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22万名人才的到来对香港来说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8-17 08:33
香港人才引进战略成效 人才引进规模 - 自2022年底推出"抢人才"战略至2024年7月,香港共收到约51万宗人才入境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抵港 [1] - "高才通计划"下,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超过10万名"受养人"(配偶及18岁以下子女)随人才抵港 [2] 人口结构优化 - 22万名人才抵港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香港204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36%(每3人中1人为银发族) [2] - 人才及其受养人优化了香港人口结构,使整体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 经济带动效应 - "高才通计划"A类人才要求申请前一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科技人才计划引进者月薪均超2万港元 [3] - 2022年12月至2025年6月,香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数上升超10%,主要受引进人才消费力支撑 [3] - 2022年以来香港引进84家前沿科技重点企业,预计投资额达500亿港元 [3] 产业升级强化 - 引进人才集中在金融、创新科技、商贸、法律服务、文化艺术等支柱或新兴产业 [3] - 2024年香港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达9960家,同比增加约10%,人才引进满足新企业用人需求 [3] 国际化特征 - 人才来源覆盖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内地引进人才中多数具海外教育背景 [4] - 人才引进未降低香港国际化程度,反而增强开放性和产业想象力 [4]
A股大消息: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 10年新高!下周怎么走?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08:20
融资余额突破历史高位 - 全市场融资余额达2.04万亿元 创近十年新高 其中沪市融资余额10377.57亿元 深市融资余额10004.04亿元 北交所融资余额67.51亿元 [2] - 两融余额于8月5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0002.59亿元 8月11日融资余额进一步升至20122亿元 [2] - 融资余额自6月1.8万亿元水平持续攀升至当前高位 融券规模因政策调整降至百亿元级别 [2][3] 市场行情与投资者行为 - 沪指8月14日及15日盘中突破3700点 较2024年9月低点上涨超1000点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2] - 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达54.77万名 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个人投资者总数756.03万名 机构投资者49996家 [4] - 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上涨 创业板领涨 多家券商积极推广两融业务 [1][4] 行业配置与资金流向 - 电子 医药生物 非银金融 电力设备板块融资余额排名居前 [4] - 近1个月融资净买入集中于医药 电子 计算机 高端制造 军工等成长板块 有色金属及非银板块亦获大幅增持 [6] - 行业分布较2015年更分散 集中度降低 呈现价值投资倾向 [5][6] 政策与市场生态变化 - 2024年7月暂停转融券及上调融券保证金政策实施 促融资与融券规模差距扩大 [2] - 自2023年9月24日以来稳市场政策持续落地 包括制度优化与科技地缘叙事转变 推动风险偏好修复 [6] - 当前市场生态较十年前更完善 资金投向更精准 政策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回升形成共振 [5][6] 机构观点与行情展望 - 华西证券认为政策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回升是两融余额增长核心动力 [5]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及成交额比例处于历史中枢 远低于2015年峰值 [6] - 中金公司分析称券商融资利率随无风险利率下行降低资金成本 流动性支撑市场维持震荡偏高中枢运行 [6][7]
个人消费贷也有“国补”了 每人每机构最多可贴息3000元
深圳商报· 2025-08-17 07:5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1] - 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部分可享受贴息[1]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1] 贴息覆盖范围 - 全面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2] - 重点覆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2] - 覆盖基础刚需型消费和民生改善型消费[2] 贴息标准与规则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贷款本金计算)[2] -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2]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2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20万元)[2] 政策目标与影响 - 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3] - 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3] - 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3] - 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3] - 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投放[3] - 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扩大内需[3]
二十二万人才的红利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50
