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省科技厅】陕西省概念验证中心能力清单和中试基地服务能力清单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7-24 07:58
陕西省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中试基地、陕西省农用生物制剂中试基地、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中 试基地等11家中试基地,围绕各自优势领域,发布了开展科技成果熟化、生产工艺开发等为规模生产提 供的相关中间试验服务,旨在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 据了解,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省科技厅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 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预计到2026年底,培育认定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开展500项概念验证、 500项中试熟化服务,推动300个新产品上市,孵化200家科技型企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 化模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记者:张梅) 7月23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为提高开放共享服务效能,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 和产业链上,省科技厅面向省内外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广大科研人员发布第二批陕西省概 念验证中心能力清单和第二批陕西省中试基地服务能力清单。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省国防技术(雷达)概念验证中心、陕西省兵器工业科技产业概念 验证中心、陕西省秦创原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 ...
早新闻|这些公司回应与雅下水电项目关系
证券时报· 2025-07-24 07:57
宏观热点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强调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要求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交通事故或极端环境中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相关算法和模型需清晰记录[1]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10项工作要求,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和联农带农机制[1][2] - 广期所调整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期货合约相关参数,自2025年7月25日起工业硅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投机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3] - 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对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进出的人员、货物等实施监督管理[4] - 广州市规划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目标,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培育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5] 公司新闻 - 多家公司澄清不涉及或不确定参与雅下水电项目,包括大禹节水、凯龙股份、ST西发、华新水泥、*ST正平[6][7][8][9][10] - 光大银行获中信金融资产增持,持股比例由7.08%增至8%[10] - 劲仔食品拟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天禄科技、美农生物、蓝天燃气、宏昌科技、保变电气、天成自控、中汽股份、新光光电、奕瑞科技等公司股东或高管拟减持股份[11][12][13][14][15][16] - 启迪设计联合中标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采购项目,维尔利中标4180万元马来西亚渗滤液处理项目,北新路桥子公司合计中标16.29亿元公路项目[17][18][19] - 矩阵股份二季度装修装饰业务新签订单额2.72亿元,中国通号5至6月中标14.31亿元轨道交通项目,深圳能源拟78.97亿元投建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20][21][22] - 中远通拟设合资公司拓展两轮电动车快充业务,沃森生物与玉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ST赛为收到启动预重整决定书[23][24][25]
长坡厚雪,怎样发挥“耐心资本”优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一周年观察(下)
新华日报· 2025-07-24 07:50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运作成效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布局的标杆性实践,一年来坚定陪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1] - 基金集群效应加速形成,7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办法》,鼓励与央企、国家级基金等深化合作[7] - 100亿元规模的诚通科创基金签约,意味着央企产业链资源在江苏落地布局[7] 基金投资策略与赛道选择 - 精准定位赛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地方禀赋,如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聚焦绿色低碳领域[1] -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和子基金投资额有望达200亿元,助推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领跑集团"[6] - 投资团队重点聚焦企业是否具备独特的"技术护城河",优先选择高成长性赛道项目[2] - 选择"耐力型选手",关注企业对赛道认知深度和团队抗压能力[2] 基金赋能与企业需求 - 企业期待基金提供更精准全面的赋能,如市场拓展支持、客户资源嫁接等[3] - 部分企业建议基金提供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咨询和市场推广服务[3] - 