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

搜索文档
科技掘金 年报一季报总结电话会议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子行业、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物联网行业、存储芯片领域、PCB 板块、IC 芯片设计板块、半导体设备领域 - **公司**:北方华创、立讯精密、江丰电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海康、金山、东财、航空环境、海湾、指南针、德赛、虹软道通、中国联通、中兴通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子行业 - **整体表现**:2024 年受益于 AI 带动、国产替代以及终端需求复苏快速增长,全年营收 3.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1%,归母净利润 1344 亿元,同比增长 38.5%;2025 年一季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营收 8392 亿元,同比增长 17.6%,归母净利润 355 亿元,同比增长 31.2% [1][3] - **细分领域表现** - **半导体设备领域**:2024 年营收 713 亿元,同比增长 40.6%,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增长 20%;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79 亿元,同比增长 33.5%,净利润 26 亿元,同比增长 25.2%,受美国制裁催化自主可控进程以及 AI 创新周期带动 [1][4] - **PCB 板块**:2024 年营收 2359 亿元,同比增长 19.3%,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增长 34.7%;2025 年一季度营收 624 亿元,同比增长 24.5%,净利润 53 亿元,同比增长 55.7%,受益于 AI 云端算力需求旺盛及周期复苏 [1][5] - **IC 芯片设计板块**:2024 年营收 1025 亿元,同比增长 16.6%,归母净利润 118 亿元,同比增长 63.9%;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61 亿元,同比增长 16%,归母净利润 305 亿元,同比增长 72%,库存压力明显减小,其中 ISOC 板块尤为突出 [1][6] - **存储芯片领域**:持续扩产并实现稳定增长,国内晶圆厂稼动率提升显著,中芯国际 12 寸晶圆满载生产,8 寸晶圆稼动率约 90%,华虹半导体满产满销,上游覆铜板涨价反映需求回暖 [7] - **其他细分电子产品**:元件、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等多个细分产品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有 23%、21%、45%的同比收入增加,受终端需求复苏及财政补贴带动 [8] - **投资建议**:关注关税政策变化对估值修复机会的影响,以及上半年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包括自主可控技术、高端制造、苹果产业链及 AI 驱动产业链等,重点关注北方华创、立讯精密、江丰电子等公司 [9] -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需求复苏不达预期风险、外部制裁和关税升级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 AI 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相关产业链收益低于预期 [10] 计算机行业 - **整体表现**:从 2020 年至今收益率达 7%,处于中上游水平;2024 年 9 月下旬之前表现较差,之后弹性显著增强;2025 年一季度收入增长 12.7%,利润同比增长 94% [11][14] - **机构持仓**:连续几个季度机构配置比例环比提升,海康、金山、东财等公司位列机构持仓数量前三名,从前十大持仓角度来看,这些公司的机构持仓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对 AI 落地应用及 agent 落地的关注和提升 [13] - **财务数据**:毛利率有所回落,存货周转微降,应收应付周期拉长,但经营现金流改善显著,费用率下降,收入改善后利润弹性更加明显 [15][16] - **细分板块表现**:信创板块收入和利润表现相对较好,与车路云、公路水路交通数字化、AI、5G 及国产替代等大背景密切相关 [17] - **百亿以上市值公司表现**:2024 年总体及 2025 年一季度,以航空环境、海湾、指南针、德赛及虹软道通等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与 AI 算力上游企业,以及金融 IT 智能驾驶等领域公司综合表现靠前 [18] - **投资建议**:预计 2025 年仍是业绩回暖改善周期,逐季向上,下半年强于上半年概率较大;关注 AI 产业链、信创、工业软件、华为产业链、数据要素等投资机会,以及软硬件出海机会 [19][21] 通信行业 - **整体业绩**:一季度营收超 6300 亿元,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 500 多亿元,同比增长约 7%,毛利率为 26.71%,同比增长 0.79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8.65%,同比大幅增长 5.2 个百分点,经营现金流 480 亿元 [1][22] - **细分板块表现** - **运营商业务**:主营业务 C 端个人业务增长停滞,但云和 IDC 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季度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和 IDC 业务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显著提升,如中国联通一季度云计算收入 179.2 亿元,同比增长 18%,IDC 收入 72 亿元,同比增长 8.8% [23] - **通信设备板块**:以中兴通讯为龙头的通信设备板块,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55.6%,归母净利润 94.9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光模块企业整体营收 