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向“新”提质 第一财经•科创板六周年全景报告》发布(附链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2 22:47
科创板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期待继续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向"新"发力, 提"质"致远。 科创板"1+6"政策落地,迎新一轮深化改革 一年前的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八条措施。实施一年来,"科创板八条"各项改 革举措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内外部形势快速变化对深化科创板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推出《向"新"提质 第一财经·科创板六 周年全景报告》(下称《报告》)(点击右上角查看PDF全文)。 这是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记录科创板成长的第十份报告,也是第六份周年全景报告。站在科创板开市 六周年的关键时点,此次《报告》成文近5万字,不仅从制度、IPO审核、新股、产业链、业绩、研发 投入、二级市场、并购重组、指数、投资者回报等维度,对科创板全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通过采访 调研学者、投资人、投行等方式,深度把脉科技、产业、资本的生态变化,探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 度融合的路径。 六年来,科创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和持续创新,发挥改革"试验田"作 用。在开市六周年之际,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1+6 ...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丨深耕“硬科技” 379家公司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9:45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 6年来,科创板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相继上市,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 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硬科技"的核心阵地,科创板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坚守"硬科技"定位,构建起多元包容 的发行上市制度,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提供源头活水。6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成果突 出,业绩成长性良好,成为硬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据悉,在科创板589家上市公司中,有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公司被评 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去重后415 家)占板块公司总数71%。 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同比增长6.4% 6年来,科创板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创新要 素加速汇聚。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是2024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3倍多,同比 ...
科创板六岁了!已成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首选地
搜狐财经· 2025-07-22 19:13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25家增长至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科创综指较去年底上涨近15%,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大型券商营业部开户量大幅增长 [1] - 华鑫证券上海莘庄营业部上半年科创板开户同比大增162%,主要受益于市场流动性改善及宏观经济企稳 [2] 硬科技企业表现 - 科创板挂牌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超80% [3]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超60%公司的850多项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科创板IPO及再融资规模累计超1.1万亿元,成为硬科技企业融资首选地 [3][5]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深化改革措施落地,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并设立成长层 [6] - 改革后首家未盈利企业IPO将于1个月后过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领域 [6] - 申万宏源分析指出,科创板6年融资规模超1万亿,加速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并创造投资机会 [3]
上半年广东东莞外贸增速达16.5%
广州日报· 2025-07-22 14:14
外贸表现 - 上半年东莞市进出口货值7492 8亿元 同比增长16 5% 增速在广东省主要外贸城市中居首位 拉高同期广东省外贸整体增速2 4个百分点 [1] - 进出口规模站稳7400亿元台阶 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季度进出口规模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0 3% [1] - 进出口值已连续15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1] 企业结构 - 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 4亿元 同比增长24 4% 占东莞市进出口总值的62 7% 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25 5% 出口自主品牌产品占比提升1 5个百分点 [1] 贸易市场 - 对欧盟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合计同比增长10 9% [1] - 对新兴市场东盟 印度 中东 拉美 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3 5% 21 5% 31 5% 13 1% 63 6% [1] 产品结构 - 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23 4% 其中高端装备同比增长25% 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增长23 4% [2] - 有进出口实绩的玩具企业数量达940家 同比增加43家 出口玩具99 7亿元 同比增长6 3% 出口市场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 [2]
科创板六周年“再出发”:持续制度创新领跑资本市场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0:43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岁的生日。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科创板六年来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升 级,成为全球瞩目的"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589家。 科创板重点服务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 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经过六年的培育,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 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六年多来,上交所坚守科创板板块定位,深化各项制度机制创新,改革效应不断放大。特别是"科创板 八条"发布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改革"再出发",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六年耕耘,科创板持续引领制度创新。 今年6月,"1+6"政策措施发布,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 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揭开科创板新一轮改革序幕。 中信建投(601066)证券董事总经理董军峰在受访时表示,在科创板迈入"六年之期"的当口,设立"科 创成长层"及配套六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资本 ...
