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挂钩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ESG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从合规要求转变为战略优势
人民网· 2025-07-25 15:21
全球ESG发展趋势 - ESG政策法规趋严与标准化加速,欧盟构建强制性披露体系,美国强化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新兴市场建立本土化ESG监管架构 [2] - ESG从边缘概念上升为全球商业决策核心考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的关键维度 [3] - 智能化技术(AI、区块链、物联网)提升ESG数据质量和透明度,解决碎片化、滞后性和可信度问题 [4] - 全球供应链ESG管理成为新焦点,企业需建立覆盖全链条的ESG治理体系,部署智能监测系统和数字化平台 [5] ESG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意义 - ESG是应对国际合规壁垒的"通行证",成为突破市场准入隐形门槛的重要砝码 [6] - ESG是提升品牌价值与国际美誉度的"软实力",连接品牌与用户,积累无形资产 [7] - ESG是优化全球供应链韧性的"稳定器",增强抗波动能力,降低环保政策收紧和劳资纠纷风险 [8] - ESG是驱动企业组织变革的"新引擎",推动战略、组织架构、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升级 [9] - ESG是助力企业融入当地社会的"粘合剂",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构建利益共同体 [10] - ESG是提高资本溢价和长期价值创造的关键杠杆,影响资本成本、市值管理和融资渠道 [11] 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ESG支持体系 - 重视ESG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推动国际标准对接与本土化创新,建设碳核算平台等基础设施 [12] - 推动企业ESG能力系统化构建,聚焦人才培育、合规服务与数字化转型,建设ESG数据管理平台 [13] -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ESG协作网络,强化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联动,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14]
对话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落地,直面绿色资产投融资痛点
证券时报· 2025-07-07 12:43
中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 - 中国正在制定新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将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发布,这将推动各地区、机构和企业编制新的低碳转型规划 [1] - 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编制工作 [1][9] - 当前绿色金融无法全面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需构建转型金融框架引导社会资本 [1][9] 转型金融标准与产品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已编制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4个行业转型金融目录,另有7个行业正在编制 [9] - 浙江省湖州市已发布第二版转型金融目录,即将发布第三版 [9] - 当前转型金融产品以债务类工具为主(如转型贷款、债券),股权类和保险类工具较少,建议设立"转型基金"支持高质量转型企业 [10] 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现状 - 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达每年约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约1.2万亿美元 [4] - 政府财政资金仅占全球可持续投资总额的10%,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动员的气候资金不足1000亿美元(占全球需求不到2%) [4] - 美国"退群"可能导致私营部门气候融资信心不足,影响资金投入 [5] 国际标准与合作机制 - 中国与欧盟牵头编制的中欧共同分类目录(CGT)已被中国金融机构广泛用于境外绿色融资 [6] -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已被约40个国家和地区接纳,中国已出台"中国版ISSB准则" [7] - 建议推动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扩容,覆盖更多国家 [6] 绿色资产代币化(RWA)应用 - 区块链技术可实时追踪绿色资产环境数据(如减碳量),解决数据真实性和可追溯性问题 [12] - RWA有助于防范"洗绿"风险,提升资产流动性和绿色声誉,中国香港地区已开始推动相关实践 [12] - 协鑫能科等企业已布局绿色资产RWA [12]
对话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直面绿色资产投融资痛点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18
中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 - 中国正在制定新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将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发布,这将推动各地区、机构和企业编制新的低碳转型规划 [1] - 绿金委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编制工作 [1][6] - 目前绿色金融无法全面支持高碳行业转型,需构建转型金融框架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股权类转型金融产品如"转型基金" [1][6][7] 全球可持续金融现状与挑战 - 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达每年约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绿色投资每年约1.2万亿美元,政府资金占比仅10% [2] - 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动员的气候资金不足1000亿美元,占全球需求不到2%,美国贡献占比不到10% [2]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等行为可能削弱私营部门信心,导致气候融资投入减少 [3] 国际可持续金融合作与标准建设 - 中国与欧盟牵头编制的中欧共同分类目录(CGT)已被中国金融机构广泛用于境外绿色融资,未来将推动机制扩容覆盖更多国家 [4] -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已被约40个国家和地区接纳,中国出台"中国版ISSB准则"起引领作用 [5] 