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新方法显著提升三维形貌重建精度
科技日报· 2025-07-03 08:52
三维形貌重建技术突破 - 山西大学演化数据智能团队在通用三维形貌重建领域取得重要科学发现,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1] - 团队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三维形貌重建多视图融合类方法的泛化误差界,发现跨尺度任务性能依赖于多视图一致性而非传统认知的互补性[1] - 当前宏观/微观跨尺度重建面临三大挑战:成像特征差异大导致统一建模困难、深度学习泛化能力不足、传统方法时空信息利用不充分[1] 技术创新与实验成果 - 研究提出序列关联引导的通用重建框架SAS,通过构建序列关联机制实现宏观语义与微观特征的有机融合,突破传统方法局限性[2] - SAS框架将三维重建精度推进至亚微米级光学成像极限,为精密制造和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技术手段[2] - 实验验证显示SAS框架优于先进模型设计类SFF方法,在开放世界宏观/微观场景中泛化性优于主流深度学习类方法[2]
昔日大牛股东方材料实控人或生变 接盘方法定代表人竟身背“限消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19:30
公司控制权变动 - 东方材料控股股东许广彬持股比例由5 43%降至1 93%,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或生变 [1] - 许广彬所持702 41万股股票被司法拍卖,导致其持股量"告急" [1] - 特丽亮及其一致行动人鸿晟资管通过拍卖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1] 新股东背景 - 特丽亮为科森科技参股公司,涉足智能制造与半导体芯片材料领域 [2] - 特丽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膜、高性能导电胶、半导体材料等,应用于5G通讯、半导体、汽车等领域 [2] - 特丽亮实控人徐正良及配偶储红燕合计持有公司36 84%股权 [2] 新股东法律风险 - 徐正良因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及失信被执行人,涉及担保责任金额2亿元 [2][3] - 徐正良2023年提起再审申请,目前仍在审理中 [3] - 法律上特丽亮可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但徐正良无法进入董事会 [4] 特丽亮财务状况 - 特丽亮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 67亿元、2 64亿元、3 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 6亿元、0 012亿元、0 17亿元 [4] 原控股股东债务问题 - 许广彬涉及债务逾期金额约0 45亿元,另有诉讼或仲裁涉及金额约12 79亿元 [5] - 许广彬提名的董事在9席董事会中占5席,仍通过董事会掌控公司 [5] 投资者关注事项 - 投资者询问大股东变更、董事会调整及资产注入预期,但公司未回应 [5][7] - 东方材料未回复关于徐正良限消令影响及董事会改组可能性的询问 [7]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的“螺丝钉”式坚守
长沙晚报· 2025-07-02 17:25
产业工人与工匠精神 - 长沙拥有数百万产业工人,他们在精密加工等领域以"螺丝钉精神"诠释青春担当 [1] -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通过辛勤练习成长为楚天科技技术骨干,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 [1][4] - 特殊连杆应力变形难题被黄忠覃创新采用AB胶粘合固定法配合精修工艺攻克 [4]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车间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雷锋式互助生态,黄忠覃既传授编程技术又学习老师傅经验 [4] - 工作四年即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打破常规十年资历要求,获评"最佳新人""最佳进步"双荣誉 [7] - 公司将"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楚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激励员工为制药行业智慧化贡献力量 [7] 长沙智能制造生态 - 长沙蓬勃的产业生态和温暖城市底色吸引技术人才扎根,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 [7] - 精密加工领域对高精度要求严格,员工需全神贯注投入,体现行业技术门槛 [6] - 城市活力与包容性为智能制造提供沃土,促进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持续发展 [7]
县域经济“第一城”的科创突围:昆山如何打造产业创新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6:13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 - 昆山从传统制造重镇向产业高地转型,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等产业高度集聚,成为县域新型工业化样本[2] - 昆山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孕育出一批具有"硬核能力"的新兴科创企业,吸引更多具备核心技术与成长潜力的企业落地[2] - 昆山构建"2+3+3"新兴产业体系,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高端食品、时尚创意、消费医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协同 - 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3C、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链上协同"技术攻关路径[2] - 联仕新材聚焦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制造与芯片封装所需的高纯材料上实现自主创新,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半导体客户区的产能网络[2] - 昆山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396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多年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企业创新活跃度高[3] 制度创新与科创生态 - "祖冲之攻关计划"打破传统科研立项路径,通过"揭榜挂帅""难题招标"等机制让企业对接科研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 - 昆山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打造"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集成10大类27项主题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7] - 昆山形成由城市科创载体、产业资本中心和产业控股平台共同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升级[7] 资本运作与长期发展 - 毅达资本在昆山设立4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0亿元,其中约三成出资来自昆山本地国资机构,形成"在地化+机制共建"运作模式[8] - 昆山与创投机构建立基于长期主义的创新共同体,超越财务型绑定,激发协同效能[8][9] - 昆山政策的稳定性与执行的连续性成为吸引创新企业落地的"磁力场",企业家普遍感受到"可预期"的发展环境[9] 城市更新与产城融合 - 昆山通过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总部商务区、环港商业区、中央品质生活区、青年创业园等六大功能板块[3][4] - 城市更新为高质量产业生态和人才集聚提供新的空间支点,从产强城弱向产城共荣迈进[4] - 昆山以城市更新承载人群,以机制创新托举企业,以长期资本陪伴成长,探索独特的科创路径[9]
