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剧
icon
搜索文档
群起而攻之,出海短剧TOP1 平台ReelShort深陷抄袭风波
36氪· 2025-07-27 18:34
短剧出海平台侵权纠纷 - 点众科技指控枫叶互动旗下ReelShort平台未经许可发布传播多部侵权剧集,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等作品 [1] - 点众科技CEO陈瑞卿表示将坚定维权到底,称这是"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1] - 听花岛、麦芽短剧等国内头部短剧厂商也发布声明指责ReelShort抄袭行为 [3] - 麦芽短剧海外负责人称ReelShort曾签署不侵权《承诺函》后又推翻 [3] ReelShort市场表现与策略 - ReelShort是短剧出海平台头部企业,2025年3-4月连续30余天位列美区娱乐应用免费榜榜首 [4] - 平台2024年收入约3亿美元(21亿元人民币) [4] - 成功关键在于出海时间早(2023年下半年已引起关注)和本土化策略 [4] - 采用本土演员和摄制团队,推出"狼人"、"复仇"等当地题材,占据约50%市场份额 [4] 行业竞争格局 - ReelShort与DramaBox形成双雄争霸格局,合计市场份额近60% [7] - DramaBox下载量达1亿+,是ReelShort两倍 [6] - 2025年Q1 ReelShort内购收入1.3亿美元,DramaBox1.2亿美元 [10] - 海外中国短剧App已增至237款,同比增近4倍 [9] 行业发展挑战 - 本土剧拍摄成本高达15万-20万美元/部,爆款率仅5% [6] - 用户增长遇瓶颈,2025Q2增速下降68% [9] - 北美地区RPD(4.7美元)远高于东南亚(0.7美元) [11] - ReelShort被指抄袭背后是商业化进程不顺,盈利情况不如DramaBox [11] 平台发展策略演变 - ReelShort面临内容更新慢问题,月更新仅十余部,远低于译制剧上百部 [6] - DramaBox从译制剧转向本土剧,月产十几部但声量不及ReelShort [10] - 行业出现内容保密现象,演员进组才知剧本 [6] - 竞争加剧下,平台加大投放力度争夺市场份额 [10]
中国“多巴胺产品”席卷全球,淡水泉投资解码服务业出海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7-22 09:57
新消费出海逆势爆发 - 中国短剧平台ReelShort和DramaBox海外收入分别增长31%和29%,包揽全球短剧应用收入冠亚军 [2] - 2025年6月中国33家手游厂商入围全球收入百强,合计收入占TOP100总收入的33% [2] - 某策略游戏在欧美澳市场登顶畅销榜,突破策略游戏单日活跃用户量天花板 [2] 多巴胺经济的底层逻辑 - 短剧、游戏、潮玩通过激活大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制造即时满足感与持续期待感 [3] - 2020-2024年欧美日治愈系玩具销售激增,印证情绪消费的刚性需求 [3] - 中国超10亿网民推动UGC/PUGC生态繁荣,催生"短平快"优质内容 [4] 工业化生产机制 - 短剧单集时长5-15分钟,每1-2分钟设计小反转以触发多巴胺分泌循环 [5] - 采用A/B测试优化内容,如前5秒冲突设计和付费节点设置,精准定位用户偏好 [5] - 竖屏格式+广告变现降低用户门槛,依靠流量和广告高效变现 [6] 中国企业的双重优势 - 中国每年百万艺考生和40万设计毕业生构成全球最大创意人才池 [8] - 完整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全球自营模式+IP创造,形成三位一体商业模式 [8] 从制造到创造的跃迁 - 中国企业通过"多巴胺产品"重构全球内容产业规则 [9] - 短剧爽感、游戏成就感和潮玩治愈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 [9]
研选行业丨海外短剧爆发式增长,中国厂商主导全球竞争,这些龙头已构建闭环优势
第一财经· 2025-07-18 09:57
短剧行业 - 海外短剧市场从1亿美元爆发式增长至超242亿美元,中国厂商主导全球竞争 [1][2] - 行业正从蓝海探索期迈向高速增长期,建议关注已构建全产业链闭环的龙头公司 [2] - 市场竞争格局优于国内,核心矛盾在于巨大市场需求与"有效产能"稀缺 [5] - 盈利模式从"烧钱换增长"转向"稳定利润率" [5] - 相关标的包括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 [3] 注塑机行业 - 出海成为注塑机行业新增长极,外销目标剑指50%,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1][6] - 中国注塑机全球竞争力凸显,海外制造业建厂加速催化设备需求 [6][8] - 毛利率差距超10个百分点,出口市场机遇显著 [1][6] - 推荐关注注塑机龙头企业,包括港股和A股上市公司 [6]
绩优基金押注“赛道投资”
每日商报· 2025-07-18 06:55