企业希望产业专项基金可根据发展情况动态增加投资金额[4] - 基金管理方利用国有企业背景为企业提供产业链梳理、政府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4] 长期投资理念与产业生态培育 - 省战新母基金坚持"耐心资本"定位,引导资金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5] - 基金以"耐得住、等得起"的长期思维持续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战略重点领域[5] - 未来将重点围绕江苏省"10+X"未来产业体系推进投资布局,强化"产业研究前置"机制[6] - 计划成立人才方面的母基金,如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补齐发展短板[6] 基金运作挑战与优化方向 - 前沿技术精准评估难度攀升,新兴技术的颠覆性特征增加投资决策风险[1] - 跨区域资源协同效率不足,外地产业链资源对接存在信息差[4] - 中小企业细分需求多样,生态体系服务资源难以完全覆盖[4] - 需协调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形成综合性赋能体系[4]
中金:谁又是南向的主力?——公募2Q持仓的线索
中金点睛· 2025-07-24 07:29
港股市场流动性分析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且呈现高度结构化行业轮动行情,与异常充裕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 - 南向资金在港股资金面中扮演关键甚至决定性角色,海外资金未大幅回流且配置比例较3月底有所下降 [1]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进一步走高至35%的高点,外资低配人数占比增加 [1] - 今年以来南向净流入规模达7974.5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8078.7亿港元的流入总规模 [2] 南向资金构成分析 - 主动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25.8%提升至32.5%,总规模约1.55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港股配置提升规模约1000-1200亿港元 [2] - 公募整体港股持仓占比从去年底的30.5%提升至39.8%,总规模约2.62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港股配置提升规模约2500-3000亿港元 [2] - ETF为主基金港股净增量约1500-2000亿港元,贡献南向的25-30% [2] - 保险资金稳步买入分红尤其是银行板块,贡献约25-35% [2] - 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等贡献约15-20% [2]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情况 - 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共4048只,总资产2.62万亿人民币,较一季度增加152只,规模环比增加1532亿人民币 [3] - 主动偏股基金2200只,总规模1.56万亿人民币,规模增加326亿人民币 [3] - 可投港股ETF规模达3809.3亿人民币,较一季度末的3264.1亿人民币增长16.7% [3] - 二季度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新发155只,规模861亿人民币,一季度为112只与716亿人民币 [3] 行业与个股配置变化 - 生物医药、银行与保险等板块市值占比提升最多,零售以及媒体娱乐明显下滑 [5] - 媒体娱乐、制药与生物科技以及可选消费零售等持仓最高;商业和专业服务、医疗保健设备等持仓比例较低 [5] - 银行与保险等板块已处于历史配置高位;消费者服务、能源与房地产等处于历史低位 [5]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与泡泡玛特增持最多,阿里巴巴与腾讯下滑明显 [5][6] - 重仓股集中度明显下滑,前3大重仓股占前100只重仓股市值30.9%,较一季度下滑8.9个百分点 [6] 市场前景与配置建议 - 预计年内南向资金累计流入将超万亿港元,相对确定增量为2000-3000亿港元 [7] - 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已达32.5%的历史新高,假设年内比重提升至40%,后续空间约1200-1500亿港元 [7] - 险资部分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 [7] - 建议分红侧适度从银行切到保险,成长侧从新消费切到AI应用、机器人与零部件等 [11] - 建议采用"新哑铃"配置策略,在合理位置买长期正确的板块 [11]
湖北9家企业上榜《财富》中国500强 总营收1470.14亿美元增长11.69%
长江商报· 2025-07-24 07:27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 国家电网以5484.14亿美元营收位居榜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以4126.45亿美元和4074.90亿美元位列第二、第三位 [1] - 2025年500家上榜公司总营业收入14.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7564亿美元,同比增长7% [3] - 上榜公司年营收门槛约36.2亿美元,较2024年下降3%,500家公司收入总和约占中国GDP的75% [4] 湖北企业上榜情况 - 湖北本年度共有9家企业上榜,总营业收入147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 [1] - 东风汽车以513.09亿美元营收位列第73位,是湖北排名最高的企业 [2] - 湖北联投为新上榜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882.19亿元,同比增长22.89% [6] - 5家企业排名上升:卓尔智联上升22位,闻泰科技上升46位,大冶有色金属上升57位,华新水泥上升12位,兴发集团上升15位 [3] 行业分布与特点 - 上榜企业覆盖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建筑材料、通信设备、化工等领域 [3] - 制造业表现突出,东风公司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5] - 烽火通信在耐辐照光纤光缆技术取得突破,最高耐受辐照剂量达650kGy [5] - 华新水泥是世界最大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供应商,累计为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供应水泥200万吨 [7] 企业战略与发展 - 九州通实施"三新两化"战略,推动治理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7] - 湖北联投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实体产业方向 [6] - 烽火通信布局网络安全、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九年估值升45倍,麦济生物赴港上市胜算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7-24 07:2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IPO雷达|九年估值升45倍,麦济生物赴港上市胜算几何? 