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转移
搜索文档
中国是不入比特币这种骗局,以中国人的聪明、人数体量、设备和电力,如果合法了,真正放开去挖,全世界持币数至少70%在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1-09 22:54
比特币市场动态 - 比特币价格近期大幅上涨,受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表态支持加密货币并自称为“加密总统”的言论推动 [3] - 特朗普立场的转变旨在吸引加密货币领域的选票和资金支持 [15]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属性与监管现实 - 比特币号称“去中心化”和不可没收的特性受到挑战,美国通过执法行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持有者之一 [3] -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2022年从Bitfinex黑客攻击案中追回价值36亿美元的94,000多枚比特币,并从“丝绸之路”案等执法行动中累计没收超过20万枚比特币 [3] - 按当前价格计算,美国政府持有的比特币价值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 [5] - 美国司法部等机构将没收的比特币进行公开拍卖,使其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6] - 中国在2020年江苏盐城“PlusToken”案中依法没收194,000多枚比特币和830,000多枚以太坊并上缴国库,展示了国家司法执行力对所谓去中心化资产的管辖权 [8][10] - 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在主权国家和司法执行力面前不堪一击 [10] 中美两国监管策略对比 - 中国没收加密货币旨在堵塞漏洞,防止国内财富被收割,并明确传递此路不通的信号 [12] - 美国没收加密货币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资产,作为其金融霸权的新工具 [13] - 中国自2017年起逐步清理ICO,并于2021年全面清退挖矿和交易,态度坚决 [18] - 中国认为加密货币并非金融创新,而是以技术自由为名的财富转移工具 [18] 美国官方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比特币定性为“投机性资产”和“数字黄金”,而非支付手段,不承认其货币地位 [15] - 美国将加密货币市场视为一个蓄水池,在经济周期中通过放水养鱼和监管没收等手段进行收割 [15] 行业根本看法与未来方向 - 加密货币被视为一场现代的“圈地运动” [16] - 在主权信用和国家机器面前,任何去中心化资产最终都可能成为被收割的工具 [18] - 中国选择不入局加密货币投机,转而专注于发展本国的数字人民币 [20]
'It Shouldn't Be This Difficult To Be Successful' — Worker Earning $240K Says The U.S. Economy Is 'Failing The Middle Class'
Yahoo Finance· 2025-10-24 00:31
Benzinga and Yahoo Finance LLC may earn commission or revenue on some items through the links below. A Reddit user earning $240,000 a year says they're doing everything right — paying off credit cards, saving for retirement, and staying out of debt — yet still feel like they're barely keeping up. The post, shared on r/Budget, sparked debate after the user declared that the U.S. economy is "failing the middle class." The poster, who said they grew up in a single-parent home and now ranks in the top income ...
Tariff costs to companies this year to hit $1.2 trillion, with consumers taking most of the hit, S&P says
CNBC· 2025-10-17 0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标普全球分析指出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在2025年导致全球企业承担超过1.2万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其中大部分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 [1][2][3] 关税的成本影响 - 关税和贸易壁垒相当于对供应链征税 导致资金流向政府 物流延迟和货运成本加剧了这种影响 [2] - 这些力量共同构成了财富从企业利润向工人、供应商、政府和基础设施投资者的系统性转移 [2] - 额外成本估算基于约15,000名卖方分析师对9,000家公司的信息 该估计可能偏保守 [1] 成本承担方分析 - 政府官员坚持认为出口商将承担大部分税费 但分析表明这仅部分正确 [3] - 保守估计下 仅三分之一成本由公司承担 其余三分之二由消费者承担 [3] - 分析涵盖了9,070亿美元对覆盖公司的冲击 其余影响未覆盖公司以及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 [3] 对消费者的影响 - 实际产出下降 消费者支付更多获得更少 表明三分之二的份额代表消费者真实负担的下限 [4] - 特朗普在4月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 并对数十个国家列出单独的“对等”关税 [2] - 此后白宫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和协议 并对厨柜、汽车和木材等多种个别商品加征关税 [2]
跨越12国的财富追猎:许家印“巨额信托崩盘”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11 08:08
案件核心判决与影响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全面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包括全额冻结其藏于美国特拉华州为子女设立的23亿美元离岸信托[3] - 裁决首次明确“信托若沦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隔离功能将彻底失效”,此案被业界称为“信托击穿第一案”[4] - 判决揭开了横跨四大洲12国的财富腾挪、跨境追债与家族内斗的复杂棋局[5] 虚假业绩与资产转移 - 恒大在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50.14%,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63.31%[7] - 许家印作为实控人,在2009-2022年间主导企业向其夫妇分配逾500亿元股息,并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时通过红筹架构将资金转移至美国离岸信托[7] - 仅在2017年,许家印就通过名为“鑫鑫BVI”的离岸公司转移了60亿美元,资金经过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多种离岸实体层层划转,最终有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转入美国特拉华州的单一家族信托[7] 家族信托的设计与问题 - 家族信托表面上指定长子许智健、次子许腾鹤为受益人,约定许智健每年仅能领取3%的收益[8] - 调查发现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资产处置等全部核心权力,导致信托因“过度控制”被击穿,逻辑与2014年张兰案一致[8] - 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已达百亿规模时,许家印仍指令受托人挪用供应商货款和购房者预付款形成的“虚假利润”购入伦敦豪宅[8] 丁玉梅的资产与“技术性离婚” - 2022年9月恒大债务违约第九个月,丁玉梅与许家印办理“技术性离婚”,一次性分割资产约427亿元人民币,被香港法院视为资产转移的关键一步[13] - 丁玉梅的海外资产包括通过5家BVI公司斥资近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亿元)购买的伦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其中顶层复式单价高达15英镑/平米[13] - 其他资产涵盖加拿大温哥华3处豪宅(约2.8亿加元)、香港尖沙咀祥景楼(近500万港币)、瑞士银行存款5.7亿美元、列支敦士登秘密信托持有的120亿港元,以及通过离岸公司持有的恒大5.99%股权和一座非洲锂矿15%股份[13] 家族成员资产状况 - 长子许智健作为23亿美元信托核心受益人,每年可领取近7000万美元收益,其名下还有温哥华三家米其林餐厅、UBC大学旁3000万加币豪宅及持有加拿大银行1.2亿加币股票[15] - 次子许腾鹤未被纳入家族信托,曾担任恒大财富总经理,据报主导了“恒大金服的理财产品”发行,于2023年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15]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清盘人团队由安迈咨询主导,超过50人,专业人员小时费率从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17] - 在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冻结了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泰晤士城豪宅及曼彻斯特写字楼等资产;在香港,许家印的A319私人飞机通过拍卖行挂牌出售,价格相比全新时折价70%[18] - 深圳前海法院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产协助机制,允许对主要经营地在内地的港企突破注册地原则,成为追索行动的关键突破口[18] 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 判决意味着无论信托架构多复杂、设立在哪个离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诈债权人意图,法院有权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层资产[19] - 案件推动跨境司法协作深化,清盘人已向英国法院申请承认判决,美国信托也面临被撤销风险[19] - 案件曝光后,多家信托机构紧急调整业务流程,对资金来源审查、控制权条款设计、设立时机评估等环节提出更严格要求,“突击设托”转移资产的需求已无人敢接[19]
