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搜索文档
瞄准国庆黄金周!韩国对华团队游限时免签,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业有多重要?
第一财经· 2025-08-06 15:25
韩国对中国团队游客实施临时免签政策 - 韩国政府宣布自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临时免签政策,持续至明年6月[1] - 政策旨在激活地方经济和刺激内需,预计将推动潜在访韩旅游需求增长[6] -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此前计划在2024年第三季度针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阶段性免签政策[3] 中韩旅游交流数据 - 2024年访韩外国游客约1637万人次,消费总额达9.25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6亿元),同比增长33.8%[4] - 中国游客占比28.1%,居首位,人数超过460万,相当于2019年的76.4%,较2023年翻番[4]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占比近25%,人均信用卡消费88.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为日本游客的1.5倍[5] 中国游客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 中国游客在韩人均消费额1689美元,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国游客[5] - 每增加100万中国访韩游客,韩国GDP增速有望上升0.08个百分点[1][5] - 2024年上半年韩中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加152万余人次,增幅达24.3%[5] 韩国旅游业发展目标 - 韩国政府提出《2023~2027年旅游振兴五年计划》,目标包括吸引3000万外国游客、旅游业收入300亿美元[6] - 旅游业对韩国经济的贡献达96.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3.6%,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6] - 韩国政府计划通过简化入境手续等措施吸引外国游客,并借助APEC会议进一步推动旅游业[7] 免签政策背景与动因 - 韩国国内消费心理萎缩,政府需通过刺激内需提振经济,中国游客因消费能力高成为重点目标[3] - 韩国此前在平昌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尝试过团签免签措施,出入境秩序影响低于预期[4] - 韩国新政府外交方向调整及APEC会议筹备促成了签证简化措施的出台[3][7]
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6 07:2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宜昌北站主体结构完工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313公里)进入收尾阶段 通车后将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 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互通 [1] - 沿江高铁项目(渝宜高铁/渝万高铁/合武高铁/北沿江高铁)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融合 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快速客运通道 [1]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 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导流洞主洞开挖阶段 两条超千米隧道施工中 [2] - 西藏安多县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正克服4650米超高海拔等"三重挑战"建设 [2] 能源与电力工程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 实现新疆绿电7毫秒送达重庆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3] - 哈重直流工程创造1万个建设岗位和3万个配套产业岗位 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年产近200套 [3]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采用"领航号"盾构机 实现14.25千米独头掘进 国产盾构机全球市场份额近70% [4] -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创亚洲最大单机容量(65兆瓦)和世界最大转轮直径(7.95米)纪录 [4] - 兵工集团研发120立方米矿用洒水车 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环保解决方案 [5] 国家战略工程规划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目标 国家发改委将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5]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
人民日报· 2025-08-03 10:3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宜昌北站主体结构完工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全长313公里)进入收尾阶段 通车后将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 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互通 [1] - 沿江高铁项目(渝宜高铁、渝万高铁等)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融合 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的快速客运通道 [1]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清单已全部下达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 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进入主洞开挖阶段 两条超千米隧道施工中 [2] - 西藏安多县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正建设 面临4650米超高海拔等三重挑战 [2] 能源与电网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 实现7毫秒新疆绿电送重庆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3] - 工程创造1万个建设岗位和3万个装备制造/能源服务岗位 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年产近200套 [3]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4.6%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使用"领航号"盾构机 实现14.25千米独头掘进 国产盾构机全球份额近70% [4] -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创亚洲最大单机容量(65兆瓦)和世界最大转轮直径(7.95米) [4] - 兵工集团研发120立方米矿用洒水车 为绿色矿山提供环保解决方案 [5] 国家战略工程规划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目标 [5] - 国家发改委将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5]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