转型金融工具与技术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已编制煤电、钢铁等4个行业转型金融目录,另有7个行业在编,湖州市已发布第二版目录 [6] - 现有转型金融产品以债务类工具为主,需发展股权类工具如政府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 [6][7] - 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绿色资产代币化(RWA),解决环境数据追踪难题,增强资产流动性和防"洗绿"能力 [8]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高效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2 17:26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直属支行落地绿色并购贷款3.92亿元,支持某上市公司收购新能源企业股权标的,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1] - 该业务从资料收集到放款仅用一个月时间,高效满足客户并购融资需求 [1] - 分行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节能、减污、降碳、转型金融等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 [1] 绿色金融业绩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4月末,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绿色融资较年初增长6.1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 - 邮储银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下放审批权限,出台转型贷款业务指引,优化激励约束,给予优惠政策,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 [1] - 分行在绿色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园区、减污改造、充电桩等领域拓展和推广绿色金融业务 [1] 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分行创新发放碳减排挂钩贷款1.25亿元、可持续挂钩贷款1亿元,应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支持绿色低碳经济 [1] - 下一步将加快绿色金融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参与转型金融工作,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培训和研究 [2] - 分行计划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样板,帮助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2]
山东省融资信用平台体系已发放贷款1.36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6-11 15:51
融资信用平台体系 - 山东省融资信用平台体系累计授信1 9万亿元 发放贷款1 36万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8% [1] - 平台体系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数据底座 以山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省级唯一融资信用平台 嵌入省科融信平台 碳金融平台等特色专区 联通全国融资信用平台和19个市县子平台 形成"1+1+N"架构 [1] - 目前平台已联通金融机构2751家 上线金融产品5379项 注册用户430万余户 实现全省有贷款权限银行网点"应上尽上" [1]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建立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依托平台开发"千企万户大走访"系统 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办理 [1] - 机制运行7个月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69 4万户 28 8万家民营小微企业获贷1 08万亿元 获贷率超88% [1] 数据增信创新 - 归集整合涉企信用信息 构建民营企业多维数据画像 推动金融机构以数据增信替代传统抵押担保 [2] - 碳金融平台发放可持续挂钩贷款 将企业减碳量与贷款利率挂钩 [2] - 科融信平台挖掘企业科技信息金融价值 实现科技数据向财务价值的转化 [2] - 开发"美德信用贷"产品 将个人美德信用积分转化为贷款额度 已为16 9万人发放贷款354 5亿元 [2] - 市平台利用200多项数据生成企业信用报告 纳入银行信贷审批流程 [2]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解码威海银行“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实践
齐鲁晚报· 2025-06-11 10:23
绿色金融战略 - 威海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抓手,构建涵盖绿色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转型等全周期服务矩阵 [1] - 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金融工具应用,精准对接区域特色化绿色发展需求 [1] - 持续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畅通的金融桥梁 [1] 创新金融产品案例 - 向山东某药业公司发放4500万元可持续挂钩贷款,融资成本与节水效能深度关联 [1] - 创新设计"基准利率+动态调整"定价机制:若2025年半年度数据较基准值下降5%,触发5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1] - 在天津发放800万元"双登记碳配额质押+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排成效绑定,若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0%可享利率优惠 [2] - 为威海某农业发展公司发放950万元绿色贷款,专项用于苗木培育与采购,构建"育林—固碳—增收"循环发展模式 [2] 重点绿色项目支持 - 支持聊城某塑胶科技公司3亿元绿色项目贷款,用于9.36万吨氯化聚乙烯和20万吨聚合氯化铝生产 [3] - 聚合氯化铝作为高效净水剂,较传统产品节省30%用量及40%成本,投产后将推动我国水处理技术迈入国际前列 [3] 未来发展定位 -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金融创新赋能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 [3] - 持续擦亮"绿色金融"品牌,在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 [3] -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赢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