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插混车
icon
搜索文档
崔东树:上半年短续航产品较少!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大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40
新能源车销量与技术发展趋势 -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9%1-6月累计批发647万辆同比增长38% [2]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2533款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较多换电车型116款 [2] - 氢能源商用车表现抢眼数量超越插混成为申报目录主力产品客车中纯电动保持绝对主力地位专用车中氢燃料成为热点 [3] 动力结构与技术参数变化 - 纯电动乘用车500公里以上车型较多300公里以下大幅减少高于600公里续航产品数量持续提升 [4] - 2025年插混车型续航以100-200公里为主200公里以上高续航产品以200公里居多增程车型以150-250公里为主长续航增速较快 [7] - 纯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乘用车产品脱离补贴后130-140瓦时车型增多插混低能量密度产品较多增程高能量密度产品较多 [7] 续航里程与市场趋势 - 短续航产品较少但低速电动车市场仍有增长空间适合行驶半径固定的消费需求 [6] - 车企新品更务实部分在拥有500-600公里高续航能力同时降低购车门槛电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8] - 新能源车新品技术参数优秀车企更重视安全性能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8] 技术参数数据 - 纯电动汇总整备质量1892kg电池总质量449kg电池电量65kWh电池能量密度143Wh/kg [5] - 增程汇总整备质量2355kg电池总质量314kg电池电量45kWh电池能量密度142Wh/kg油耗6.1L [5] - 插混汇总整备质量2099kg电池总质量226kg电池电量27kWh电池能量密度117Wh/kg油耗5.6L [5]
这家车企宣布要给供应商加价10-15%,究竟为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3 10:07
丰田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调整 - 丰田汽车将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上调10%-15%,主要反映当前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 [2] - 涨价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钢铁、塑料、芯片等)、日本国内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显著上涨)、人力成本增加 [2] - 此次调价旨在帮助供应商缓解经营压力,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转,将直接惠及全球超过6万家供应商,其中日本本土中小型供应商占比达35% [3][4] 涨价对供应商的影响 - 日本大型供应商如电装、爱信利润空间将得到改善,但约12%的中小型供应商仍难以完全解除成本压力,可能加速零部件行业整合 [3] - 获得加价的一级供应商需将30%的新增利润用于员工薪酬提升,并向二级供应商同步提高采购价5%-8% [8] - 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的能源支出年均增长超15%,叠加日元汇率波动导致进口原材料成本激增 [4] 丰田的供应链策略转型 - 丰田打破以往压价做法,选择与供应商共同分担成本压力,践行"供应链即核心竞争力"理念 [4] - 供应链中断风险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行业正从"单一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供应链韧性并重" [5] - 稳定的供应链被视为企业宝贵资产,丰田通过供应链协同效应将插混车型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 [5] 新能源转型布局 - 丰田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提高采购价维持现有供应链稳定,同时布局下一代技术(如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 [5] - 供应商积极响应新能源转型,如爱信精机建设新能源配套零部件产线,电装加速碳化硅芯片产能布局 [6] - 欧洲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39%,得益于"合理续航+稳定供应"策略 [5] 市场价格调整 - 美国市场丰田大部分车型平均涨价270美元,雷克萨斯车型平均上涨208美元 [7] - 丰田品牌车型相关费用(运输和杂费等)上涨71美元,雷克萨斯相关费用上涨 [7] - 产品涨价保障传统燃油车供应链稳定,同时为新能源转型争取产能准备时间 [8]
BBA放弃挣扎
虎嗅· 2025-06-24 21:01
