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战新产业A股接近2700家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超过4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5-23 02: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发展 - 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 [1]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1] - 科技企业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适配,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中四套不要求企业盈利 [1] 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情况 - 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共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220%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80单 [1]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 - 注册制改革以来,九成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及超半数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 [2]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投项目超10万个,在投本金超4万亿元 [2] 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4% [2]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2]
全球资产重估的“中国叙事”正在展开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52
中国资本市场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国实体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达1.6万亿元,超800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0% [1] - 2024年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上年的24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形成比较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国家 [1] A股上市公司表现与全球资产配置 - 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2024年四分之三的公司实现盈利,五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1] - 中国的股市正在快速增长,将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1] 资本市场改革与外资流入 - 外资持有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股票市值增幅达40%,交易金额增长90% [1] - 持续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资本市场吸引优质的境外长期资金奠定基础 [1] 中国资产全球吸引力 - 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之矛"、以制度型改革为"稳定之盾",推动全球资产重估的"中国叙事" [2]
安徽推动新兴产业培育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15:15
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 - 安徽省提出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 [2] -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工程,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以上,加快引育总部型龙头企业,构建"龙头+配套"企业生态圈 [2] - 各县(市、区)以开发区为载体,选准1~2个主导产业,力争到2030年实现百亿规模集群县域全覆盖 [3]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以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为目标,"一群一策"实施产业诊断,力争到2027年每个县域产业集群建设不少于1个高水平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3] - 引导集群内龙头企业开展集群品牌建设试点,加快由CMT、OEM向ODM、JDM、OBM模式转变 [3] - 推动链主企业开展跨区域、上下游产需对接活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 [3] 未来产业布局 -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在"7+N"领域实行细分赛道"一业一策",力争到2030年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不少于5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策源作用,集聚国内外头部科创服务机构,培育具有国际战略视野的科技集成服务商 [4] 数字经济与基础设施 - 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国家数据标注基地 [6] - 推动数字技术、数据、场景、平台等互融共生,打造区域支柱型和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 [7] - 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改革,打造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服务供给体系 [8]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支持高水平通用大模型开放调用和本地化部署,加快布局行业垂直大模型 [8]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争创"灯塔工厂" [9] -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9] 创新与金融支持 - 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探索实施科技项目立项时一体部署研发和转化任务 [11]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赋能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团队投资和招引 [12] - 优化调整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加快形成覆盖"科创+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 [12] 产业生态优化 - 引育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填补政府决策"盲点" [13] - 落实《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提高行政检查质效 [13] - 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14] 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引进和培育具备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绿色管理能力的项目 [14] -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引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工艺、产品和服务 [14] - 构建重点产品碳足迹体系,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 [14]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陕西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 2025-05-20 08:32
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陕西省人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提出8项具体措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助力打好"八场硬仗" [1] -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融入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提供精准专业服务 [1] -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链主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延展升级人才项目投资、人才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产品 [1] 制造业人才引育与服务 - 加强人力资源机构与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 签订人才服务战略协议 建立人才服务基地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创新基地 [1] - 协助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完善人才供需匹配 提供人才寻访、员工培训、用工保障、薪酬管理等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 [1] - 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职称评审 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 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2] 招聘用工与培训体系建设 - 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 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 常态化开展制造业等领域就业失业监测 破解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难题 [2] -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合作建立培训基地 开展模拟实训、人才测评、职业规划等专业服务 [2] - 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 为制造业等领域提供精准人力资源服务 [2]
PPI连续31个月为负,意味着什么?
和讯网· 2025-05-19 19:35
今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上涨0.5%。 同时PPI持续下降,且在4月同比降幅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PPI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个 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这是PPI连续31个月为负,CPI连续25个月在0%附近波动。 5月19日,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和讯表示:"核心CPI的上涨更具参考价值,这是毫无疑问 的,但是也需要看到4月份核心CPI的上涨的驱动原因,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影响,可以看到今年4月 主要是服务类价格对核心CPI的提升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比如五一假期前夕的机票价格等的推动作 用。但是结合五月的情况看,目前价格上涨仍然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包括PPI的持续下降,这说明整 体的经济状况仍然处于相对低迷的态势。"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明确提出,"提振物价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价 格调控思路上,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物价持续低迷对企业营收和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收和财力等 造成不利冲击,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背离,影响微观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拖慢经济恢复步伐,有 ...