11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74%,归母净利润 34.9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16% [24] - **物联网板块**:一季度回暖明显,营收 83.8 亿元,同比增长 20.3%,归母净利润 4 亿元,同比增长 35.64%,随着价格战趋缓,新一代 5G 模组进入交付周期,带动盈利质量提升,2025 年预计迎来大发展 [2][25] - **IDC 板块**:一季度营收 51.7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9.12%,归母净利润 6.64 亿元,毛利率 29.44%,新增机柜折旧摊销影响了利润增速,未来在 AI 资本开支高峰过后,预计利润将快速增长,2025 年国产算力行情将刺激其发展 [26] - **投资建议**:二三季度关注运营商板块和交换机板块,运营商派息水平高且受到防御型资金青睐,云和 IDC 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交换机行业二季度开始出现拐点,进入复苏阶段,2025 年是国产 AI 交换机放量元年,也是普通交换机复苏第一年 [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计算机行业需求集中于国内市场,占比约 90%,且主要来自政府端和大型企业端,2024 年 9 月之前受财政和企业层面双重压力影响,之后一系列政策出台使承压逻辑向改善方向转变 [11][12] - 计算机行业公司从 23 至 24 年开始陆续进入人员投入优化管控周期,加之 AI 结合效率提升减少基础程序员需求,费用率下降相对确定,只要收入达到一定增速基础,利润弹性将更大 [19] - 通信行业软硬件出海面向欧洲及“一带一路”区域潜力较大,海外收入占比目前仅约 10%,毛利和信息流情况可能优于国内市场 [21]
中微半导体,尹志尧减持280000股!
是说芯语· 2025-05-06 07:45
公司动态 -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计划减持28万股,占总股本0.045%,按最新股价测算套现约5271万元 [2] - 尹志尧自2022年8月以来累计减持187.08万股,套现2.36亿元,持股比例从IPO时的1.5%降至0.7% [2][4] - 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7%至90.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9.53%至16.2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激增94.3%至24.52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5.4%和25.67%,显示核心业务保持增长动能 [2] 业务发展 - 2024年刻蚀设备销售额达72.77亿元,同比增长54.72%,并首次实现LPCVD设备销售 [3]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6.87亿元,同比增长90.53%,重点推进金属薄膜气相设备、新一代PECVD设备等研发 [3] - 公司在先进刻蚀设备、薄膜设备等领域持续突破 [3]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19.1%,但2025年增速预期回落至11.2% [2] - 半导体公司创始人减持通常导致股价短期回调,例如2024年韦尔股份减持引发北京君正单日市值蒸发17亿元 [3] - 中微公司最新股价188.26元,动态市盈率69.84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其他信息 - 公司申请入围"中国IC独角兽"半导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征集 [1] - 相关信息可通过"中国IC独角兽联盟"获取 [5]
拓荆科技:收入高增,聚焦新工艺新设备研发-20250505
华泰证券· 2025-05-05 2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212.8 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拓荆科技 1Q25 营收 7.09 亿元同比增 50.22%,归母净利 -1 亿元同环比转亏,因部分在研设备验证成本高及加大新产品投入,毛利率降至 19.89%环比下滑 19.42pct,但新产品/工艺批量验证、工艺覆盖面扩大、量产规模增长,预计后期新签订单及营收高增,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望回升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回顾 - 1Q25 营业收入 7.09 亿元同比大增 50.22%,毛利率 19.89%环比降 19.42pct,新产品、新工艺设备销售收入占比近 70%,部分在研商品验证费用计入成本致毛利率同比下降,研发投入 1.59 亿元占比 22.38%,归母净利润亏损 1 亿元;已实现全系列 PECVD 介质薄膜材料覆盖,先进制程 PECVD 产品贡献提升,ALD 工艺覆盖率本土第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 37.52 亿同比增 171%,后续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望回升 [2] 展望 - 截至 2024 年末在手订单约 94 亿元;围绕薄膜和键合领域拓展新品,薄膜领域新品覆盖沟槽类等,Gapfill 和 ALD 产品已放量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先进键合及配套量检测设备自 2023 年引入后获重复订单并扩大产业化应用,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已建立日本和新加坡分公司,开拓海外销售渠道 [3]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5|4,103|5,412|6,996|8,865| |+/-%|58.60|51.70|31.88|29.27|26.7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662.58|688.15|954.88|1,270|1,853| |+/-%|79.80|3.86|38.76|32.97|45.93|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2.37|2.46|3.41|4.54|6.62| |ROE(%)|15.96|13.94|16.58|18.48|21.98| |PE(倍)|66.02|63.57|45.81|34.45|23.61| |PB(倍)|9.52|8.28|7.02|5.83|4.67| |EV