不懂为什么还有人看空
集思录· 2025-08-18 22:15
市场多空分歧 - 科技股和创新药公司业绩大幅上涨,成为市场上涨主力 [1] - 消费和新能源行业尚未反转,股价仍在底部徘徊 [1] - 市场存在明显多空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指数处于短期高位 [1] - 有投资者采取3000点以下买入、3000点以上卖出的策略 [3] 市场交易行为分析 - 牛市本质是财富转移过程,底部持仓者在牛市减持 [1] - 市场需要多空双方存在才能形成交易 [7] - 股价可能因资金推动而超出短期业绩表现 [7] - 全市场5424支股票的TTM市盈率中位数已达85倍 [9] 行业表现差异 - 微盘股(市值30亿以下)指数连续8个月上涨 [10] - 银行股(市值千亿以上)指数连续7个季度上涨 [10] - 调味品、航空机场、光伏设备、白酒等行业今年以来未涨 [10] - 上证380、深证100、中证500、中证800等指数刚开始上涨 [11] 市场博弈特征 - 股价可能因市场情绪而超涨或超跌 [8] - 当市场全为多头时无法交易,需要部分转为空头才能完成交易 [8] - 交易行为更多取决于博弈而非基本面 [8] - 市场一致预期形成时往往是变盘信号 [5]
本以为首个撑不住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9
核心观点 - 美国对瑞士征收39%关税引发严重金融危机 导致1200亿美元资金外流和瑞士经济衰退 [3][14] - 瑞士因放弃中立传统参与国际制裁引发信任危机 导致全球富豪资金撤离和金融体系崩塌 [7][18] - 新加坡成为资金转移主要受益者 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48% 托管资产增加3000亿美元 [7][18] 历史性决策影响 - 2022年2月瑞士冻结俄罗斯82.3亿美元资产 打破1815年以来永久中立传统 [7] - 配合美国制裁拦截伊朗人道主义物资 导致石油订单转向中国和印度 [7] - 2024年6月与美国签署金融数据互换协议 打破银行保密制度 [7] 金融机构危机 - 瑞士信贷市值缩水97% 2023年被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 [10][25] - 瑞银2025年遭美国司法部指控协助俄罗斯寡头转移12亿美元资产 [10] - 瑞银股价暴跌至18瑞郎 较2023年高点缩水60% 欧盟限制其核心业务 [10] 资本流动变化 - 48小时内1200亿美元资金从瑞士银行撤离 [3] - 沙特国家银行亏损11.6亿美元后 与2700多家家族办公室转移资金至香港 [7] - 新加坡私人银行托管资产暴增3000亿美元 [10] 美国关税政策 - 2025年8月对瑞士手表/巧克力/机械制品征收39%关税 较欧盟关税高出近两倍 [14] - 关税导致瑞士GDP预计下降0.7%以上 引发失业潮和经济衰退 [14] - 瑞士为应对危机将政策利率降至0% 但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 [16] 行业转移趋势 - 瑞士企业将生产和研发转移至新加坡/爱尔兰等国 [16] - 新加坡股市资本化预计2030年超1万亿美元 [18] - 迪拜以"免税/保密/不问来源"政策吸引原瑞士客户 [7] 央行应对措施 - 瑞士外汇储备2025年7月达7160亿瑞郎创历史新高 [22] - 央行通过增加外汇储备稳定瑞郎汇率 [22] - IMF指出瑞士将是欧洲受美国关税打击最严重国家 [22] 产业结构变化 - 瑞士私人银行业务原占GDP12% 现面临系统性崩溃 [18] - 苏黎世奢侈品店出现疯狂甩卖现象 [3] - 制药业等主要出口行业受关税直接影响 [14]
一场财富大转移,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13 19:50
美国就业数据与市场反应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且前期数据大幅下调90% 导致市场信心崩塌 [3] - 6月新增就业人数从14.7万下调至1.4万 5月从12.5万下调至1.9万 原数据仅10%真实 [11][12] - 全球股市集体暴跌 欧洲股市普遍跌超2% 美股道指跌超600点 纳指跌超2% 标普500跌1.6% [4][6] 东大资本市场独立行情 - 大A与港股逆势上涨 上证指数涨23点 深证成指涨50点 恒生指数涨22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55% [16][17][18] - 东大资本市场与美元资产脱钩 对美元资产敏感度降低 走出独立行情 [19][24][25] - 美股涨跌对大A影响减弱 呈现同步上涨或抗跌特征 [26] 美联储政策预期与资金流向 -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概率从39%升至77% 年内至少一次降息概率高 [37][38] - 若9月降息 全球资金将逃离美元资产 流向黄金及东大等非美元资本市场 [34][35] - 部分板块或个股可能回升至2021年高点水平 [36] 资产配置建议 - 美元资产面临降息利空风险 建议提前清仓规避 [42][44] - 非美元资产如东大资本市场及黄金将受益于资金转移 需提前布局 [45][46][47]
2025,有钱人的三大变化,醍醐灌顶!