海南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海南日报· 2025-05-13 09:40
单位情况 - 2023年末海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4万个,较2018年末增加7.4万个 [1] - 产业活动单位19.2万个,较2018年末增加7.6万个 [1] - 个体经营户39.3万个,较2018年末增加6.5万个 [1] - 批发和零售业(3.9万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万个)、建筑业(1.8万个)为法人单位数量前三行业 [1] 资产和营业收入 - 2023年末海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8627.4亿元 [2] - 2023年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4335.8亿元 [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2023年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761个,从业人员78284人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年营业收入2224.8亿元 [2] - 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8030个(占数字经济68.3%),从业人员54220人,营业收入1176.4亿元 [2] 新兴产业 - 202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法人单位139个 [2] - 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90个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76个,全年营业收入289.6亿元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322个,全年营业收入1117.4亿元 [2]
《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发布 四川品牌矩阵规模持续壮大
四川日报· 2025-05-12 15:13
四川品牌发展概况 - 5月10日是第9个中国品牌日 四川省发布《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 系统梳理品牌培育成效并提出"十五五"发展建议 [1] - 去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 四川发布首部省级品牌发展报告 今年报告进一步更新亮点与成效 [1] 产业发展数据 - 去年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4%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长10.2% [1]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五 进出口总额增长9.4% 重回万亿元规模 [1] 品牌矩阵建设 - 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拥有3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 19家中国企业500强 4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9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2] 未来发展趋势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全球科技革命 四川品牌建设迎来黄金窗口期 [2] - "川造潮品"形成集聚效应 "川货出川"促进内需扩容 品牌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持续提升 [1]
专家学者看2025中国经济增长点(经济形势理性看)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24
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超50% [2] - 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3.4% [4] - 文娱旅游消费带动效应显著:电影票房244亿元(同比+4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9% [4] - 数字技术支撑服务消费升级:AI诊疗、虚拟试衣间等新业态涌现 [5] 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 -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11.6% [7] - 数字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G基站达439.5万个,用户普及率75.9% [8] - 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完整体系:国产AI产品超百款,大模型在电子/制造等领域落地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需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10] 绿色低碳产业动能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超40%,动力电池产量同比+54.7% [1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风光装机超火电 [12] - 绿色产品出口强劲: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43.9%) [13] 外贸韧性提升 -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额10.3万亿元(同比+1.3%),出口额6.13万亿元(同比+6.9%) [1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1.1%,美国市场依赖度从19.2%降至14.7% [15][16]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 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6.8%,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0.9%/9.7% [18] - 智能制造爆发:工业机器人产量+26%,制造业技改投资+7.2% [18][20]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1.5%,光纤制造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0% [19] 乡村富民产业 - 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快增 [23][2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乡收入比降至2.27 [25]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鹤壁 向新力中挖潜力
河南日报· 2025-05-11 07:14
鹤壁市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鹤壁市生产总值增长6.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主要指标高于全省或全年目标,基本实现"开门红"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5.8%、4.3% [1] - 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态势,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爆发形成双轮驱动 [1] 招商引资与项目进展 - 通过多场产业峰会签约68个项目,包括SAR卫星及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总装、镁基固态储氢制氢储能一体化等项目 [2] - 签约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涵盖"3+3"主导产业 [2] - 项目投资方主要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了鹤壁市开放能级 [2] - 计划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75个以上 [3] 产业发展规划 - 围绕"3+3"主导产业,创新基金招商、中试招商、场景招商、平台公司招商等模式 [3] - 将举办电子电器、半导体及工业软件、功能性新材料等"小精特"产业招商推介会 [3] - 商业航天产业、自主工控生态发展等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1][2] 消费促进措施 - 深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组织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等促消费系列活动 [3] - 依托浚县古城、朝歌老街、朝歌里人文小镇等发展夜间经济 [3] 农业发展规划 - 统筹做好抗旱浇灌、病虫害监测防控、"一喷三防"等麦田管理工作 [3] - 开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
一揽子举措护航民企发展壮大
金融时报· 2025-05-09 09:41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1] - 民营经济已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2] - 该法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2]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工业设备更新领域民企资金占比超80%[2] - 2024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2] - 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4] - 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4]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4]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4] 外贸与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单列外贸板块,优先对接外贸企业融资[5] - 短期出口信用险2024年一季度承保金额超2400亿美元,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上升[5] 工商联配套服务机制 - 全国工商联将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引导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