扩大海外“朋友圈”,南京江宁热力十足
南京日报· 2025-07-02 09:56
江宁区外资引进与开放发展 - 1—5月江宁区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32亿美元,总量排名南京市第一 [1] - 南京北欧产业园揭牌成立,吸引首批北欧机构和科技项目签约入驻,围绕"一中心两集聚区"布局打造科技创新资源"蓄水池" [6] - 欧洲高级别企业家访华团到访江宁,部分企业与江宁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德国宝马阀等企业表达设立中国总部或合资公司的意向 [5] 海外招商与项目签约 - 江宁招商团赴英国、土耳其招商,在英国伦敦举办创新产业合作交流会,签约10个项目,涵盖机器人手术培训、母乳寡糖合成、疾病检测等领域 [3] - 招商团拜访翠欧自动化技术、通用电气医疗等企业,并与帝国理工学院、剑桥科技园对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合作 [3] - 年内计划赴境内外开展"嵌入式"招商30场,发挥"1+12"产业政策集聚效应 [4] 外资企业增资与产能扩张 - 金佰利南京工厂三期扩能项目开工,预计新增年产值15亿元,该外资项目扎根江宁28年持续加码投资 [7] -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第二基地超级工厂开工,总投资10亿元,预计5年内产能增长2—3倍,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7] - 法雷奥集团将南京基地升级为动力总成中国区总部,垂直管理国内8家生产基地和6家研发中心 [8] 外资集聚与产业生态 - 江宁区已集聚外资企业超1180家,投资方涵盖6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 [8] - 外贸进出口企业超1800家,年进出口规模占南京市1/4,形成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8] - 外资企业看重江宁的契约精神、知识产权氛围、产业生态体系及宜居环境,推动存量外资持续扩大 [8]
中关村小微企业科创支持项目今起申报
北京青年报· 2025-07-02 02:21
申报条件 - 申报企业需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 [1] - 企业需为2020年1月1日(含)以后注册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或已填报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 [1] - 企业2024会计年度年末从业人员需在100人(含)以下,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含)以下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含)之前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量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之后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企业和企业法人需无不良信用记录 [1] - 2023年、2024年内已获得该项目支持的企业不再纳入2025年项目支持 [1] 申报流程 - 企业需通过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进行线上申报,不接受线下申报 [2] - 申报企业需在申报本项目前,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板块完成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评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监管要求 - 申报企业和法人需对填报的所有数据信息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 [2] - 2025年年底前将对拨款企业资格进行监督检查 [2] - 对于当年撤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而不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将按程序追回支持资金 [2]
3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7-01 20:33
深中通道通车周年成果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车流超2900万车次,日均8.6万车次,跨市公交双边发班9.9万车次,发送旅客273万人次,日均7600人次 [1] - 两地营商环境趋同,"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实现全国首创食品许可"一地办证、多地经营"模式 [1] - 中山深化审批改革,10亿元以上项目可快审快批,近2000项政务服务实现"指尖可办",近千项"一件事一次办" [1] 中山产业升级战略 - 发布"2+8"产业宏图,包括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双核引擎及8个经济开发区,推出超40个优质产业空间载体 [1] - 3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光学光电等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 广东中山文旅集团成立,将整合传媒与文旅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研学教育等特色项目 [3] 创新创业赛事布局 - 2025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项赛)落户中山,吸引50多国1920个项目参赛,90%来自尖端科创领域 [2] - 赛事形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网络,累计吸引意向投资额超2.5亿元 [2] - 中山发布多语言版本招商平台,集成政策推介、用地咨询等功能,实现数字化招商 [2]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 中国电信工业产业主研院先进智能制造分院等平台揭牌,展示中山产业升级新动能 [3] - 中山文旅集团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盘活乡村生态文化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 [3]
红船领航二十载④|“无中生有”的嘉兴,铸就产业丰碑
新浪财经· 2025-07-01 17:58
