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搜索文档
创新国际赴港上市正常推进,招股书有望近期更新
智通财经· 2025-07-15 09:03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近8倍 重返全球第一 [1] - 截至6月12日超过170家公司递交A1上市申请 状态处于"处理中" [1] - 上周有5家公司同日上市 反映市场热度 [1] - 若6个月内未过聆讯或上市 申请自动失效 需更新招股书重新提交 [1] 创新国际上市进展 - 1月13日递交申请 当前状态显示"失效" 正更新数据准备二次递表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华泰国际 [2]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海外产能扩张(电解铝冶炼厂及设备)占比最高 绿色能源项目(发电站及设备) 营运资金补充 [2] 铝行业发展趋势 - 公司聚焦铝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环节 主营电解铝及氧化铝生产销售 [2] - 通过风能太阳能布局构建绿色电解铝产业壁垒 [2] - 战略目标为打造世界级绿色铝产业集团 [2] 港股IPO流程特点 - 主要步骤:递表→聆讯→公开招股→定价→暗盘交易→挂牌 [1] - "A+H"上市潮加速 科企专线开通推动市场活跃度 [1]
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9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西南大学童晓玲教授课题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 [1][2] - 该技术精准靶向Bmdsx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 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 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 [2] -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表现出雄性特征 包括8节腹部 抱握器等生殖器官 以及完整的精囊和输精管 能产生精子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技术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 为经济昆虫育种开辟了新路径 [1] - 雄蚕具有抗逆性强 产丝质量高 料丝转化率高等优势 培育全雄蚕品种可推动蚕丝产业发展 [1][2] - 该技术也适用于蚊子 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害虫 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意义 - 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2] -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解决了以往研究未能突破的技术难题 [1] - 发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开关"基因有类似拼接规则 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
戏剧“有戏” 赛事“出圈” 生态“焕新” 解码坪山文旅消费新密码
深圳商报· 2025-07-15 07:58
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从围屋里的戏剧狂欢,到街道足球的全民沸腾,再到古村落的野奢秘境……当下,坪山区正以文化为 魂、体育为脉、生态为基,构建"全天候、全年龄段"的文旅消费矩阵。 "戏剧+"赋能,文旅消费好"有戏" "看似荒诞的主题,实则是对内心的一次探索,我还想'二刷''三刷'!"看完话剧《小小世界的不速之 客》,从北京专程赶来的戏迷刘女士难掩兴奋。上周末,她近距离感受了坪山"围屋古韵"的独特魅力。 这部被称为"乌镇遗珠"的话剧在坪山长守戏剧谷连演两场,场场座无虚席。演出前,长守村周边小店人 头攒动,提前掀起一波"戏迷"消费热潮。 "这种融合历史、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创新体验,把戏剧谷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场景。"深圳坪山龙 马社董事长姚怡介绍,这里汇聚了剧场、咖啡馆、书店、展览空间、餐厅等多种业态。"观众不只是来 看一场戏,更是来体验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生活方式。" 坪山原创话剧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我爱桃花》《断金》《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等新创排话剧屡 登社交媒体热搜,吸引长春、天津、西安等地观众"打飞的"追剧。对此,姚怡表示:"坪山深厚的山水 人文底蕴是戏剧创作的天然沃土。我们将深度挖掘大湾区文化资源,通过持 ...
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巩海滨走进“在线访谈”节目创新科技金融 创优实体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15 07:38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设立4家分中心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 [2] - 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与上市企业 - 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3家,数量和新增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2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303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2] - 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发境内上市公司12家(居全国第一),其中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 政府引导基金与股权投资 - 2023年组建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已落地(含8只天使、早期类基金) [4] - 南京、苏州试点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约,总规模达700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2024年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19%和12.8% [4]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推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创业投资类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协同接续,建立容错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 [5] - 设立"证券江苏"服务平台,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超400家,与沪深北交易所常态化开展"省所对接"活动 [6]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全国首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万家 [7] 专精特新企业支持 - 区域性股权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含86家"小巨人"企业、57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融资77.45亿元,助推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8] - 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包括"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4916.8亿元 [7]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立"科技金融类贷款"专版,整合政策与服务内容 [7]
政策资金双双发力,多个问题亟待解决,私营企业能助力印度实现“太空梦”吗?
