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系统

搜索文档
打击0公里二手车,曝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
猿大侠· 2025-07-21 13:0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三四千家二手车平台销售零公里车是行业毒瘤 [1] - 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登记日期≤3个月且里程数≤50公里的车辆占比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60% [1] - 零公里二手车在汽车出口领域被部分车商利用政策差异以二手车名义出口新车,规避进出口管制和高额关税 [1] 行业操作与制造商行为 - 部分汽车制造商因产能过剩将未售出新车自行注册为零公里二手车,以美化销售数据并快速回笼资金 [1] -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导致工厂闲置问题,制造商通过此方式维持产能使用率 [1] 消费者风险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低廉但多数无法享受厂商提供的完整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质保 [3] - 核心部件故障时消费者需承担高额维修费用 [3]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计划强化全流程监管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3] - 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政策以阻断套利空间 [3]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动建立二手车出口唯一编码制度,奇瑞、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机制 [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支持企业正常参与市场竞争 [3]
鄂尔多斯:全力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延链建群集聚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6-18 13:29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围绕"装机+装备"协同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隔膜 胶膜 逆变器 塔筒 轴承等产业空白领域 [1] - 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 固态电池 液流电池等先进产能 构建全产业链矩阵 [1] - 依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和绿电直供试验区试点 形成零碳低碳示范场景优势 [3] 煤机装备制造产业 - 基于10亿吨煤炭年产能基础 承接采煤 输送 支护 掘进等煤机装备制造及关联产业 [1] - 结合智慧矿山建设需求 构建集研发 生产 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以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为契机 引进自动重矿卡整车(运输机器人)制造 [1] - 同步发展三电系统 汽车电子 线控底盘等配套产业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 全市重卡/矿卡保有量达33万辆 年更新超6000辆 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3] 智能装备产业 - 依托国家算电协同试点 引进电子信息 矿用智能装备 智能机器人等项目 [2] - 发挥数字产业基础 绿电资源等特色优势 推动智能装备发展 [2] 低空经济产业 - 拓展"低空+能源""低空+文旅"及飞行器试飞适航等特色场景 [2] - 引进新能源飞机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整机制造及配套零部件产业 [2] - 获批6万平方公里空域 形成"干支通 全网联"航空网络 被列为自治区改革试点 [3] 产业发展环境 - 制定系列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 形成多重比较优势 [2] - 连续5年保持内蒙古营商环境评估第一名 打造"暖城·五心"服务品牌 [3] - 副市长公开邀约企业投资 承诺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4]
【私募调研记录】聚鸣投资调研纽泰格、藏格矿业
证券之星· 2025-06-17 08:14
纽泰格调研要点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汽车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三电系统的轻量化应用,自2022年上市以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1]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技术水平,加快新产线产能爬坡并重点开发优质客户以推动业务增长 [1] - 多个新业务同步开发中,汽车底盘用高性能材料进展较快,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样品开发并向客户送样 [1] - 并购策略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新兴业务,从多维度考察并购交易以提高成功率 [1] - 毅达投资的三支基金基于自身业务需要实施减持计划 [1] 藏格矿业调研要点 - 碳酸锂生产流程中吸附车间三代技术老卤收率达80%以上,膜车间收率达98%,产品车间理论收率可达99%以上 [2] - 吸附剂前期投入较大但每吨碳酸锂成本占比小,每年补充吸附剂100~200立方米 [2] - 目前采矿许可证仅适用地面以下20米矿产开采,暂未取得深层卤水采矿许可证 [2] - 麻米错矿业生产工艺与藏格锂业大体一致但增加卤水改性环节,已培养100多名技术人员可迅速投入该项目 [2] - 使用铝系吸附剂因其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2] - 巨龙铜业累计现金分红65亿,通过采购成本降低、规模效应和收率上升等措施降低成本 [2] - 巨龙铜业通过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和优化药剂添加点提升收率,产品销售模式为尽产尽销 [2] 聚鸣投资背景 - 管理规模超300亿,核心团队来自国内一流公募基金和资管行业,投研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 [3] - 董事长刘晓龙曾任广发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管理规模超300亿并拥有150亿社保基金管理经验 [3] - 代表产品2018年收益7.6%,2019年收益65.06%,2020年收益97.13%,多次获得金牛奖等权威奖项 [3]
