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能源+可负担算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石油”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39
清洁电力的人民币计价逻辑 - 清洁电力革命的核心在于成本曲线和规模曲线的同步下探,大基地开发、柔性并网、储能与负荷管理技术使其具备工业化的可预测性 [2] - 中国是全球清洁电力供给侧主力,完整产业链和全球最大制造能力使度电成本压至全球最低分位 [2] - 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可行性基于稳定供给、统一计量和长期合同,类似"石油—美元"机制,但叠加了可核证的绿色溢价 [2] - 绿色电力证书、方法学、第三方核证等要素形成可交易的绿色溢价,是合约可复制的前提 [5]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外溢潜能 - 算力演变为可度量、可交易的基础生产资料,通过SLA指标(可用性、延迟、吞吐等)形成标准化交付标准 [4] - 中国算力产业在硬件端(服务器、加速卡、液冷)、软件端(大模型、训练框架)和服务端(可负担算力套餐)快速迭代,单位算力成本有望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4] - 算力长期合同(5-10年)可能衍生期货与对冲市场,人民币或升级为经营性成本货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持有地位" [4] - 算力RWA将交付记录与SLA达标情况绑定人民币应收款,实现自动兑付并可质押、回购 [8] 人民币"双闭环"落地的关键要素 - 价签(Benchmark):统一清洁电力的绿色溢价标准和算力的SLA计费口径,确保可比性、可审计性 [5] - 水管(Rails):建立低摩擦跨境结算体系,大额B2B走清算通道,小额运维走零散支付路径,降低币种转换意愿 [5] - 水池(Safe Assets):构建人民币安全资产池,包括政策性绿色债券和项目层现金流资产(如PPA、算力合同打包的RWA产品) [5][8] - 绿色电力资产RWA将小时产出、证书编号、减排量等与应收账款装入可编程结算凭证,便于机构资金持有 [8]
零碳小岛连世界,国际朋友圈喜扩容
齐鲁晚报· 2025-08-15 05:24
长岛零碳转型实践 - 长岛从高耗能产业转型为国际零碳岛 成为全球岛屿低碳发展范本 [2] - 孙家村清退100多户海参育保苗企业 每年减少电费300多万元和1万多吨煤耗 [3][4] -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布设十余万株海藻 修复2500亩海洋牧场 养护5000亩海域渔业资源 [4] 生态经济效益 - 海藻场固碳效率显著 潮间带每平方米碳汇量187.31克 潮下带达386.63克 [4] - 发展休闲渔业与民宿产业 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 高端民宿旺季日毛利润1.5万元 [4][5] - 建设赶海园 亲海园 海钓场等娱乐项目 开发41套民宿渔家楼 [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斑海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从2022到2025年新增个体及幼体 "常住民"从3-4头增至7头 [6][8] - 东亚江豚数量增加 猛禽资源丰富 包括游隼 红隼等物种 [6][9] - 海藻场为经济鱼类提供栖息环境 推动天然渔业资源恢复 [4] 零碳技术应用 - 全域推行新能源旅游公交 清洁能源供暖 垃圾分类及污水处理 [6] - 绿色微电海水淡化项目日生产50立方米高品质饮用水 [9] - 聚氨酯道路替代传统沥青 每公里减少126吨二氧化碳排放和28吨标准煤能耗 [9] 国际合作与推广 - 发起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 已有41家会员 包括16个国际会员 [10][13] - 在马尔代夫建设零碳示范岛 涵盖微电网 海水淡化 垃圾处理等技术 [11] - 在格林纳达布局光储示范项目 斐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网项目8月底开工 [12][13]
犀塔数据&悟相科技:2025RWA入门100问
搜狐财经· 2025-08-14 16:57
RWA基础概念与核心价值 - RWA是实体资产的"数字分身",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房地产、应收账款、光伏电站等实体资产权属和价值转化为链上可追溯的通证,实现"资产-通证"绑定 [2] - 与传统资产的核心差异在于流转方式:传统依赖银行等中心化机构,流程繁琐耗时;RWA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权属转移瞬间完成且不可篡改 [2] - 作为连接实体与数字经济的桥梁,RWA价值锚定线下资产,避免纯数字资产脱离实体的风险,例如商业地产RWA与房产租金收益、市场估值直接挂钩 [2] - RWA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房地产/工业设备等实物资产、债券/应收账款等金融资产、知识产权/碳信用等无形资产,不同类型通证化难度各异 [2] RWA技术架构与支撑 - 区块链平台是基础载体:以太坊等公有链适合中小型项目,Hyperledger等联盟链用于企业间隐私交易场景,多数RWA项目选择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兼顾效率与能耗 [3] - 智能合约是"自动化引擎",可预设收益分配、权属转移等规则,例如商业地产RWA根据租金到账情况自动向通证持有者分发收益 [3] - 预言机从多个独立数据源获取链下资产状态/市场价格等信息,经节点验证后上链,确保RWA与实体资产价值实时同步 [3] - 跨链技术通过"锁定-铸造"机制实现RWA在不同区块链网络间流转,隐私计算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可平衡透明度与隐私保护需求 [3] RWA行业应用场景 - 房地产领域实现"碎片化投资":价值千万的写字楼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拆分为小额通证,降低投资门槛并提升产权流转透明度 [4] - 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RWA可快速融资,智能合约自动清偿债务大幅缩短融资周期 [4] - 绿色能源领域光伏电站/风电项目RWA将发电量、补贴收益、碳减排量等数据上链,投资者可追踪资产收益与环保贡献 [4] - 文化领域艺术品/非遗资产RWA实现"保护与流通并重",智能合约可限制频繁交易保护文化完整性,收益用于传承人培养 [5] 全球监管与发展趋势 - 全球监管呈现多样化:美国纳入证券法框架,欧盟对非证券型RWA分类监管,新加坡/中国香港通过"沙盒监管"鼓励创新 [6] -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正研究跨境监管原则推动全球协同发展 [6] - 未来AI将优化RWA资产估值模型,DAO可能参与资产治理,教育资产/医疗数据RWA探索有望推动资源公平分配 [6] - RWA通过技术创新与传统金融互补,构建更高效、包容的价值流动网络,降低普通人参与门槛 [7]