EBITDA(倍)|57.92|55.13|38.90|28.76|20.01|[6][18] 可比公司估值 |股票代码|股票简称|收盘价(当地币种)|市值(当地币种,百万)|PE(倍,2025E)|PE(倍,2026E)|PS(倍,2025E)|PS(倍,2026E)| |----|----|----|----|----|----|----|----| |002371 CH|北方华创|450.96|240891.7|32.6|25|7.6|5.3| |688012 CH|中微公司|188.26|117308.3|51.3|39.3|11.1|7.9| |688082 CH|盛美上海|104.91|46295.9|29.7|23.9|8.0|5.7| |688361 CH|中科飞测|78.28|25049.6|119.9|48.7|13.5|8.1| |688037 CH|芯源微|95.29|19166.5|61.3|41.2|9.4|6.6| |688120 CH|华海清科|165.26|39121.2|28.7|23.2|9.6|6.9| |平均| |180.49|81305.5|53.9|33.6|8.7|6.1|[12]
国泰海通|电子:2025E半导体设备/材料公司在先进制程的发展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05 22:15
报告导读: 我们看好 2025E 龙头半导体设备公司将受益于先进逻辑、先进存储、先进封 装领域的扩产而持续增长;优秀半导体材料公司则会有更多新产品在客户端不断放量实现 成长。 行业观点。 我们给予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行业"增持"评级。我们认为①、半导体设备板块,中国大 陆 Fab 、 OSAT 在 2025 年、 2026 年将持续加大资本开支,但结构上会有所不同。代工厂将加大先进 制程的扩产,先进存储工厂在更先进技术领域升级迭代, OSAT 则将聚焦于先进封装领域进行扩产;我们 认为在先进逻辑、先进存储、先进封装领域敞口较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将受益于未来 2 、 3 年的扩产。 ②、半导体材料板块, 2024 年晶圆厂、封装厂的产能利用率已逐步恢复, 2025 年 Q1 中芯国际、华虹 半导体等龙头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以及 2024 年的扩充产能在 2025 年进一步得到释放;我们 认为在主流晶圆厂、封装厂已经有较大的市占,且有新产品不断在客户端放量的半导体材料公司将实现更 好的业绩。 资本开支持续强劲、设备板块快速增长。 根据 SEMI 大半导体产业网报告, 2024H1 全球半导体资本支 出有所 ...
拓荆科技(688072):在手订单高增,新机台加速验证
长江证券· 2025-05-05 16: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技术、客户、品牌等方面积累深厚,持续拓宽产品框架,产业化应用领域扩大,在手订单充足,成长性突出且确定 [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亿元、12.9亿元和16.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水平分别为46x、34x和26x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3亿元,同比增加51.70%;实现归母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加3.86% [2][4]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09亿元,同比增加50.22%;实现归母净利润 - 1.47亿元,同比减少1503.33% [2][4] - 2024年薄膜沉积设备、先进键合设备及配套量检测设备分别实现营收38.63亿元、0.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50.29%、 + 48.78% [9] - 2024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同比减少5.43pct至41.69%;2025Q1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23.61pct至19.89% [9] - 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94亿元 [9] 业务发展 - 新机台确收节奏加快,在手订单饱满确保后续增长 [9] - 薄膜领域扩大覆盖面,键合产品持续完善布局,薄膜沉积设备客户端产线运行稳定性优异 [9] 股权激励 - 公司公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不超过1072人授予不超过126.7894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股本总额的0.45%,授予价格为每股90元 [9] - 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 - 2026年,以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和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分别约为50亿元、60亿元,归母净利润(未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目标分别约为10.6亿元、12.6亿元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103|5769|7572|92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88|954|1288|1675| |每股收益(元)|2.48|3.41|4.60|5.99| |市盈率|61.96|45.83|33.96|26.12| |市净率|8.10|7.02|5.82|4.76| |总资产收益率|4.5%|5.6%|6.2%|7.2%| |净资产收益率|13.0%|15.3%|17.1%|18.2%| |净利率|16.8%|16.5%|17.0%|18.2%| |资产负债率|65.4%|63.0%|63.6%|60.5%| |总资产周转率|0.32|0.36|0.40|0.42| [14]
正帆科技:OPEX带动公司业绩高增,新能源等市场持续开拓