纽泰格(301229) - 2025年6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6 15:4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包括华创证券、国信证券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13:30 - 17:00,地点在江苏省淮安市长江东路555号(纽泰格集团5工厂)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戈浩勇等 [2] - 活动分为公司展厅参观、座谈交流、生产厂区参观三个环节 [2] 业务发展 现有业务增长 - 现有业务聚焦汽车悬架、转向、三电系统轻量化应用,自2022年上市后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3]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技术、开发重点优质客户、加快新产线产能爬坡以推动业务增长 [3] 新业务进展 - 公司多个新业务同步开发,汽车底盘用高性能材料进展较快,核心岗位人员到位,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样品开发并送样 [3] 股东减持 - 南京毅达管理的疌泉毅达、扬中毅达、淮安毅达三支基金于2019年6 - 11月投资公司,2023年2月解禁,基于自身业务需要实施减持计划 [3] 投资并购 - 公司并购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和新兴业务,已制定明确并购标的画像 [3] - 公司与国内外投行等建立合作拓展项目来源,从并购战略、标的质量等多维度考察并购交易以提高成功率 [3]
汽车零部件财报颗粒度系列:2024A及25Q1资本开支跟踪
华安证券· 2025-06-13 14: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通过对汽零细分板块 20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净利率及资本开支变化的跟踪,认为精密件、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的成长性及资本开支强度表现相对较好,细分赛道中齿轮、轴承、转向器、悬架减震、智能化系统及零部件、线束/线缆/连接器、三电系统、热管理、传统外饰件表现相对突出 [4] - 制造业企业需通过资本开支购建生产力维持经营,资本开支是未来产出的前身,可构建资本开支因子寻找景气度与成长性向上的创新方向和投资机会 [4] - 维持年初对于 2025 年汽车零部件板块投资主线在于“新”的判断,认为“确定性”的重要性将从 Q2 起逐步增强,赛道维度建议关注当前资本开支景气度较高且成长性较好的精密件、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三电系统、热管理等,标的维度建议关注在业绩、新产品及客户确定性更高的零部件,推荐双林股份、冠盛股份、继峰股份、华阳集团,其他相关公司有浙江世宝、中鼎股份等 [4] 各部分总结 成长性 营业收入增速 - 2024 年汽车零部件板块营业收入同比 +8.1%、增速较 2024 年前三季度略增加,25Q1 营业收入同比 +8.4%、增速较 2024 年略增加 [13] - 2024 年各板块营业收入增速排序为电子电器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车身零部件>外饰零部件>行业整体>精密件>动力总成零部件>内饰零部件>模具;25Q1 排序为模具>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行业整体>外饰零部件>内饰零部件>动力总成零部件>精密件>车身零部件 [10][11] 净利率变化 - 2024 年汽车零部件板块实现净利率 5.2%、较 2024 年前三季度 -0.6pp,25Q1 净利率 5.8%、较 2024 年 +0.6pp [15] - 2024 年各板块净利率排序为外饰零部件>精密件>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车身零部件>行业整体>模具>内饰零部件>动力总成零部件;25Q1 排序为外饰零部件>精密件>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车身零部件>模具>行业整体>动力总成零部件>内饰零部件 [10][11] 净利率增幅 - 2024 年汽车零部件板块净利率同比 +0.5pp、较 2024 年前三季度增幅收窄,25Q1 净利率同比 -0.2pp、较 2024 年增幅收窄 [19] - 2024 年各板块净利率增幅排序为外饰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精密件>行业整体>底盘零部件>车身零部件>模具>内饰零部件>动力总成零部件(持平);25Q1 排序为外饰零部件>精密件>模具>内饰零部件>行业整体>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车身零部件>底盘零部件 [10][11] 资本开支强度 板块层面 - 2024 年汽车零部件板块资本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6.9%、较 2024 年前三季度增加,25Q1 资本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6.4%、较 2024 年下滑,整体资本开支强度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2] - 2024 年各板块资本开支强度排序为模具>精密件>车身零部件>底盘零部件>外饰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动力总成零部件>行业整体>内饰零部件;25Q1 排序为模具>车身零部件>精密件>底盘零部件>外饰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动力总成零部件>行业整体>内饰零部件 [4] 个股维度 - 内饰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新泉股份、继峰股份等 [27] - 外饰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峰璟股份等 [30] - 车身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华达科技等 [31] - 底盘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浙江世宝等 [35] - 电子电器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华阳集团等 [38] - 动力总成零部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新铝时代等 [41] - 精密件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双环传动等 [44] - 模具中 24A 或 25Q1 资本开支强度相较过去三年明显增加的有宁波方正等 [45] 投资建议 - 综合看,2024A 及 25Q1 板块中精密件、底盘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的成长性及资本开支强度表现相对较好,细分赛道中传统外饰件、转向器等表现相对突出 [49] - 各板块具体情况:内饰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提升但弱于行业等;外饰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下滑等;车身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及净利率下滑等;底盘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提升且高于行业等;电子电器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及净利率下滑但均高于行业等;动力总成零部件 24A 及 25Q1 营业收入增速提升等;精密件 24A 营业收入增速提升等;模具 24A 营业收入增速及净利率下滑等 [49][50][51][53][54]
今年将有超350万辆新能源车“脱保” 维修难、价格贵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 新能源汽车维修只能去4S店?