人才引进规模 - 香港自2022年底推出人才引进战略至2024年7月底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 其中约34万宗获批 超过22万名人才已抵港 [1] - 通过"高才通计划"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超过10万名受养人抵港 [1] 人口结构影响 - 22万名人才弥补人口自然减少 使香港整体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 - 人才配偶及18岁以下子女可申请受养人身份入港 优化人口结构 [1] - 香港204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预计达36% 每3人中有1名老年人 [1] 经济贡献 - "高才通计划"A类人才要求前一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 [2] - 2024年上半年科技人才计划引进人才月薪均超过2万港元 [2] - 2022年12月至2025年6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数上升超10% [2] 产业赋能 - 引进人才分布在金融 创新及资讯科技 商贸 法律服务 文化艺术等支柱产业 [2] - 2022年以来引进84家前沿科技重点企业 预计投资额达500亿港元 [2] - 2024年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达9960家 同比增长约10% [2] 国际化特征 - 人才来源地包括美国 新加坡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多国 [3] - 内地引进人才中多数具备海外教育背景 [3]
美国黑天鹅来袭!8月份通胀爆表!降息或将推迟?对中国有啥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17 05:38
美国通胀飙升 - 7月PPI环比暴涨0.9% 远超市场预期的0.7% 创2022年6月以来最高单月涨幅 [1] - PPI数据粉碎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 降息可能性归零 [1] - 通胀压力暴露特朗普贸易战后遗症 对等加征关税加剧输入性通胀 [3] 美国经济真实状况 - 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 比2020年预测提前数年 [5] - 高利率环境下美国每年需支付超1万亿美元利息 [5] - 7月非农就业数据被证实造假 5月和6月数据大幅下调 显示经济景气度下降 [5] 全球影响 - 美元持续走强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货币贬值压力剧增 [7] - 美联储利率按兵不动导致全球企业贷款和投资成本上升 [7] - 中美利差倒挂加剧中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风险 [7] 对中国经济冲击 - 美国经济降温及需求萎缩将严重冲击中国出口企业 [7] - 若特朗普政府再加征关税 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更严峻挑战 [7] - 中国政府仍拥有有效政策工具应对挑战 [7]
高频跟踪周报20250816:关注经济可能的“预期差”-20250816
天风证券· 2025-08-16 21: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7月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呈现“生产平稳运行、消费不及预期、投资分化加剧”的弱复苏格局,确认“弱需求+低通胀”基本面主线,后续需关注经济“预期差”演绎,债市趋势性回调风险可控;短期关注权益和商品等风偏资产变化以及财政贴息等政策对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的撬动效果,建议把握三季度调整窗口,债市逢调整后可逐步配置 [1] 各目录总结 需求 - 新房成交环比回落且同比下降,2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降4%、同比降20%,二线城市降幅大,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表现分化 [2][12] - 汽车消费回落,乘用车当周日均零售销量环周降44.9%、同比降11.3%,电影票房环周降23.9%,全国迁徙规模指数环周升8.7%,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环周上升 [2][38] 生产 - 中上游开工率有降有升,唐山高炉、螺纹钢、PTA、涤纶长丝开工率下降,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上升 [3][47] - 下游汽车开工率分化,全钢胎开工率上升,半钢胎开工率下降但处于季节性高位,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或支撑生产端 [3][47] 投资 - 螺纹钢表观消费下降9.9%至190万吨,价格环周上升0.4%至3406.8元/吨,沥青价格环周下降1.4%至3486元/吨 [4][64] - 水泥价格环周下降0.3%至103.5点,发运率和库容比上升 [4][64] 贸易 - 出口港口吞吐量环周上升19.6%,CCFI综合指数环周下降0.6%,欧洲、美西、美东航线运价下降,BDI指数环周上升2.2% [5][75] - 进口CICFI综合指数环周下降1.2% [5][75] 物价 - 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周上升0.7%,蔬菜价格上升,猪肉、鸡蛋、水果价格下降 [6][86] - 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下降,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周上升0.2%,布伦特原油、WTI原油、IPE英国天然气、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下降,LME铜现货价格上升 [6][91] - 商品期货市场平稳,焦煤、碳酸锂、烧碱等涨幅靠前,沥青、铁矿石、螺纹钢跌幅靠前 [6][105] 利率债跟踪 - 下周(8月18日至22日)利率债待发行7652亿元,净融资4952亿元,其中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发行规模分别为3620亿元、3692亿元、340亿元 [7][110] - 截至8月15日,置换债累计发行进度95.2%,新增一般债累计发行进度72.0%,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进度64.5% [7][112][117] 政策周观察 - 财政政策涉及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明确快递服务等增值税政策 [123] - 货币政策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123] - 贸易政策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123] - 产业政策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 [123] - 地产政策多地出台住房支持措施,如福建倾斜多子女家庭、苏州降首付比例等 [124]
海外策略周报: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引发费城半导体波动加大-20250816
华西证券· 2025-08-16 20:58
