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屋智能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龙岗重磅推出科技创新赋能“杀手锏”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51
龙岗区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新举措 - 龙岗区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赋能体系 围绕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科技篇应用、科技金融三大方面展开 [1] - 龙岗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 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1]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 - 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向社会公开征集科研合作 提供资金、设备及成果共享 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的标杆案例 [3] - 龙岗区拥有比亚迪、中广核等48家上市企业 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首批1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清单已公布 [3] - 未来三年将在"3+4+N+AI"产业体系每个领域至少建设一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3] 科技篇应用机制 - 龙岗区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转化为企业创新产品的"验证场"和"订单入口" 为AI、机器人等新技术预留采购份额 [4] - 已建成涵盖10余领域、超2000项新技术的应用库 在总投资52亿元的28个政府项目中匹配80余家企业200多项技术 科技篇采购额达6.2亿元 [4] - 未来三年规划205个政府项目 总投资818亿元 其中科技篇采购规模将突破105亿元 [4] - 阿波罗未来产业城人才住房项目应用全屋智能技术 成为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城区 [4]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龙岗区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提供50%科技保险保费补贴 创新推出机器人责任险、AI系统责任险等 [5] - 近三年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帮助522家次企业获贷146亿元 单笔最高贴息100万元 2025年目标再突破70亿元 [5] - 总规模481亿元的区引导基金矩阵通过33支子基金支持超1200家企业 其中2支亿元级种子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整体成效与展望 - 龙岗区GDP突破5000亿元 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创新驱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6] - 通过系统化思维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龙岗方案" [6]
豪宅一年电费超40万元?“炫富”女网红被禁言
新浪财经· 2025-06-22 09:04
网红大叶子炫富事件 - 网红大叶子因在视频中透露其杭州上千平方米别墅年电费超40万元引发争议 [8][9] - 该别墅装修花费8000多万元 室内装饰极为奢华 包括价值800万元的兰博基尼墙饰 140万元的铂金餐桌 2万元/平方米的景泰蓝大理石 [9] - 高额电费源于大量高能耗电器 包括300多万元的气候系统(年电费20多万元) 多台3米高冰箱 全屋智能系统等 [12][13] - 抖音平台已对大叶子账号采取禁言措施 当前粉丝数为82.4万 [13] 大蓝违规荐股事件 - 大蓝(大叶子丈夫)曾在2024年10月发布数十条股市预测内容 包括"A股大盘公开预测"等强引导性标题 [15] - 2024年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间 大蓝账号涨粉近百万 [15] - 抖音平台于2024年10月11日发布公告 因大蓝账号多次发布股票涨跌预测内容 煽动网民全仓买入 决定无限期封禁该账号 [15] 事件影响与争议 - 网友批评大叶子高能耗生活方式是"赤裸裸的炫富" 且违背环保理念 [13] - 大叶子回应称拍摄豪宅内容系因直播流量低迷 在粉丝建议下尝试吸引关注 [13] - 大蓝账号主页简介显示其涉及多个商业领域 但未显示证券从业相关资质 [15]
价格战没有赢家,家电家居企业“抱团取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2:12
