 [4]
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卫星 商业航天企业批量研制卫星并承担国家重大发射任务
央视网· 2025-08-05 14:22
央视网消息:8月4日18点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 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成明告诉记者,这条卫星生产线正在实现像批产汽车一样批产卫星,可以实现年产百颗1000公斤级卫星。目前,他们正在将AI技术融入卫星制造。 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负责人 成明:我们积极部署AI生产管理系统,推进生产进度、资源调度的快速精准协同,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 数字化装配、自动化测试、智能化物流等多维优化手段相互融合,构建敏捷高效的生产体系。 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负责人 成明: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的"智慧大脑"与"柔顺灵巧手臂"增强了产线柔性生产和数字化制造能力,将卫星研制周期 缩短80%,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控,产品质量得到全流程保障。 智慧工厂批量生产卫星 可年产百颗 此次发射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是由银河航天研制的。这是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批量研制该类卫星,并承担国家重大发射任务。 据介绍,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生产线采用了面向批产的模块化设计,并且大量应用了智 ...
梁军出任CEO,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21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4:09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过去一周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2起融资事件 其中21笔披露金额 总规模达38 73亿元人民币 [1] - 科技与制造行业仍是融资重点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融资笔数显著增加 [2] - 江苏省(6笔) 北京市(5笔) 上海市(4笔)为融资最活跃地区 [3] - 华泰紫金 雅惠投资 临港科创投各完成2笔投资 聚焦医疗健康与科技制造领域 [4] 科技与制造行业融资亮点 - 半导体/芯片赛道完成4笔融资 披露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 [2] - 机器人赛道完成4笔融资 披露金额近4亿元人民币 包括零次方机器人(亿元级) RoboScience(近2亿元)等 [2][21][24] - 上海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AI计算领域NPU芯片研发 获小米 蔚来等战略投资 [16] - 燕芯微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基于北京大学ReRAM技术研发新型存储器 [17] - 云塔科技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 专注5G/6G射频芯片国产化替代 [27] 医疗健康领域融资动态 - 医疗器械赛道披露融资超6亿元人民币 包括百赛飞 普丽妍(近5000万美元) 普立蒙(近3亿元)等 [2][10][11][12] - 橙帆医药完成超6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推进FIC/BIC创新药研发 [9] - 引航生物获超亿元融资 加速合成生物技术产品商业化 [8] - 普丽妍与普立蒙均聚焦医用高分子材料 分别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和近3亿元C轮融资 [11][12] 新兴技术领域突破性融资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创国内核聚变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29][30] - 绿洲清能获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推动电化学合成氨技术工程化应用 [26] - 睿思智联获数千万元融资 强化GPU资源池化技术研发 [13] - 环视智能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攻克机器人视觉感知低算力难题 [14][15] 消费与智能化应用融资 - 星联未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开发智能宠物穿戴设备 [7] - 驯鹿AI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提供全机器人替代的销售客服方案 [20] - 小际云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助力中小微商家智能化营销 [19] - 堂上堂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打造品质包子连锁品牌 [5][6]
商业航天行业更新:低轨卫星发射提速,可回收火箭推动降本增效
2025-08-05 11:16
商业航天行业及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产业链经历显著变化,低成本运载火箭批量生产降低运力成本,如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将每公斤运输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1] - 液体可回收火箭是未来运力降本主要方向,航天科技集团及多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进行液体可回收火箭首发或试验[1][10] - 中美商业航天差距扩大,美国猎鹰9号成熟后年发射量增速30%-40%,中国年发射量徘徊在60左右[3][14]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占比接近50%,2021年不到13%,民营企业发射速度明显加快[15] 卫星互联网发展 - 2024年卫星互联网板块受原信G60融资和头部公司IPO推动出现节奏性行情[7] - 星网一代增强型卫星获经费支持,二代新技术方案预计2026年定型招标[8]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2019年明确为新基建方向,递交13,000颗平普申请方案[19] - 国网星座计划2024年进入组网期,截至2025年7月共发射47颗组网卫星[20] - 海南超级卫星工厂采用"1+1+8"布局,规划年产能1,000颗卫星[21] 火箭技术进展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近地轨道运力10-15吨,每公斤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3] - 2025年重要火箭发射计划:长征十二号可回收版、中科宇航利剑二号、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等[16] - 可回收技术显著降本,猎鹰9号通过回收利用单次发射成本降至1,850万美元[13] - 液体火箭结构复杂但可靠性高,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12]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 华为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行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重测,新款旗舰机将搭载该功能[1][9] - 手机直联低轨道卫星技术有三种接入方案,中国倾向于5G NTN技术方案[23] - 美国Starlink已部署650颗手机直联卫星,T-Mobile和AT&T推出相关服务[24] 资本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反映商业航天产业链变化[1] - 预计2026年将有5-6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上市,包括中科宇航、蓝箭航天等[5] - 2025年商业航天指数涨幅不到10%,落后于中证军工13.6%涨幅[11] 国际竞争格局 - Starlink已部署7,556颗卫星,总通信容量500TB,覆盖300万用户[3][17] - Starlink估值3,500亿美元,准备推出容量大幅增长的V3.0卫星[17][18] - SpaceX推动"Starshield"军事应用计划,预计部署超1.5万颗卫星[18] 产业链结构 - 低轨道通信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三个环节[25] - 卫星制造核心企业包括电科13所、55所、54所及航天772所[25] - 火箭制造涉及超捷股份、铂力特、四新材及高华科技等企业[27] 其他重要信息 - 云信G60计划2026年松江区商业卫星年产能达300颗,产业规模超100亿元[22] - SpaceX星舰成熟后可一次携带60颗卫星,总容量增加60TB[18] - 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日益扩大的国际竞争压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