华安证券· 2025-05-05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正帆科技发布2024年度及2025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营收约54.7亿元,同比增长约42.6%,归母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约31.5%,毛利率约26.0%,同比下降约1.1pct;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约6.8亿元,同比增长约14.9%,环比下降约65.6%,归母净利润约0.3亿元,同比增长约38.2%,环比下降约82.5%,毛利率约26.4%,同比下降约1.0pct,环比增长约2.4pct [5] - 2024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归因于市场竞争力增强、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升、OPEX类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市场开拓;利润高增归因于营业收入规模增长、运营能力提升、OPEX业务占比提升 [5] - 非设备类业务高增成业绩成长动力,2024年收入占比达31.0%,新签合同占比44.8%,25Q1收入占比提升至43%;其中核心零组件24年营收占比12.8%,新增产品品类并优化布局;气体及先进材料24年营收占比9.9%,产能项目建设顺利且并购气体公司丰富品类;MRO 24年营收占比8.2%,2024年同比增长123.4% [6] - 2024年新兴市场增长至11.5%,新能源方面氢气产品供加氢站、储能材料领域提供气体材料及设备;新材料方面为先进制造业提供表面处理材料、为精细化工行业建设气体岛 [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6/9.86/13.17亿元,对比此前预期的2025 - 2026年利润7.64/10.46亿元有所下调,对应PE为15.16/11.01/8.25X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收盘价37.19元,近12个月最高/最低43.50/23.72元,总股本292百万股,流通股本292百万股,流通股比例100%,总市值108.6亿元,流通市值108.6亿元 [1]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469|7142|9092|11771| |收入同比(%)|42.6%|30.6%|27.3%|29.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28|716|986|1317| |净利润同比(%)|31.5%|35.7%|37.7%|33.5%| |毛利率(%)|26.0%|26.6%|26.8%|27.1%| |ROE(%)|15.3%|16.2%|18.2%|19.6%| |每股收益(元)|1.88|2.45|3.38|4.51| |P/E|18.91|15.16|11.01|8.25| |P/B|2.99|2.45|2.01|1.61| |EV/EBITDA|13.44|10.08|6.98|4.63| [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资产项目,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项目,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利润项目和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现金流量项目 [11]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如营业收入同比、毛利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11] - 每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等;估值比率包括P/E、P/B、EV/EBITDA等 [11]
长川科技业绩狂飙3000%,追赶龙头北方华创?
是说芯语· 2025-05-05 09:17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分析 - 测试设备领域在半导体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长川科技和北方华创作为代表性企业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2] - 国内测试设备行业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政策环境良好[11] - 2024年国内测试设备市场规模达122.04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球10%的增速[15] - 行业面临技术差距和市场竞争挑战,国际巨头占据高端市场较大份额[13][14] 长川科技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45.74%,增速领先行业[4] -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幅2623.82%,扣非归母净利润4567.58万元,同比增长2709.60%[5] - 毛利率52.75%,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净利率13.42%,同比上升12.77个百分点[5] - 各项费用增长显著:销售费用+24.31%,管理费用+36.06%,研发费用+40.45%,财务费用+244.95%[5] 北方华创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规模远超长川科技[7] - 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扣非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增长44.75%[7] - 在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利润稳定增长[7] 两家企业对比分析 - 北方华创营收规模更大,但长川科技在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上大幅领先[9] - 毛利率相近,长川科技净利率提升更快,显示更好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9] - 北方华创产品线多元化,长川科技专注于测试设备领域[9] 国内测试设备市场现状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273.78亿元,国内108.03亿元,占比39.40%[13] - 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122.04亿元,占比提升至41.50%[13] - 2025年预计国内市场规模145.29亿元,占比44.50%[13] - 2029年预计国内市场规模172.2亿元,占比50.00%[13] 行业技术差距与挑战 - 国内企业在高端测试设备研发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13] - 国际巨头泰瑞达、爱德万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66%以上[14] - 高端SoC测试机方面,国内仅能覆盖28nm及以上制程,国际已支持5nm以下[14] - 12英寸高端探针台市场仍被国外企业垄断[15] 行业发展驱动力 - 半导体产能扩张:2024年国内半导体设备支出同比增长35%[15] - 先进封装技术突破:测试次数从3-5次增至10-20次[15] - 政策扶持:大基金二期投资测试设备企业,国产化率提升至26%[16]
