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
icon
搜索文档
博汇股份: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35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16,826,805.92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借款 [1] - 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将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 [1] 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9.41%,募集资金将有效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水平 [1] - 本次发行由原鑫曦望合伙全额认购,发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原鑫曦望合伙,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无锡市惠山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2] - 募集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可行性,将优化资本结构,增加净资产和营运资金 [2] 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 募集资金到位将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为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 公司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募集资金规范使用 [2][3] 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 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水平将有所下降 [3][4] - 募集资金将降低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增强未来持续经营能力 [4] 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结论 - 募集资金将为公司未来研发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4] - 发行完成后,公司财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提升 [4]
三维股份: 三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34
内控审计意见 - 2024年年报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为公司及子公司存在通过向供应商转贷获取银行借款和开具信用证、供应链票据进行贴现融资的情形,截至2024年末未到期的银行借款余额为12.78亿元 [1]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3.32亿元,其中受限资金1.80亿元,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0.55亿元、信用证保证金0.63亿元和保函保证金0.41亿元等 [1] - 应付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期末余额1.17亿元,较期初增长0.85亿元 [1] 转贷情况 - 近三年转贷发生额分别为217,322.38万元、183,563.38万元和148,163.03万元,截至2025年6月10日转贷借款余额92,752.94万元 [1][4] - 转贷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归还前期借款以及其他日常经营活动,供应商不收取费用,转贷的本金和利息均由公司承担 [1] - 公司自2025年6月起未新增转贷,并已陆续解决遗留的转贷问题 [1] 信用证及供应链票据融资 - 2023年度及2024年度通过开具信用证进行贴现融资金额分别为4,000.00万元及5,825.00万元,截至2025年6月10日尚未归还825.00万元 [7] - 2024年通过开具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4,000.00万元,截至2025年6月10日尚未归还2,000.00万元 [7] - 相关融资均由供应商在较短时间内转回公司,用于归还前期借款或支付货款等日常支出 [7] 受限货币资金 - 2024年末受限货币资金占比54.11%,主要系正常生产经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保函等原因形成 [8] - 近三年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分别为40.26%、52.08%和79.80%,信用证保证金比例分别为31.92%、30.00%和30.00% [8] - 受限资金比例与同行业公司相当,与公司业务规模和自身资信情况相匹配 [8] 预付款项 - 2024年末预付长期资产购置款余额1.49亿元,同比增长22.34% [10] - 预付款项主要集中在原材料款项和能源动力,受原料采购周期及战略储备计划影响 [13] - 子公司内蒙古三维预付1.85亿元用于购买工业用水指标,以保障BDO一体化项目投产后持续稳定运行 [14][15] 在建工程 - 截至2024年末在建工程期末账面余额41.98亿元,占总资产的38.99% [16] - BDO一体化项目期末余额41.06亿元,本期转固10.67亿元,工程进度为99% [16] - 公司拟暂缓实施BDO一体化项目中可降解塑料PBAT和高端聚醚材料PTMEG的投资计划,同时追加投资额11.34亿元用于增设发电机组及资源循环利用设施 [16]
三维股份: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问询函专项说明〔2025〕739号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34
