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鸿蒙智行“五界”首次齐聚!负责人畅谈与华为合作感受,余承东:“五界”都能崛起但需要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9:24
鸿蒙智行"五界"发展现状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鸿蒙智行已形成"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并认为品牌扩张将止步于此,因运营五个品牌难度极高 [1] - 余承东强调五个品牌需时间培育规模,需经历市场磨合与产品线建设过程,类比问界早期发展路径 [1] - 鸿蒙智行"五界"首次集体亮相,各合作车企负责人分享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与战略价值 [1][4] 车企合作模式与战略 -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称与华为合作产生"化学反应",推动智能电动车指数级发展,入股引望项目实现"亲上加亲"的资源协同 [1]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合作决策原则:与华为意见分歧时服从华为,一致时执行奇瑞方案,承认未遵循华为建议导致智界发展受阻 [1] - 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强调持续向华为学习运营方法论,江汽集团项兴初描述合作基于战略共识与华为文化吸引力 [4] - 上汽总裁贾健旭指出鸿蒙智行质量体系与上汽制造能力结合可打造超可靠产品,垂直整合加速市场渗透 [4]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工信部倡议抵制价格战,指出恶性竞争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 [4] - 北汽新能源张国富警示行业盈利困境,反对将汽车降级为快消品,强调质量底线与信任体系维护成本 [5] - 奇瑞尹同跃主张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向上突破市场空间,反对低水平内卷 [5] - 余承东以问界M9均价55万元为例,验证高端化趋势,呼吁良性竞争驱动行业发展 [6]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余承东透露问界M8/M9均价分别为40万/55万元级别,确立高端产品矩阵定位 [6] - 张国富提出"白菜价买不来金丝楠木"理论,断言低端竞争无出路,高端突破才是正道 [6]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问界车型续保费用整体已下降2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15:35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价值 - 公司与华为的跨界合作被视为化学反应,能带来指数级变化,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的物理反应[2] - 合作始于2021年,赛力斯是鸿蒙智行首个合作车企,未来合作将更深入全面[2] - 合作价值主要体现在共同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 智能电动汽车安全战略 - 公司董事长强调智能安全是新车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为行业核心命题[4] - 新四化转型使汽车从机械物理空间演变为智能数字空间,但带来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数据隐私等新挑战[4] - 需先解决安全根基问题,否则将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企业经济及品牌,影响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4] - 问界车型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已避免170万次潜在碰撞,主动服务超12万次[4] - 问界车型续保费用整体下降20%,有望进一步降低[4] 未来技术融合方向 - 公司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作为智能安全与产业创新的底层基因[5] - 计划推动技术创新与智能安全的深度融合共生进化[5]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530
国证国际· 2025-05-30 14:48
报告核心观点 - 关税问题压制投资情绪,美国经济短期内面临消费放缓、贸易不确定性及政策调整压力,市场对未来增长及货币政策走向保持审慎;小米集团2025Q1业绩超预期增长,各业务板块均较快增长,给予公司60.5港元的每股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2][4][8] 国证视点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解放日”关税违法利好投资情绪,但港股早段反应不大,恒指低开17点后走高,最终收报23573点,升315点或1.35%,主板成交2269亿港元,较上日多25.5% [2] - 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仅必需性消费逆市下跌0.24%,其余11个板块上升,医疗保健涨4.09%表现最佳 [2] - 港股通交易连续3日净流入,昨日北水净流入43.82亿港元,较上日增加22.5%,净买入最多为美团、众安在线、石药集团,净卖出最多为中芯、小米、小鹏汽车 [3] - 美股全线上升,涨幅0.28%-0.40%,人工智能芯片商Nvidia辉达季绩胜预期及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违法使大盘早市升,但联邦上诉法院暂时恢复关税使大盘一度倒跌,尾市回升 [3] 美国宏观情况 - 2025年第一季美国实质GDP年化季减0.2%,较初值-0.3%略有改善;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值3.4%,较初值3.5%下修;消费者支出显著放缓,若消费需求低迷,企业利润率压缩将推高失业率 [4] - 联邦上诉法院暂时恢复特朗普政府部分关税措施,贸易战仍在拉锯,10年期美债息回落至4.4%;若避免大规模关税,未来有望降息,联储强调将通胀压回2%目标,认为现行政策合适,将观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 小米集团点评 手机业务 - 2025Q1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国内出货量份额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18.8%重回第一,全球连续19个季度位居前三;Q1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12.4%,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6] IoT与生活消费业务 - 2025Q1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与智能手机同受益于国补,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113.8%,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创新高 [7] -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9.4亿,同比增长20.1%,5件以上设备用户数1930万,同比增长26.5%,米家APP月活1.06亿,同比增长19.5%,生态粘性增强;期间分部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7] 汽车业务 - 2025Q1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交付75,869辆SU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ASP约23.8万元,毛利率23.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8] - 豪华SUV YU7系列5月发布,截至3月底,中国大陆65个城市布局235家汽车销售门店;25Q1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为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分部经营亏损为5亿元,盈利扭转在即 [8] 投资建议 - 2025Q1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最大亮点为IoT业务强劲、汽车业务增长加速与盈利能力提升,按SOTP估值,给予公司60.5港元的每股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8]
遇困车企售后崩塌,50万“孤儿车”谁来保障?