嘉兴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嘉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9.5亿元,工业实力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发展质效跻身浙江省第一梯队[2] - 从农业小城崛起为工业强市,通过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 - "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产羊毛却成为全球最大毛衫集散中心,不产羽绒却供应全国半数羽绒服,无油脉却成为世界化纤产业高地[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洪合毛衫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马路市场"起步,发展至200多家企业、7万从业人员,年出口额超200亿元[4] - 2008年金融危机后洪合毛衫商会抱团参加广交会,开创行业先例,近两年转向欧洲、俄罗斯、迪拜市场,跨境电商平台"毛衫派"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美元[5] - 桐昆集团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化纤厂发展为营收超2000亿元的全球化纤龙头,新凤鸣集团年产量达1700万吨,数字化改造后人均产能800吨/年[5]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2024年嘉兴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1819.4亿元(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3.3%(全省第一)[7]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44.4%,列全省第二,形成"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10] - 南湖高新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605亿元,集聚微电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拥有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级实验室[9][10] 未来产业布局 - 中国电科南湖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类脑医疗大模型"脑启-素问",可解析200万篇临床文献与100万本医学书籍[11] -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算力峰值180PFLOPs,存储能力60PB,带动嘉兴形成6.5万P智算规模(占浙江全省60%)[11]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来能源三大领域,氢能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燃料电池电堆年产能1.25万套[13]
观点|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2025”与未来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39
制造业发展趋势 -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趋势 [1] - 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未来制造业将关注泛化形态而非传统工业经济分类 [1] - 制造业底层逻辑向智慧制造方向跃迁,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力,区块链构建新生产关系,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 [1] 制造业技术变革 - 制造业数字化从依赖自动化、电子技术转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融合 [1] - 未来制造体系采用三元空间视角(人类社会、物理社会、信息网络空间深度融合) [2] - C2M模式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制造,低空经济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新方向 [2] 制造业转型挑战 - 中国制造业存在地域和行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数字化水平差异大 [2] - 数智化转型涉及复杂技术体系(产供销管理、数据融合、行业应用) [2] - 传统工厂管理体系(DCS、MES、ERP)正被工业互联网取代,需突破技术壁垒 [2] 数据与技术瓶颈 - 制造业面临数据异构性、跨境流动、信息孤岛等数据挑战 [3] - 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并利用区块链提升数据可信性 [3] - 工业互联网要求企业具备全球应变能力,如实时调整生产调度 [3] 智能制造技术驱动力 - 五大技术驱动因素:互联网+(流量驱动)、大数据+(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移动通信+(效率驱动)、区块链+(可信驱动) [4]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需优化推理能力,解决"幻觉"问题 [4] - 5G/6G技术将提升工业互联效率,区块链助力数据确权与智能合约管理 [4] 产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制造业需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在"双循环"战略中定位自身 [4] - 需形成产业航母编队集群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4] -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十年,需保持战略定力并借鉴国际经验 [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与传统自动化转型存在本质区别,需提升效率与价值 [5] - 制造业变革涵盖物理设备到数据算法、控制系统到智能感知、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 [5] - DeepSeek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 [5]
三条高铁“相遇”长江首城 宜宾高铁南片区打造城市新极核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3:00
(原标题:三条高铁"相遇"长江首城 宜宾高铁南片区打造城市新极核) 成贵高铁、成宜高铁、渝昆高铁在长江首城宜宾"相遇",造就了宜宾市高铁南片区(以下简称高铁南片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6月30日,宜宾 市高铁南片区封闭运行两周年,又一个城市极核正在破茧成蝶。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6月30日,在高铁南片区核心位置,将作为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比赛场馆之一的宜宾城市体育文化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同一天, M0数字经济产业社区也开业运营,迎来19家首批次企业入驻。 距离这里不远处,片区布局了采取国际征集城市设计的渝昆高铁站前总部经济极核和中央活力极核。目前,渝昆高铁站前总部经济极核已基本建 成,中央活力极核正在加快推进。 按照人产城融合发展的定位,高铁南片区重大功能配套已陆续建成投用。 市一中、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全市顶级的医疗、教育机构在片区已陆续投用。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 院已于2024年7月开工,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 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思路,1600亩公园绿地正陆续开工建设,29公里无障碍、全封闭城市绿道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底建成15公里 的江城环、核心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