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碳酸锂周报:情绪高涨,谨慎为上-20250726
五矿期货· 2025-07-26 2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矿端消息扰动强化做多情绪,碳酸锂合约连续大涨,多方资金交易供需修复强预期,但现实基本面未扭转,下游对锂价持续性存疑,现货市场操作谨慎,商品市场连续拉涨风险度提升,近期资金博弈不确定性强,建议投机资金谨慎观望,碳酸锂持货商结合自身经营把握进场点位,留意产业链信息和商品市场整体氛围变化[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 期现市场:7月25日,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指数早盘报76832元,周涨17.6%,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7000元,同日广期所LC2509收盘价80520元,周内涨15.1% [12] - 供给:本周国内碳酸锂产量18630吨,环比减2.5%,部分厂商检修致产量回落,7月供给预计环增6 - 7%;6月进口17698吨,环比减16.3%,同比减9.6%,1 - 6月进口总量约11.8万吨,同比增10.7%,7月海外供给压力小 [12] - 需求:乘联会预计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可达101万左右,渗透率有望提至54.6%,1 - 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26.2% [12] - 库存:7月24日,国内碳酸锂周度库存报143170吨,环比增0.4%,库存增势持续;7月25日,广期所碳酸锂注册仓单11996吨,周增17.2% [12] - 成本:7月25日,澳大利亚进口SC6锂精矿报价840 - 880美元/吨,周涨17.8%,国内碳酸锂现货价反弹带动矿价回调;6月进口锂精矿42.8万吨,同比降18.1%,环比降17.2%,1 - 6月进口280.6万吨,累计同比降0.2%,7月高成本硬岩矿供给压力缓解 [12] 期现市场 - 价格:7月25日,五矿钢联碳酸锂现货指数早盘报76832元,周涨17.6%,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7000元,广期所LC2509收盘价80520元,周内涨15.1% [20] - 基差与持仓:交易所标准电碳贸易市场贴水均价约为 - 350元,碳酸锂合约持仓净空头大幅增长 [23] - 价差:电池级与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价差1650元,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差9780元 [26] 供给端 - 产量:本周国内碳酸锂产量18630吨,环比减2.5%;6月产量78090吨,环比增8.3%,同比增17.9%,上半年累计同比增43.9%,7月预计环增6 - 7% [31] - 不同原料产量:6月锂辉石碳酸锂产量39450吨,环比增11.3%,同比增32.5%,1 - 6月累计同比增73.8%;锂云母碳酸锂产量19480吨,环比增8.6%,1 - 6月累计同比增22.1%;盐湖碳酸锂产量13350吨,环比增7.1%,1 - 6月累计同比增20.9%;回收端碳酸锂产量5810吨,环减6.7%,1 - 6月累计同比增18.5% [34][37] - 进口:6月中国进口碳酸锂17698吨,环比减16.3%,同比减9.6%,1 - 6月进口总量约11.8万吨,同比增10.7%;6月智利出口中国约1.02万吨,7月海外供给压力小,上半年碳酸锂 + 硫酸锂出口量基本持平 [40] 需求端 - 消费结构:电池领域在锂需求中占主导,2024年全球消费占比87%,未来锂盐消费增长点依靠锂电产业 [44] - 新能源汽车销量:1 - 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26.2%;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生产120.0万辆,同比增28.3%,1 - 6月累计生产645.7万辆,增长38.7%;6月批发销量124.1万辆,同比增27.0%,1 - 6月累计批发644.7万辆,增长37.4%;1 - 5月欧洲总计销量95.2万辆,同比增27.7%;1 - 5月美国总计销量64.8万辆,同比增8.9% [47][50] - 电池产量与装车量:6月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29.2GWh,环比增4.6%,同比增51.4%,1 - 6月累计产量697.3GWh,累计同比增60.4%;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1.9%,同比增35.9%,1 - 6月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同比增47.3% [53] - 正极材料产量:6月磷酸铁锂产量环比略减0.2%,上半年同比增47.8%,7月预计正极材料产量环比略有增加 [56] 库存 - 碳酸锂库存:7月24日,国内碳酸锂周度库存报143170吨,环比增0.4%,库存增势持续;7月25日,广期所碳酸锂注册仓单11996吨,周增17.2% [63] - 其他库存:正极材料库存周期一周左右;动力电池库销比处于近期中值,储能电池库存位于近年低位 [66] 成本端 - 锂精矿价格:7月25日,澳大利亚进口SC6锂精矿报价840 - 880美元/吨,周涨17.8%,国内碳酸锂现货价反弹带动矿价回调 [74] - 锂精矿进口:6月国内进口锂精矿42.8万吨,同比降18.1%,环比降17.2%,1 - 6月进口280.6万吨,累计同比降0.2%;上半年澳大利亚来源进口同比增6.1%,非洲来源进口同比降13.0%,7月高成本硬岩矿供给压力缓解 [77]
新能源车为何一周连遭两大政策调整?