36氪· 2025-05-30 10:35
行业现状 - 近五年威马、高合、爱驰、极越、哪吒等经营困难车企累计产生50万"孤儿车" 面临维修配件断供、4S店关停及车辆断网风险 [5] - 2023年33家月销2000-1万的腰部新能源品牌中12家月销跌幅超20% 面临整合淘汰 [15] - 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暴跌50% 工厂停摆 累计亏损超180亿元 2025年初多次发生系统性断网 [8] 车企运营问题 - 哪吒汽车因资金紧张导致服务器维护不到位 车主遭遇App断网、续航数据卡顿、车门无法开启等问题 [1][8] - 哪吒GT580车主因车企拖欠电池厂商1亿多款项导致三电质保作废 动力电池故障无法挂挡 [3] - 威马、极越等倒闭品牌车主面临车机系统瘫痪、蓝牙钥匙失效 软件BUG无人修复 [9][17] 售后体系崩塌 - 车企破产后资产分配优先级中车主售后权利排位靠后 诉讼维权难度极高 [8] -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的"停产后10年配件供应"在车企倒闭后形同虚设 经销体系迅速瓦解 [22] - 独立汽修厂无法处理三电系统维修 倒闭品牌车主被迫从事故车拆解配件自救 [21] 销量数据表现 | 品牌 | 2019销量 | 2020销量 | 2021销量 | 2022销量 | 2023销量 | 2024销量 | |------------|----------|----------|----------|----------|----------|----------| | 哪吒汽车 | 10006 | 16439 | 69674 | 148661 | 111583 | 64549 | | 威马汽车 | 15587 | 22495 | 44157 | 29367 | - | - | | 高合汽车 | - | - | - | - | 4829 | 304 | | 极越 | - | - | - | - | 774 | 13561 | [6] 行业改进建议 - 需建立车企退出机制 由第三方承接售后服务 而非指定企业被动担责 [28] - 设立售后保障基金需政策引导 但实际操作面临资金监管与分配难题 [26] - 呼吁制定法规强制车企履行售后义务 如要求保有量超50万的品牌提供更长期保障 [31] 消费者应对策略 - 优先选择年销超10万台、母公司实力强的品牌以降低3-5年内倒闭风险 [31] - 发现企业异常时尽早抛售 威马/高合二手车残值率已跌至不足原价10% [31] - 购车时需核实质保条款 避免营销话术陷阱 [31]
小米集团-W(01810.HK):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创季度新高
格隆汇· 2025-05-30 09:47
财务表现 - 25Q1公司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 [1] - 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 [1] - 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 pct,创历史新高 [1] 智能手机业务 - 25Q1智能手机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达12.4% [1]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至4180万台,市场份额14.1%,排名全球前三 [1] - 中国大陆地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7 pct至18.8%,时隔十年重回出货量第一 [1] - 高端机占比达25.0%,同比提升3.3 pct,中国大陆地区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第一,同比提升4.6 pct至24.4% [1] - 25年5月发布新旗舰15S Pro,首发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25Q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9% [1] - 毛利率达25.2%,同比提升5.4 pct [1]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4% [2] - 截至3月31日,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约9.4亿,同比增长20% [2] 互联网服务 - 25Q1互联网业务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 pct [2] - 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0%,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 [2]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2亿,同比增长9%,智能电视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0.73亿,同比增长8% [2]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 - 25Q1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 [2] - SU7系列25Q1交付新车7.59万辆,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 [2] - 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于25年5月发布,7月正式上市 [2] - 截至4月,中国大陆地区74个城市开业269家汽车销售门店 [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5-27年每股收益为1.35/1.82/2.27元(原预测为1.26/1.66/2.09元) [2] - 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75.52港币 [2]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1.1%,前十大权重包含三花智控等