人民日报· 2025-08-03 10:1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宜昌北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全长313公里 通车后将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 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互通 [1] - 渝宜高铁 渝万高铁 合武高铁 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深度融合 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快速客运通道 [1]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 将成为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施工进入主洞开挖阶段 两条超千米隧道正在施工 [2] - 西藏安多县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建设面临4650米超高海拔 超低温度 极弱电网三重挑战 [2] 能源与电网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实现新疆绿电7毫秒送达重庆 [3] - 哈重直流工程投资286亿元 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 创造1万工程建设岗位和3万装备制造能源服务岗位 [3] - 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公司年产近200套风电装备 订单量因"疆电入渝"配套项目快速增长 [3] 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 "领航号"盾构机在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施工 具备智能掘进和超前地质预报能力 可完成14.25千米独头掘进 [4] - 国产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 "永宁号""甬舟号"等新型号持续推出 [4] -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创亚洲最大单机容量65兆瓦和世界最大转轮直径7.95米纪录 [5] 产业升级与工程创新 - 中建五局优化基坑设计保障北京国际大厦改造项目推进 [5] - 兵工集团研发120立方米矿用洒水车 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高效环保解决方案 [5]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国家发改委正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 [5]
“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宜昌北站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站房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全长313公里,是全线首个开工项目,通车后将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实现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互通[1] - 沿江高铁项目包括渝宜高铁、渝万高铁、合武高铁、北沿江高铁等,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深度融合,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的快速客运通道[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1] 重大工程建设进展 - 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正在建设上海港最大的单体自动化码头[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施工进入主洞开挖阶段,两条超千米的"地下巨龙"正在成形[2] - 西藏安多县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建设面临4650米超高海拔、超低温度、极弱电网环境三重挑战[2] 能源与电力工程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实现新疆绿电7毫秒送达2200多公里外的重庆,成为"疆电外送"第三条直流通道[3] - 哈重直流工程投资286亿元,带动上下游投资超1000亿元,创造1万余人工程建设岗位和3万余人在装备制造、能源服务等领域的就业机会[3] - 三一重能(巴里坤)风电装备公司在"疆电入渝"工程带动下,风电装备订单量快速增长,年产近200套[3]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使用"领航号"盾构机完成14.25千米独头掘进,国产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4] -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创下65兆瓦亚洲最大单机容量和7.95米世界最大转轮直径纪录[4] - 兵工集团研发120立方米矿用洒水车,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高效环保解决方案[5] 经济影响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3]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5]
海南消费券上新!涵盖文旅、餐饮、购物、交通、住宿等多领域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13
海口今年第二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日前开放申领,个人消费者转旧买新,且注册性质为非营运的,即可 申领最高5000元的置换更新补贴。 为迎接暑期旺季,三亚市联动诸多旅游平台,上线了近500款优惠产品。"清凉一夏,乐享三亚"文旅消 费季将发放超1000万元的消费补贴。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进入暑期,海南启动了新一轮消费券、优惠券和补贴等发放活动,涵盖文 旅、餐饮、购物、交通、住宿等多个领域。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贴合消费者需求,"真金白银"持续 为消费升温助力。 各地免税店也通过多元活动场景、近百家品牌让利及首店集群开业等措施促进消费。同时,海口市美兰 区联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免税店发放政府免税消费券,最高可优惠5000元。消费券推出后,单日带动销 售额最高超过500万元。 同时,海南也发布了今年最大规模的暑期文旅补贴行动"夏季清凉补贴",从7月1日起至9月30日,向本 岛居民、入岛游客发放4000万元补助,涵盖交通、住宿等领域,叠加海南省商务厅统筹的2000万元餐饮 专项补贴后,单用户最高可获3060元返现,全方位激活夏日旅游消费潜力。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
齐鲁晚报· 2025-07-30 14:20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等9项指标超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等13项指标符合预期[1] - 坚持"6293"工作思路,五年内取得开创性进展和突破性变革[1] 产业结构优化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2] - 打造12条标志性产业链,创建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阳谷化工新材料、莘县绿色食品加工、高唐装备制造)及多个省级集群[2] - 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4.7%,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2] - 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6个、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9家,"晨星工厂"330家[2] 基础设施建设与内需激发 - 累计实施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超3900个,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四年超百亿[3] - 聊城机场立项,济郑高铁开通,雄商高铁建设加速,市大外环路通车[3] - 位山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推进,现代水网体系构建[3] - "惠循环"以旧换新平台全省推广,打造赛事经济、运河经济、康养经济等消费新场景[3] 企业改革与对外开放 - 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新增嘉华、乖宝、金帝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7家[4] - 深化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合作,融入济南都市圈[4] - 鲁西国际陆港实现"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功能,保税物流中心上报海关总署[4] - "新三样"出口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扩展至19国35城[4] 