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搜索文档
百亿元级私募阵营持续扩大
证券日报· 2025-10-20 01:44
百亿元级私募行业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底国内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达到96家较上月新增5家 [1] - 新增机构中上海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和太保致远私募为首次迈入百亿元阵营红筹投资与源峰基金为规模重新回归 [1] - 量化策略私募机构数量最多达45家占比46.88%主观策略机构为42家混合策略机构为7家 [1] - 9月份新增的5家百亿元级私募中主观策略占据主导包括红筹投资、开思私募与源峰基金在内的3家机构均属此类 [1] 百亿元级私募核心策略与业绩 - 股票策略在百亿元级私募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共有74家机构将其作为核心策略占比77.08% [2] - 2025年前三季度有业绩展示的6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平均收益率达到28.80%其中61家机构实现浮盈占比高达98.39% [2] - 前三季度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表现尤为抢眼38家有业绩展示的此类机构平均收益率为31.90%高于19家百亿元级主观私募机构24.56%的平均收益率 [2] - 在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超过30%的3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中量化机构占据24席占比达75% [3] 百亿元级私募全球化布局与量化策略优势 - 行业竞争加剧下百亿元级私募寻求全球化布局96家机构中已有65家获得香港9号牌照占比为67.71% [1] - 量化私募优异表现得益于市场风格与量化策略高度契合中小盘股票活跃为因子挖掘提供机会系统化运作规避情绪干扰以及策略迭代与风控升级 [3]
再迎“大年”,私募这个大类策略火了
中国证券报· 2025-10-19 19:00
私募宏观策略业绩表现 - 截至9月末,私募宏观策略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近25%,为近年来少有强势表现 [1] - 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私募宏观策略平均收益率为24.54%,达到该策略2024年全年平均收益率8.21%的约3倍水平 [2] - 在私募排排网监测的272只产品中,前9个月平均收益率为24.54%,252只产品实现正收益,正收益占比达92.65% [2] 月度收益与市场环境 - 1月至9月单月平均收益率依次为-0.34%、2.54%、0.69%、0.94%、0.56%、2.37%、1.14%、5.18%和4.70%,除1月份外均实现月度正收益 [2] - 业绩表现与A股、港股市场强势回升及大宗商品市场中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单边大涨密切相关 [3] - 宏观策略能够同时覆盖股票、商品、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多类资产,收益来源丰富 [3] 宏观策略核心优势 - 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分散能力与收益来源多元化的有机结合,具有四大复合优势 [4] - 优势一:收益来源丰富,投资组合同时运行多品种,不依赖单一资产 [4] - 优势二:追求绝对收益,净值回撤小、恢复快,通过多资产体系提供天然对冲 [4] - 优势三:利用不同资产类别的周期性差异捕捉收益 [5] - 优势四:精细化运用期货市场高杠杆特性进行收益增强和风险控制 [5] 策略短板与行业关注方向 - 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多资产策略弹性可能不及纯权益资产,例如2024年9月24日行情中涨幅落后于宽基指数 [5] - 行业需重点关注宏观研判与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开发适应中国经济的动态配置模型 [7] - 风控与运营能力是生命线,需严控极端情景风险并应对衍生品交易、杠杆运用及跨境投资的合规要求 [7] - 策略透明化是获取长期信任的基础,需清晰阐释收益来源与策略逻辑,加强投资者教育 [7]
CTA原来也可以这样进化
雪球· 2025-10-19 12:49