金融界· 2025-05-29 23:40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1 1%报3174 52点 成交额387 68亿元 [1]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 96% 近三个月下跌9 23% 年至今上涨0 42% [1] 指数构成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选取主营业务涉及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感知系统 决策系统 执行系统 通讯系统 整车生产以及汽车后市场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权重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18 61% 宁德时代14 31% 立讯精密6 46% 汇川技术5 14% 韦尔股份4 43% 长城汽车4 06% 科大讯飞3 07% 三花智控2 82% 亿纬锂能2 65% 拓普集团2 43% [1] - 按市场板块划分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2 38%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6 88% 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 73%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36 47% 工业占比34 83% 信息技术占比21 45% 原材料占比6 55% 通信服务占比0 71% [2] 样本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跟踪基金 - 跟踪基金包括华宝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联接A/C 泰康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易方达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浦银安盛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 [2]
小米集团-W(01810):营收与利润再创历史新高,YU7发布有望促进收入进一步提升
国海证券· 2025-05-29 22: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5Q1收入及盈利均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各业务表现良好,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增持”评级 [5][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最近一年小米集团-W相对恒生指数表现为1M涨8.9%、3M跌0.2%、12M涨185.3%,恒生指数1M涨5.9%、3M涨1.4%、12M涨23.6% [4] - 2025年5月29日,小米集团-W当前价格51.70元,周价格区间15.36 - 59.45元,总市值1342776.98百万,流通市值1342776.98百万,总股本2594738.13万股,流通股本2594738.13万股,日均成交额10650.48百万,近一月换手0.61% [4] 业绩情况 - 2025Q1公司收入约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毛利率22.8% [5] 各业务情况 - 智能手机业务: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0.4亿台,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长;业务收入约506亿元,同比增长8.9%,毛利率12.4%;全球市场份额14.1%,连续19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ASP为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 [6] - 智能大家电业务:2025Q1收入同比增长113.8%,其中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速超65%;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速超65%;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速超100% [7]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25Q1收入181亿元,交付75869辆Xiaomi SU7系列新车;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中国大陆65个城市开业235家汽车销售门店 [7] - 互联网业务:2025Q1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2.8%,毛利率76.9%,同比提升2.7pcts;2025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7.19亿,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1.81亿,同比增长12.9% [7][8]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营收分别为4845、6829、901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45、597、844亿元,对应PE为27.7、20.6、14.6x [8]
小米集团-W(01810):IoT/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5-29 1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1.2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1Q25收入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至99.6亿元,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出色,手机ASP创新高,高端化推进 [1] - 发布玄戒O1/T1芯片,看好自研芯片驱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基于SOTP估值法维持目标价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亮点总结 - IoT业务:1Q25收入同比+58.7%达323亿元,毛利率25.2%,因大家电收入扩大和低利润率产品占比下降,上调全年毛利率预测1.5pct到23.8%,看好国内外持续增长 [2] - 汽车业务: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毛利率23.2%,高于预测2.4pct,首辆SUV