绿色低碳转型 - 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5] - 关停26台小煤电机组,新增3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占比达30%[5] - 新能源发电量增加58亿度,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水耗下降31%[5] - 空气质量指数下降14.74%,优良天数达245天(较2020年增22天)[5] 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 -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加快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推进[6] - 建设高标准农田189.2万亩,"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粮食生产"二十二连丰"[6] - "莘县蔬菜"入选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沿黄九品""画乡鲤都"等示范片区[6]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70%,每年推进10个重大民生项目[7] - 义务教育集团联盟办学全覆盖,省市级特色高中县域全覆盖[7] - 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0个,改造村卫生室上千个,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投用[7] - 建成幸福食堂441个,三星级养老机构28家,千人口托位数5.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7] - 打造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品牌,运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7]
优惠“加码”、补贴“上新” 贴合消费需求“真金白银”全方位激活消费潜力
央视网· 2025-07-30 12:20
海南暑期消费刺激政策 - 海南启动新一轮消费券、优惠券和补贴发放活动 涵盖文旅、餐饮、购物、交通、住宿等多个领域 [1] - 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 通过"真金白银"措施持续刺激消费需求 [1] 汽车行业补贴 - 海口开放2025年第二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领 个人消费者转旧买新可获最高5000元补贴 [3]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三亚市联动旅游平台上线近500款优惠产品 推出"清凉一夏,乐享三亚"文旅消费季发放超1000万元消费补贴 [5] - 海南发布2025年最大规模暑期文旅补贴行动"夏季清凉补贴" 7月1日至9月30日向本岛居民和入岛游客发放4000万元补助 [11] - 补贴涵盖交通和住宿领域 叠加海南省商务厅2000万元餐饮专项补贴后 单用户最高可获得3060元返现 [11] 免税行业促销活动 - 各地免税店通过多元活动场景、近百家品牌让利及首店集群开业等措施促进消费 [8] - 海口市美兰区联合机场免税店发放政府免税消费券 最高可优惠5000元 [8] - 消费券推出后单日带动销售额最高超过500万元 [8]
申万宏源杨成长:以产业新特征为锚 重塑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价值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30 10:13
产业投资价值定义与特征 - 产业投资价值衡量企业在产业链生态中的协同能力、技术潜力与长期发展前景,是产业投资人评估决策的核心依据[1] - 与金融投资不同,产业投资更聚焦企业可持续演进的技术路线、产业生态嵌入能力及重构产业链的系统性价值[3] - 具有战略导向和长期性特征,强调实物产出能力、工艺水平及功能性角色,而非短期财务表现[3] 产业格局变革与机遇 - 数字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重塑产业关系,上市公司需主动识别并重新定义产业角色与战略定位[2][4] - 四大机遇:数字经济赋能、新需求特征把握、网络枢纽价值转化、传统与新兴产业轮动[5] - 产业边界模糊化,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可衍生高端新兴业态,新兴产业也可能因创新停滞沦为"新传统产业"[18][19] 数字经济生态重构 - 数字经济形成"核心技术企业—转化平台—应用场景"三段式生态,传统产业可通过应用场景嵌入实现价值跃升[6][7] - 制造业应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场景,服务业需落地智慧门店/数字化供应链,医疗教育领域加速远程诊疗/智能教学升级[7] - 传统企业需重塑数字化叙事体系,将应用场景案例融入投资者沟通以提升估值认可度[8] 新需求驱动逻辑 - 供需关系从单向线性转向"需求引领+供给创造"动态平衡,终端产品(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需求成为产业链核心牵引[9][10] - 配套类企业需主动绑定终端链主,提升快速响应与协同创新能力,在核心部件领域构建技术壁垒[10][11] - 消费需求向个性化/情绪价值转型,案例显示泡泡玛特通过IP社交化创造新需求,传统消费品需突破标准化思维[11][12] 流量价值转化路径 - 能源/交通/电信等网络枢纽型企业需将基础设施流量转化为数字化增值能力,如物流调度/智慧用能服务[14][15] - 关键节点企业应融入多式联运/智能充电网络/5G算力枢纽,通过流量深度开发形成规模效应[15][16] 产业轮动与创新策略 - 传统产业需打破标签束缚,案例显示餐饮业通过预制菜/智能厨房可跃升为新兴业态[17] - 新兴产业需警惕"传统化"风险,光伏行业同质化表明持续创新(如储能/量子技术)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18][19] - 华为案例证明长期技术投入构建护城河的重要性,新兴企业需在前沿领域保持战略定力[20]
上海科技金融领域再创新——16家市属国企联合设立公益基金会 引资金活水注入基础研究动力
解放日报· 2025-07-30 10:03
基金会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 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公益基金会 [1] - 上海基础研究投入资金90%来自财政资金 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达国家近一半基础研究投入来自企业与社会捐赠 [2] - 基金会通过无偿捐赠方式支持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及其成果转化 弥补企业直接投入基础研究的动力缺口 [1][2][3] 基金会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 - 由上海市国资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上海国际集团 上海国盛集团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联合发起 16家市属国资国企共同出资筹建 [3] - 基金会采用公益化运作降低技术攻关风险成本 推动产业需求与科研方向对接 [3] - 将成为促进基础研究支持前沿技术突破推动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通过概念验证产业转化金融支持园区孵化等多重渠道放大成果 [3] 重点投资领域与方向 - 重点关注卡脖子技术攻关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 [4] - 支持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深海深地探测等前沿领域从0到1突破 [4] - 资助成果转化与交流活动 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 [5] - 重点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 加大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高风险基础研究或概念验证 [5] 合作网络与生态建设 - 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领域加强捐赠资助资源赋能信息交流专家资源共建等合作 [5] - 与上海市国资委揭榜挂帅研究课题联动择优予以定向支持 [5] - 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科技公益事业 撬动多元化资金支持科创 推动上海科技公益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共建升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