搜狐财经· 2025-08-10 09:55
储蓄行为变化 - 居民储蓄意愿显著增强 年轻群体加入储蓄行列 传统以中老年为主的储蓄习惯正向全年龄段扩散 [1]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3年期利率跌破2% 1年期利率跌破1% 较2021年5年期房贷利率6%水平下降超50% [1] - 2025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00.17万亿元 同比增速8.3% 上半年新增住户存款10.77万亿元 占新增总量60% [1] - 00后群体中12.3%存款超30万元 60%存款规模在10万元以内 [3] 豪车市场转型 - 保时捷/BBA等传统豪车品牌光环消退 销量下滑迫使降价促销 部分4S店关闭 [4] - 国产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优势凸显 逐步替代传统豪车消费需求 [4] 奢侈品消费降温 - 奢侈品消费热度明显下降 正品与仿品关注度降低 消费焦点转向财务安全感 [4] - 女性化妆品消费减少 高跟鞋/口红/睫毛膏等产品使用场景收缩至特殊行业 [4] 消费习惯重构 - 社交方式变化导致着装随意化 居家场景增加降低外出装扮需求 [4] - 中产阶层消费意愿减弱 转向香港账户/保险/房产等财富管理渠道 [7]
牛市狂欢中,我选择默默离场!
集思录· 2025-08-08 22:28
市场趋势分析 - 当前市场处于牛市阶段,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但经济基本面欠佳,年轻人投资能力有限 [2] - 历史牛市最短持续8个月(2008年11月-2009年7月),涨幅107%,最长持续28个月(2005年6月-2007年10月),涨幅513.5% [2] - 本轮行情与1999年"5.19行情"相似,由政策、流动性和科技叙事驱动,关键阻力位为3674.4和3721 [2] 投资策略 - 采用攻守平衡策略,2024年初"放手一搏"账户收益200%,"防守一波"账户收益10%,综合收益翻倍 [3] - 执行减仓计划,保留长期底仓,资金转向北交所新股申购 [3] - 牛市本质是财富转移游戏,散户亏损主因在于高位接盘,需避免赚最后一个铜板 [3][8] 市场情绪观察 - 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未达顶部特征,成交量需突破3万亿且出现加速赶顶阶段 [11] - 市场存在分歧:清醒的风险提示与持续补仓行为并存,反映结构牛特征 [12] - 离场资金可能在高位追回,形成循环 [5][8] 估值逻辑 - 短期股市为零和博弈,长期为正和游戏,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推动市值提升 [3][4] - 离场决策应基于估值"贵"而非单纯涨幅,需考察市场溢价现象 [6][7]
一场财富大转移,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05 21:02
美国就业数据与市场反应 - 美国6月新增就业人数从14.7万人下调至1.4万人,5月从12.5万人下调至1.9万人,修正幅度达90% [11][12] - 就业数据连续下调暴露美国经济实际低迷,导致市场信心崩塌 [3][10] - 全球股市集体暴跌,欧洲股市普遍跌超2%,美股道指跌超600点,纳指跌超2%,标普500指数跌超1.6% [4][6] 东大资本市场独立行情 - 东大A股和港股逆势上涨,上证指数上涨23点,深证成指上涨50点,恒生指数单日上涨225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55% [17][18] - 东大资本市场与美元资产脱钩,受美国经济数据影响减弱,走出独立行情 [19][24][25] - 东大成为唯一抵抗关税政策的经济体,避险资产属性提升 [19][20]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资金流向 -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概率从39%升至77%,年内至少一次降息概率较高 [38][37] - 若美联储9月降息,资金将逃离美元资产,流向黄金及东大等非美元资产市场 [34][35] - 东大资本市场可能重现2021年高点,板块和个股存在指数级增长潜力 [36] 美元资产风险与投资策略 - 美元资产在降息后可能开启收割模式,建议提前清空美元资产 [43][44] - 非美元资产(如东大资本市场、黄金)将受益于降息引发的财富转移 [45][46] - 当前美股上涨可能是诱多行为,为降息后杀多头做准备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