广州日报· 2025-06-09 03:01
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现状 - 2025年将有超350万辆新能源车陆续"走出"保修期,形成庞大"脱保"数量[1] - 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已形成千亿级空间,2025年维保市场将达3000亿元[1][4] - 新能源车维修成本偏高,4S店换电池差价近万元,高压检修排队数周[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5000万辆,"脱保"车辆从2024年136万辆增至2025年350万辆[2] 行业痛点与挑战 -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投诉占比最高,维修检测能力有限[1] - 专业技工缺口超80%,国内新能源汽修人员不足10万人[2][4] - 第三方汽修店难以获得主机厂技术数据,维修难度大[2][3] - 燃油车维修企业约40万家,新能源维修企业仅2万~3万家[2] - 三电维修价格由品牌方主导,缺乏统一检测评估标准[4] 售后服务体系问题 - 售后以品牌授权经销商和主机厂直营店为主,覆盖不足[2] - 非官方保养记录可能导致拒保,车主选择受限[4] - 二手车交易后失去"首任车主权益",三电维修成本更高[4] 政策与市场发展动向 - 4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开放三电技术,丰富零部件供给渠道[5] - 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涌现,整合多部门数据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5] - 需打破主机厂"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以测算三电剩余寿命和残值[6]
小米汽车发文提示假车险!缘何总有用户“上当”
北京商报· 2025-06-08 20:34
假车险现象与识别 - 假车险主要表现为将"保险"表述为"保障"或"服务",且保费明显低于常规车险,由非保险机构提供,合同不受保险法保护 [1][3] - 假车险机构无合法经营资质,无资金储备要求,偿付能力无监管,可能出现大规模赔付时跑路的情况 [3] - 识别正规保险需注意:出单主体为保险公司、保费支付至对公账户、保单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而假保单多为服务公司或物流公司出具 [4] 新能源车险市场现状 - 新能源车险因价格高、续保难问题突出,尤其网约车等高使用频率车辆出险频次高,推高保费 [6] - 车辆统筹服务因门槛低、价格低吸引车主,但存在合同无保障、理赔难、机构跑路等风险 [4][6] - 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业务,如比亚迪推出"三电终身质保+充电桩责任险",蔚来整合"保险+服务"模式 [9]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至[0.5—1.5],允许更灵活定价以降低费用 [7] - 官方平台"车险好投保"上线3个月承保50.66万辆新能源车,提供4948.12亿元保障,解决投保难问题 [8] - 监管需加强资质审查与联动执法,行业需普及保险知识并优化定价机制 [6][7] 车企保险创新与挑战 - 车企推出智驾相关保险产品,如小米计划提供最高300万元智驾保障,赛力斯覆盖8个智能驾驶场景 [9] - 创新面临责任界定难、数据缺乏、消费者认知低等障碍,部分产品仅为附加服务权益 [10] - 建议加强多方合作共建数据平台,并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险种创新 [10]
肇民科技(301000) - 2025年4月10日- 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30 18:44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活动类别及时间分布 - 电话交流会议:4月10日、4月11日、4月17日、4月22日、4月29日、5月7日、5月12日、5月16日 [2][3][4][8][9] - 特定对象调研:4月11日、4月14日、4月24日、5月9日、5月19日 [3][6][11] - 反路演活动:4月21日、4月22日、4月28日、5月13 - 14日 [3][5][7][11] - 券商策略会:4月22日、5月8日、5月27日、5月28日 [3][10][11][12] 参与单位 - 涉及众多金融机构,如民生证券、银河基金、华泰证券、华夏基金等 [2][3][4][8][9][10][11][12] 公司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 - 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肖俊介绍公司发展历程、产品特点、应用、客户及生产经营情况 [12] 核心竞争力 - 核心竞争力为出色的精密注塑生产能力,是模具开发、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品质检验的综合能力 [12] 市场战略 - 拓展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家电精密零部件市场份额 [13] - 汽车行业成为主流一供核心供应商,新能源车专注热管理模块等零部件开发,提高单车价值量和占有率,争取配套主机厂 [13] - 家电行业保持并扩大高端家电核心功能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 [1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与客户共同开发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新品,因保密协议不便披露具体信息 [13]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扩大计划 - 专注热管理模块、三电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精密零部件开发,提高单车价值量和占有率,争取配套主机厂 [13] 项目进展 - “年产八亿套新能源汽车部件及超精密工程塑料部件生产新建项目”位于上海金山区,土地面积109,121.87平方米,预计2026年建成,具体投产时间依工程进度而定 [14][15]