长川科技(300604):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看好公司打造国产测试设备龙头
东吴证券· 2025-05-04 2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持续高增,测试设备大幅贡献营收,2025Q1单季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也有显著增长 [7] - 期间费用控制效果显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和25Q1单季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有相应变化 [7] - 合同负债和存货同比增长,2024年公司产销和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 [7] -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清晰,看好国产SoC测试机实现进口替代,公司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和竞争力 [7] - 考虑到公司研发进度,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75|3,642|5,227|6,715|8,309| |同比(%)|(31.11)|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5.16|458.43|849.15|1,120.52|1,437.67| |同比(%)|(90.21)|915.14|85.23|31.96|28.3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07|0.73|1.35|1.78|2.28| |P/E(现价&最新摊薄)|584.68|57.60|31.09|23.56|18.37|[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41.88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86/59.50元,市净率7.62倍,流通A股市值20,358.96百万元,总市值26,403.91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49元,资产负债率50.56%,总股本630.47百万股,流通A股486.13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5,094|6,284|7,767|9,512| |非流动资产|2,163|2,244|2,304|2,347| |资产总计|7,257|8,528|10,071|11,859| |流动负债|2,836|3,257|3,679|4,030| |非流动负债|775|775|775|775| |负债合计|3,611|4,032|4,454|4,80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294|4,143|5,263|6,701| |少数股东权益|353|353|353|353| |所有者权益合计|3,647|4,496|5,616|7,054| |负债和股东权益|7,257|8,528|10,071|11,859|[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3,642|5,227|6,715|8,30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1,644|2,316|2,946|3,614| |税金及附加|31|24|30|37| |销售费用|204|366|436|540| |管理费用|311|418|537|665| |研发费用|967|1,673|1,880|2,327| |财务费用|6|48|49|46| |加:其他收益|203|470|336|415| |投资净收益|5|21|27|33| |公允价值变动|0|0|0|0| |减值损失|(203)|0|(45)|(50)| |资产处置收益|1|2|2|2| |营业利润|484|875|1,155|1,482| |营业外净收支|(8)|0|0|0| |利润总额|476|875|1,155|1,482| |减:所得税|9|26|35|44| |净利润|467|849|1,121|1,438| |减:少数股东损益|9|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8|849|1,121|1,43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73|1.35|1.78|2.28| |EBIT|510|431|885|1,127| |EBITDA|622|521|986|1,235| |毛利率(%)|54.85|55.69|56.13|56.51| |归母净利率(%)|12.59|16.25|16.69|17.30| |收入增长率(%)|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915.14|85.23|31.96|28.30|[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626|212|495|693| |投资活动现金流|(415)|(249)|(182)|(140)| |筹资活动现金流|(38)|(66)|(68)|(70)| |现金净增加额|180|(102)|244|483| |折旧和摊销|112|90|101|108| |资本开支|(293)|(88)|(98)|(108)| |营运资本变动|(165)|(760)|(799)|(922)|[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5.25|6.61|8.40|10.6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630|630|630|630| |ROIC(%)|10.32|7.53|13.16|14.03| |ROE - 摊薄(%)|13.92|20.50|21.29|21.45| |资产负债率(%)|49.75|47.28|44.23|40.52|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57.60|31.09|23.56|18.37| |P/B(现价)|7.97|6.34|4.99|3.92|[8]