大宗商品市场结构性剧变 - 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剧变,板块表现极端分化,南华贵金属指数暴涨18.21%,而能化指数暴跌14.57%,黑色板块重挫13.18%,板块间最大差异超过30个百分点[4][6] - 商品波动率呈现"脉冲式"特征,清明假期关税冲击曾推动20日波动率飙升200%,但5月迅速回落至历史10%分位,高波动事件与低波动交替对CTA策略构成挑战[7] - 市场分化背后是三重力量角力:宏观扰动常态化(如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冲击)、产业周期错位(煤炭产能过剩与新能源金属供需偏紧)、资金行为变迁(产业套保盘激增)[7][10] CTA策略整体表现与演变 - 今年CTA策略整体表现较为乏力,4月之前处于各大策略中垫底位置,7月反内卷推出后表现逐步复苏至第三,10月后强势上涨[8][11] - 部分量化管理人通过创新方式运用CTA策略,收益超过不少量化和主观多头策略,与传统管理期货策略大有不同[12][13] - 单纯的CTA策略在复杂多变、资产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已较难跑出上佳表现,而进化出的宏观/多资产策略能通过收益多元、风险分散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25] 通过CTA构建量化宏观对冲策略 - 老牌CTA管理人自2011年布局CTA,2020年启动宏观数据库搭建,2023年整合策略模块构建宏观策略雏形,通过风险预算模型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构建不同预测周期的子策略[14] - 子策略包括五个部分:经济周期策略、情绪周期策略、多因子定价模型、经典趋势策略和风险预警,前四个模型相对独立,风险预警针对较大级别宏观突发风险事件[14][15] - 投资品种覆盖金融、国债和商品期货大部分流动性较好品种,整体波动控制在8%以内,资产配置为权益30%、债30%、黄金15%、其他商品25%,保证金占用10%-15%,杠杆1倍左右[17][18] - 策略今年突出业绩主要得益于黄金贡献,当前环境改善因素包括国内政策托底(如反内卷化解过剩产能)、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支撑商品价格、部分商品品种短期及中长期波动率中枢上行趋势明确[16][19] 通过CTA构建多资产策略 - 该策略无自上而下宏观表达逻辑,通过大类资产分散布局实现收益多元和风险分散,是量化CTA,以趋势策略为主,交易股指、商品和国债多期货品种,多策略布局,全周期覆盖[20] - 底层覆盖50多个品种,当前运作15-20个子策略,涵盖趋势、期限套利和截面多空策略,子策略权重由优化器回测历史5年数据确定,市场突发变化会叠加主观干预[21] - 策略信号覆盖长、中、短多频段,预测周期从日内到10天,日换仓20%左右,股指和国债持仓周期约5天,能在极端行情中快速调整头寸方向[22] - 具体策略仓位分配为趋势策略60%、期限套利策略30%、截面多空策略10%,风控上保证金控制在30-40%,单品种市值占比不超过8%,单板块占比不超过25%,控制回撤在15%以内[23][24] - 今年所有资产贡献正收益,收益来源占比为股指:商品:国债 = 6:3:1[25]
共110家!准百亿私募三季度大洗牌!同犇、海南盛丰上榜!盛麒短中长期业绩均居前5
私募排排网· 2025-10-19 11:03
准百亿私募行业概览 - 截至2025年9月底,准百亿私募(管理规模50-100亿元)共有110家,是捕捉未来头部机构“时间红利”的关键阶段 [2][3] - 按投资模式划分,主观私募数量最多,有59家;量化私募有34家;混合型私募(“主观+量化”)有17家 [3] - 从地域分布看,上海、北京、深圳是主要聚集地,私募数量分别为53家、25家、14家,合计92家,占比高达83.64% [3] - 行业内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私募仅有洛书投资(107人)和纽达投资(101人)2家,另有7家私募拥有香港9号牌照 [3] 三季度规模变动情况 - 准百亿私募阵营在三季度整体扩大,共有23家私募从20-50亿规模组“跳级”进入50-100亿规模组 [4] - 在新增的23家私募中,量化策略占据主导,有13家;主观策略有9家;混合型策略有1家 [4] - 另有2家原百亿私募管理规模“滑落”至50-100亿区间,其余准百亿私募管理规模保持不变 [4] 业绩表现排名(今年前三季度) - 旗下至少有3只产品符合排名规则的私募公司共有44家,收益前10强的上榜门槛为特定百分比 [7] - 收益位列前5的私募均为主观策略,分别是同犇投资、盛麒资产、望正资产、远信投资、国源信达 [7] - 同犇投资在今年前三季度及近1年均夺得准百亿私募冠军,其投资理念基于深入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和大消费投资 [7] - 盛麒资产是唯一一家在今年来、近1年、近3年、近5年的业绩均位列前5的准百亿私募,其管理规模于10月初跃升至50-100亿 [7][8] - 盛麒资产实控人曾文凯公开看好黄金,认为当前是百年未遇的周期,并看好挂靠黄金的稳定币 [9] 业绩表现排名(近1年) - 近1年收益10强私募的上榜门槛为特定百分比,主观私募和量化私募在10强中各占5家 [10] - 主观私募包揽了近1年收益前5名,分别为同犇投资、远信投资、望正资产、盛麒资产、国源信达 [10] - 在上榜的量化私募中,海南盛丰私募表现最佳,其管理规模于9月跃升至50-100亿 [10][11] - 远信投资夺得近1年亚军,公司秉持基于深度基本面研究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10] 业绩表现排名(近3年) - 近3年收益10强私募的上榜门槛为特定百分比,其中主观私募有7家,量化私募有3家 [12] - 收益前5的私募分别是大岩资本(量化)、国源信达(主观)、华安合鑫(主观)、盛麒资产(主观)、同犇投资(主观) [12] - 大岩资本以特定百分比收益位列近3年第1,是国内成立较早的量化机构,核心投研团队稳定 [12] - 国源信达位列近3年第2,其看好黄金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表现,认为调整是上车机会 [13] 业绩表现排名(近5年) - 近5年收益10强私募的上榜门槛为特定百分比,其中主观私募、量化私募、混合型私募分别有5家、4家、1家 [14] - 均成资产(量化)夺得近5年第1,公司投资领域覆盖股票、股指期货及商品期货,致力于研发多样化量化策略 [15] - 收益前4名均由深圳地区的私募包揽,包括均成资产、望正资产、博普科技、前海博音资产 [15] - 盛麒资产在近5年业绩排名中位列第5,延续其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 [15]
“百亿圈”数量增至96家,遂玖、合远私募黯然退出百亿行列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21
百亿私募阵营变动概况 - 截至10月16日,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为96家 [2] - 下半年有10家私募管理规模上调至100亿元以上,同时有2家私募暂时退出百亿之列 [2] - 新晋的10家百亿私募中,主观和量化策略各占4家,另有1家采用主观+量化策略,1家投资模式暂未明确 [2] 新晋百亿私募详情:主观策略 - 开思私募为首次突破百亿规模,专注于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其董事长陈京伟、总经理胡彦如和基金经理昝浩分别持股39.26%、28.95%和19.3% [3] - 复胜资产、久期投资、源峰基金均为重返百亿私募之列 [3] - 截至9月19日,复胜资产、开思私募、久期投资旗下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均值分别高达71.52%、47.69%和44.28%,在纳入统计的49家百亿私募中排名前三位 [4] - 源峰基金为CPE源峰旗下二级市场平台,管理规模曾一度下调至50-100亿元区间,近期重回百亿以上 [4] 新晋百亿私募详情:量化策略 - 蒙玺投资、千衍私募和念觉私募为新晋百亿量化私募,上海波克私募为近期重回百亿阵营 [4] - 千衍私募以中低频股票量化和期货CTA策略为主,今年以来备案了50只新产品 [5] - 蒙玺投资在国内低延迟赛道具备优势,今年以来备案了42只新产品 [5] - 念觉私募为上海念空私募的关联机构,由王啸和沈锐进分别持股52.2%和47.8% [5] 新晋百亿私募详情:混合策略及其他 - 正瀛资产采用主观+量化策略,是国内较早参与场内期权市场的机构,其股票高频T0策略规模在4年内从0增长至75亿元 [5][6] - 太保致远私募为险资系私募,成立于今年5月,其首只产品“太保致远1号”目标规模达200亿元,将聚焦股息价值核心投资策略 [7] 退出百亿阵营的私募 - 下半年有遂玖私募和合远私募两家主观策略私募退出百亿之列 [7] - 遂玖私募管理规模曾在今年4月上调至100亿元以上,7月重新回到50-100亿元区间 [7] - 合远私募由管华雨创办,曾在成立后约半年突破百亿规模,但近期规模缩水至50-100亿元区间 [8]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百亿私募数量增长受市场与业绩双重提振,今年A股走强及私募基金亮眼收益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和认购热情 [7] - 行业洗牌加速,集中度提升,资源向管理能力突出、业绩稳定的优质私募汇聚 [7]
百亿私募2025年前3季度业绩出炉!幻方居前5,复胜蝉联冠军!东方港湾近三年居第6!