行业转型趋势 - 奥迪取消2033年停售燃油车目标 改为根据市场差异灵活调整[2] - 奔驰将2030年纯电销售目标从100%下调至50% 宝马始终未设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2] - 全球电动乘用车2024年销量突破1700万辆 同比增长26% 其中插混车占比达37%[4] 车企战略调整 - 奥迪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混车型 保留燃油车生产至2035年[19] - 奔驰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宝马高管公开反对纯电动化[28][24] - 丰田坚持保守策略 2025财年净利润达2364亿元 为7家中国车企总和三倍[15][16]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奥迪2024年全球销量170万辆(同比下降11.8%) 电动车占比仅9.7%[17] - 奥迪Q5L在中国市场最高降价39% Q7入门款售价低至45.99万元[17] - 奥迪2024年营收645亿欧元(同比下降7.6%) 营业利润暴跌37.8%[18] 技术路线与供应链 - 新能源车企利润受制于电池成本 比亚迪因垂直整合净利润激增400%[9][11] - 福特电动车业务Q1亏损8.49亿美元 大众ID系列单车利润不足1000欧元[13] - 宝马与采埃孚开发800V增程平台 采用宁德时代电池[41] 中国市场竞争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球份额从2022年63%提升至2024年70.4%[32] - 奥迪接入华为/momenta智驾方案 奔驰与卓驭合作 宝马融合鸿蒙生态[37][39] - 欧洲车企面临选择:继续内燃机或全面与中国车企合作[33] 政策环境影响 - 欧盟立法要求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车 车企超标需支付95欧元/克罚款[21][22] - 德国累计支付超100亿欧元电动车补贴 但2023年终止个人补贴[25][26] - 欧盟修订法规放宽碳排放指标 英国将禁燃令推迟至2035年[27]
燃油车市场阶段性回暖!多家跨国车企暂缓全面电动化,加速燃油车智能化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10:27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市场表现 - 5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5.4万辆 环比增长2.2% [1] - 新能源乘用车5月销量109.5万辆 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54.7% [1] - 西北地区燃油车保有量占比68% 混动车型在三四线城市销量增速连续18个月超纯电车型20个百分点 [1] - 年收入15万元以下首购用户中63%倾向燃油车 30万元以上高端用户中76%看重燃油车机械稳定性 [1] 头部车企战略调整 - 奥迪撤销2033年停止研发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2] - 通用汽车 梅赛德斯-奔驰 Stellantis 马自达 斯巴鲁 丰田等跨国车企暂缓全面电动化战略 继续投资内燃机技术研发 [2] - 长城汽车采用"双路径"策略 布局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推出4.0T V8发动机 [2] - 一汽-大众坚持"油电混共进"战略 预计国内燃油车市场将维持约1000万辆/年规模 [2] - 大众探岳家族达成100万辆下线 推出ID.4 CROZZ纯电车型和探岳GTE插混车型 [2] - 奔驰2025年推出全新纯电长轴距CLA 计划推出全新长轴距GLE SUV(燃油或插混) [2] 燃油车商业价值与供应链 - 大众集团2024年在华总利润17亿欧元(约134亿元人民币) 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占比约6.9% [3] - 燃油车业务贡献利润仍占据相当比例 新能源汽车布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短期难获回报 [3]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9.69万元/吨跌至年末7.5万元/吨 全年跌幅22.6% [3] 政策环境动态 - 欧盟放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将2025年至2027年平均指标作为车企碳排放要求 [4] - 国七排放标准尚未落地 车企可通过混动技术满足短期要求 [4] - 燃油车市场回暖受益于阶段性政策刺激 置换补贴政策可维持可观市场规模 [4][5] - 15万元以下主流消费区间燃油车仍将保持显著价格竞争力 [5]
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19 13:20