长川科技(300604):业绩持续高增 看好公司打造国产测试设备龙头
新浪财经· 2025-05-04 20:5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高增,费用控制效果显著且加大研发投入,产销和现金流表现良好,产品线与市场布局清晰,看好国产SoC测试机实现进口替代,上调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1][4][5]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元,同比+105%,测试设备营收20.6亿元,同比+205%,分选设备营收11.9亿元,同比+45%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91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641% [1] - 2025Q1单季公司营收8.2亿元,同比+46%,环比-26%;Q1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2624%,环比+10%;扣非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2710%,环比-34% [1] 费用与研发 - 2024年毛利率为54.9%,同比-2.2pct;净利率为12.8%,同比+9.4pct;期间费用率为40.9%,同比-21.8pct [1]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5.6/8.5/26.6/0.2%,同比-3.2/-4.1/-13.8/-0.7pct [1]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9.67亿元,同比+35% [1] - 25Q1单季毛利率为52.8%,同比-1.84pct,环比+0.66pct;销售净利率为13.4%,同比+12.77pct,环比+5.37pct [1] 产销与现金流 - 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0.32亿元,同比+210%;存货为22.34亿元,同比+3.5% [2] - 2024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销售规模达1690台,同比+67% [2] - 2024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达96%,同比+34% [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6.26亿元,同比+184% [3]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 - 产品布局上,公司在保持领先地位基础上,开拓多种高端应用场景封测设备,拓宽产品线并开拓中高端市场 [4] - 测试设备包括大功率、模拟、数字测试机等,D9000系列SoC测试机应用广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 - 探针台方面,CP12 - S0C/CIS/Discrete等项目已量产,CP12 - Memory项目处于客户端认证和小批量推广阶段 [4] - 公司测试机和分选机核心性能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售价低,具性价比优势和竞争力,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49/11.2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38亿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31/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5]
精智达(688627):技术突破引领国产替代,双轮驱动打开成长空间
东吴证券· 2025-05-04 18: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10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精智达作为国内半导体测试及显示检测设备双龙头,受益于存储产业链扩产及显示技术迭代,凭借平台化技术与核心客户协同,在DRAM/HBM测试设备领域打破海外垄断,显示检测业务稳健增长,业绩高弹性可期 [8] - 半导体测试卡位HBM增量赛道,国产替代提速,2025 - 2027年半导体业务收入CAGR达100%,毛利率提升至40%+ [8] - 显示检测技术延展性强,Mini/Micro LED打开第二曲线,2025 - 2026年显示业务有望维持15% - 20%订单增长 [8] - 客户卡位优势显著,深度绑定头部客户,预计2025年半导体设备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00% [8] - 2025 - 2027年营收CAGR达61%,归母净利润从2.0亿元增长至5.2亿元,对应PE仅35.2/19.6/13.5倍,2026年目标市值95.4亿元,较当前存在35%+上行空间 [8][10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封测设备龙头,产品矩阵完善,装机量快速增长 发展历程 - 2011 - 2014年初露锋芒,成立并研发交付首台触摸屏多功能测试设备,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13] - 2015 - 2018年深耕显示,布局OLED测试技术,获国内OLED厂商订单,确立国内OLED行业检测设备领军地位,着手布局半导体行业 [13] - 2019年至今技术拓展,在OLED和半导体领域取得突破,与多方合作,实现多款半导体产品量产验证 [14] 股权架构 - 实控人张滨深耕行业十余年,合计持股19.54%,专业背景扎实,为公司决策提供保障 [15] - 通过旗下6家子公司实现业务分工明确,在新型显示及半导体测试领域推进创新 [15] 经营情况 - 2019 - 