私募排排网· 2025-10-17 11:36
全球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强劲,上证指数涨幅为15.84%,深证成指涨幅为29.88%,创业板指涨幅达51.20% [2][3] - 同期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涨幅为33.88%,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44.71% [3] - 美股三大指数呈现先抑后扬走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幅为9.06%,标普500指数涨幅为13.72%,纳斯达克指数涨幅为17.34% [3] 百亿私募行业格局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6家,较上月新增5家,其中新晋3家,2家重回百亿阵营 [5][6] - 按投资模式划分,量化私募有45家,主观私募有42家,"主观+量化"类私募有7家 [7] - 按核心策略划分,股票策略私募占据主流,达74家,多资产策略私募有12家,债券策略私募有6家 [7] - 从地域分布看,上海地区百亿私募有43家,北京地区有25家,深圳地区有7家 [7] 百亿私募前三季度业绩排名 - 在有业绩展示的48家百亿私募中,旗下产品前三季度收益均值居前10的私募依次是复胜资产、灵均投资、开思私募、宁波幻方量化、稳博投资、久期投资、诚奇资产、日斗投资、阿巴马投资、世纪前沿 [12] - 前10强中量化私募占6家,主观私募占4家,其中复胜资产连续蝉联收益冠军 [12][16] - 宁波幻方量化旗下11只产品均在9月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位列第4名 [17] 百亿私募近一年业绩表现 - 近一年收益排名前10的百亿私募为灵均投资、复胜资产、开思私募、久期投资、宁波幻方量化、诚奇资产、天演资本、稳博投资、黑翼资产、世纪前沿 [19] - 灵均投资近一年收益均值夺冠,公司投研团队硕博人数占比超过85%,核心团队从业经验10年以上 [19][23] 百亿私募中长期业绩追踪 - 近三年收益排名前10的百亿私募为开思私募、久期投资、天演资本、茂源量化、银叶投资、东方港湾、世纪前沿、玄元投资、君之健投资、宁波幻方量化 [24] - 东方港湾近三年收益均值位列第6名,超9成产品净值在9月份创历史新高,业绩主要源于重仓美股AI巨头公司 [28] - 近五年收益前10强中主观私募包揽前4名,分别为复胜资产、日斗投资、久期投资、君之健投资 [28] - 宁波幻方量化和久期投资是唯二在四个统计周期收益排名均居前10的百亿私募 [31]
今年大赚近25%,私募杀入这一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11:34
宏观策略业绩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4.54% [4] - 272只产品中有252只实现正收益,正收益产品占比为92.65% [4] - 8月和9月单月平均收益率表现突出,分别为5.18%和4.70% [4] 行业参与动态 - 固收、主动权益、量化等不同背景的私募机构均在积极布局宏观策略 [2][4] - 国内私募宏观策略被视为蓝海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有较大发展空间 [2][5] - 低利率环境下,纯债类策略收益弹性偏弱,宏观策略可通过多资产配置捕捉收益 [4] 策略构建与框架 - 有机构采用“系统化+主动管理”相结合的分析框架,涵盖宏观经济周期、流动性体系等维度 [6] - 风险平价原则被用于确定资产基础配置比例,并通过多因子模型进行优化调整 [6] - 另有机构借鉴桥水全天候模式,做长期风险相对平价,但短期会根据策略表现调整资产敞口 [7] 资产配置与投资机会 - 宏观策略主要布局股、债、商三大类资产,标的以ETF、期货等衍生品为主 [6] - 四季度看好权益、商品等偏风险类资产,认为其相对优于债券 [8] - 商品可能蕴含更多机会,包括地缘风险和美联储降息周期带动等因素 [8][9] - 黄金被视为能起到投资组合分散化工具作用,值得长期持有 [9]
今年大赚近25%,私募杀入这一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10:20