内控审计意见 - 2024年年报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为公司及子公司存在通过供应商转贷获取银行借款和开具信用证及供应链票据进行贴现融资的情形,未到期银行借款余额12.78亿元[1]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3.32亿元,其中受限资金1.80亿元,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0.55亿元、信用证保证金0.63亿元和保函保证金0.41亿元[1] - 应付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期末余额1.17亿元,较期初增长0.85亿元[1] 转贷融资情况 - 近三年转贷总额21.73亿元,截至2025年6月10日已归还5.81亿元,未归还余额9.28亿元[3][4] - 转贷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归还前期借款及日常经营活动,涉及供应商包括浙江宏邦纺织、浙江硕创能源等20余家[3][4] - 转贷操作模式为银行放款至公司账户后受托支付给供应商,供应商短期内返还资金给公司[3] 信用证及供应链票据融资 - 2023-2024年通过信用证贴现融资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5825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未归还5825万元[8] - 2024年通过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4000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未归还2000万元[8] - 融资资金均由供应商短期内转回公司,用于归还借款或支付货款[8] 受限资金情况 - 受限货币资金占比54.11%,主要系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保函业务形成[9] - 近三年保证金比例:银行承兑汇票30-52.08%,信用证30-31.92%,保函30.13-50%[9][10] - 保证金比例与同行业相当,与业务规模及资信情况匹配[10] BDO一体化项目 - 截至2024年末在建工程余额41.98亿元,占总资产38.99%,其中BDO项目41.06亿元[13] - 项目原预算43.66亿元,实际投入54.10亿元,超支23.86%,主要因追加发电机组等投资[15][16] - 2024年BDO产能利用率65.89%,实现营收16.93亿元,价格较可研下降45.15%[13][16] 商誉减值 - 2024年对广西三维计提商誉减值1.12亿元,轨道交通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4.99%,毛利率下降6.89个百分点[20] - 2021-2024年广西三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8亿、2.06亿、1.27亿和0.33亿元,持续下滑[21] - 减值测试关键参数调整:收入增长率下调,毛利率从41.07%降至27.30%,折现率从11.5%升至13.5%[21]
振华新材: 公司章程(2025年7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Guizhou Zhenhua E-CHEM Inc.),注册地址为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高跨路1号 [5]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8,784,205元,经营期限为50年 [7][8] - 公司于2021年8月3日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上市 [4]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变更需在30日内确定新的法定代表人 [9][10]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独立董事,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过半数选举产生 [111] - 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总会计师等,由董事会聘任 [13]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的生产,以及锂离子电池制造 [15] - 业务范围涵盖电子新材料研发、技术咨询、国内商业及进出口业务 [15] 股份发行与转让 - 公司股份采取股票形式,每股面值1元,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 [16][17][18] - 公司设立时发行股份总数为20,000,000股,目前已发行508,740,205股普通股 [20][21] - 公司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持有量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30]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分红权、表决权、知情权等权利,可查阅公司章程、财务报告等文件 [34] - 控股股东需保持公司独立性,不得占用资金或进行非公允关联交易 [43] - 股东滥用权利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需连带责任 [41] 董事会运作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临时会议需提前3日通知 [118][120] - 董事会决议需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 [122][123] - 独立董事具有聘请中介机构、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特别职权 [132] 重大事项决策 - 公司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总资产30%需股东会特别决议通过 [83] - 对外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或单笔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需股东会批准 [47] - 关联交易金额超过总资产1%且超300万元需董事会审议披露 [48]
