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观

搜索文档
7-8月传统淡季,销售情况究竟怎么样?
车fans· 2025-08-29 08:30
一直以来7-8月份都被认为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尤其今年在反内卷、以及高息高返和部分地补暂停的 情况下,市场更变幻莫测。有的品牌很煎熬,但是也有一些品牌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现在8月已经接近尾声,传统淡季大家都过得怎么样,金9银10会不会到来?今天邀请6位一线销售,包括 了国产、新势力、传统合资和豪华品牌,聊下最近的具体情况。 为什么二次进店的客流 反而 会增加呢?因为面对这江河日下的 场面 ,销售经理开展了积极的自救来挽 回颓势。说人话就是让我们加班打电话,整个 8 月份晚上8点之前 就 没回过家,娘希匹的。 订单方面 这两个 月 倒是没有明显变化, 客流少了订单 还能维持住, 是不是 说明 我们销售能力提高了 呢?完全不是,原因是价格拉稀了。 国补和地补暂时没有变化,放价的自信来自于 厂家在 8 月中旬给了红包, 为经销商补充了弹药。不过也 很狗,还同时提高了9月份的任务量,完成季度目标才能拿到, 所以 只能放价冲量了 。 客户 最 关注是补贴会不会跟网上说的 那样 随时叫停, 还有一部分贷款客户关心9月份的金融政策。我 觉得国家政策不会说停就停的,厂家的金融政策因为要冲刺季度任务,倒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
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0:54
上汽大众2025年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领跑合资车企 [2]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斩获细分市场销冠,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2] - 全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需通过"三件大事"实现过渡 [4] 2026产品大年规划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CMP平台)、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6]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3秒级百公里加速及城市NOA能力 [7][8]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组合转型将推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回升 [4][17] 产品与成本策略 - 聚焦产品组合评估,提升软件与技术系统能力,确保市场竞争力成本 [6] - 采用本土化合作:大疆(燃油车智驾)、华为(奥迪A5L)、Momenta(增程车型) [6][8] - 推行"一口价"策略(如途岳新锐7.99万元起),目标维持1-2年不变,增程产品毛利率对标理想汽车(预留10%利润空间) [8] 降本增效措施 - 专项成本优化计划由财务牵头,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覆盖所有业务领域 [11][12] - 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但坚持安全标准(如增程车型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容系统单车成本超500元) [10][13] - 组织架构改革: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考核经销商零售与服务权重超50% [16] 创新与营销改革 - 历史创新案例:朗逸/帕萨特领驭设计本土化扭转市场颓势,ID.系列累计销量18万辆成合资电动销冠 [15] - 营销体系数字化升级,考核转向零售与服务健康度,避免部门成本转移 [16] - 管理层强调"ABC金字塔"原则(法律要求>业务必需>锦上添花)推动决策效率 [16]
21独家|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1:0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 [1]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销量成为细分市场销冠 [1] - 合资车企中销量与增速领先,广汽丰田同比微增0.6%,上汽通用增长8.6%,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分别下滑24.9%和25.6% [1] 产品战略与技术合作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动、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3] - 智能化领域与本土供应商深度合作,Pro家族搭载大众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奥迪A5L引入华为智驾 [3]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和城市NOA功能,百公里加速进入3秒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优化 - 推行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目标实现生产降本3%和研发优化10-20% [6] - 财务部门主导专项成本优化计划,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确保业务领域达成挑战目标 [6] - 坚持产品安全标准,例如增程车型配备单车成本超500元的备用电容系统 [7] 营销与渠道改革 - 率先采用"一口价"策略,途岳新锐起售价7.99万元,要求价格稳定1-2年 [5] - 改革经销商考核制度,考核重点从批售转向零售,服务质量权重超50% [10] - 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提升用户体验 [10] 创新与历史经验 - 燃油车时代通过朗逸和帕萨特领驭等本土化设计突破市场瓶颈 [8] - 新能源领域ID系列累计销量超18万辆,试点代理制并开设ID Store [8] - 2025年初通过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竞争力 [9] 管理层目标与展望 - 2025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 [2] - 强调产品力提升需兼顾品质、成本和技术竞争力 [3]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转型将推动收入和盈利能力进入上升轨道 [2][10]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效果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1 08:54