全球汽车市场格局 - 中国汽车年产量达3000万辆 规模相当于欧美市场总和 其中20%用于出口 [1] - 纯电动汽车渗透率呈地域差异 中国市场30% 欧洲15% 美国7%-8% [1] - 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之一 也是最大电动汽车出口国之一 [1] 中国车企成功因素 - 比亚迪和吉利预计2025年进入全球10大车企 市场份额分别为5%和4 7% [4] - 中国实现系统性电动化转型 建立完整电池产业链 包括制造 原材料 回收等环节 [4] - 中国出口汽车中纯电动车占26 6% 插混占14 1% 性能质量已缩小与西方品牌差距 [4]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约7% 拉丁美洲约10% [4] 科技企业参与汽车制造 - 宁德时代 腾讯 阿里等与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小米 百度 华为直接造车 [6] - 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和电池技术领域展开跨界合作 [6] -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共同占据超过60%的国内市场 [6] 西方车企市场表现 - 西方车企在华市占率从2020年46%降至2025年头两个月32% [7] - 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份额达20% 德国车企份额从90%降至40% [7] - 西方车企需与中国代工企业和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以维持市场地位 [7][8]
电动汽车增速放缓,丰田重仓押注插混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1 23:18
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 近年增速不及2020年初水平 [3] - 欧美市场电动汽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 导致奔驰 沃尔沃等推迟全面电动化计划 [3] - 丰田采取多元化碳中和策略 未过度投入纯电动领域 现被证明具有前瞻性 [3] 丰田的插混战略 - 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 扩大产品线并提升纯电续航里程 [5][9] - 北美电动化车型(含混动 插混 纯电)销量占比达50.6% [7] - 插混车型销量增速显著 2023年丰田/雷克萨斯品牌同比增长39% 雷克萨斯三款PHEV增长88.6% [13][14] 市场预测与行业分歧 - 美国PHEV渗透率预测存在分歧:标普预计2030年达5% AutoPacific预测4.2% AutoForecast Solutions预计稳定在3.3% [5] - 丰田计划2030年使PHEV占美国销量20% 目前仅2.4% [31] 技术优势与成本挑战 - PHEV具备双重技术优势 短途可纯电行驶 长途可燃油驱动 [11][20] - 制造成本较高 RAV4插混版比燃油版贵15000美元 比混动版贵12000美元 [16] - 需加强消费者教育 历史案例显示认知不足导致雪佛兰Volt停产 [18][20] 产品布局与规划 - 核心车型转向混动/插混 如Camry RAV4取消纯燃油版 [23] - 现有插混车型包括Prius RAV4及雷克萨斯RX/NX/TX 未来或扩展至Grand Highlander [23][25] - 高端车型采用高性能插混系统 如RAV4 GR版纯电续航80公里 [25] 全球市场差异化策略 - 中国市场发力纯电动 铂智3X上市两月交付1万辆 订单1.2万 带动4月销量增21% [29][31] - 日本市场豪华MPV Alphard/Vellfire搭载225kW插混系统 世纪SUV采用V6 PHEV [27][29] - 北美电池工厂将投产 年产能30GWh 可满足80万辆混动+15万辆PHEV+30万辆纯电需求 [31] 战略定位与行业趋势 - PHEV被视为电动化过渡方案 平衡排放合规与消费者需求 [31] - 坚持多技术路线并行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动力系统 [9][11]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高售价制约纯电动发展 强化PHEV现实可行性 [31]
销量暴涨359%,比亚迪杀入宝马、奔驰老家
创业邦· 2025-05-29 11:09
欧洲市场销量突破 - 2024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纯电车型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分别售出7231辆(同比增长169%)和7165辆(同比下降49%)[2][9] - 包括纯电和插混车型在内,比亚迪4月欧洲销量同比增长359%,特斯拉同期下滑49%[2] - 2025年一季度欧洲销量已达2024年欧洲总销量的一半,全年销量有望翻倍[9] 战略升级与本地化布局 - 出海战略从整车出口升级为体系化运作:设立欧洲总部/研发基地、扩大经销商网络、建设乘用车工厂等[2] - 匈牙利工厂投资超10亿欧元,初期产能20万辆/年(2026年投产);土耳其工厂投资10亿美元,产能15万辆/年(2027年投产)[16] - 销售渠道从2024年底不足150家暴增至2025年4月的800余家,采用"总代理+自建"双模式[18]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插混车型成为新增长点:4月销量达5000余辆(去年同期几乎为零)[11] - 境外市场毛利率从2023年的7%提升至2024年的17%[10] - 赞助2024欧洲杯并计划推出高端品牌腾势,推动品牌高端化[22][25] 区域市场表现 - 英国市场表现最佳:4月销量2511辆(累计11782辆),同比增长621%[6][9] - 意大利成为2025年一季度电动车销冠,西班牙/德国/法国均进入欧洲前五[7][9] - 南美市场巴西单月销量最高(8485辆),亚洲市场土耳其/印尼表现突出[7] 政策与竞争环境 - 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27%关税(基础10%+反补贴17%),但未显著影响销量[6][10] - 欧洲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忠诚度高,中国车企市占率仅2%(日韩车企约10%)[26] - 欧盟可能用最低价格限制替代反补贴关税,进一步利好中国车企[11]