绩优基金调仓动向 - 今年以来回报率较高的基金主要布局创新药和新消费行业 长城医药产业基金回报率达102.52% 上半年回报率75% [1][2] - 创新药板块获重点加仓 石药集团新进长城医药产业前十大重仓股 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一品红等获大幅加仓 [2]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等上半年回报率较高 [2] 科技与医药板块配置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回报率超47% 二季度新进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天孚通信、快手-W等科技股 [3]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基金转向"全球云计算产业"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光通信龙头取代原有持仓 [3] -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基金回报率超39% 持续重仓小米集团-W和泡泡玛特 二季度新进美图公司、快手-W和心动公司 [3] 主题基金持仓调整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仓位从30%升至90% 全面转向机器人主题 地平线机器人-W、敏实集团、德昌电机控股等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4] - 同泰慧利混合基金转向短剧主题投资 重仓冰川网络、中文在线、欢瑞世纪等短剧游戏概念股 [4] - 永赢制造升级基金聚焦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重仓旭光电子、国光电气、皖仪科技等核心零部件企业 [5] 新兴主题基金布局 - 基金公司推出大量细分领域发起式基金 如永赢启源深海科技主题基金 布局行业单一且集中度高 [5] - 这类主题基金聚焦前沿方向 投资于"从0到1"阶段的行业 具备高成长性和高波动性特征 [5] 后市展望 - 基金经理对三季度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看好创新药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机会 [6]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预计下半年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 核心驱动来自订单放量和技术突破 [6]
2025中国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8 00:44
国内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短剧已进入成熟阶段,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盈利模式从IAP向IAA转变,发行平台从小程序拓展至独立应用及电商、长视频等多类平台 [1]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 [1] - IAA短剧增长迅猛,2024年规模250亿元,2027年有望达450亿元 [1] - 短剧具有回本周期短的优势,爆款剧甚至可3天回本,投流规模也随市场扩大持续增长 [1] - 截至2024年12月,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占国内互联网用户比例59.7% [12] - 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约为330亿,占短剧收入贡献的65%,预计2025年投流规模接近400亿 [14] 国内短剧商业模式 - 短剧盈利模式分为单集付费、会员订阅和广告变现三种 [19] - 国内短剧逐渐从IAP向IAA转变,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73亿,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38小时 [19] - 短剧回本周期短,首轮投放周期为30-45天左右,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充值额突破2000万,回本周期压缩到3天 [22] - 短剧产业链包括上游内容生产、中游内容分发和下游内容消费 [22] 内容多元化发展 - 动漫短剧2024年Q4抖音看播人群超20亿人,Z世代占比超60%,付费规模超2600万 [28] - "短剧+"模式释放效能,"短剧+文旅"带动景点流量,"短剧+品牌营销"在2024年上线354部品牌短剧,美妆个护类占比最高 [1] - 2024年品牌短剧的两个上线峰值在5月和10月,与618大促和11.11大促预热期契合 [32] 短剧出海市场 - 短剧出海处于蓝海市场,2022年ReelShort上线开启出海序幕,2024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2] - 商业模式以IAAP为主,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应用领跑 [2] - 