浙江一家IPO产能利用率不足仍扩产3万吨,关联交易价格引发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07
IPO审核关键信息 - 公司将于7月4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IPO上会审核 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拟募集资金总额7.68亿元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9.94亿元增长至2024年12.39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9.98%) [3] - 扣非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7841.75万元 2024年2.06亿元 但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6.89%至5051.29万元 [3] - 核心产品硅烷交联剂单价三年累计下跌35.4%(从3.05万元/吨降至1.97万元/吨) 毛利率从47.46%跌至22.77% [3][11] 偿债与现金流 - 资产负债率从44.45%降至36.26% 仍高于行业均值35.23% [4] - 2024年净现比仅0.42 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净利润覆盖能力弱 [4] - 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应付票据余额从1.78亿元增至2.54亿元 应付账款从6391.33万元增至1.1亿元 [3] 关联交易问题 - 向控股股东巨化集团关联采购占比从38.08%降至28.93% [6] - 向关联方衢州硅宝销售价格低于非关联方1%-4% 丁酮肟委托加工价格低0.52%-12.75% [6][8] - 股东洪根入股资金由衢州硅宝代付 虽已还清但交易所质疑关联交易定价合理性 [8] 产能与募投项目 - 现有产能利用率从96.19%降至76.15% 却拟斥资5.07亿元新增3万吨高端偶联剂产能 [3][11] - 已签订合作意向书仅覆盖新增产能6.7%(杭州赛力意向采购2000吨/年) [11] - 羟胺水溶液项目瞄准芯片制造领域 声称可填补国内空白 已与6家客户签订1.94万吨/年采购意向 [12] 安全生产隐患 - 部分产品存在超环评批复产能生产情况 硫酸羟胺2024年超许可产能9.98% [4] - 仅通过"自查整改"回应 未聘请第三方评估关键设备疲劳损耗 [5]
普利特: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88%-66.65%
快讯· 2025-07-04 17:2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元-2.4亿元,同比增长38.88%-66.6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95亿元-2.32亿元,同比增长49.77%-78.19%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18元/股-0.22元/股 [1] 业绩增长原因 - 改性业务市场开拓取得成效 [1] - 新能源业务经营情况好转 [1] - 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产品出货量增加 [1]
甲醇聚烯烃早报-20250704
永安期货· 2025-07-04 1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甲醇高进口开始兑现,累库开始发生,盘面低估值,处于利空兑现期,单边暂不好定方向,估值低,偏向低了做多配[2] - 塑料整体库存中性,关注LL - HD转产、美国报价和新装置投产落地情况[7] - 聚丙烯库存上游和中游去库,产能过剩背景下09预期压力中性偏过剩,出口持续放量或pdh装置检修较多可缓解供应压力[7] - PVC基差走强,中上游库存持续去化,关注出口、煤价、商品房销售、终端订单、开工等情况[12] 各品种总结 甲醇 - 2025年6月27日至7月3日,动力煤期货价格稳定在801,江苏现货从2820降至2468,日度变化为5;进口利润维持在56,盘面MTO利润从 - 1176降至 - 1268,日度变化为 - 28[2] - 高进口开始兑现,累库开始,伊朗降开工但非伊增量、国内供应增加,欧美甲醇价格弱势,宏观不稳[2] 塑料 - 2025年6月27日至7月3日,东北亚乙烯价格稳定在850,华北LL价格从7250降至7200,华东LL价格从7375变为7340,进口利润维持在 - 122[7] - 聚乙烯两油库存同比中性,上游和煤化工去库,下游库存原料和成品库存中性,6月检修环比减少,国内线性产量环比增加[7] 聚丙烯 - 2025年6月27日至7月3日,山东丙烯价格从6700降至6600,华东PP价格从7140变为7075,出口利润维持在 - 11[7] - 聚丙烯库存上游两油和中游去库,基差 + 100,非标价差中性,进口 - 500附近,出口情况较好,后续6月供应预计环比略增加[7] PVC - 2025年6月27日至7月3日,西北电石价格从2400降至2350,电石法 - 华东价格从4850变为4840,出口利润维持在602[11][12] - 基差走强至09 - 150,厂提基差 - 420,下游开工季节性,中上游库存持续去化,夏季西北装置季节性检修,PVC综合利润 - 500[12]
电化转债盘中上涨30.0%报130.0元/张,成交额686.86万元,转股折价率6.95%
金融界· 2025-07-04 10:20
电化转债市场表现 - 7月4日电化转债盘中上涨30%报130元/张,成交额686.86万元,转股折价率6.95% [1] - 债券信用级别为AA,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从0.2%至2%,到期赎回价110元 [1] - 转股开始日为2025年12月22日,转股价10.1元,对应正股为湘潭电化 [1] 可转债产品特性 -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股权特征,可按约定价格转换为普通股或持有至到期 [1] - 持有人可选择转股、持有到期或二级市场出售 [1] 湘潭电化公司概况 - 公司为湘潭市国资委控股企业,2007年4月3日深交所上市 [2] - 主营业务包括电解二氧化锰(年产能12.2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污水处理及工业贸易 [2] - 电解二氧化锰产品分五大类,覆盖国内外20个国家和地区 [2] - 主要客户包括金霸王、永备、南孚等电池厂商及新乡中天等二次电池企业 [2]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4.178亿元,同比增长16.15% [2] - 归属净利润4732.87万元,同比下降2.54% [2] - 扣非净利润4542.98万元,同比下降5.91% [2] 股东结构特征 - 截至2025年6月股东人数4.77万户,筹码集中度分散 [2] - 人均流通股1.32万股,人均持股金额16.22万元 [2]