行业整体表现 - 六月车市热度不减 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出现逆势回暖迹象 除本田日产外均同比增长 [1] - 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后出现回暖迹象 [1] 车企销量数据 - 上汽大众销量52 3万辆 同比增长2 3% [1] - 一汽大众销量43 61万辆 同比增长3 5% [1] - 一汽丰田销量37 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 - 上汽通用销量24 51万辆 同比增长8 64% [1] 政策驱动因素 - "两新"补贴政策强力拉动消费升级 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1] - 截至6月30日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2] - 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123万辆 较5月增长13% [2] - 近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 首购用户降至30%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竞争优势 [3] - 5月起合资阵营集体"放价" 思域最高降3 5万元 CR-V下探至5万区间 [3] - 上汽大众推出多重促销组合拳 覆盖途岳/途观L/途昂等主力车型 [3] - 6月传统燃料汽车销量118 8万辆 环比增14 2% 同比增7 7% [3] - 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单月批发超2万辆 [4] 车型贡献度 - 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三款燃油车合计贡献34 5万辆 占总量65% [4] - 朗逸单车型贡献13 7万辆 帕萨特11 7万辆 途观9 1万辆 [4] 未来挑战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选择渐趋两可 燃油车稳定半数市场份额 [4] - 需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 推出更具竞争力电动车型 [4] - 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4]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5
合资车企销量增长动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销量普遍回升,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燃油车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家族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4]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昂科威系列成为上汽通用增长引擎,1-6月累计增近200% [4] 合资车企新能源表现 - 合资车企新能源领域表现乏力,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 [4] - 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缺少爆款,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4] - 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日产N7等少数车型表现相对突出,但整体竞争力不足 [4] 合资车企策略调整 - 合资车企加速燃油车智能化转型,一汽-大众启动"智能驾驶辅助2.0"计划,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帕萨特Pro等智能化版本 [8] - 合资车企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国内智能驾驶公司合作,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 [9] - 合资品牌加速"中国化",丰田推进RCE体制,大众、丰田、宝马等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9] 电动化战略转向 - 多家合资车企调整电动化战略,本田宣布强化智能化、加速混动化,奥迪取消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 [13] - 跨国车企电动车业务普遍亏损严重,福特2024年电动车业务亏损51亿美元,导致电动化步伐放缓 [14] - 合资车企未来竞争将集中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阵营,需平衡智能化、效率与成本挑战 [1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降至36%,行业预测可能进一步下滑至30%左右 [13] -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渗透率增长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需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 [15] - 若合资品牌仅聚焦燃油车,销量回升可能短暂,需加快电动化转型以避免错过机会 [15]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9:23
合资车企销量反弹 - 2025年上半年多数合资车企实现销量增长,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与东风日产仍未摆脱下滑态势,本田在华销量31.5万辆同比下滑24%,日产同比下滑15% [4] - 头部德系和日系车企如大众、丰田1-5月呈现正增长态势,4-5月降幅收窄或由负转正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一汽-大众1-6月累计销售43.61万辆,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 [3] - 上汽大众终端销量52.3万辆,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累计增近200% [3] - 6月主流合资品牌燃油车零售51万辆同比增5%,朗逸(2.3万)、速腾(2.2万)、轩逸(2.1万)等经典车型表现突出 [3] 新能源领域短板 - 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销量前20车企中仅上汽大众勉强上榜 [3] - 合资车企新能源份额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仅有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等少数车型表现尚可 [4] - 合资车企可借助中方纯电平台及中国科技生态弥补智能座舱、智驾短板 [4] 智能化转型策略 - 合资车企通过燃油车智能化"补课"提升竞争力,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合作落地智能驾驶技术 [5][6] - 一汽-大众推动燃油车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等L2+级辅助驾驶车型,上汽通用计划更新8款燃油车提升智能化 [6] - 奥迪A5L/Q5L将搭载华为乾崑技术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 [6] 本土化与渠道管理 - 丰田推进RCE体制下放管理权,中国工程师主导车型开发,多家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7] - 合资品牌采取"降量保价"和"一口价"模式稳定渠道及价格,改善经销商盈利预期 [7][8] - 需实现产品定义、供应链、组织流程等全方位本土化以适应中国市场 [7] 电动化战略调整 - 本田、奥迪、奔驰等放缓电动化步伐,转向混动化或燃油车/电动车并行发展 [9] - 跨国车企因电动车业务亏损(如福特2024年亏51亿美元)及欧美政策变化调整战略 [10] - 行业预测合资品牌份额或从40%降至10%,需平衡燃油车优势与电动化转型 [9][10] 未来竞争格局 - 主流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优势,形成与本土新能源车的两大阵营竞争 [10] - 合资阵营需突破智能化、效率及成本瓶颈,本土阵营需提升产品安全与可靠性 [10] - 新能源渗透率或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可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延长生命周期 [11]