中国车企在欧洲逆势“狂飙”
第一财经· 2025-05-14 08:29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战略调整 - 中国车企以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为突破口,在欧洲市场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达14.8万辆,同比增长78%,市场份额从2.5%跃升至4.5% [1] - 插混车型销量同比激增368%,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主要由于欧盟对中国纯电动车征收最高45.3%关税,而插混车型仍适用10%基础关税 [1][2] - 比亚迪和奇瑞在欧洲的插混车型销量显著增长,比亚迪3月插混车型占比达41%,上汽集团达49%,奇瑞高达71% [2] 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插混车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混动系统成本较低,相比欧洲本土电动车型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2] - 欧洲主流车企在插混领域布局较少,为中国品牌腾出市场空间,中国车企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3] - 比亚迪计划2025年在德国推出两款新插混车型,以满足欧洲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并为尚未准备好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客户提供替代方案 [3][4] 中国车企的应对策略与本土化布局 - 中国车企调整欧洲市场策略,拓宽插混/混动产品线以规避欧盟加征关税影响,奇瑞启动KD出口并在西班牙组装,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预计2026年投产 [4] - 混合动力车型对中东和欧洲的增量超强,体现中国乘用车竞争力全面提升,但纯电动出口压力较大,主要因产品高端化、大型化问题及小型电动车缺乏好产品 [4] - 中欧双方就电动车关税问题展开重新谈判,研究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关税方案,业内认为"最低价格承诺"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5] 欧洲市场长期趋势与车企布局 - 纯电动是欧洲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插混为过渡阶段产物,长期来看消费者将转向纯电动车 [5] - 车企需把握过渡阶段机遇,同步布局纯电技术与本土化生产,以应对欧洲市场长期变革 [5] - 欧洲市场开放,欢迎企业本地化投资,中国车企可通过本土化投资进一步拓展市场 [5]
【乘联会论坛】从新能源车企TOP10零售排名看变迁之路
乘联分会· 2025-05-09 16:34
行业集中度分析 - 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企TOP10零售销量达1921万辆,集中度达794%,较2023年全年上升15个百分点,马太效应显著加剧 [2][3] - 2022-2024年TOP10集中度分别为723%、779%、779%,显示头部格局趋于稳定,每提升1个百分点均需激烈竞争 [2][3] - 当前69家新能源车企中8家已零产销,非TOP10车企平均季度销量仅约1万辆,行业规模效应凸显 [9] 头部车企竞争格局 比亚迪 - 连续三年稳居销量榜首,2025Q1市占率达288%,产品结构中插混占比63%、纯电36%,形成双技术路线驱动 [4] - 拥有王朝/海洋/仰望/方程豹/腾势多品牌矩阵,覆盖全细分市场,4月批售达37万辆进一步扩大优势 [4] 吉利汽车 - 排名从2022年第四跃升至2025Q1第二,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247%提升至2025Q1的523%,零售销量达321万辆 [5] - 通过《台州宣言》战略转型整合品牌与技术,4月批售125万辆,全球车企排名升至第九 [5] 上汽通用五菱 - 2025Q1以65%市占率居第三,主力车型缤果+宏光MINI占比达86%,新能源渗透率超80% [6] - 4月批售78万辆保持第三,亲民路线推动家庭车辆普及 [6] 特斯拉中国 - 作为唯一外商独资车企,中国化率超95%,2025Q1销量134万辆(同比+17%)受地缘政治抑制 [7] - 4月批售58万辆维持领先,但排名从2023年第二滑落至第五 [7] 新势力与特色车企 - 奇瑞2025Q1新能源占比343%(纯电517%+插混423%),出口优势明显致国内零售占比偏低 [8] - 理想/小鹏/零跑2025Q1销量胶着,4月批售分别为34/35/41万辆,L系列/MONA/B10新车型成关键变量 [8] - 鸿蒙智行整合问界/智界/享界/尊界,2025Q1以79万辆(33%市占率)首次进入TOP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