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 加速产业协同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58
核心观点 - 中德双方通过企业对接交流会建立合作平台 聚焦金融科技 网络安全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探索创新要素融合与价值共创路径 [1][2] - 德方计划在中国设立分支平台 打造人才技术双向流动通道 中方提出共建交流平台 双向赋能企业海外发展 联合培育示范项目三项倡议 [1][2] 合作框架与机制 - 活动由德国中德共创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率团参加 中方企业包括飞渡科技 凤凰卫视 微展世 德力光谱新能源等 [1] - 中德共创中心采用"教育+产业+投资"三位一体模式 形成从院校联合办学到企业联合培训再到产业共同孵化的闭环合作机制 [2] - 出海基地将深化平台服务功能 畅通官方合作渠道 护航两国企业实现技术共研 市场共拓 生态共建 [2] 产业聚焦领域 - 双方聚焦金融科技 网络安全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1] -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4.0引领者 其技术生态与市场价值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重要支点 [1] - 北京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高地 在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德国数字化升级需求形成深度互补 [1] 具体合作举措 - 共建常态化专业化双向合作通道 定期开展供需对接 主题沙龙 项目路演等活动 [2] - 整合欧洲服务资源网络 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外企来华投资提供一站式本地化服务 [2] - 探索在德国设立海外服务站 打造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标杆案例并向欧洲更多国家推广复制 [2]
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加速产业协同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0:22
活动概况 - 德中企业对接交流会于2025年8月8日在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举办 由德国中德共创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率团参加 [1] - 活动以对接 合作 共创为宗旨 聚焦金融科技 网络安全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1] - 中方参与企业包括飞渡科技 凤凰卫视 微展世 德力光谱新能源等代表 [1] 中德合作机制建设 - 中德共创中心计划在中国设立分支平台 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 [1][2] - 中心专注于教育+产业+投资三位一体模式 已形成从院校联合办学到企业联合培训 再到产业共同孵化的闭环合作机制 [2] - 大兴经开区平台公司提出共建中德企业交流平台 开展常态化供需对接 主题沙龙 项目路演等活动 [2] 产业合作领域 -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4.0引领者 其技术生态与市场价值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支点 [1] - 北京在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德国数字化升级需求形成深度互补 [1] - 合作重点聚焦智能制造 数字经济等领域 推动双方产业协同合作 [2] 企业服务举措 - 整合出海基地与中德共创中心欧洲服务资源网络 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外企来华投资提供一站式本地化服务 [2] - 探索在德国设立海外服务站 共同打造中德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标杆案例并向欧洲更多国家推广复制 [2] - 出海基地将深化平台服务功能 畅通官方合作渠道 护航两国企业实现技术共研 市场共拓 生态共建 [2] 企业参与情况 - 德方企业代表在分享环节介绍了核心业务与对华合作愿景 [2] - 中方企业代表展现出强劲合作意愿 [2]
第二届“玉鸟杯”展翅翱翔:杭州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点燃科技梦想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启动仪式上,杭州市科技局和杭州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杭州创新创业政策,涵盖从初创孵 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人才引育、技术攻关、资本对接等全方位服务。杭州的创新创 业政策体系在首届"玉鸟杯"大赛中已见实效,如瀚为科技 "水系储能技术"项目通过赛事获得多项补贴 并入驻余杭南湖未来科学园,成为侨创项目产业化的标杆案例。 现场还举行了杭州海外联谊会创新创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杭州市余杭区侨创联盟揭牌仪式以及杭州市侨 界青年创新创业导师聘请仪式,旨在进一步凝聚侨界力量、整合侨界资源、服务侨界人才,助力杭州打 造"侨创高地"。 在"人工智能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圆桌对话环节,浙江大学心理与科学行为系副主任、教授陈 辉,信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 CTO李云波,浙江金科汤姆猫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欧阳 梅竹,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宓群,杭州盈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建标以及《人人都 是产品经理》系列书籍作者苏杰等产学研资领域嘉宾,围绕"AI 创新的真实突破""技术到产业的关键转 折点""AI 模拟人类的能力边界"三大议题,从技术前沿、产业应用、投资趋势等多元视角展开深度探 讨。既有 ...