虎嗅· 2025-07-26 18:3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动态产业治理实现快速发展,政策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技术路线从多元化探索聚焦到纯电方向,市场从政策性培育转向充分竞争 [1][4][27] - 2025年上半年产销量超690万辆,同比增长40%,新车销量占比达44.3%,成为全球市场引领者 [1] - 行业当前面临"价格战"整治与智能驾驶规范的双重监管,预示产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新治理阶段 [1][3][28] 分阶段治理模式与关键事件 新技术探索阶段(2000s初期) - **技术路线确立**:科技部"863计划"采用"三纵三横"路线(纯电/氢燃料/混动),平衡传统车企与创新诉求 [8][9][31] - **资源整合**:行政发包制调动432个单位1.46万科研人员,形成官产学研"国家队" [9][10][32] - **市场培育**:通过北京奥运会示范和"十城千辆"工程(2009年启动),中央+地方财政补贴推动公共领域应用 [12] 产业化突破阶段(2012-2016) - **政策调整**:2012年国务院明确纯电驱动战略,2014年放开社会资本准入,刺激民营车企(比亚迪)和互联网新势力涌入 [14][15][19] - **地方竞争**:地方政府1:1配套补贴(北京/上海单车最高补12万),通过路权/牌照倾斜提升销量,2015年产销增速超340% [17][18] - **新势力崛起**:特斯拉专利开放(2014年)后,中国新造车企业4年内增至近200家,人才跨行业流动加速技术融合 [19][20] 规模化生产阶段(2016-2022) - **市场纠偏**:2016年整治"骗补"现象,补贴退坡机制启动(2018-2019年累计退坡80%),倒逼技术升级 [21][25] - **外资引入**:2018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上海工厂获185亿低息贷款落地,形成"鲶鱼效应" [22] - **技术转型**:华为等ICT企业以全栈解决方案模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赋能车企,推动"软件定义汽车" [23][24] - **市场成熟**:2021年专利占全球70%,续航从300km提升至400km+,2022年补贴终止时市场渗透率超30% [23][26]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欧美策略调整**:奔驰/苹果放弃造车计划,宝马/丰田放缓电动化,欧美政府延迟燃油车禁令 [4][29] - **中国优势**: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电池/电机/智能系统)建立壁垒,2023年专利3万件占全球70% [23][35] - **新挑战**:欧盟加强对中国电动车审查,科技巨头转向智能驾驶赛道 [28] 技术路线与产业组织创新 - **技术迭代**:从机械驱动(三电系统)转向软件驱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华为推出智选车模式参与整车定义 [24] - **生产模式**:新势力初期依赖代工(蔚来-江淮),后期通过收购获取资质(理想-力帆) [23] - **供应链重构**:合肥政府投资500亿聚集120家配套企业,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 [22]
鸿蒙智行3000元补贴迷局:地方政府“背书”真相调查
经济观察报· 2025-07-26 17:49
地方政府补贴争议 - 河南省率先对购买搭载鸿蒙车机系统及华为途灵平台的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给予3000元现金补贴,总金额600万元(2000辆)[2][5] - 长沙、长春、安徽、云南等地随后跟进类似补贴政策,均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平台发布[2] - 未获补贴地区的经销商认为此举构成不公平竞争,行业机构为单一企业站台损害中立性[3][11] 补贴政策执行细节 - 实际补贴资金来自华为而非地方政府,通过直接减免车价方式执行,未走政府报销流程[8] - 河南省要求通过云闪付平台支付定金尾款,但实际通过华为商城和门店直接交易[8] - 政策要求车型需同时满足鸿蒙车机+途灵平台双条件,排除仅搭载鸿蒙系统的深蓝等品牌[7] 市场影响与行业反应 - 补贴差异导致跨省购车现象,如湖北消费者转向河南等地购车[9] - 河南省政策被叫停后,安徽湖南等地补贴仍在执行[6][7]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指出该模式扰乱市场秩序,引发消费者观望[8][11] 华为鸿蒙智行战略动机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100万辆,较2024年需增长125%,但上半年仅完成20万辆[11] - 选择河南安徽等新能源渗透率高地区(洛阳70%)实施补贴,配合渠道扩张(河南新增9家用户中心)[12] - 借政府背书提升政策公信力,规避企业直接降价引发的舆论争议[10][11] 行业政策背景 - 5-6月行业集体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工信部加强监管背景下企业促销手段受限[11] - 多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暂停(如湖北),与华为补贴形成叠加效应[13] - 此前已在天津等置换补贴暂停地区试点3000-5000元补贴[14]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要来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15:08
全球经济发展与财富转移 - 全球经济面临地缘冲突和经济数据低迷的挑战,但危机后往往伴随财富转移机会[1] - 过去40年经历两轮大规模财富转移: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浪潮,2008年后互联网产业变革[1][2] - 第一轮财富转移以土地和房产为核心,8亿农民进城带动土地产权调整,70%国民财富集中在房地产[1][2] - 第二轮财富转移转向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厂通过用户数据资源获取收益,红利集中在企业高管和股票投资者[2] 第三轮财富转移方向 - 未来5-10年可能出现第三轮财富转移,关键观察325万亿M2资金的流向[3] - 政策导向推动存款从银行体系转向金融市场,以支持产业升级和高科技研发[3][7] - 金融大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产业优势,类比美股通过金融手段强化科技公司竞争力[9][11] - 中国在消费(泡泡玛特)、AI(DeepSeek)、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等领域已显现全球竞争力[13] 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 中国创新药板块近2-3个月上涨100%-200%,显示产业竞争力正向资本市场传导[13] - 存款转移10万亿可能推动A股站稳3400点,数十万亿资金流入或挑战3500点[15][16] - 科技爆发叠加美元霸权削弱,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接替房地产成为新财富分配工具[16][17] - 当前全球市场仍处混沌期,建议控制股市配置比例,优先选择稳健收益资产[19][21] 行业竞争力案例 - 泡泡玛特成为全球新消费龙头,展示中国消费品牌国际化潜力[13] - DeepSeek以更低成本开发高效AI模型,挑战OpenAI市场份额[13] - 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等产业正快速追赶美国同行[12][13]