YU7或7月上市,关注消费者反馈 [3] - 手机业务:年初以来大盘偏弱,公司指引全年出货量近1.8亿,1Q25 ASP为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5.8%,毛利率12.4%,看好自研芯片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4]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970|365,906|495,074|605,814|727,77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74|27,314|40,987|51,321|63,249|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76|1.09|1.63|2.04|2.52| |ROE(%)|12.53|15.49|20.11|21.45|22.20| |PE(倍)|54.66|43.77|29.17|23.30|18.90| |PB(倍)|6.42|6.33|5.46|4.60|3.85| |EV EBITDA(倍)|48.61|44.86|26.34|21.06|16.16|[7] 估值方法 - 基于SOTP估值法,目标价对应41倍2025年目标PE [5][17] - 维持现有业务25倍2025年预测PE,对应每股44.9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家电等IoT业务增速快和AI时代生态价值 [19] - 维持汽车业务2.5倍2027年预测PS,对应每股26.3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工厂建设顺利、产能释放和“人 - 车 - 家”战略助力 [19]
前4月国企利润下降1.7%,美国暂停留学生新签证面谈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29 00:26
点击上图 ▲立即加入 前4月国企利润同比下降1.7% 小米一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创新高 5月27日,小米集团公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111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为人 民币10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4.5%。分业务来看,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人民币927亿元,同比增长22.8%。该分部毛利率为22.8%, 同比提升0.5%。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人民币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人民币 5亿元。本季度,该分部毛利率为23.2%。 5月28日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2755.0亿元,与上 年持平。利润总额方面,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3491.4亿元,同比下降1.7%。此外,1—4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20380.0亿元,同比增长 0.1%。 4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5.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5月26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
今日新闻丨小米一季度财报净利润超百亿!新款小鹏MONA M03、宝骏悦也Plus、捷途山海T1等车型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5-28 23:58
新款小鹏MONA M03上市 - 新车推出4款车型,售价11.98-13.98万元 [1] - 新增星暮紫、微月灰、星雨青3款漆面颜色及全新18/19英寸轮圈,M03 Max配备AI辅助驾驶小蓝灯 [3] - 内饰新增拂晓紫,标配1.22㎡全景天幕、360°全景影像、15.6英寸中控屏及8155芯片 [6] - 搭载双Orin-X芯片(508TOPS算力),支持人机共驾和划线泊车功能 [8] - 长续航版配备140kW电机+51.8kWh电池(续航502/515km),超长续航版160kW电机+62.2kWh电池(续航600/620km) [10] - 上市9个月累计交付12万辆 [10] 吉利雷达金刚EM-P&地平线EM-P上市 - 两款皮卡车型售价13.98-15.98万元 [10] - 车身尺寸5260/1900/1830mm(轴距3120mm),货箱装载空间1200L [12] - 配备银河OS车机系统(10.2英寸仪表+14.6英寸大屏),支持手机互联及影音娱乐APP [14] - 可选装"雷达万能栈"(储能发电平台)和"雷达飞梭"(无人机起降场)户外解决方案 [16] - 搭载雷神EM-P电混系统(260kW功率),6.3秒破百,CLTC纯电续航100km,馈电油耗6.4L/100km [18] 新款宝骏悦也Plus上市 - 4款配置车型售价7.28-10.08万元 [20] - 新增逐日橙、超影灰颜色,升级12.8英寸中控屏及DeepSeek语音助手 [21][23] - 标配540°全景影像,前门双层隔音玻璃,支持露营/小憩场景模式 [23] - 75kW电机匹配31.9/41.9/54kWh电池(CLTC续航301/401/501km),标配3.3kW外放电 [25] 新款捷途山海T1上市 - 5款车型售价13.49-17.99万元 [27] - 车身尺寸4706/1967/1845mm(轴距2810mm),采用越野风格设计 [29] - 配备15.6英寸中控屏、8155芯片、540°全景影像、L2辅助驾驶等 [31] - 两驱版265kW功率(纯电续航100/150/226km),四驱版440kW功率(纯电续航220km) [33] - 四驱车型配备电控牙嵌式差速锁,涉水深度600mm [35] 小米2025年Q1财报 - 总营收1113亿元(同比+47.4%),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64.5%) [35] - 汽车业务交付75869台,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 [35] - 中国大陆65城铺设235家汽车销售门店,YU7车型预计7月上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