研判2025!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产业链、产量及重点企业分析: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29
行业概述 -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家电、建筑保温等行业,通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化物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生成 [1][2] - 按应用和特性分类,聚醚多元醇可分为软泡聚醚、硬泡聚醚和特种聚醚三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2年起步阶段(天津石化建成全国最大聚醚装置,年产2万吨),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产能达26万吨/年,较1994年增长近50%),2000-2010年技术创新阶段(长春吉大建成500吨/年聚醚醚酮装置打破垄断),2010年至今绿色发展阶段(2023年产能达785万吨,产能利用率约63.16%) [4][5] - 绿色发展阶段新增产能集中于POP聚醚、高回弹聚醚等高端产品,行业响应"双碳"战略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如长华化学启动全球首套低温低压制二氧化碳聚醚项目(年产8万吨) [5][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起始剂、催化剂、特殊功能单体及生产设备,中游为聚醚多元醇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汽车、软体家具、鞋材等领域 [8] - 环氧丙烷是核心原材料之一,2025年1-5月中国环氧丙烷产量为215.93万吨,同比增长6.52%,供应能力提升有助于缓解原料紧张局面 [10]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量为548万吨,同比增长7.07%,但产能利用率低于70%,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特种聚醚占比不足30%,进口依存度超15%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万华化学占据国内7%市场份额,聚醚多元醇产能达159万吨/年,产品覆盖软泡、硬泡、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掌握DMC催化连续化生产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 [14][16] - 隆华新材POP聚醚国内市占率近30%,2024年聚醚多元醇业务营业收入为55.13亿元,同比增长12.28%,毛利率为3.84% [14][18] - 长华化学高回弹PPG产品技术领先,产品以软泡聚醚为主(占比超60%) [14]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转型与高端化发展加速,万华化学计划2025年建成10万吨/年生物基聚醚装置,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40%,特种聚醚需求年均增速超15% [20]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带动CASE用聚醚需求激增,高端家居市场对零醛环保聚醚需求增长 [21][22] -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深化,万华化学环氧丙烷自给率超80%,成本较外购低12%,并在匈牙利建设30万吨/年聚醚基地 [23]
备战新品种 | 【纯苯】品种手册
对冲研投· 2025-07-03 19:50
纯苯简介及产业链 - 纯苯化学式为C6H6,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有毒,属于危化品,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其产量和技术水平反映国家石化发展水平[3] - 纯苯下游主要包括苯乙烯(占比最大但近年回落)、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和己二酸,终端应用覆盖建筑、家电、汽车、包装、纤维、工程塑料等领域[12] - 纯苯作为副产品,产量受化工利润和调油需求影响,调油需求高时产量减少,化工利润高时甲苯/二甲苯可转化为纯苯[16] 全球产能与贸易 - 全球纯苯产能近年加速投放,增量主要来自中国,东北亚产能占比近50%,中国和韩国为主力产区[17][18] - 全球贸易流从主产区(东北亚、北美)流向中国、美国、欧洲等消费地,中国进口主要来自韩国(占比50%)和东南亚,美国进口来自加拿大和韩国[20] - 截至2024年中国纯苯产能达2573万吨,22-23年快速投放后24年增速放缓,华东地区产能占比50%,东北和华南次之[24] 国内生产与需求 - 加氢苯产能905万吨(2024年),受焦化企业减产和利润压缩影响投放放缓,产能集中在华东和华北[29] - 石油苯装置检修集中在3-4月春检和10-11月秋检,加氢苯季节性不明显[33] - 纯苯下游需求2021年后显著增长,苯乙烯产能过剩致占比回落,苯酚和己内酰胺需求占比回升,非苯乙烯需求成新增长点[35] 价格与交割机制 - 纯苯-石脑油价差反映生产利润:平衡状态为200美元/吨,宽松时降至100美元/吨,紧张时升至300美元/吨[46] - 大商所纯苯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30吨/手,交割标准涵盖纯度≥99.9%、硫含量≤1mg/kg等指标,交割区域以华东为基准,山东贴水50元/吨[53][54][56] - 交割区域覆盖全国83%供给量和82%消费量,江苏/浙江/上海为基准地,福建/广东无升贴水,辽宁贴水200元/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