波音加速度、洋房写代码,上海科创环境硬核圈粉
第一财经· 2025-07-26 13:56
项目审批加速度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投资协议签订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75天,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仅用9个月,刷新2019年超级工厂的"特斯拉速度"记录 [3] - 波音项目实现"当天拿地、当天取证、当天开工",临港新片区通过"服务跨前""流程并联""手续减免"三管齐下实现审批大提速 [4] - "两评两证"合一制度将环评、水保等四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全流程从40余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 [5] - 企业承诺制改革使20个事项平均办理用时从2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材料份数从7份减至2份,开工用时减少30% [5] - 特斯拉储能项目"挖掘城市道路许可"比原法定时限节省19个工作日,临港服务专员推动项目从投资协议至施工许可平均用时缩短约20% [5][6] "无界硅巷"模式 -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释放约10万平方米优质空间载体,科技型企业数量从2023年500余家增至930余家 [8] - 集聚矽睿、麦歌恩、禾赛科技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AI+、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趋势 [8][9] - 黑湖科技在改造洋房办公,其"云化生产管理软件"市场份额全国第一,服务3万多家工厂及2000余家中大型企业 [9] - 政府提供租金减免补贴、人才公寓等支持,"上海硅巷"专项服务包建立"一五一十"快速响应机制,诉求解决率达99.7% [10] 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 徐汇区推出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ABS,储架规模5亿元,涵盖9家高新技术企业,涉及发明专利7件、商标13件等 [13] - 融资利率低于2%,显著低于3%的1年期LPR,沈德医疗融资850万元降低贷款成本,合时智能通过专利估值获190万元融资 [14] - 上海知识产权局2021年裁决"利格列汀"专利侵权案,5年审理40余件生物医药专利纠纷案件,成为国际企业解决争议优选地 [16] 产业集聚效应 - 特斯拉项目带动储能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有望打造中国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 [6] - 华阳路街道形成科技企业邻里式生态,企业间以百米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9][10]
张曼莉:鼓励内地企业依托香港拓展国际科研合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3:14
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创科合作进展 -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及中央部委举行联席会议,汇报创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和未来重点 [1] - 过去一年推动与内地城市及"一带一路"国家创科合作,包括与斯洛伐克签订科研合作备忘录 [1]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1] - 未来将通过国际展会、三大创科园区合作及企业互访加强国际创科交流 [1] 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考察 - 香港代表团考察内地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端芯片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企业 [2] - 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国际化营商环境拓展国际科研合作及海外业务 [2] - 香港政府重视半导体芯片技术发展,2022年《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聚焦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 香港微电子产业发展规划 - 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已完成核心团队组建,第一期设备年内安装调试 [3] - 两条中试线预计明年投入运作,将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 [3] - 香港具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国际微电子专家人才优势 [2] - 元朗微电子中心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效应 [2][3]
张曼莉:鼓励内地企业依托香港拓展国际科研合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2:59