环球时报· 2025-07-15 06:54
印度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5月印度拥有172家专注太空的私营企业[1] - 当前印度航天产业规模约80亿美元占全球2%[1] - 目标到2047年将全球占比提升至15%[1] - 预计2033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达9440亿美元[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0年印度向私营企业开放太空行业并成立IN-SPACe监管机构[2] - 2023年发布《印度太空政策》明确公私合作框架[2] - 2024年放宽外资限制允许100%外资投资卫星制造[2] - 航天预算从2013-14年5615亿卢比增至2025-26年13416亿卢比增长近两倍[2] - 设立110亿卢比专项基金支持航天初创企业[2] 市场增长预期 - 未来5年印度航天经济预计以48%复合增长率增长至500亿美元[3] - 官方预测2024年该领域市值有望超130亿美元[4] - 过去5年印度航天初创企业融资总额超35亿美元[4] 产业基础条件 - ISRO拥有2万名员工规模超过NASA[4] - 班加罗尔形成航天人才与企业聚集的生态系统[4] - 多家初创企业已实现卫星发射和商业运营[5][6] 发展挑战 - 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进口[7] - 材料学和化学等基础领域薄弱[7] - 缺乏全面监管框架和事故责任机制[7] - 人才流失严重领军型人才匮乏[8] - 资金规模不足以支撑长期太空计划[8]
数字化成文旅“破圈”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7
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地区通过老字号联展和非遗美食文化盛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形态和产品创新[1] 数字技术应用与突破 - 加强数字文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文化企业研发Web3.0、AI、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1] - 在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元宇宙乐园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 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 京津冀依托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天津算力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服务能力[2] - 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7%,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2] 数字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京津冀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约1.6万亿元,在文化企业整体营收中占比较高[2] - 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激发区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促进企业成长[2] 产业发展挑战 - 三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数字基建水平差异较大[2] - 产业集聚集中于大城市核心区域,偏远城区或乡村发展有限[2] 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组建国家级数字文化技术高精尖创研中心,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专家库[3] - 培育沉浸式空间、超高清视听、智慧文博等主流数字文化新业态[3] -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首钢园等科技园区打造示范产业新场景[3] -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协同效率[4]
重新定义“看”的方式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5
超高清产业发展现状 - 全国首个4K超高清卫视频道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着我国超高清端到端贯通发展进入整体升级、规模见效的新阶段 [1] - 我国超高清产业规模逼近5万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协同纵深推进、技术标准引领全球 [1] - 超高清具有超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高量化精度等技术特性,从5个维度综合提升视觉体验 [1] 超高清技术应用场景 - 国家大剧院首创"第二现场"模式,通过8K直播话剧《林则徐》,全国25家剧院同步放映 [2] - 8K内窥镜与8K外科显微镜的应用使得腹腔手术等操作更为精准安全 [2] - 上海市部署的超高清安防系统在夜间能清晰识别百米外车牌,准确率达99.7% [2] 超高清产业政策支持 - 央视及北京、上海、广东3地,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6省市卫视超高清频道陆续开播 [2] - 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B站、咪咕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超过40% [2] - 构建出"1+3+6+6"的发展格局 [2] 超高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实施高清超高清设备更新提升行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扩容改造 [3] - 力争今年底基本告别全国IPTV标清频道 [3] - 重点在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领域推广超高清典型应用案例 [3] - 探索"超高清+AI/VR"融合场景,加快发展商业航天,部署"千帆星座" [3]
拓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7-15 06:0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挑战 - 当前存在"四不"难题:对接环节不协同导致"不能转" 评价环节不精准导致"不好转" 激励环节不到位导致"不想转" 教育环节不配套导致"不协同" [1] 科技创新新范式探索 - 推进基础研究"1820"策源行动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赋予科研自主权 [2] - 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 建设三个基础研究中心 实施40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2] - 出台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制度建设实施意见 用好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 [2] 科研攻坚新方式 - 建立全省科研任务统筹协调平台 优化"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机制 [2] - 促进"产学研用金"横向融通和"科学—技术—创新"纵向贯通 [2] - 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吸引外籍科学家合作 争取央地协同科技项目试点 [2] - 推广"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前沿技术产业化支持模式 [2] 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 建立"孵化—转化—工程化—产业化"全链条贯通机制 [3] - 搭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推动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3] - 实施"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 完善"揭榜挂帅"分类激励 [3] 应用场景新模式 - 编制太空场景、超人场景、泛在智能物联场景等应用规划 [3] - 建立"社会需求+场景应用"牵引模式 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所 [3] - 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 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 [3] 产业创新布局 - 打造"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南京苏州主承载区 三大科创圈 [4] - 构建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 形成"五沿"融合新格局 [4] - 完善"1650"和"51010"产业集群体系 [4] 创新载体建设 - 培育100家"链主"企业 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5] - 建设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为核心的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矩阵 [6] - 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5] 产业升级路径 - 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7] -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7] -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7] - 加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发展"数智云网链"数字产业 [7] 创新生态营造 - 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发挥政府基金作用 [8] - 完善"1+5+13+N"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 [8] - 推进"一件事"全流程线上办理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 [8]
为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51
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 [1] - 数字化转型推动游戏、电影、潮玩等创意产品风靡国内外 [1] - 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加大,对游戏等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 版权保护与创新案例 -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赢得国内外青睐 [2] - 景德镇通过创新版权工作促进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 - VR影片《秦·兵马俑》将版权与数字技术融合,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已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申请专利 [6] 国际合作与输出 - "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版权已输出至法国、韩国、约旦和阿联酋等国家 [4]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习联合出版《中国读本》,从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4] - 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舞剧《天工开物》将在澳大利亚、希腊展开海外巡演 [6] 传统文化与现代版权融合 - 苗绣纹样成为时尚品牌设计灵感,陕西秦腔被改编为游戏原声 [7] - 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项目通过版权保护实现现代转化 [6] - 版权推动民间文艺从"博物馆里的标本"变为"市场中的活水" [7] 国际评价与认可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高度评价中国版权事业发展 [2] -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称中国在利用知识产权推动国家发展方面树立典范 [3] - 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取得巨大进步 [3]
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4:54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7月10日、7月11日和7月1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2][4] - 公司自查确认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无重大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调整 [5]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确认无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3][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36.11亿元(同比下降24.08%),净利润4086.29万元(同比下降75.15%)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加97.53%),净利润3608.63万元(同比下降22.22%) [2] - 截至2025年7月14日公司市盈率达173.17倍,显著高于行业分类"K70房地产业"的26.38倍 [2][9] 市场与信息披露 - 公司未发现可能影响股价的媒体报道、市场传闻或热点概念 [7] - 董事、监事及控股股东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9] - 公司声明所有信息披露均以指定媒体为准,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