丽水以主战场担当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9: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丽水市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 成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形成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 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标杆 [2][6][10][14] 生态保护成就 - 森林覆盖率高达80.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3% 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 [6] - 将全市75.67%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 其中生态红线区占比31.8% [6] - 建立"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产品信息数据库 [6] - 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4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 [10] - 全国首创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权益交易 松阳县横岗村项目以938万元成交 [9]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6589万吨 碳汇能力全省领先 [10] - 构建"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产品近三年销售额160亿元 "丽水山居"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11] 绿色产业发展 - 聚焦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 [13] - 引进半导体项目96个 产业连续四年保持25%以上增长 [13]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98.6% 6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729.7万千瓦 [14] - 绿色信贷余额1160.82亿元 同比增长20.7% 其中气候融资余额占比85.59% [11] 创新机制建设 - 全国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落地 首创"生态信用"体系 [10] - 建成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总投资27亿元) 通过"飞地"机制在杭州、上海累计落地企业超200家 [14] - 出台20余项气候投融资政策 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金融体系 [11] - 形成智能短途交通产业集群 聚集27家规上企业 年产值近70亿元 [14]
华电新能在甘肃成立绿色能源公司 注册资本2亿
新浪财经· 2025-08-11 15:44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甘肃民勤沙戈荒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由华电能源及旗下甘肃华电浙能腾格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公司经营范围 - 经营范围涵盖合同能源管理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 [1] 公司管理层 - 法定代表人为刘智勇 [1]
正大绿色甲醇项目落户古雷开发区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3:30
项目概况 - 正大集团投资建设的福建古雷生物质制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及下游产品项目正式签约 [1] - 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1] - 项目将依托古雷海上风电资源和正大集团生物质资源 [1] 产品与技术 - 项目主要生产绿色甲醇及绿色可持续航空燃料 [1] - 向下延伸生产绿色航煤等下游产品 [1] - 打造"绿色能源+绿色化工"产业链 [1] 战略意义 - 项目为古雷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提供动力 [1] - 助力古雷打造世界一流高端智慧绿色石化基地 [1] - 完善正大集团在闽投资布局 [1] - 推动正大集团从脱碳农业向脱碳能源、脱碳化工转型升级 [1] 行业影响 - 项目为实现大规模绿电消纳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1]
香港招商引资显效: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 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11 00:57
香港企业注册与投资情况 - 截至7月底香港本地注册公司总数超过150万家,非香港公司注册数超过15000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3年1月至7月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创造超过19000个新增职位 [1]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和超过20000个职位 [2] 香港作为双向平台的优势 - 香港双向平台功能既能吸引外资开拓内地市场,又能协助内地企业进军海外 [1] - 外资企业在香港找到商机并扩张,内地企业借助香港探索海外新兴市场 [1] - 香港国际化的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发展 [2] 重点企业与投资动态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准备或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投资本地企业与泰国企业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推动香港电动车充电技术出海 [3] - 港投公司支持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3] 前沿科技与创新应用 - 引进企业在香港测试无人驾驶技术,测试路线和车辆规模不断扩大 [2] - 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测试技术和营运模式 [2]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城市管理 [2] 未来发展规划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10多家重点企业,预计总数将达到约100家 [3] - 新一批引进企业包括多家国际领先的医药企业 [3] - 香港招商引资步伐将持续加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