“蓝军”傅强:危机意识,上汽大众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11
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 - 2023年纯电动车市场相比2021年增长107%,但增程、混动产品增长492%,是纯电的近5倍 [1] - 上汽大众在纯电赛道布局了ID系列,但没有增程产品,面临市场压力 [1] - 公司最终接受增程技术是市场验证的可行方向,快速调整战略 [1] 上汽大众转型战略 - 2023年底立项全尺寸增程式SUV ID ERA,瞄准理想L8/L9,2026年上市 [2] - 从合资1.0时代转向合资2 0时代,产品定义权从德国转移到中国 [7] - 组建"蓝军"试点代理制,开设ID Store新能源销售渠道 [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ID ERA注重增程系统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辅助,目标行业领先 [10] - 为保证续航里程,在产品开发中做出取舍,如减少氛围灯数量 [11] - 坚持安全底线,保留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路系统,单车成本增加500元 [11][12][13] 销售与营销策略 - ID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但年销量10万出头,未达20-30万目标 [4] - 推行"一口价"策略,减少议价时间,让经销商聚焦服务 [31][32] - 代理制从1 0升级到2 0,交付周期从3-4周缩短至1周内 [18][19] 历史发展与危机意识 - 1998年达成首个"百万辆",桑塔纳曾占中国轿车市场50%份额 [2] - 2003-2004年面临销量下滑,通过推出帕萨特领驭和朗逸扭转局面 [23] - 学习华为IPD工作方法,引入红蓝军对抗机制优化产品定义 [24][25] 未来规划 - 2026年计划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是转型关键年 [34] - 坚持"油电同进"战略,不放弃燃油车用户群体 [26] - 2025年定位为"品质服务年",提升服务水平 [34]
汽车早报|理想汽车回应何时推轿车产品 马斯克称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
新浪财经· 2025-05-30 08:39
皮卡市场 - 2025年4月全国皮卡生产5.2万辆,同比增长18.8%,1—4月累计生产18.4万辆,同比增长12.2% [1] - 4月皮卡销售5.0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3%,1—4月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9%,均创历史新高 [1] 理想汽车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交付量92864辆,同比增长15.5% [1] - 焕新版车型周销量超1万台,5月在2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达14.7%,预计月销量将重回5万台水平 [1] - 未来计划推出MPV、轿车产品,覆盖国内及海外市场 [1] 蔚来与极氪合作 - 蔚来能源与极氪能源达成充电互联互通合作,蔚来、乐道、firefly用户可通过App使用极氪充电桩 [2] 赛力斯新业务 - 赛力斯旗下瑞驰汽车成立重庆赛航智行空间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经营范围涵盖航空运输设备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3] - 重庆凤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同期成立,由瑞驰汽车等共同持股 [3] 特斯拉动态 - 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近期在奥斯汀公共道路测试中无事故记录 [4] 丰田全球销量 - 4月全球销量(含大发、日野)同比增长12.2%至936718辆,产量同比增长11.7%至902425辆 [5] 大众美国定价策略 - 大众美国维持建议零售价至6月,承担成本上涨压力,2025款Atlas、ID.4等车型价格保持稳定 [6] - 新上市的高尔夫GTI、ID.Buzz等车型定价不变,捷达、Taos等入门车型维持亲民价格 [6]
上海车展见证历史:从「西为中用」到「中为西用」,行业风向标携手Momenta
量子位· 2025-05-01 10:07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从"技术输血"到"智能造血"的历史性转折,上汽大众与Momenta的合作标志着这一转变 [1][2][3][4] -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反向输出至德、日、美等传统汽车强国,"中为西用"成为新趋势 [3][30][37][42] - 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2020年超60%下滑至2023年不足35%,智能化转型成为其重获增长的必选项 [35][36] 上汽大众的历史性转型 - 作为中国首家轿车合资企业(1984年成立),上汽大众桑塔纳国产化率从2.7%提升至90%,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发展 [11] - 累计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打造了桑塔纳、帕萨特、朗逸等多款经典车型 [11][13][16] - 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首款增程式概念车ID.ERA,搭载Momenta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开启智能化新篇章 [6][8][16] Momenta的技术优势 - 采用"一个飞轮两条腿"技术路线:数据驱动飞轮+量产辅助驾驶与Robotaxi业务协同 [20][22] - 即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R6飞轮大模型,算法泛化能力超越传统模仿学习体系 [23][24][26][27] - 2024年上海车展期间与8大品牌(含上汽大众、通用别克等)达成合作,获得超130款定点车型(去年5倍) [29][32] 行业变革趋势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0年15%跃升至2024年55%,预计全年达65% [36] -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形成"外溢效应",宁德时代(电动化)与Momenta(智能化)成为全球车企转型共识 [39][41][42] - 中国汽车工业从接受全球标准(桑塔纳时代)转变为制定全球标准(ID.ERA时代) [43][44]