小米YU7上市在即,核心产业链梳理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动汽车行业 - **公司**:小米、无锡振华、富特科技、拓普集团、晶端科技、华阳、德赛、沪光、极氪、银轮、博隆精工、松原股份、商络电子、华达科技、东安动力、秦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小米汽车交付预期**:2025 年交付 45 万辆,其中 YU7 车型约 30 万辆,其他型号如 Ultra 等 15 万辆;2026 年达 75 - 80 万辆;从 2024 年 3.7 万辆增长显著,为供应链带来增长机会[1][3] - **新车发布会信息**:2025 年 5 月 22 日晚举行,新车型为第二款车,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预计售价 30 - 40 万元,与特斯拉 Model Y 竞争[2] - **无锡振华情况**:小米汽车冲压件主要供应商,2025 年小米业务收入占比近 20%,全年营收 5 亿元,一季度业绩 9500 万元,二季度预计超 1 亿元,廊坊工厂投产后盈利有望提升,市值约 80 亿元,对应 17 倍市盈率[1][5] - **富特科技情况**:三电系统领域市占率超 10%,2025 年总收入 26 亿元,小米业务占比 23%,未来第三款车推出后,小米业务收入贡献有望接近总收入一半[1][6] - **拓普集团情况**:小米业务占比从三四个百分点提升至 13 - 14%,未来随着第三款车及海外布局,2026 年后小米业务占比或与赛力斯持平,达 30% - 40%[1][7] - **晶端科技情况**:独家供应小米汽车差速器总成,单车价值约 200 元,通过合作拓展其他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1][9] - **华阳情况**:汽车配套产品从速 7 仪表盘升级到 VPD 产品,单车价值从 1000 元提升至 3000 元以上,2025 年配套比例约 4 - 5%,2026 年可能提升至近 10%,估值约 20 倍,全年增速预估 30%[4][11][12] - **德赛情况**:有望成为小米类似理想汽车的大客户,座舱域控和支架域控价值量可能达 15000 元,2025 年小米收入贡献占比 20%,可能迅速成为德赛第二大客户,估值约 20 倍,全年增速预估 30%[4][12] - **小规模单品类供应商情况**:沪光提供线束产品,每辆车价值约 1000 元;极氪提供车载冰箱、扶手、中控等部件,与小米合作从第一款车延续到第三款车,并扩展至机器人端[8] - **电动车供应链情况**:涉及银轮、博隆精工等公司,产品单价低,新车型有新增供应商,武汉和北京第三款增程式电动车将带来供应链增量,供应链延续性强,但单车价值量可能波动[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VPD 产品是 HUD 产品的延伸,通过三个光机将投影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是全球首款应用该技术的汽车,市场关注度高[11]
ST瑞科(300600) - 300600ST瑞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9
2025-05-19 15:24
集团上市情况 - 目前未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二轻集团上市相关通知 [2][3] 研发与营收 - 研发投入聚焦新能源船舶、薄膜电容及智能化设备,短期技术突破支撑2024年营收增长41.49%达2.78亿元,中长期专利成果预计2025年后逐步释放效益 [2] 毛利率变动 - 船舶配电系统毛利率提升2.03%,机舱自动化系统毛利率下降10.75%,因产品为定制化,每个订单毛利率有差异致年度毛利率波动 [3] 业务进展 - 新能源船舶领域参与三电系统及设备方案设计及报价,核电配套业务实现突破,风电变流器配套通过头部企业认证,2025年将实现一定营收 [3] 市场布局 - 全球联保网点在新加坡布局,因主要与国内船厂签合同,直接出口较少 [3] 安全生产 - 公司生产船舶设备,喷涂及动火环节少,安全生产风险总体较好 [3] 摘帽计划 - 公司已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将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满十二个月后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3][4] 技术转化 - 通过技术突破、打造系统集成能力、与船厂合作及营销推广,将直流断路器与智能机舱系统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 [4] 产能扩张 - 围绕战略目标抢订单拓市场,拓展传统业务规模,开拓新领域新业务,在新能源船领域发挥技术能力 [4] 市值管理 - 公司重视股价表现与投资者回报,加强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