美国是第一大市场,贡献头部应用60%-70%的收入;东南亚下载量最大,中东为新兴潜力市场 [2] - 译制剧是基本盘,本土剧因文化契合度更受青睐,2025年Q1海外热榜TOP20中本土剧占80% [2] - 2025年5月海外短剧APP双端总下载量约为1.14亿次,预估内购收入约1.23亿美元 [48] AI技术赋能 - AI技术正赋能短剧全链条,在剧本生成、分镜设计、特效制作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2] - AI将动漫短剧生产周期压缩至传统的五分之一 [2] - AI生成的动漫短剧、动态漫等新形态不断涌现,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2] - AI在短剧创作中具有降本增效、拓宽题材、交互与个性化等优势,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质量不够高、版权归属等问题 [63]
基金圈炸锅 从创新药到短剧、机器人 公募基金正上演疯狂赛道切换
搜狐财经· 2025-07-17 20:18
创新药赛道 - 长城医药产业基金年内涨幅达102.52%,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创新药龙头占六席,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等,其中石药集团单季加仓超1389万股 [2] - 创新药海外授权成为核心驱动力,三生制药与辉瑞的60亿美元合作推动股价上涨,基金规模从3600万元暴增至11.32亿元,增幅超30倍 [2] - 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2025年预计超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科伦博泰ADC药物授权推动股价单季上涨120% [2][8] 机器人赛道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从清盘边缘逆袭,二季度九成仓位押注机器人,重仓地平线机器人、优必选等,规模从8000万元回升至1.4亿元,重仓股敏实集团单季涨幅达85% [3] - 机器人行业预计进入量产爬坡期,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产品订单放量成为催化剂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 [8] 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 - 永赢制造升级基金押注重仓国光电气、合锻智能等可控核聚变标的,中核集团CFETR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设备订单排至2027年,基金二季度收益18% [5] - 永赢启源基金布局深海科技,重仓中国海防、中科海讯等,西部材料深海耐压钛合金预计带来年均5亿元收入,2025年相关投资将超2000亿元 [5] - 可控核聚变试验堆建设带动产业链投资超300亿元,设备订单同比增长200% [8] 短剧与AI内容生态 - 同泰慧利混合基金转型短剧主题投资,重仓冰川网络、中文在线等,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爆款短剧ROI达1:5 [3] - 中文在线AI生成剧本技术实现降本增效30%,短剧与游戏、AI结合催生新内容生态 [3] 行业策略变革 - 基金公司从"撒网式"投资转向"精准狙击",如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清仓新能源转投光模块龙头,单季收益超30% [6] - 发起式基金成为主战场,永赢、华夏等发行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产品,封闭3年以保障长期布局 [6] - 高波动成为常态,可控核聚变板块单日振幅达15%,永赢制造升级最大回撤23%,但技术突破赔率高于短期波动 [6]
智通港股解盘 | 北约掺乎美国的二级制裁 暑期经济在升温
智通财经· 2025-07-16 21:27
市场动态 - 市场呈现轮动格局,基本面不扎实,美股纳指创新高主要依赖英伟达带动,港股冲高回落跌0.29% [1] - 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设定"略高于10%"的关税,北约秘书长警告巴西、中国和印度可能面临二级制裁 [1] - 外交部回应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提议韩国建立主权基金借款给企业赴美建厂 [1] 半导体与AI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已收到H20大量订单,H20虽为阉割版但比国产芯片好用且生态匹配效率更高 [2] - 英诺赛科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氮化镓晶圆量产的IDM厂商,意法半导体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其27%股份 [2] - 英诺赛科计划将月产能从13000片提升至2025年底20000片,长期目标70000片,股价涨超9% [2] - 