核心观点 -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引发费城半导体指数波动加大,单日下跌2.26% [1] - 美股科技股估值处于高位,TAMAMA科技指数市盈率36.5,费城半导体指数市盈率51.9,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41.5,存在消化估值需求 [1][13] - 标普500席勒市盈率升至38.84,接近互联网泡沫前历史最高值44.19,预示美股整体估值偏高 [1][13] - 港股市场分化加剧,高位资产回调压力大,低位资产存在布局机会 [1][37] 全球市场表现 - 发达市场多数上涨,日经225涨幅3.73%,法国CAC40涨幅2.33%,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1.74% [2][8][9] - 新兴市场涨跌不一,胡志明指数涨幅2.84%,伊斯坦堡ISE100跌幅0.93% [9][10] - 欧洲市场反弹幅度收窄,STOXX50涨幅1.89%,德国DAX涨幅0.81% [1][2]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上涨0.94%、0.81%、1.74% [3][11] - 标普500细分行业分化,医疗保健涨幅4.62%,公用事业跌幅0.83% [11] - 个股表现突出:哈尼斯品牌服装涨32.85%,科尔士百货涨23.83%,英特尔涨23.11% [15][16] - 中概股纳斯达克金龙指数上涨1.85%,多尼斯涨111.66%,ANTELOPE ENTERPRISE涨63.08% [20][21][2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1.6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2%,恒生科技指数涨1.52% [3][23] - 行业分化明显,医疗保健业涨7.27%,公用事业跌0.59% [26][28] - 个股涨幅领先:华润置地涨11.15%,瑞声科技涨10.93%,创科实业涨9.34% [28][29] - 恒生科技成分股中,东方甄选涨39.61%,平安好医生涨24.44%,阅文集团涨21.57% [33][35] 海外经济数据 - 美国7月核心CPI同比增速3%,高于前值2.9% [3][38] - 日本7月PPI同比增速2.59%,低于前值2.93%;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速0.3%,高于前值0.1% [40][43] - 德国7月CPI同比增速2%,与前值持平;英国6月失业率4.7%,与前值持平 [45][46]
签约金额超20亿元!三大项目助推茂名滨海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8-16 19:05
项目签约概况 - 2025年8月16日茂名滨海新区在南海开渔嘉年华期间举行三大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额超20亿元[2][3] - 项目涵盖文旅、远洋渔业、金融三大领域,是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和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关键里程碑[4][29] 文旅项目 - 滨海新区管委会与十里芳菲文旅集团签约"茂名滨海蔚蓝海岸·莲岭生态艺境"项目,整合博贺港渔港文化、滨海生态及疍家村落非遗资源[5][6] - 项目引入乡村文旅运营体系,打造"海洋生态+村落体验+度假旅游"示范IP,激活区域文旅价值[7][8] 远洋渔业项目 - 茂名滨海发展集团与珠海东港兴远洋渔业公司签约海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5亿元建设万吨级智能冷库及远洋捕捞配套[10][11] - 项目串联"捕捞-加工-仓储-物流"全产业链,对完善粤西海洋渔业生态具有战略支点作用[12] 金融支持 -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组建银团,为博贺渔港经济区提供15.61亿元综合授信[15][16] - 银团贷款执行利率3.05%,提供20年长周期及3年宽限期等优惠条件,破解项目资金瓶颈[16][21] 战略意义 - 项目落实"向海图强"战略,通过"港产城乡融合、渔牧文旅共兴"路径推动海洋渔业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发展[23][28][29] -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将持续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为海洋经济注入金融活水[26]
兼评7月经济数据和个人消费贷贴息:内需放缓,个人消费贷贴息或提振社零0.2个百分点
开源证券· 2025-08-16 15:49
消费 - 7月社零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3.7%,其中家电贡献放缓0.1个百分点,汽车负贡献加深0.6个百分点[3] - 2024年居民贷款消费率持续低位,中枢约2.5%[3] - 个人消费贷贴息预计提振社零0.2个百分点,幅度高于2023年的0.1个百分点[4] - 四川三轮消费贷贴息累计支持72亿元,年均拉动社零0.2个百分点[4] 生产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5.7%,环比0.38%为年内次低[5] - 服务业生产同比走弱0.2个百分点至5.8%,金融业改善1.4个百分点[5] 固投 - 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12.0%,当月同比-17.0%[6] -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6.2%,连续4个月放缓[6] - 基建投资2021年以来首次转负,广义基建当月同比-1.9%[6]
又出现大变动!美国准备不降息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16 13:11
美国PPI数据与市场反应 - 美国8月PPI环比大涨0.9% 远超预期的0.2% 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 [1] - PPI上涨反映关税影响已传导至美国物价体系 通胀开始反弹 [1] - 通胀反弹可能推迟美联储9月降息决策 破坏市场降息预期 [1] - 尽管利空出现 但A股周五逆势上涨 上证指数涨0.83%至3696.77点 创业板指大涨2.61% [2][3] 美联储内部博弈与政策走向 - 美联储分裂为两派:鲍威尔代表的华尔街金融集团主张谨慎降息 沃勒/鲍曼/米兰代表的"懂王派"要求激进降息 [4] - 9月是否降息取决于两派力量博弈 经济数据影响力减弱 [5] - 若米兰获提名进入美联储 降息概率将提升 [5] A股独立行情形成机制 - 财政发力推动A股转变为流动性市场 对消息面敏感度降低 [6] - 2023年7月政策文件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历史数据显示类似表述后2年内均出现牛市(2005-2007/2014-2015/2020-2021) [8] - 中央汇金通过资管公司持有5800亿元ETF 关联持仓总控制力达1.1万亿元 国家队总市值4.21万亿元 [9] - 险资一季度净买入A股4000亿元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多年新高 [9] 牛市资金路径规划 - 财政资金先行启动→居民存款迁移→企业外汇回流形成正向循环 [11] - 海外企业外汇存量约2万亿美元 部分回流即可支撑指数突破3800-3900点 [11] - 美元降息周期下 东大资产价值重估将加速外资回流 [12] - 当前3700点仅为行情初期阶段 居民存款和企业外汇尚未充分入场 [12] 市场资金流向特征 - 增量资金集中流入权重板块 形成结构性机会 [13] - 成交量连续突破2万亿元显示散户参与度提升 [11] - 需重点关注存款迁移和外汇回流的具体数据指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