科创板“硬科技”迎来“井喷期”
新华社· 2025-07-22 08:2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拥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3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首创性 [1] - 超6成公司的850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35家科创板公司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国第一,196家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 [1] 科技创新成果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 [1]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1] - 研发投入是当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10%以上 [1]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包容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推出"科创板八条"等改革措施 [2] - 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成 [2] -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2]
一图速览|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坚守"硬科技"定位并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1] - 截至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3] - 板块内71%企业(41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产品企业 [3][4] 企业结构与上市标准创新 - 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摘U" [7]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45款药物/疫苗上市销售,16家营收超1亿元,9家实现首次盈利 [7]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2024年营收规模达16,000亿元 [8][9] - 六年累计研发投入7090亿元,2024年单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收中位数比例12.6% [10][11][12] - 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30%,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中芯国际等企业专利超万项 [12][13] 科技创新成果 - 30%企业产品/在研项目具行业首创性,80%瞄准进口替代,380余家企业850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 81家企业138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家细分领域全球第一,124家全国第一 [13]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60%企业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专家,30%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40%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15] - 433家企业推出761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14万人次,板块覆盖率73% [16][18] - 2024年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1400亿元,35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21] 市场吸引力与投资者回报 - 90%企业上市前获创投投资,平均每家获投9.3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24][26] - 2019-2024年累计分红1768亿元,2024年分红388亿元(60%企业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7][28]
科创板迎来6周岁生日 上市公司589家 总市值超7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7-22 06:4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截至2025年7月21日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约7.4万亿元 [1] - 6年来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占比超八成 [2] 上市公司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5年来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2]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2] - 16家第五套标准公司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是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509家公司(占比近九成)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覆盖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上市公司16家,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1] - 新增上市公司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拥抱创新发展大时代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7-22 04: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从"试验田"迈向"示范地","1+6"政策渐次落地,推动改革再出发[1] - 上市公司结构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1] - 科创板公司年度累计现金分红388亿元,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分红方案,逾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 制度改革与生态优化 - 试点注册制形成可复制经验,"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1] - 构建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丰富长期投资工具[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增强对科创属性及商业前景的判断[3] 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2] - 设置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3] - 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细化新兴产业上市标准,提高股债融资便利度[3] 资本市场功能拓展 - 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支持有条件公司境外上市[3] - 丰富科创板指数期货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工具[3] -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壮大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力量[3]
链聚科创板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1] - 589家"硬科技"上市企业累计实现超1.1万亿元直接融资规模 [1] - 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216项 [12] 集成电路产业 - 120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形成完整产业链,平均研发强度22.5%,超行业均值10个百分点 [3] - 中微公司等离子刻蚀设备进入5nm产线,沪硅产业300mm硅片量产打破国际垄断 [3] - 芯原股份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0.39亿元,重点投向AIGC及智慧出行Chiplet解决方案 [3] 生物医药产业 - 11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聚焦癌症、乙肝、艾滋病等治疗领域 [1] - 20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出45款获批药品/疫苗,占同期国产创新药12% [4] - 泽璟制药构建小分子靶向药、大分子生物药、重组蛋白药三大产品矩阵 [4] 高端装备制造 - 127家企业覆盖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领域,技术应用于高铁、核电、航天行业 [5] - 中国通号高铁信号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65%,护航4.8万公里高铁网 [5] - 中控技术使核电仪控设备国产化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5] 民生影响 - 艾力斯三代EGFR抑制剂价格降幅75%,患者年治疗费用从30万元降至7万元 [6] - 联影医疗研制全球首款5.0T磁共振设备,获NMPA、FDA、CE认证 [7]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促使进口设备价格下调,降低芯片制造成本 [8] 制度创新 - 2024年新规允许"轻资产、高研发"企业再融资补流比例突破30%限制 [10] - 寒武纪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7.13亿元,实物资产仅占总资产6.74% [10] - 86%科创板公司获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支持 [11] 创新成果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15家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12] - 2024年研发投入1680亿元,为板块净利润三倍多 [12] - 35家企业在细分领域或产品排名全球第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