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波动,2024年业绩承压,毛利率与行业平均相当,2024年因老化设备占比提升有所改善,但盈利能力受市场需求和研发费用影响 [21] - 毛利率低于部分同行,主要因业务结构、生产模式、客户结构及高端产品未规模化盈利等因素,未来有望改善 [28][29] - 四费合计占营收比例呈先降后升趋势,研发费用用于技术开发,销售费用用于开拓海外市场 [35] 产品矩阵 - 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覆盖显示检测、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信号生成与检测设备核心环节,满足定制化需求 [36] - 在显示器检测、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信号检测与生成领域提供全流程或关键设备,形成完整产品链,应用场景广泛 [38][40] 封测设备龙头,产品矩阵完善,装机量快速增长 半导体DRAM测试环节覆盖 - 产品包括CP测试机、FT测试机、老化测试机、探针卡等,参与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提高芯片质量保障 [43] - CP测试提前筛选不良芯片,降低封装成本,探针卡是核心接口设备;FT测试验证已封装芯片功能和性能,确保可靠运行 [47] DRAM和HBM扩产及设备需求 - 头部存储厂商积极扩产,行业对测试和老化设备需求量显著提升,预计2025 - 2026年设备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51][53] - 每十万片DRAM设备投资约50亿元,FT、CP测试机和老化设备价值量占比分别为36%、34%、30%,HBM测试增加设备投入需求 [53] CP测试机 - 第一代面向DRAM市场,预计2025年上半年验证结束,2026年下半年进入批量订单阶段;第二代面向HBM市场,预计2025年上半年送去验证 [57] - 每10万片DRAM需约100多台CP测试机,单机成本200 - 300万美元,HBM兴起将扩大设备需求 [57] - 具备自研ASIC芯片优势,提升设备性能和兼容性,为HBM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未来市场增长将加速 [58][59][60] FT测试机 - 研发进展加速,提前半年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预计2025年获首批小批量订单,专注DRAM和HBM功能测试,速率要求达9Gbps [61] - 每10万片DRAM需约30台FT测试机,单机成本约600万美元,设备需求量将随产能扩张显著增加 [61] - 具备自研ASIC芯片和高并测能力,适配HBM需求,未来市场空间有望扩大,成为业绩重要驱动 [62][64] 老化设备 - 技术领先,支持15A高电流设计,在HBM测试中需求大增,约占每万片DRAM设备投资额的30% [65] - 在长鑫存储订单表现出色,2023年销售4亿元,占50%市场份额,HBM发展提高投资强度 [65] - 具备自研ASIC芯片能力,巩固国内领先地位,未来市场需求将随存储厂商产能扩张持续增长 [67] 探针卡 - 是晶圆测试核心配套设备,市场需求稳定且技术含量高,年需求约5 - 6亿元,与CP测试机深度绑定 [68] - 性能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适配HBM复杂测试需求,成本占比低但影响测试质量和效率 [68][69] - 建立研发和生产能力,提供高性价比国产替代方案,未来出货量有望随HBM项目落地显著增长 [69] HBM测试 - HBM对测试设备要求更高,测试周期长,国内加速国产替代,需应对信号完整性和热管理挑战 [72] - 公司推出第二代CP测试机和FT测试机,提升测试效率和速率,老化测试设备优化以保障HBM芯片可靠性 [75] 估值 - 2025年四大客户合计规划月产能达20.5万片,配套测试设备总开发金额约75.5亿元 [78] - 预计2025/26年半导体业务总订单分别达11.9/20.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0 - 45%,给予2026年30x PE估值,对应市值71.4亿元 [78][79] 显示检测设备:业务稳健而成熟,稳步提高国产替代率和市场份额 产业链 - 新型显示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环节,显示业务聚焦中游制造,Array、Cell和Module制程是关键流程,检测设备保障显示器件良率和性能 [86] - 检测设备技术发展趋势为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度自动化,未来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94] 下游行业扩产 - 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TCL等厂商在不同环节扩产,覆盖多种新型显示技术,为检测设备厂商提供市场空间 [95] Array设备 - 精智达Array制程检测设备用于薄膜晶体管电学和光学检测,提高检测精度和良率控制 [97] - 研发高精度检测系统,兼容主流OLED和Micro LED面板生产线,部分产品交付国内龙头厂商 [97] Cell设备 - 精智达Cell检测设备专注光学和电学性能检测,Mura补偿和电学性能检测设备提升面板一致性和满足大尺寸检测需求 [98] - 在OLED领域表现突出,应用于国内AMOLED面板生产线,正在研发Micro LED检测方案 [98] Module设备 - 精智达在Module制程提供光学检测与老化测试解决方案,检测设备进入主要厂商供应链,性价比高 [100] - 布局Mini LED和Micro LED面板检测设备,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100] 估值 - 2024年订单规模5亿元,对应2025年收入5亿元,预计2026/2027年增长至6/6亿元 [101] - 毛利率保持35%,成本和费用控制良好,净利润稳步提升,给予2026年20倍PE估值,对应市值24亿元 [10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2025 - 2027年营收CAGR达61%,归母净利润从2.0亿元增长至5.2亿元,对应PE仅35.2/19.6/13.5倍,估值低于行业均值 [104] - 与可比公司对比,2026年PE折价约50%,半导体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同业,估值性价比突出 [104] - 基于半导体测试和显示检测双赛道龙头地位,结合分部估值法,2026年目标市值95.4亿元,较当前存在35%+上行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