黄仁勋称中国AI模型为"世界级",能创造新增长点并改变行业,粉笔AI刷题系统班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2] 医药行业 - 创新药不参与集采保障利润空间,丽珠医药心血管创新药H001 II期临床入组完成,股价涨超13% [3] - 山东新华制药子公司获医疗器械注册证,股价涨8% [3]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涉及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等企业,达格列净片2024年销售额超70亿元 [4] 影视与娱乐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33亿元,《侏罗纪世界:重生》《酱园弄·悬案》《碟中谍8》位列前三 [5] - 欢喜传媒主控《酱园弄·悬案》点映预售超3000万,大麦娱乐参投《碟中谍8》票房1.90亿 [5] - 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2025年Q1全球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504亿元超电影票房 [5] 消费品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至少1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不低于41亿元,超2024年全年表现 [6] - 泡泡玛特股价过去3个月上涨60%,12个月暴涨588%,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 [6] 贵金属 - 华尔街建议投资者在贵金属中寻找避风港,黄金、白银和铜被推荐 [7] - 摩根士丹利预测金价目标3800美元/盎司,高盛预测年底达3700美元/盎司,明年中期4000美元/盎司 [7] - 黄金股如紫金矿业、招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在大盘调整时受资金青睐 [7] 旅游行业 - 同程旅行1Q25总收入同比增长13.2%至44亿元,核心OTA业务收入增长18.4%至38亿元 [8][9]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至7.882亿元,利润率18%,国际机票和酒店间夜量分别增长超40%和50% [8][9] - 公司收购万达酒管补齐高端短板,背靠腾讯和携程流量资源,竞争优势突出 [9]
东吴证券:海外短剧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关注三方面需求侧增长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7:12
海外短剧市场增长 - 海外短剧内购收入规模从2023年不到1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1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8亿美元,长期市场空间有望超过海外电影票房(2024年规模242亿美元)[1] - IAA(免费+广告)模式在中国市场占比从11%迅速攀升至50%并反超付费模式,海外IAA收入占比约10-20%但增速高[1][4]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短剧商业模式为高效“增长飞轮”:ROI买量投放获取用户,按集付费实现高效率变现,快速回笼资金投入再生产[2] - 短剧轻量化消费模式降低用户注意门槛,单用户变现效率(ARPU)弹性高,单部成本10-30万美元,周期2-3个月,资本效率和ROI优于Netflix[3] 需求侧增长驱动 - 用户层面从女性向内容拓展至男性向题材(玄幻、科幻等),寻求用户基数翻倍增长[4] - 市场层面从北美向东南亚和拉美扩散,ReelShort北美收入占比从2023年Q3的71%降至2025年Q2的68%[4] 供给侧挑战与突破 - 供给侧核心矛盾为市场需求与“有效产能”稀缺,缺乏复合型人才、好莱坞工业体系壁垒及IP燃料库[5] - 行业通过吸纳好莱坞罢工溢出人才和探索“出海短剧国内造”新模式突破产能瓶颈[5] 竞争格局与厂商策略 - 海外短剧市场竞争格局优于国内,中国厂商主导,头部平台ReelShort(中文在线旗下)深耕北美IAP付费模式,DramaBox(点众科技旗下)侧重IAA模式[6][7] - TikTok、昆仑万维等公司入局,长期竞争关键为全球化内容生产能力和标准化内容体系[7] 盈利前景与标的推荐 - 当前成本结构以买量成本(占收入50%)为主,长期盈利模式对标Netflix,稳定净利润率可达15%-20%[8] - 推荐中文在线(ReelShort 2025年1-6月净流水2.07亿美元接近2024全年2.09亿美元)、昆仑万维(推出DramaWave和AI短剧生成平台SkyReels)、赤子城科技[9] - 建议关注掌阅科技(iDrama平台)、阅文集团(开放IP资源库)[9]
【午报】三大指数缩量整理涨跌不一,AI产业链反复活跃,机器人概念股震荡走强