宏观策略业绩表现 - 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4.54% [1][2] - 272只宏观策略产品中252只实现正收益,正收益占比为92.65% [2] - 8月和9月单月平均收益率表现突出,分别为5.18%和4.70% [2] 行业参与动态 - 固收、主动权益、量化等不同背景的私募机构积极布局宏观策略产品 [1][2] - 国内私募宏观策略被视为蓝海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在策略规模和竞争强度上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1][3] - 低利率环境下纯债策略收益弹性偏弱,宏观策略通过全球多资产配置捕捉轮动与波动收益 [2] 策略构建与框架 - 有机构采用“系统化+主动管理”结合的自上而下分析框架,涵盖宏观经济周期、央行流动性等维度 [4] - 投资标的以ETF、期货等高流动性衍生品为主,覆盖股、债、商三大类资产 [4] - 有机构通过风险平价原则和风险预算模型动态调整资产权重,并引入多因子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4] - 有机构借鉴桥水全天候模式,进行长期风险相对平价,但短期会适度暴露资产敞口,选取低相关性品种构建组合 [5] 资产配置观点与展望 - 受益于权益和商品贵金属的牛市,多数宏观管理人今年收益颇丰 [1][5]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背景下,权益、商品等偏风险类资产前景仍相对优于债券 [6] - 商品资产可能蕴含更多机会,驱动因素包括地缘风险、美联储降息及国内政策推进 [6] - 对权益类资产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估值水平偏高可能导致股市波动率加大 [6] - 黄金被视为能起到投资组合分散化作用的工具,值得长期持有 [6]
年内私募分红逾14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7 07:09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近日,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有业绩展示的5344只产品中,今年以 来共有1038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次数达1291次,合计分红金额达140.85亿元,平均分红比例为 27.59%。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和债券策略分红金额旗鼓相当,今年以来分别合计分红155次和140次,分红总额依次 为9.33亿元和8.80亿元,占比分别为6.63%和6.25%。但从平均分红比例来看,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平均分 红比例达23.18%,明显高于债券策略的13.45%。 百亿私募成为分红主力。数据显示,百亿私募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分红次数达131次,平均分红比例为 34.62%,分红金额达49.99亿元,占比达35.49%,在分红比例和分红金额上均明显领先于其余规模私 募。 其中,股票策略产品合计分红752次,平均分红比例为31.8%,分红金额达107.35亿元,占比达76.22%。 其次是多资产策略,今年以来合计分红190次,平均分红比例为23.78%,分红金额达12.67亿元,占比为 9%。 ...
“我还在!”林园硬气回应牛市亏钱,“接下来,我还会在!”坚持白酒是“快乐需求”,科技股买了“愁得睡不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58
公司业绩表现 - 旗下18只披露业绩的产品在2025年均跑输沪深300指数 [6] - 收益表现较好的林园投资218号近一年收益为15.36%,低于沪深300指数同期18.77%的涨幅 [6] - 部分产品如林园投资21号、29号、38号、36号、35号近一年出现亏损,收益率分别为-10.77%、-18.27%、-13.85%、-17.80%、-16.50% [7] - 林园投资173号净值在国庆前夕为0.7598元,接近清盘线但未触发强制清盘条款 [7] 对业绩表现的回应与投资理念 - 将产品业绩不佳归因于持仓标的短期下跌,并强调所投企业没有亏损,每年仍盈利 [8] - 表示不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外来投资者占比不足20% [10] - 重申投资信念,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对自身投资原则保持信心 [11][12] 对白酒行业的观点与判断 - 认为白酒是能带来快乐的消费,行业不会消失 [16] - 基于当前行业和经济环境测算,坚持持有白酒股12年及以上可通过分红收回成本 [18][19] - 表示不会调整白酒投资的比例和结构,坚持抓龙头公司 [16] - 指出白酒行业产量在收缩,消费不旺,但对行业拐点不做判断 [17] 对科技股的观点与策略 - 投资科技股是被动操作,因其账算不清楚而导致困扰甚至失眠 [21] - 虽看好科技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因其不确定性而不会主动介入 [21] - 强调投资原则是必须能算清楚回本周期,否则就属于风险投资模式 [24] - 认为科技行业不像与嘴相关的行业(如白酒)那样容易把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