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创科合作进展 -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及中央部委举行联席会议,汇报创科领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2] - 过去一年推动与内地及"一带一路"国家创科合作,包括与斯洛伐克签订科研合作备忘录[2]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2] - 未来将通过国际展会、三大创科园区互访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2] 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考察 - 香港代表团考察内地半导体设备、芯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3] - 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国际化优势拓展海外科研合作与业务[3] -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聚焦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3] 香港微电子产业发展规划 - 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已组建核心团队,第一期设备年内安装调试[4] - 两条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作[4] - 香港具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国际微电子专家资源[3] - 元朗微电子中心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3] - 微电子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可产生技术牵引和产业集聚效应[5]
比亚迪14万开卖全能家用SUV:配齐冰箱大沙发,智能泊车兜底“三不限”
新浪科技· 2025-07-26 12:38
产品发布 - 比亚迪推出中型SUV海狮06,价格区间13.98万元-16.38万元,提供插混和纯电双动力版本 [1][3] - 插混车型实测油耗不到3L/100km,纯电车型用车成本极低 [1] - 纯电版有142L前备箱,后备箱容积757L可容纳6个登机箱 [4][7] - 后排空间充足,175cm成年男性实测头部和腿部均有两拳空间 [6] 产品配置 - 全系标配高速NOA和智能泊车辅助,并承诺安全兜底"三不限" [1][11] - 顶配车型配备冷暖箱,温度范围-6℃至50℃ [5] - 提供5种外观颜色和2种内饰配色,座椅配备通风、加热和电动腰撑 [3][4] - Plus版增加HUD、方向盘加热、迎宾灯等舒适性配置 [12] 技术性能 - 插混版综合续航高达1670km,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3.5L [10] - 纯电版提供520km和605km两种续航版本 [11] - 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系统 [12] 市场表现 - 中型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激烈,同赛道产品超过100款 [12] - 比亚迪智能辅助驾驶车型4月销量超21万辆,5月超23万辆 [14] - 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型累计保有量已超100万辆 [14] 战略定位 - 公司通过大空间、低能耗和智能化配置打造家用中型SUV新首选 [8][9] - 坚持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展现技术普及决心 [12][13] - 直接对标日系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2]
100观察|京东、美团公布外卖升级路径:谁能打赢舌尖上的“认知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6 11:45
外卖市场竞争升级 - 京东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拟投入10亿元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并提供每道菜100万元保底分成及销量分成 [1][4] - 美团拼好饭启动"万家品牌"计划,为全国1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等服务,目前入驻品牌超5000个,日订单峰值超3500万单 [1][5][6]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战略博弈,京东需平衡万店扩张的百亿投入与盈利需求,美团需解决多品牌协作效率问题 [1] 京东战略布局 - 京东领投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三家具身智能公司,加码智慧物流赛道,强化"供应链+场景+技术"协同 [2] - 七鲜小厨采用"标准化配方+厨房现炒"模式,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门店,并投入百亿元建设新型供应链 [4] 比亚迪里程碑 -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车企,仰望品牌累计交付超1万台 [3] 美团业务拓展 - 拼好饭定位下沉市场及价格敏感用户,"万家品牌"计划通过流量倾斜吸引品牌入驻,提升供给质量 [6] 高管人事变动 - 上海电气新任4位高管平均年龄不超50岁,胡旭鹏任董秘,丘加友任副总裁,均具专业背景 [7] - 洋河股份选举顾宇为董事长,其为A股百亿营收白酒企业中最年轻掌舵者,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跌33.37%至66.73亿元 [8] 跨界合作 - 长安汽车与海尔集团战略合作,涉及车家生态、个性化改装、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打通车家场景壁垒 [9]
中外对话 | 中外专家:关税摩擦背景下,中国经济“强韧、超预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0:52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超出2024年上半年5%的增幅 [1] -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3%和5.5% [1] - 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分别达6.6%、11.1%和9.6% [1] - 中国经济展现出相当的韧性,在贸易摩擦和关税政策背景下仍取得超预期增长 [2] 行业增长亮点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民航等领域实现较快增长 [4] - 人工智能领域突破显著,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上线45天用户突破1亿 [5] - 高附加值制造、高端产业链、绿色科技、服务业和零售业发展受到重视 [4] 政策支持 - 央行多次下调关键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 [3] - 政府提高赤字率、加大发债规模,重点支持绿色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与消费提振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计划深入推进 [4] 未来增长动力 - 通用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新型存储技术等多个未来产业具备快速扩张条件 [6] - 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合作潜力,尤其在绿色科技领域 [6] - 新质生产力已形成系统性增长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