新浪财经· 2025-07-16 12:28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9148亿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59亿 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 沪指跌0.12% 深成指涨0.11% 创业板指涨0.36% [1] - 早盘涨停数量39家 封板率66% 连板股11家 上纬新材6连板 达意隆/华宏科技/上海物贸/兰生股份4连板 潍柴重机3连板 [1] - AI硬件/应用股持续活跃 新易盛涨超10%续创历史新高 机器人概念股浙江荣泰等涨停 创新药联环药业8天6板 银行股厦门银行跌近4% [1][3] 机器人产业 -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同比明显增长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从2025年53亿元增至2028年387亿元 [3][14] - 概念股浙江荣泰/嵘泰股份/东港股份涨停 精锻科技/汉威科技等涨幅居前 达意隆4连板因"业绩+机器人"概念 [1][16] AI算力产业链 -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在华销售 新易盛涨超10% 长兴博创/东田微等涨幅超13% [3][17] - 光模块需求爆发推动CPO技术应用 800G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400G CPO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12%升至2027年30% [5][17] 短剧市场 - 国内短剧用户规模突破6.6亿 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抖音/快手单部爆款收入可达千万级 [7][25] - 横店影视预计2025H1净利润1.8-2.3亿元 股价涨停 天地在线/掌阅科技等涨幅超8% [5][26] 创新药领域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明确"创新药不集采"原则 联环药业8天6板 千红制药/亚太药业涨停 [7][12] - 广生堂涨11.77% 润都股份/力生制药涨停 涉及抗病毒药物及心肌灌注显像创新药 [8][13] 其他热点板块 - 发电机概念受IDC需求推动 潍柴重机3连板 动力新科/长源东谷涨停 [21][22] - 电梯板块因城市更新政策刺激 梅轮电梯/快意电梯涨停 [23][24] - 算力工程受英伟达供货重启影响 鸿博股份/电光科技涨停 [27][28]
产业园狂卷、地方文旅入局,短剧的“地域生意”还好做吗?
36氪· 2025-07-16 08:01
短剧市场概况 - 2025年微短剧投流规模预计达423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受端原生模式爆发和免费模式激增推动 [1] - 免费微短剧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达55% [1]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半年增速5.1% [1] - 行业呈现平台多元化竞争格局,红果强化市场占位,爱优腾芒加速精品化布局 [1] 地域产业发展 - 各省市对"跟着短剧去旅行"政策响应率达100%,形成"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联动效应 [3] - 西安、郑州成为短剧制作新中心,郑州航空港竖屏基地8个月拍摄390部短剧,西安西咸新区日均接待10+剧组 [6] -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吸引40+影视企业入驻,典型案例如《云渺》系列取景当地古建筑群 [4][23] - 江西赣江新区建成全链条微短剧基地,运营成本仅为一线城市40%-60%,月产能达30部且持续扩张 [8][10] 产业基地模式创新 - 产业园从基础场景搭建升级为覆盖剧本创作、拍摄、版权保护、发行的全链条服务 [6][8] - 差异化竞争策略显现:洛阳打造"古装短剧黄金拍摄圈",串联开封宋文化场景及郑州西安人才库 [12] - 本地化拍摄成行业默契,郑州西安依托劳动力/场地成本优势形成集聚效应 [10] - 时刻互动基地15000平空间完成100+场景搭建,涵盖年代/现代等常用类型 [10][12] 短剧文旅联动 - 地方政府出台强力扶持政策:深圳最高资助200万元,山东单项目补贴上限500万元 [13] - 爆款案例带动显著:《我的归途有风》拉动乐山景区游客量增45.5%,《凉山小厨娘》相关搜索指数上涨186% [17] - 成功方法论包括:主创团队本地化(如《家里家外》50%川渝成员)、内容深度融入民俗/方言/美食 [20][25] - 营销策略创新:《凉山小厨娘》通过网友造梗"霸道总裁爱上凉山小汉堡"引发文旅号互动热潮 [25] 行业发展趋势 - 专业化程度提升:文旅定制剧需协调多部门审批,并寻求文化表达的学术支持 [30][32] - 内容精品化加速:从悬浮叙事转向深度地域文化挖掘,如《云渺》结合国学馆/古建筑群取景 [22][23] - 市场持续洗牌:头部公司开始向一线城市集中,地域优势与全国化布局并行发展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