行业趋势 - AI技术正在改变家居家电行业发展格局,全屋智能成为行业突围的重要方向 [1] - 家居、家电、房地产、互联网企业加速跨界合作,共同布局全屋智能领域,包括美的、格力、松下、顾家家居、欧派家居、华为、小米、保利、万科等企业均已参与 [1] - 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下游家居家电企业营收普遍下滑,9家定制家居上市公司中仅索菲亚实现净利润增长,格力电器2023年营收同比减少超百亿元 [2] 企业合作案例 - 美的集团通过盈峰集团累计投资顾家家居超108亿元,双方分别成立智慧家居公司和家电公司探索协同增长 [4] - 海尔与欧派家居达成生态战略合作,海尔全品类产品纳入欧派资源体系,欧派融入海尔智家场景并共享终端渠道 [5] - 皮阿诺与西屋热能科技合作,西屋产品接入皮阿诺全国2000家门店,皮阿诺引入西屋热能解决方案完善生态链 [6] - 保利发展与华为合作,结合地产建造能力与全屋智能技术优势提升建筑数字化属性 [6] - 松下电气、香江集团、泰创科技联合发布8恒+森林环境系统,整合传感技术、AI算法与研发资源 [4] 市场发展阶段 - 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14.5%,远低于欧美国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7] - 行业从单品智能(1.0)经套系智能(2.0)向全屋智能(3.0)演进,当前处于2.0向3.0过渡阶段 [7] - 智能安防、照明、家电领域较成熟,环境控制、健康管理、音频娱乐、智能厨房等新兴领域竞争加剧 [7] 技术痛点 - 产品互联互通性差,不同品牌需独立APP控制,Matter协议在国内推进缓慢因品类支持有限及数据监管问题 [8] - 部分AI家电功能与宣传不符,如69999元AI冰箱仅支持物理分区而非智能识别,存在"伪智能"现象 [8] - 全屋智能面临价格偏高(如高端单品近7万元)、标准不统一、被动智能等痛点 [1][8] 发展方向 - 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转型,通过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合作避免价格战消耗 [2] - 技术重点转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和AI的深度应用,实现主动智能与跨生态互联 [7] - 未来需强化用户参与度,构建线上线下渠道整合、供应链优化、品牌联动的智能生态系统 [4][9]
2025深蓝智库 | 购房者心中的好房子:有阳台比大客厅更重要,无障碍与智能化遭遇二选一
北京商报· 2025-06-09 12:10
购房者偏好分析 - 66%受访者将阳台列为关键购房指标,超越大客厅的54%,显示居住需求从空间尺度向功能复合转变 [3] - "75后"群体对阳台偏好度达84.62%,"90后"和52岁及以上占比分别为70%和68.75%,而"00后"需求度仅为60% [3][4] - "90后"和"85后"对大客厅需求分别为70%及64.28%,52岁及以上购房者占比为0% [4] 代际需求差异 - "00后"对全屋智能关注度达100%,但对无障碍设施需求为0%;52岁及以上群体87.5%关注无障碍设施,仅12.5%关注全屋智能 [6] - "00后"与52岁及以上群体对儿童娱乐设施及小区绿化关注度均位列全年龄段末位,分别为60%和43.75% [6][7] - "90后"群体90%关注小区绿化,60%关注儿童娱乐设施,呈现"承上启下"特征 [7] 户型选择趋势 - 120-150平方米户型以51%占比成为购房者首选,三居室以65%占比占据绝对优势 [11][12] - "00后"中60%倾向120平方米以下户型,52岁及以上人群中62.5%选择同面积段 [11] - "90后"群体70%将三居室视为刚需配置,"85后"中85.71%认为三居室是生活品质基准线 [12] 产品设计创新 - 房企推出"可变阳台"系统,通过电动窗实现封闭与开放模式切换,解决北方气候防护与场景需求矛盾 [4] - 适老化设施设计需融入智能监测、远程交互等科技元素,构建"传统关怀+现代科技"双轨并行生态 [8] - 全屋智能系统与无障碍设施实际关注度仅42%和37%,显示高成本增项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 [6][9] 行业发展趋势 - 购房决策呈现从"生存型"向"生活型"转变,120-150平方米三居室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11][12] - 代际差异要求开发商精准匹配需求,如"90后"对社区绿化与亲子配套的强诉求 [7][12] - 适老化与儿童友好型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需平衡成本投入与功能实用性 [8][9]
2025第六届家居新国货品牌指数报告解码国货崛起新范式
行业规模与市场趋势 - 2025年家居建材行业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3] - 存量房市场规模突破220亿平方米 二次装修占比达70% [3] - 一线城市旧房翻新市场年增速达7.5% [3] - 工业4.0技术渗透率突破60% C2M模式向全行业蔓延 [4] - 智能马桶、全屋定制、环保基材三大品类销售额同比激增42% [4] 政策驱动与战略机遇 -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以旧换新、国潮培育、服务升级 [5] - 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被列为补贴重点 动态白名单机制与能效分级补贴推动技术驱动型企业发展 [5] - 沉浸式体验店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坪效提升35% 红星美凯龙"未来家体验馆"采用VR+AI技术 [5] 消费行为与渠道变革 - 82.9%消费者主动选择新国货 94.1%认可其创新能力 [6] - 61%的Z世代将"悦己消费"作为决策核心 [6] - 线下体验店客单价提升28% 线上直播转化率突破15% [6] - 红星美凯龙"超级品牌日"单日客流峰值达23万人次 [6] 技术创新与竞争格局 - AI大模型颠覆传统生产逻辑 欧派"魔方智造"实现72小时极速交付 [7] - ENF级板材渗透率达39% 恒洁全系产品获国际水效认证 [7] - 贝壳收购爱空间后整装业务GMV季度环比增长67% [7] - 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推出"空间智能芯片" [7] - TOP10品牌市占率较三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 [7] 品牌发展与文化赋能 - 华为、卡萨帝、恒洁、森歌、方太、美的等品牌以创新和文化驱动产业变革 [1] - 恒洁"闪装服务"实现3小时全卫换装 华为全屋智能系统具备情绪感知技术 [6] - 中国家居新国货从"制造突围"向"品牌定义"进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