日前,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济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 家成立于2016年的创新生物药企由张成海博士及其外甥女李敏共同创立,目前仅有43名员工。八年间,公司围绕过敏性 及自身免疫疾病打造出8款抗体候选药管线,其中核心产品MG-K10已推进至注册性III期临床。 然而截至2024年底,麦济生物尚无自主产品收入,过去两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16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居高不下(招股 书)。在持续"烧钱"背景下,公司估值却通过多轮融资攀升至约26.4亿元人民币。麦济生物旗下产品押注"长效抗体"这 一热门赛道,MG-K10作为长效抗IL-4Rα单抗,瞄准全球过敏疾病用药市场。 麦济生物能否通过本次募资熬过关键临床验证期,并凭借长效抗体的差异化优势实现商业化突围?这一悬念考验着投资 人对于"烧钱换未来"模式的信心。 估值持续提高 2016年至今,麦济生物历经多轮股权融资,估值曲线陡升但资金始终紧平衡。据统计,公司成立以来合计融资超过7亿 元人民 ...
药明生物: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
快讯· 2025-07-24 07:15
药明生物: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 金十数据7月24日讯,药明生物(02269.HK)港交所公告,预期上半年本公司收益将增长约16%;毛利率 将同比提升约3.6%;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利润及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的利 润相比于去年同期将分别增长约54%和约56%。 ...
7月24日电,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预期与去年同期比较上半年收益增长约16%;归属权益股东的利润增长约56%。
快讯· 2025-07-24 07:09
药明生物上半年业绩预告 - 公司预期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约16% [1] - 公司预期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约54% [1] - 公司预期上半年归属于公司权益股东的利润同比增长约56% [1]
发展海洋经济 鼓足“蓝色动能”(议政)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6]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6] - 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6] 政策支持与资本引导 - 上海提出到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7] - 建议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机制,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 [7] - 鼓励设立蓝色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政产学研联合攻关 [7][8]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 [9]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近30%,"梦想"号等高端深海装备取得突破 [9][10] - 推动"互联网+海洋"新业态,利用电子信息、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10] 海洋生态保护与碳汇发展 - "十四五"期间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1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 [12] - 需科学调控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严守生态红线,针对不同海域制定碳汇提升方案 [12] - 建议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技术研究,探索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础研究 [13]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公司展示船舶制造能力 [2] -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凸显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 [6] - 建议沿海城市融合航海历史与生态景观,发展邮轮经济等新业态 [11]
构建医疗领域生物传感器发展新生态
新华日报· 2025-07-24 04:55
□ 张珉菁 随着全球对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生理监护测量需求不断扩大,直接带动了医疗 技术的研发与进步。其中,生物传感器作为连接微观生物和电子世界的接口,在全球市场呈指数级增 长。从血糖检测到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生物传感器在疾病防治、检测、诊断、监测等方面起到"侦察 兵"的作用,为人们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引领材料突破,结合AI赋能,升级智能化发展 强化自主研发,引入、培育智能、机械、医学、材料等交叉领域人才,打破国内外材料技术壁垒,助力 企业创新。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石墨烯—纳米金字塔混合型SERE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已实现材料科学 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创新,可为白血病精准诊疗提供新方案,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又例如: 用蚕丝蛋白做成的生物传感器可以进行可穿可表的体征监测。 实践中,生物医学传感器还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如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集成机器学习算 法,可实现持续、动态监测早产儿的生理参数。北京中医药大学实现中医(过敏)体质生物传感与AI算法 技术融合,首次实现基于中医(过敏)体质的中药复方关键质量属性的智慧辨识,为患者提供体质可分可 调的新科学证据。 与此同时,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